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ppt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8082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低碳经济.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低碳经济.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低碳经济.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低碳经济.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pptx

《低碳经济.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ppt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碳经济.pptx

第九章低碳经济,请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1,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论,2,碳排放的计量,3,低碳经济的政策,4,目录,CONTENTS,1,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我有一个希望,15年后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个家。

而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

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

”,这是一位斐济女孩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令人动容的哭诉。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斐济-这个太平洋上的岛国,正在被不断升高的海平面所吞噬。

一、气候变化状况,气候变化的含义气候变化是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在较长时间内的显著变化趋势,没有确切的变化周期,尺度从最长的108-109到100(年际变化),可以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三个阶段。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议题。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而近50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造成的。

全球变暖对地球的负面影响严重: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旱涝灾害频发;疾病流行。

这些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1992年(左)和2005年(右),从飞机上看到的非洲东部乞力马扎罗山峰。

如果地球在未来二十年内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变暖,这块位于赤道以南仅三度的著名冰原可能会完全融化。

“绿色和平”组织于1968年和2007年两次探访喜马拉雅山所拍照片形成鲜明对比。

消融的南极冰川,二、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的气候波动主要是包括太阳辐射、火山爆发以及海洋、陆地的变化等。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剧增工业化发展土地利用导致的破坏森林资源锐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影响农牧业主要表现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春季物候期提前了2-4天。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潜在的荒漠化趋势增大,草原面积减少;,2、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

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

2009年,马尔代夫总统17日召集12名政府内阁成员,在该国海域一处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以呼吁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水源短缺淡水资源紧缺,全世界有20亿人喊渴,其中10亿人不得不饮用污染的水。

中国六百多个城市,三百多个缺水,一百多个严重缺水。

到2070年,全球稳定径流量将全部用光,全部被污染,全人类将被逼上上甘岭。

水窖储存雨水,4、物种消失每20分钟就有一种动物或植物从地球上消失。

现在许多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快。

可悲的是,这种灭绝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为的结果。

据推算地球上大概有1400万到1亿个物种,而科学界所知道的也只有170万种。

在这170万种之中,有5-20%的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在动物物种方面,在中国已经有3个物种灭绝,一种在野外消失。

新疆虎:

1916年灭绝;亚洲狮:

1908年灭绝白臀叶猴:

1882年灭绝;中国豚鹿,1960年;台湾云豹:

1972年灭绝。

全球约有19%珊瑚礁已经消失。

5、影响人类健康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

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

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

在高纬度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

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践,低碳三大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是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

1994年正式生效,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

首次把全球资源环境管理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提出了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确立了五个“共同而区别”的原则

(1)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3)各缔约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4)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5)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京都议定书,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

规定工业化国家应履行的义务。

(1)在2008年至2012年,将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

(2)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和技术援助;(3)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4)规定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5)2008年至2012年为第一个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期。

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

(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2、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成功1、规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明确全球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在2008-2012年间比1990年的基准至少减少5.2%;3、架构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合作机制,即温室气体减排“三机制”:

联合履行、清洁发展机制、“碳减排”贸易。

2、京都议定书,3、巴厘岛路线图,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巴厘岛路线图确定了世界各国今后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具体领域,为进一步落实公约指明了方向。

巴厘岛路线图的亮点首先,强调了国际合作。

与会各方同意长期合作共同行动,行动包括一个关于减排温室气体的全球长期目标,以实现公约的最终目标。

其次,把美国纳入进来。

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规定,公约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美国也不例外。

3、巴厘岛路线图,巴厘岛路线图的亮点第三,强调了发展中国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除减缓气候变化问题外,巴厘岛路线图还强调了:

适应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开发和转让问题以及资金问题。

第四,为下一步落实公约设定了时间表。

巴厘岛路线图明确要求有关的特别工作组在2009年完成工作。

3、巴厘岛路线图,印尼总统苏西洛在大会上发表演说,2,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论,一、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均呈现”倒U形”曲线。

这充分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上述三个指标先增大至峰值后逐渐下降,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另外,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

经统计表明,主要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从碳排放强度高峰过渡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S2,平均需要55年。

二、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生态足迹理论“脱钩”理论库兹涅茨曲线“城市矿山”理论,1、生态足迹理论,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EF)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里斯教授(WilliamE.Rees)提出。

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和生产活动都需要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物,生态足迹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biologicallyproductiveareas),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的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因此它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

“碳足迹”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

1、生态足迹理论,世界生态足迹构成(1961-1999),2、“脱钩”理论,1966年,国外学者提出了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脱钩”问题,首次将“脱钩”概念引入社会经济领域。

当前“脱钩”理论主要用于分析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相应关系。

对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之间的关系的大量研究表明,工业发展初期,物质消耗总量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甚至更高;但在某一个特定阶段后会出现变化,经济增长时物质消耗并不同步增长,而是略低,甚至开始呈下降趋势,出现倒U形,这就是“脱钩”理论。

3、库兹涅茨曲线,“脱钩”理论证实了低碳经济的可能性,但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转型并非是一个一帆风顺的线性道路。

美国经济学家G.格鲁斯曼和A.克鲁格经过研究发现,大多数污染物的变动其实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动趋势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因此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

相关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也许不能够改变“倒U形”轨迹,但人类应当可以制裁“倒U形”轨迹的“峰度”和“上坡路”的里程,最低的现实要求是控制“倒U形”的峰顶不高于人类持续生存的生态阈值,并促进“倒U形”尽早经过“拐点”。

4、“城市矿山”理论,调查显示,大量使用后的小型电子机器,长期以来“沉睡”在居民家中,甚至被作为废弃垃圾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调查显示,经过工业革命300年的掠夺式开采,全球80%以上可工业化利用的矿产资源,已从地下转移到地上,并以“垃圾”的形态堆积在我们周围,总量高达数千亿吨,并还在以每年100亿吨的数量增加。

而靠工业文明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正成为一座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矿山”。

“城市矿山”的概念,是日本东北大学选矿精炼研究所南条道夫教授等提出的,就是指蓄积在废旧电子电器、机电设备等产品和废料中的可回收金属。

三、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总称,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

实质:

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发展绿色GDP核心:

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替代了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方便了能源传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新能源革命(低碳经济),

(二)低碳结构特征,低碳的,低碳的生产方式、低碳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低碳的生活方式,第一,综合性。

低碳经济是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能源、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系统的综合性问题。

第二,战略性。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

全社会应积极采取行动,从全局的高度建立应对和减缓全球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