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306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docx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docx

计算机控制技术大作业

题目一:

要求:

1、针对一个具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

的温度控制系统和给定的系统性能指标:

✧工程要求相角裕度为30°~60°,幅值裕度>6dB

✧要求测量范围-50℃~200℃,测量精度0.5%,分辨率0.2℃

2、书面设计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布线连接图,并转化为系统结构图;

3、选择一种控制算法并借助软件工程知识编写程序流程图;

用MATLAB和SIMULINK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

 

一、系统结构模型

本系统采用简单回路计算机控制系统,其输入为温度设定值,输出为调节控制信号,整个系统由以下图所示各部分组成。

1、如下图所示为简单回路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由输入设定值与系统输出值的偏差传递到数字控制器,并产生控制信号,针对本设计所假定的特定控制对象温度进行循环重复式的校正和调节。

 

2、如下图所示为本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简单回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主要由模拟输入通道和模拟输出通道组成,通过该回路对控制对象不断的调整,指导满足系统要求及各项性能指标。

 

二、各部分程序流程图

由于要使用计算机作为控制设备,要对温控对象实现较好的控制,使其满足较好的性能指标,故本设计采取程序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主程序

T1中断程序

采样中断程序

达林算法程序等

各程序流程如下图所示:

1、主程序

主程序主要是对电路进行初始化,并且开相关的中断,使到设备对温度进行采样、控制,以及显示输出。

主程序

2、T1中断服务程序

 

 

3、达林算法控制程序

计算数字控制器的控制信号,

每次读取e(k),然后计算出参数,

输出控制序列u(k),

然后变换e(k-1)、e(k-2),

u(k-1),u(k-2),

为下一次计算作准备。

达林算法程序流程图:

 

4、采样程序

用于对温度进行采样,对采样温度值的处理用了连续N次,再取平均的方法得到最后的平均采样温度值。

在开始时,对采样设备进行初始化,设定采样次数以及计算次数,然后结束后,计算出平均值,进行A/D转换,并输送给处理器。

采样程序流程图

 

三、数字控制器设计(取θ=T/2)

本人学号200xxxxx232,所以C=232

根据设计要求,用matlab计算出系统参数,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对于系统

式中:

T——时间常数K——调节系统总的放大倍数

t——系统的纯滞后时间,且

,Ts为采样周期。

计算用程序:

>>k=10*log(232*232-sqrt(232))

k=108.9319

>>rand('state',232);

>>t1=rand

(1)

t1=0.0090

θ=t1/2=0.0045

代入数据,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其波特图为:

由图可知,其幅值裕度与相角裕度均不符合要求,系统性能差,需要校正。

按照设计要求,运用计算机作为控制装置对系统进行校正。

当对象的纯延迟时间θ与对象惯性时间常数Tm之比大于等于0.5时,采用常规PID算法难于获得良好的系统性性能。

达林算法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合适的数字控制器,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带有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且它得纯时延时间与被控对象时延相同。

跟史密斯对比起来,达林算法比较适合的被控对象多为工业中的热工或化工过程中,被控对象具有纯滞后环节且容易引起系统超调和持续的振荡。

综合考虑之后,决定采用达林算法来进行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由达林算法知:

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

假设其期望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

为采样周期,L为整数。

由此可得到:

其中:

确定参数值过程:

K=k=108.9319

1=0.0090

θ=t1/2=0.0045

=(1/2~1/3)

1=0.002

Ts=θ/L=0.0090/2=0.00225

σ=e-TS/t=e-1.125=0.3247

σ1=e-TS/t1=e-0.25=0.7788

 

所以由

表达式可以求出其差分方程为:

其中:

=0.0280

=0.0218

=0.3247

1-C=0.6753

由此求得本系统其差分方程为:

u(k)=0.0280e(k)-0.0218e(k-1)+0.3247u(k-1)+0.6753u(k-2)

四、系统仿真1.20.81036

1对设计后连续系统

进行分析

 

