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docx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
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
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
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5种物质组成。
(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或________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水肥气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
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
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
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
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
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
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
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
(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
(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类。
(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
(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
(矿物质化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
(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
(50%30%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 0.01mm 时(B)。
A吸附能力比较强B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
A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
A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
A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
B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
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
B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
B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
A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
D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
(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
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
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
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
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
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
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
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
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法定单位为:
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
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土壤缓冲容量:
土壤溶液改变一个pH单位所需要的酸量或碱量,一般用酸碱滴定方法来测定。
土壤反应的指示植物:
对土壤酸碱性反应很敏感的作物,称为土壤酸碱指示植物。
土壤盐基饱和度:
土壤胶体上交换性盐基离子与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土壤有机无机胶体复合度:
土壤中的有机质与矿物质颗粒结合成为有机无机复合颗粒的程度,一般用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含碳量占土壤总碳量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形式)来表示。
填空题
土壤胶体是指颗粒在________的土壤颗粒。
(0.1~0.001μm)
土壤胶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永久电荷主要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
(同晶替代、矿物晶格断键)
土壤酸的来源是________。
(活性酸、潜在酸)
土壤酸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碳酸盐、重碳酸盐)
一般来说,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小于________时,土壤保肥能力差;大于________时,表明土壤保肥能力强。
(10cmol/kg20cmol/kg)
当交换性钠离子占土壤交换性阳离子________时,土壤物理性状会出现恶化。
(15%)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变化规律是________。
(南酸北碱)
使土壤呈酸性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
(H+Al3+)
单项选择题:
土壤胶体是(B)。
B很小的土壤颗粒
向土壤加入一定浓度的钙盐,土壤颗粒会(B)。
B团聚在一起
土壤吸附阴离子的结果是(A)。
A土壤胶体颗粒之间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增大
被土壤颗粒吸附的离子(B)。
B部分能够被其它同性离子交换下来
如果向土壤加入钾盐,土壤溶液中浓度增加的是(D)。
D钙离子
蛭石含有比较多的负电荷,主要是由于(A)。
A同晶代换作用
土壤中的活性酸一般(C)。
C几乎相等
向土壤加入很少量的稀碱水溶液,大多数土壤的pH值会(C)。
C没有明显变化
问答题:
土壤胶体有哪些类型?
答:
土壤胶体从形态上可分为无机胶体(也称矿质胶体)、有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有机胶体即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无机胶体主要由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和无定形氧化物组成,有机无机胶体是由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与粘粒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作用形成的各种复合体。
土壤胶体为什么具有吸附能力?
答:
土壤胶体不仅表面积很大,而且带有大量电荷,因而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
土壤吸附如何分类?
答:
按吸附的机理和作用力的性质可将土壤的吸附性能分为机械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和生物吸附5种类型,按照吸附的离子种类可分为阳离子吸附和阴离子吸附。
简要说明土壤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
答:
交换反应是可逆的,交换反应是等当量进行的,交换反应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土壤的离子吸附作用是指土壤胶体颗粒通过把溶液中的离子吸附在胶体微粒的表面上的作用,具体来说是在扩散层,分为阳离子吸附和阴离子吸附。
