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880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docx

《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docx

线路打磨作业指导书

 

长钢轨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钢轨预打磨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线路打磨作业目标

1、通过打磨消除钢轨波浪性磨耗、钢轨肥边、马鞍型磨耗、焊缝凹凸及鱼鳞纹以及道岔在生产、运输和铺设过程中产生的病害,提高钢轨的平顺性,使得光带居中略偏内,列车运行平稳,减少甚至消除晃车。

2、具体量化指标为:

且宽度为20~30mm。

钢轨打磨面应无连续发蓝带。

3、切削量指标:

内侧圆弧角0.6mm,顶面0.2mm,外侧0.2mm。

二、作业流程

 

三、钢轨打磨作业技术条件

1.首先向工程局所要待打磨地段钢轨状况调查表,对待打磨地段的钢轨廓形、钢轨表面的状态、钢轨伤损和轮轨接触面以及两侧的可燃物是否已处理等相关的情况进行掌握,共同和工程局技术人员确定打磨方案。

2.打磨前应对影响正常打磨操作地段,尤其是影响轨距角打磨的因素与工务技术人员确认,是否预先采取措施,以保证钢轨打磨正常进行。

3.打磨前应与工务技术人员确认超限焊接接头是否提前处理,对于接头平直度超限,而且未处理的焊接接头禁止作业。

并提醒工程局技术人员采用小型钢轨打磨机对焊接接头进行局部打磨。

4.打磨前应在站线进行打磨参数调整试验,确认打磨廓形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正式打磨。

5.打磨车作业速度应根据打磨列车特性和打磨目的确认。

6.最后一遍打磨应降低打磨功率或提高打磨速度,以保证钢轨打磨后表面粗糙度达标。

四、钢轨打磨质量技术标准

1.作业后钢轨达到打磨总深度≥0.3mm,接头焊缝处高度≤0.25mm(用1米直尺测量),磨面宽度达到轨冠部分≤10mm,轨距角至轨冠过渡区≤7mm,轨距角≤4mm,轨顶表面粗糙度≤10μm。

2.打磨最大宽度:

R13区域5mm;R80区域7mm;R300区域10mm。

3.沿钢轨100mm长度范围内,打磨面宽最大变化不应大于打磨最大宽度的25%。

(如图1)

4.打磨后接触光带应居中,且宽度为20~30mm。

钢轨打磨面应无连续发蓝带。

5.60钢轨线路打磨与道岔打磨直股、曲股均采用铁科院设计高铁廓形为钢轨打磨目标廓形。

(如图2,图3,表1)

图1

图2

图3

表1

6.直线:

消除轨顶面以下0.3mm的脱碳层,重点打磨钢轨轨角处;数据见上表。

五、钢轨打磨作业前要求。

1.线路几何尺寸、形位和轨下基础等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2.工务段应提前对打磨地段进行调查,对影响打磨作业的工务设备应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通知其他相关设备管理单位拆除影响打磨作业的设备。

3.工务段应向我段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提交相关线路技术资料、钢轨病害以及动态检测资料等。

4.我段在有条件下与工务段进行现场调查,并根据目标廓形、技术标准和现场调查情况制定打磨车打磨技术方案。

道岔打磨技术方案还应考虑道岔直股和侧股钢轨的垂磨量。

5.应预先进行打磨车打磨参数调整试验,确认打磨廓形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正式打磨。

6.当焊接接头平直度超出+0.5mm/1m时,应提前通知工务段采用仿形打磨机对焊接接头进行局部打磨,打磨后平直度应控制在+0.1~+0.3mm/1m范围内。

7.应随时提醒和督促工务段提前做好清除作业地段线路两侧的可燃物,落实防火措施。

六、钢轨打磨作业中要求。

1.雨雪天气不宜进行打磨作业。

2.打磨车作业速度应根据打磨性质和打磨车特性确定。

多遍打磨时,应逐遍降低打磨功率或提高打磨速度,确保打磨后表面粗糙度达标。

3.打磨作业过程中应及时检查钢轨廓形、切削量、磨面宽度等技术指标,根据钢轨实测廓形与目标廓形的差异及时调整打磨程序和作业方案,确保实现目标廓形和打磨质量。

4.工务机械段负责钢轨打磨车的消防工作,工务段负责作业地段的消防工作。

七、钢轨打磨作业后要求。

打磨车机组人员应及时清除打磨车及钢轨顶面的打磨碎屑;

八、作业质量要求

1、打磨后光带居中(以60轨为参考标准,参见下图,蓝色加粗部分为目标光带),光带位置在R300区域+5°~-2°之间。

2、打磨后钢轨不得连续发蓝。

3、打磨后钢轨表面粗糙度:

Ramax.≤10μm(轨顶R300处)。

4、对线路上钢轨波浪型磨耗、钢轨肥边、马鞍型磨耗、鱼鳞裂纹等病害应进行打磨,打磨质量标准如下:

钢轨波磨:

波长0.03m—0.3m:

波深不大于0.04mm,波长0.30m—1m:

波深不大于0.2mm。

在200Km/h及以上的线路,钢轨纵向波深超标的比例不超过10%,200Km/h以下的线路,钢轨纵向波深超标的比例不超过20%,打磨后焊头平直度应达到:

轨顶面垂直方向小于等于0.2mm/1m,钢轨作用边无肥边。

5、打磨痕迹的最大平面宽度(以60轨为参考标准,参见下图):

R13区域4mm;R80区域7mm;R300区域10mm。

6、相连两段线路重叠打磨的区域不少于10m。

7、打磨砂轮起落点必须准确,误差不超过300mm。

九、质量验收

(一)打磨廓形检测。

1.在打磨作业中应及时使用钢轨打磨廓形模板检查打磨廓形,并采用便携式廓形仪或车载廓形检测仪检测钢轨打磨廓形。

采用便携式廓形仪检测时以左右股钢轨顶面作为定位基准。

2.钢轨打磨廓形检测:

车载检测时每1km处理一次数据;手工检测时,每50~100km随机选定100m检测左右股钢轨各三处。

(二)轮轨接触光带检测。

1.在打磨作业后两周内,应采用车载式光带测量系统或钢板尺检测轮轨接触光带,同时检查焊缝前后的光带。

2.轮轨接触光带未形成前,可在钢轨上喷漆,经1~2天过车后测量钢轨接触光带。

3.轮轨接触光带测点应避开砂轮起落及焊缝区域。

道岔内轮轨接触光带测点如图5所示;道岔区前后100m线路、站内正线、道岔间夹直线等地段应各设1个测点。

(三)采用钢轨廓形仪或钢轨打磨深度测试仪测量同一处钢轨打磨前后的廓形或高度,以计算钢轨打磨深度。

打磨深度测点与轮轨接触光带测点相同。

(四)采用便携式粗糙度检测仪检测打磨面粗糙度,同一批次生产的砂轮所打磨的区段至少测量6个点,各测点测量值均不得超限。

(五)采用钢板尺检测打磨平面宽度。

(六)采用便携式数字波磨测量仪或电子平直度测量尺检测钢轨波磨;岔区以外线路可采用车载波磨检测仪检测钢轨波磨。

1.钢轨波磨检测:

目测打磨砂轮起落部位100m左右范围内的打磨痕迹,如发现有明显的周期性砂轮磨痕,则应连续检测10~30m范围内的波磨;在波磨地段,车载检测时每1km处理一次数据,手工检测时随机连续检测5~30m范围内的波磨。

2.波磨钢轨打磨验收标准如表6。

波磨钢轨打磨验收标准表6

项目

验收标准

测量方法

说明

波长(mm)

10~30

30~100

100~300

300~1000

采样窗长度(mm)

600

600

1000

5000

谷深平均值(mm)

0.02

0.02

0.03

0.15

测试精度0.01mm及以上,且测试长度不小于采样窗长度

打磨作业完成后8天内或在打磨后通过总重0.3Mt之前测量

允许超限百分率

5%

5%

5%

5%

连续测量打磨波磨钢轨长度100m(车载检测)或30m(手工检测)

(七)钢轨擦伤打磨后应采用里氏硬度计检测擦伤部位的轨面硬度。

(八)打磨验收应填写《钢轨打磨作业质量验收表》或《道岔打磨作业质量验收表》,主要项目包括:

1.打磨设备型号、打磨遍数、目标廓形。

2.打磨后实测廓形轮轨接触光带、打磨深度、打磨面粗糙度、发蓝带、打磨平面宽度、打磨砂轮起落部位的砂轮磨痕、波磨轨打磨前后谷深、滚动接触疲劳轨表面残留裂纹、擦伤轨表面硬度等。

打磨质量检测主要设备和工具表7

序号

设备和工具

精度

备注

1

打磨廓形模板尺

用于调试打磨车的打磨程序;用于定性检查打磨廓形与目标廓形符合程度

2

便携式钢轨廓形仪

0.05mm

定位基准:

左右股钢轨顶面

3

钢轨波磨检测仪或电子平直尺

0.01mm

测试长度不小于采样窗长度

4

钢轨打磨深度测试仪

0.001mm

测试打磨深度

5

便携式粗糙度检测仪

示值误差:

≤±15%

量程:

0.05~10.0μm

6

便携式里氏硬度计

测定擦伤打磨后的硬度,用于判定马氏体层是否去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