由上图可知,幅值裕度为9.44db(大于6db的要求),相角裕度为68度(大于60度的要求),故设计符合规定。

2离散系统仿真

系统结构图如下:

 

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系统的波形

稳态误差e(t)波形:

数字调节器波形

 

系统输出y(t)波形

 

分析:

系统到一定时间后稳态误差为0,数字调节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稳定,系统输出与输入相匹配,由此可得系统性能良好。

 

七、抗干扰性分析

1、当干扰信号为介跃信号(此时输入为0,干扰信号大小为10)

稳态误差波形:

系统输出波形

 

分析:

由图可得,当加一定的介跃干扰信号后,系统受到介跃信号的干扰,但到一定的时间后,由于系统具有抗干扰的功能,会自动消除干扰所带来的影响,恢复到回来的状态,如图所示,系统稳态误差到一定时间后为0,系统输出跟输入信号相匹配,故系统对于为介跃信号的干扰有较好的抗干扰作用。

 

2、干扰信号为脉冲信号(输入信号为0)

干扰信号波形稳态误差波形

 

系统输出波形

 

分析:

由图可得,当加一定的介跃干扰信号后,系统受到脉冲信号的干扰,但到一定的时间后,由于系统具有抗干扰的功能,会自动消除干扰所带来的影响,恢复到回来的状态,如图所示,系统稳态误差到一定时间后为0,系统输出跟输入信号相匹配,故系统对于为脉冲信号的干扰有较好的抗干扰作用。

3系统现实情况模拟仿真:

保持系统不变,分别在两个时段不同位置上加两个介跃信号,如下图所示:

 

1、在输入处,加入一个r(t-10)=100的介跃信号(即当t>=10s时,r(t)=100,当t<10s时,r(t)=0),用来模拟在现实情况下,某一随机时刻,需要在控制过程中改变系统温度时,所需要的改变输入信号。

2、在控制过程处,加入一个r(t-20)=10的介跃信号(即当t>=20s时,r(t)=10;当t<20s时,r(t)=0),用来模拟在现实情况下,某一随机时刻,有干扰信号参入的系统中。

 

下图将仿真结果列出:

稳态误差e(t)波形数字调节器输出波形

 

系统输出波形

 

分析:

当系统输入突加给定时,稳态误差发生变化,数字调节器根据变化产生控制信号,使系统输出跟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达到稳定状态。

当又到系统受到干扰时,数字调节器再次根据稳态误差产生控制信号,消除干扰的影响,使到系统回复到稳定状态。

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以及抗干扰性能。

 

五、硬件设计

1、复位和晶振电路:

其中VCC为5V,晶振频率为12MHz

D1的作用有两个:

作用一是将复位输入的最高电压钳在Vcc+0.5V左右,另一作用是系统断电时,将R0电阻短路,让C3快速放电,让下一次来电时,能产生有效的复位。

当80C52在工作时,按下S0开关时,复位脚变成低电平,触发80C52芯片复位。

 

2、单片机接口扩展电路:

通过80C52的P20、P21、P22产生片选信号,通过74LS138的译码电路进行译码,分别对3片8155进行片选。

3、模拟输入通道:

信号输入过程为:

温度检测滤波整形放大A/D转换并行接口8155CPU

通过温度检测电路将温度信号转换成电流、电压信号,再通过滤波整形及放大电路,输入到A/D转换器中,通过8155的PC口控制A/D转换器的选通、采样、转换、读入,在同个采样周期重复进行上述过程,并取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周期的值,再与给定信号比较,通过CPU的计算得出控制值,再通过模出通道对对象进行控制。

1)温度检测及整形滤波放大电路:

如上图中所示,检测部分采用桥式压差检测电路,经过低通有源滤波放大电路,得到ADC0809的模拟输入电压(0-5V之间)信号,并将信号传送给AD0809IN0口。

 

2)其余部分连接电路:

如上图中所示,左侧为8155芯片,右侧为ADC0809,温度检测及滤波整形放大电路得到的模拟输入信号由IN-0输入ADC0809,再通过8155传送给80C52.

