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4073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251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4073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4073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4073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4073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4073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40732.docx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407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4073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40732.docx

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440732

江西省朝宗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本卷共四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妖娆(ráo)鞭挞气吞斗牛(dǒu)一代天娇

B.田圃(pú)喑哑强聒不舍(guō)润如油膏

C.憎恨(zēng)禁锢恪尽职守(kè)断章取义

D.襁褓(qiