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28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1178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2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2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2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2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2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28页.docx

《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2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28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28页.docx

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28页

弟子规的故事案例大全

  

《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重要读物,原名《训蒙文》,作者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

  《弟子规》案例故事1

  《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自学习《弟子规》以来,发现师生们有了明显的变化。

下面几个案例故事证明,《弟子规》也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教育思想的最好的教材。

  “同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在汶川地震及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把《弟子规》落实到行动上,积极捐款捐物赈灾,支援灾区。

并积极参加“慈心一日捐”,把《弟子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小朋友慈悲、仁爱、广大之心。

也使家长受到一定的同化。

  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睦,孝在中。

  有一天,有一名同学急匆匆的跑到我办公室去,说张老师,唐超同学和刘亚男同学在篮球场上打起来。

这一个打字就把我的心给揪起来,首先我想到的是有没有孩子受到伤害,当我快步跑到操场发现两名孩子完好无缺的站在那,我的心放下来。

问了问他俩什么原因打架?

原来唐超个儿高,很容易接住一个篮球;刘亚男个矮没接着,心里很恼火。

于是乎他就想了一个很不文明的办法,没有抢着球,拿胳膊肘给人一下,那唐超当然心理很不平衡。

好在我们的孩子很有意思,一旦发生这种事,每个同学旁边都有些同学各自的把他们分开,所以他们没有受到伤害。

这个时候我就想,学了《弟子规》咱们得用,那怎么办?

对,变批评为讨论。

我让学生们讨论一下任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同学们讨论之后,他们对照《弟子规》的经文,得出了这么两条结论,第一个结论叫「言语忍,忿自泯」,彼此忍让一下,这个事就好了,唐超和刘亚男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把各自的互相指责变为各自的自责。

再来有个同学说「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的层次就上来,把班级的同学当作兄弟,而又把我们的老师当作父母,那份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

  今天是下雨天,上内堂课。

我发现刘乐东和梁建两个同学摆弄着两支一模一样的自动铅笔,旁边的张瑶快人快语,说“老师,刘伟真大方,送给我们好几个人礼物了,就是这种自动笔!

”说完手里也举起了一支一模一样的自动笔。

张伟家的情况我多少了解一点,是个单亲家庭,他爸爸妈妈离婚后,张伟跟着妈妈生活。

他妈妈在我们学校附近开了一个小卖铺,我转过头去,看到张伟低着头不敢正视我,我猜到可能他没告诉他妈妈,偷偷把自动铅笔拿出来送人了。

我当时没做声,下课后我故意让张伟帮我把体育器材拿到办公室去,到办公室后我问了问他,果然那自动笔是他没告诉妈妈偷偷拿出来的,因为怕妈妈不同意。

我拍着他的头笑着说,送好朋友礼物本身是件好事情,但是你送的是妈妈的东西,虽然不贵重,但得经过妈妈同意才行。

你不问怎么知道妈妈不同意呢?

弟子规上怎么说的?

”刘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第二天早晨一上班,只听办公室外响亮的一声“报告!

”随后刘伟兴冲冲地跑了进来,迫不及待地说“张老师,妈妈真的同意了!

妈妈真的同意了!

”小家伙用澄澈的眼睛看着我说:

张老师,我知道弟子规上说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老师我记住了!

”说完一阵风似地跑出去了。

看着他的背影我忍不住笑了。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该上课了,我顺着楼梯往下走,学生们也陆陆续续往楼上走准备上课了。

这时一个身影从眼前闪过,是刚刚从我身边过去的张安琪,已经上楼了,怎么又下来了?

手里还攥着什么东西。

这小子难道还没玩够?

马上就上课了呀!

这个张安琪一点也不安分,上窜下跳,而且有个坏习惯就是乱扔垃圾,本子上的纸被他撕下来不是叠了飞机满天飞就是团了纸团当炮弹扔得到处是,弄得老师和同学不胜其烦,很是头疼。

我大声喊住他说:

张安琪,要上课了,你上哪去?

张安琪停住了,挥了挥手里的东西说:

“我去扔掉,马上回来!

”这时我看清了,原来是个香蕉皮,张安琪说:

“不知是谁扔到楼梯上了,小同学看不到很容易滑倒。

”我惊讶地说:

“真不错,张安琪变化真大!

觉悟听高挺快嘛!

”张安琪转过身边大声说: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边跑向垃圾桶去了,这个张安琪,可真令我刮目相看了,不,是《弟子规》令我刮目相看了!

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

王羲之教子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称为“书圣”。

作为一代书法大师,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王羲之对自己和七个儿子要求都很严格,规定他们在吃饭、穿衣上都要艰苦朴素,不能铺张浪费。

小儿子王献之七八岁时便开始学**书法。

有一天,他将自己写的字拿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一张摇一下头,直到看到一个“大”字才有了点笑意,提笔在“大”字下面点了一点儿,然后把字都还给了王献之。

王献之拿着自己的字给母亲看,问母亲自己的字和父亲的字有什么不同。

母亲拿着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后指着那个“大”字底下的一点儿对王献之说:

“只有这一点儿像你父亲的字!

”即使有客人在,王羲之总是让儿子王献之陪在身旁,从不约束孩子。

父母热情好客的行为感染了王献之,并对王献之性格、品德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

王羲之鼓励王献之勤学苦练,传说王献之练笔曾用尽十八缸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水平提高很快,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王献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关于弟子规的小故事:

小熊冰雹

  “妈妈,我要喝蜂蜜!

”小熊说。

  “孩子,你刚刚喝了一罐,要是再喝,就会牙痛的。

”熊妈妈说。

  “我要喝!

我就要喝!

”小熊又哭又闹,还在地上打起了滚儿。

  “我的孩子脾气这么坏,真拿他没办法!

”熊妈妈叹了口气,到菜园里干活去了。

  小熊见没人理他,脾气越发大了,他的肚子变成了一个**的气球。

  一阵风吹来,小熊像气球一样飘起来了。

  “我要飞到大树上的蜂巢里喝蜂蜜!

”小熊怒气冲冲地说。

  可是,他没能在大树上停下来,而是被风儿吹到乌云里了!

  “我不是小鸟,不想上天!

”小熊叫起来。

  天上好冷啊!

小熊缩成一团,身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此时,熊妈妈正在给青菜浇水,忽然,一个像小熊一样大的冰雹落到她身边。

  “**的冰雹!

”熊妈妈惊讶地说。

  “妈妈,我不是冰雹,我是你的孩子!

”冰雹裂开一个口,跳出来一个小熊——他惭愧地低下头,然后扑进妈妈温暖的怀里。

 

力行《弟子规》故事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学习《弟子规》,并背诵下来这1080个字,了解其意义,字字是真理。

接下来,我和妈妈一起约定力行《弟子规》,并用《弟子规》来约束我们一家三口的所言所行……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妈妈要求我读书、背诵、说话都要做到这句话,我要改掉朗诵太快、吐字不清楚的缺点!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爸爸夸我说,这句话落实得非常到位,是一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孩子,让我继续努力。

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一次妈妈翘起了二郎腿,我背出了这句话,妈妈知道了,立即端正坐好并连声说:

“好孩子,能学以致用了,谢谢你的提醒!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爸爸答应我周末带我出去玩,结果又临时有事,没有去成,我说出了这句话,爸爸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等有时间一定补上。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嘴里诵着这句话,心里想着家中的不清洁,我和妈妈开始了家庭卫生的整理收拾,母子俩干得热火朝天,越干越来劲,整理好了,家中焕然一新,心情真舒畅!

爸爸回家夸我们真能干!

一家人相约:

以后就按照这个标准来做!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这句话提醒我们看完书,放回原处。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始有终,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本……

  学习并力行《弟子规》,好处太多了,它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学习、该怎样处事、该怎样做人。

就让我们认真学习,反复诵读,逐一落实吧!

通过学习让我们期待:

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

 

《弟子规》的故事:

事虽小勿擅为的故事

  《弟子规》--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

  今天是下雨天,在室内上体育课。

我发现乐东和梁子两个同学摆弄着两支一模一样的自动铅笔,旁边的小瑶快人快语,说“老师,小伟真大方,送给我们好几个人礼物了,就是这种自动笔!

”说完手里也举起了一支一模一样的自动笔。

  小伟家的情况我多少了解一点,是个单亲家庭,他爸爸妈妈离婚后,小伟跟着妈妈生活。

他妈妈在我们学校附近开了一个小卖铺,我转过头去,看到张伟低着头不敢正视我,我猜到可能他没告诉他妈妈,偷偷把自动铅笔拿出来送人了。

  我当时没做声,下课后我故意让小伟帮我把体育器材拿到办公室去,到办公室后我问了问他,果然那自动笔是他没告诉妈妈偷偷拿出来的,因为怕妈妈不同意。

我拍着他的头笑着说,送好朋友礼物本身是件好事情,但是你送的是妈妈的东西,虽然不贵重,但得经过妈妈同意才行。

你不问怎么知道妈妈不同意呢?

弟子规上怎么说的?

”小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第二天早晨一上班,只听办公室外响亮的一声“报告!

  随后小伟兴冲冲地跑了进来,迫不及待地说“老师,妈妈真的同意了!

妈妈真的同意了!

”小家伙用澄澈的眼睛看着我说:

老师,我知道弟子规上说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老师我记住了!