4、模拟输出通道:

输出信号传递过程:

CPU并行接口8155D/A转换加热电压调节线路加热电压

从CPU输出计算好的数字信号的控制量到模出通道的8155的A口连接的D/A,再由C口控制D/A的读入、转换,D/A输出的控制两用作同步脉冲线路的给定量,通过单相交流可控硅电压调压线路调节加热电压线路。

再通过检测电路把调节结果反馈回去,周而复始,最终使控制对象温度稳定控制在150℃。

1)DAC0832输出信号电路:

 

如上图中所示,DAC0832输出为双极性输出电路,Uout作为调压电路晶闸管的触发电路的给定电压。

2)加热电压电路:

如上图所示:

主电路采用两只单向晶闸管反并联的形式,在交流电压的正半周期使其中一只晶闸管导通,在负半周期使另一只晶闸管导通。

开关为驱动电路部分的总开关,左边的灯用于指示开关是否接通,右边的灯用于指示负载上是不是有电压,控制电路通过控制反并联晶闸管的通断来控制加在负载上的电压大小。

六、系统设计硬件元素选型

1、主控制芯片80C52:

80C52是INTEL公司MCS-51系列单片机中基本的产品,采用INTEL公司可靠的CHMOS工艺技术制造的高性能8位单片机,属于标准的MCS-51的HCMOS产品。

它结合了HMOS的高速和高密度技术及CHMOS的低功耗特征,它基于标准的MCS-51单片机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属于80C51增强型单片机版本,集成了时钟输出和向上或向下计数器等更多的功能,适合于类似马达控制等应用场合。

80C52内置8位中央处理单元、256字节内部数据存储器RAM、8k片内程序存储器(ROM)32个双向输入/输出(I/O)口、3个16位定时/计数器和5个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时钟振荡电路。

此外,80C52还可工作于低功耗模式,可通过两种软件选择空闲和掉电模式。

在空闲模式下冻结CPU而RAM定时器、串行口和中断系统维持其功能。

掉电模式下,保存RAM数据,时钟振荡停止,同时停止芯片内其它功能。

2、译码片选芯片74LS138:

它是一个3-8译码器,3-8译码器是通过3条线来达到控制8条线的状态,就是通过3条控制线不同的高低电平组合,一共可以组合出8种状态,即2的3次方。

在电路中,主要起到扩展IO资源的作用。

3、接口扩展芯片8155:

Intel8155芯片内包含有256个字节RAM,2个8位、1个6位的可编程并行I/O口和1个14位定时器/计数器。

8155可直接与MCS-51单片机连接不需要增加任何硬件逻辑。

由于8155既有RAM又具有I/O口,因而是MCS-51单片机系统中最常用的外围接口芯片之一,8155内部结构包括两个8位并行输入/输出端口,一个6位并行输入/输出端口,256个字节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一个地址锁存器,一个14位的定时器/计数器以及控制逻辑电路,各部件和存储器地址的选择由IO//M信号决定。

4、ADC0809:

ADC0809是CMOS单片型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可以和微机直接接口,由八路模拟开关、地址锁存与译码器、比较器、256电阻阶梯、树状开关、逐次逼近式寄存器SAR、控制电路和三态输出锁存器等组成。

5、DAC0832:

DAC0832由美国国民半导体公司(NationalSemiconductorCorporation)研制的8位芯片,DAC0832由“8位输入寄存器”、“8位DAC寄存器”和“8位DAC转换电路”三部分电路组成。

6、铂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电阻温度系数为3.9×10-3/℃,0℃时电阻值为100Ω,电阻变化率为0.3851Ω/℃。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应用温度范围广,是中低温区(-200℃~650℃)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对于本设计要检测的-50℃~200℃刚好合适,而且其本身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各种标准温度计。

7、其他例如导线、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