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是指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将胶体上吸附的离子代换下来的作用,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作用,主要是阳离子交换作用。
说明土壤离子吸收和交换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
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吸附性强的土壤保肥性能、供肥性能均强,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强。
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的组成决定了土壤的酸碱反应。
土壤酸碱性与土壤的盐基饱和程度有关,一般盐基不饱和的土壤,土壤胶体上有较多的致酸离子Al3+和H+,使土壤呈酸性反性;而盐基饱和的土壤一般呈中性或碱性。
土壤胶体上吸附了大量的交换性阳离子,从而使土壤对酸和碱具有缓冲能力。
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土壤胶体凝聚和分散的特性受土壤胶体上吸附交换性阳离子组成的影响很大,而土壤胶体的凝聚与分散直接关系到土壤的结构性。
说明土壤酸碱反应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
Fe、Mn、Zn、Cu、Mo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较高,其它养分元素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有效性较高。
土壤酸碱度与微生物的活性及种群分布密切相关,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有很大影响。
农业上一般通过向土壤施用石灰来调节土壤酸度,施用有机肥料、硫磺、硫化铁、生理酸性肥料、石膏等措施来调节土壤碱度。
第五章土壤的水气热
名词解释
土壤萎蔫系数:
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萎蔫的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或永久萎蔫点。
田间持水量:
土壤中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值称为田间持水量。
土壤呼吸:
土壤通气性主要反映土壤向大气排出CO2和大气中的O2进入土壤,因此用土壤呼吸表示土壤通气性的强弱。
墒:
土壤有效水分的经验判断。
土壤导热率:
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 1℃ 时,每秒流入单位面积土壤断面( 1cm 2)的热量,单位是J/(cm•s•℃)
土壤导温率:
在常温和常压状态下,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 1℃ 时,单位时间流入单位面积土壤断面( 1cm 2)的热量使单位体积( 1cm 3)土壤温度所发生的变化,单位是cm2/s。
土壤热容量:
单位质量或单位容积的土壤,温度每变化一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是J/(g•℃)或J/(cm3•℃)。
土壤有效水:
指作物根系能够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其含量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萎蔫系数的差值,最大量是田间持水量与土壤萎蔫系数的差值。
旱作农业:
是指在有限降水条件下,不采用灌溉而种植作物的农业,也称集雨农业、水保型农业和雨养农业。
作物需水量:
大面积农田上生长的无病虫害的作物,当土壤水肥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作物达到高产潜力值的条件下,作物叶面蒸腾、棵间土壤蒸发、组成作物体和消耗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所需要的水量总和。
填空题
填空题:
土壤水分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重量法容积法贮量法相对含水量)
土壤水分运动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液态水运动气态水运动)
根据土壤水分含量与其吸力作图,所得到的曲线称为________。
(水分特征曲线)
停止供水后土壤水分的蒸发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阶段。
(大气控制阶段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扩散控制阶段)
我国水资源短缺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种类型。
(资源性水质不良性设施性工程性)
一般土壤含水量越高,空气含量就________。
(越低)
空气的热容量比矿质土壤颗粒的热容量要________。
(小)
吸湿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最大吸湿量吸湿系数)
重力水的含量取决于土壤________孔隙的数量。
(通气)
土壤毛管水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的最大值称为________,后者达到最大值时称为________。
(毛管悬着水毛管上升水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
作物对水的需求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关键时期。
(临界期日最大耗水期)
年平均降雨量________的地区为干旱地区,________为半干旱地区。
(<250mm250~550或600mm)
选择题
土壤水吸力相同时(B)。
B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低
任何土壤由湿变干时的含水量比由干变湿时的含水量(D)。
D根据土壤情况而定
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供水时,水的入渗速度(B)。
B逐渐降低
停止供水后,土壤水蒸发损失的速度(B)。
B最迟很快,以后逐渐减慢
一旦表层土壤形成干土层,土壤水分蒸发损失(B)。
B比较少
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吸收水分的数量(B)。
B经常变化
旱作农业的关键是(D)。
D充分利用降雨
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土壤(D)。
D比较稳定,变化慢
问答题
说明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特性。
答:
土壤水分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土壤颗粒具有很大表面积,在其表面可牢固地吸附一层或数层水分子,这部分水称为吸湿水,其含量称为土壤吸湿量。
当大气相对湿度达到100%时,吸湿量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吸湿量或称为吸湿系数。
当土壤颗粒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即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壤颗粒仍然可以吸附水分,并形成一层水膜,这种水称为膜状水,膜状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毛管孔隙,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就是毛管水。
根据地下水与毛管水是否连接,可将毛管水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两种。
毛管悬着水是指没有与地下水连通时,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其最大值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毛管上升水是指由于地下水借毛管引力的作用,从下向上移动,并保持在毛管中,其最大值称为毛管持水量。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如果继续供水,土壤中所有大小孔隙都将充满水,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饱和含水量,超出田间持水量的水就是重力水。
哪些水属于土壤有效水?
经验判断将土壤墒情分为哪五类?