”说完一阵风似地跑出去了。

  看着他的背影我忍不住笑了。

  《弟子规》的故事:

关于尊长前声要低的故事

  《弟子规-出则弟》: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意思是:

在长辈前说话时,声音要放低一些,但低得让人听不见,却是不合适的。

  想想我们生活中是不是会为了一些事情跟父母、大声争论、大声吼叫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吗?

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的小故事]

孟尝军田文出生时就不讨父亲田婴喜欢,因为他出生在五月五日,当时的迷信说法是:

他将会长得高过大门,会克父母,决不能养活他。

田文五岁那年,他恳求母亲带他去见父亲,见了父亲,田文走上前磕了头,然后说:

“父亲,人是活的,门是死的,孩儿将来如果长得高过家里的大门,只要将大门改高一尺不就行了吗?

”父亲大喜过望,他一把抱起了田文。

后来田文果然不负父亲的期望,成为了战国历史上著名的有影响的人物。

弟子规: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当我们还没有出生时,母亲就为我们出生后的一切做准备了。

母亲甚至在吃东西时都要考虑,日后是否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

母亲忍受剧痛,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当我们长了几个月后,母亲喂我们吃奶时,我们报答母亲的可能是咬她一口。

甚至在母亲抱著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会经常尿在她身上,而母亲总是无怨无悔。

一岁之前,我们需要每二、三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并要更换尿布。

为了我们能健康成长,在我们三岁前,母亲都不能在夜里睡一个安稳觉。

父母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教我们学走路、学说话,教我们读书、写字,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

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能力都是父母亲手把手的教我们学会的,难道我们都忘了吗?

冬天的时候为我们盖暖被,夏天的时候为我们擦拭汗水,母亲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

  “在那懵懂的季节,很多事情我还学不会,是您耐心的牵引我,给我依靠和安慰。

寒冬为我盖暖被,夏日为我拭去汗水,付出从不求收回,从那白天忙到深夜。

看看天上弯著那半边月,像那母亲的侧影一样美,推动摇篮的那双手,也推动了整个世界。

看看天上弯著那半边月,像那母亲的侧影一样美,推动摇篮的那双手,也推动了整个世界。

  上小学时,吵著要电子琴,母亲省吃俭用,花几个月的工资买回的电子琴,我们乒乒乓乓弹几天,就扔下再也不弹了。

上中学时,如果成绩考得好,还要父母亲给物质上的奖励。

上大学时,我们是否拿著父母的血汗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

在结婚的宴席上,我们忙於应酬同事朋友,是否把父母冷落到一边?

当父母为我们回家吃饭忙了很久,我们却为了应酬,一个电话打回家,告诉父母不回来吃饭了。

父母不得已,下一餐还要吃剩饭剩菜。

  当父母不断的重复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时,请不要打断他们,我们是否还记得小时候要他们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我们入睡?

当父母对新科技和新事物不知所措时,我们千万不要不耐烦,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初父母怎样耐心的为我们解答我们那提不完的为什么?

当父母亲想不起来或接不上话时,请不要转身就走,其实谈什么并不重要,只要我们陪伴在他们的身边,他们的心就会感到非常温暖。

当父母亲老了,吃饭时把菜汤洒到衣服上,我们也千万不要不耐烦,我们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父母亲怎样手把手的耐心教我们吃饭?

当我们沉浮在社会当中,蓦然回首,父母正佝偻著腰用关切的目光注视著我们,就像冰冷的夜晚始终有一盏灯在等待著我们。

在我们和父母还可以一起度过的日子里,让我们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的走,就像当年他们牵著我们的手一样。

老乌鸦不能出去觅食的时候,小乌鸦就会上外面找食物回来喂老乌鸦吃,这就是著名的乌鸦反哺。

小羊羔在吃奶的时候,总是把两个前脚跪下来吃母亲的奶,它好像在提醒人们要懂得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

禽兽都能做到孝养父母,何况我们人!

  力行弟子规感恩父母亲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此书中反复阐释的“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等规则体现出来的主要是情感态度,其中“入则孝”是感恩教育。

  其实对我们来说有没有感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是否有一颗感恩之心。

有恩有爱,是人类生活中最灿烂,最绚丽的文明之花。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人类广为传诵的美德,感恩是人之常情,事之长理。

懂得感恩也是做人的基本行为表现,不会感恩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类神圣情感的亵渎。

  《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意思是说: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享受凉爽,早晨起床后,一定要看望父母亲,向父母请安,傍晚回来了也要向父母亲问安。

《弟子规》还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俗话说:

“百善孝为先”父母呼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应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教导我们时,应恭敬而听不可随意去做。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我们都说要感恩父母,但我们用什么去感恩呢,只能用孝。

孝,这个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需要我们继续的传承下去,小孝可以治家,中孝可以治企,大孝可以治国。

孝,这个字是老人的老字去掉了下面匕首的匕,换成了子女的子,他在告诉我们,只有子女为老人的生活撑起一片天空,老人的生活才能得到幸福。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父母的独生子女,总是被护着、宠着、溺爱着,有些孩子便逐渐忘了“孝”字。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对孩子体贴之微,千依百顺。

左一声“爸爸”,右一声“妈妈”,让父母为了自己的一点小事奔波劳累。

但是父母叫他帮忙买个东西,总是找借口推辞。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有时,父母出于关心,多叮嘱几句,做错了事教育几句,孩子们就不厌其烦地说父母过于唠叨,有时还顶嘴、狡辩。

现在,大多是父母对子女关爱有加,照顾的无微不至,可是,我们对父母的照料又有多少呢?