答:
土壤有效水是指作物根系能够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
当根系的吸水能力大于土壤水的吸力时的土壤水是有效水。
吸湿水与土壤颗粒之间的吸附力远远大于作物根的吸水力,所以是无效水。
水膜外层的膜状水根系能够吸收,所以部分膜状水是有效水。
毛管水也是有效水,但重力水由于不在土壤中存留,对作物而言是无效水。
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
第六章土壤的形成、分类及分布
名词解释
土壤母质:
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风化作用:
指岩石在温度、水分、空气、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构、组成成分、性质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等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
由于温度、水、风等的机械作用,将岩石破碎成碎屑,但化学成分并不发生任何变化,也称机械崩解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指岩石在空气(主要是CO2和O2)和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溶解和沉淀、水化与脱水、水解与中和、氧化与还原作用的总称。
生物风化作用:
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沉积体:
岩石风化的产物大部分被搬运到其他地方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也叫沉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质。
土壤剖面:
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岩石或达到成土母质的一定深度。
土体构型:
指剖面上不同土壤发生层的组合,也叫土壤剖面构型。
土壤水平地带性:
是指土壤类型分布大致与纬度平行的规律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
土壤类型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呈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土壤区域地带性:
同一气候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性分布的现象。
填空题:
地壳的主要化学组成为氧、硅、铝、铁等,其中____占近一半,____占近1/4。
(氧硅)
按照生成方式,地壳的岩石一般分为____、____和____3大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的风化作用包括____、____和____。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导致岩石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和____等。
(温度的变化水状态的变化风的吹蚀)
化学风化作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及其与之相反的作用。
(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
岩石风化的最终产物包括____、____和____。
(易溶于水的盐类粘土矿物残积体)
常见的土壤发生层有____、____、____和____。
(耕作熟化层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包括____和____两种。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单项选择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是由(D)风化而来。
D原生矿物
岩石一旦遭受物理风化,其结果是(D)。
D岩石成为一定大小的颗粒
岩石风化形成土壤母质,主要是(D)的结果。
D各种风化作用的综合作用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B)。
B生物
土壤与成土母质的明显差异在于(D)。
D有明显的发生层次
土壤分布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主要是由于(A)。
A气候的变化
问答题:
说明土壤母质的来源。
答:
土壤母质是指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土壤母质来源于岩石的风化产物,而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比例构成的集合体,矿物是指具有比较均匀的化学组成成分、一定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的天然物体。
地壳的矿物种类按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种,按化学组成可分为硅酸盐类、碳酸盐类、氧化物类和氢氧化物类、硫酸盐类、磷酸盐类等。
地壳的岩石按生成方式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大类。
岩浆岩是指地球内部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一定的深度或喷出地表后,冷凝所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风化、搬运、沉积等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再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指沉积岩或岩浆岩在高温高压等作用下,其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发生剧烈的变化,所形成的岩石。
说明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
答:
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就是岩石的风化、搬运、沉积的过程,也就是岩石中的矿物变化与新矿物形成的过程。
岩石被风化的快慢一方面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决定于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颜色等等。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温度、水分、空气、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构、组成成分、性质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等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冰、风等的机械作用,将岩石破碎成碎屑,但化学成分并不发生任何变化,也称机械崩解作用。
物理风化产生的产物颗粒比较粗,多为砂和石砾,有效养分含量低。
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空气(主要是CO2和O2)和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溶解与沉淀、水化与脱水、水解与中和、氧化与还原等作用的总称。
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矿物中的一些元素损失掉,另一些元素富集,从根本上改变矿物,形成完全新的矿物,即粘土矿物。
生物风化作用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生物风化导致风化产物养分富集、有机质含量提高,从而更适合生物生长繁殖。
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
易溶水的简单盐类物质,形成粘土矿物,形成风化残积体。
土壤分布有哪些规律?
由于成土因素在地理上的规律性变化,土壤分布也存在地理分布上的规律性。
土壤地带性就是土壤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的规律性,一般包括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区域地带性3种。
土壤水平地带性是指土壤类型分布大致与纬度平行的规律性,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土壤垂直地带性是指土壤类型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呈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土壤区域地带性是指同一气候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性分布的现象。
第八章作物营养原理
名词解释:
质流:
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而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主动吸收:
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被动吸收:
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根外营养:
作物除了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称为根外营养。
根际:
指距根极近的区域,一般只有 1cm ,此区域的土壤性质与远离根的土壤差异很大,此区域的土壤称为根际土壤,而远离根的土壤称为非根际土壤。
质外体:
是由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所组成的连续体,可以使养分横向运输。
共质体:
是由细胞的原生质组成,穿过细胞壁的胞间连丝把相邻细胞连成一个整体,使养分横向运输。
填空题:
作物大量营养元素有____、____和____,中量营养元素有____、____和____,微量营养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NPKCaMgSFeMnCuZnMoBCl)
根据吸收养分的能力大小,作物可分为____、____和____3种类型。
(高效型中效型低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