  为了让学生对父母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动情的讲了《最无私的母爱》这个故事感染孩子。

  故事是这样的:

非洲有一种红蜘蛛,每只蜘蛛一年产一次卵,每次产下一百余粒,用黏黏的蛛丝严严实实地裹成一个卵包。

母蜘蛛整日守护着卵包,等待着小蜘蛛的出生。

大约一个月后,卵包裂开了一个小口,小蜘蛛一只只的爬了出来。

  这些小东西一出生就要吃东西,蜘蛛妈妈立刻产下十几粒食物团,足够小蜘蛛吃三天的,三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就开始第一次蜕皮。

这时,母蜘蛛先用蛛线把小蜘蛛聚拢在一起,然后弄破自己的皮,爬到了小蜘蛛上面。

闻到了血腥味,饥饿的小蜘蛛们骚动起来,争先恐后地爬到母蜘蛛自上。

,一会儿母亲的身体就被儿女们爬满,每个儿女都有一根尖锐的吸管,上百根吸管刺穿母亲的表皮,捅到母亲的肉体里。

母亲一动不动,任凭自己的儿女们吮吸着自己体内的汁液,一次又一闪地把它们喂饱。

四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而母蜘蛛已经被吃光了。

母蜘蛛不但用自己的身体喂饱了儿女,更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汁液唤醒了儿女们的捕猎天性,心甘情愿地充当了儿女们的第一个猎物。

因为母蜘蛛知道,只有这样,小蜘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自生存下去。

听完故事,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都为之动容了,因为孩子们知道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当我们嬉戏于课堂之上,玩耍于操场,我们的父母却正为我们能拥有优越的生活而不辞辛苦地奔波着。

  作为小学生,能给予父母的并不多,做到“感恩”应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哪怕是为父母端一杯水,递一双拖鞋,用平实的话语和实际行动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

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世间的亲情和幸福;感谢师长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尝到了工作的快乐;感谢同事们真切的关怀和帮助;感谢社会上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

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诠释感恩的真谛。

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

让我们学会感恩,享受感恩,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真情,充满温馨。

  反思我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的教学,主要采取“朗读—感悟”的模式。

充分利用《弟子规》告诫我们用孝来回报父母,用爱天下人之心来爱护和关心过我们的亲人和朋友,让我们大家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来让所有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感到安慰。

正所谓: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长者先幼者后百步余长者立”。

也正是《弟子规》在教化我们要拥有感恩之心,不断的学习,从点滴做起,用心去做、努力去做,定会干出我们自己的事业,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美。

同时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影响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做到“兄道友,弟道恭”。

只要我们怀有感恩的心,就能不断的成长为一棵圣贤大树,只要我们怀有感恩的心,就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

让我们都学会感恩吧!

弟子规的典故

  董遇巧用三余

有余力则学文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

  他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

  随着名声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

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

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

  而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

  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

  母亲说:

“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

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

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

  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黄香温席

冬则温夏则凊

  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他九岁时,就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

  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

  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鹿乳奉亲

亲所好力为具

  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

  郯子的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

  他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

  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

  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卧冰求鲤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

  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

  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

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

当时天寒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

  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

传说中这时候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跃出两只鲤鱼,于是他拿回去供母。

  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

亲尝汤药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的第三个儿子,他是薄太后所生。

  汉文帝以仁孝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生病躺在床上三年,他常常晚上不睡觉,在床前照看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为兄之道之友爱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南朝宋时宰相徐湛之小时候和弟弟徐淳之一起乘车外出。

  可乘车时,驾车的牛突然奔跑过来,车子坏在了路上,周围的人见后纷纷赶来搭救他们。

  徐湛之让搭救他们的人先把弟弟抱下车,然后才是他,众人纷纷赞叹他虽然小却很有见识。

子骞谏父

亲有过谏使更亲憎我孝方贤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

  他的生母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

  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

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

  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

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

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

  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

这时闵子骞跪下来哀求父亲,说:

"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

"——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

  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

  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

"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谨而信的弟子规故事

  “谨”,它告诉我们自身生活的态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

  “信”这个字,人字加上言字构成信字,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

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面,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扬震拒贿的故事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

“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

”王密说:

“送金这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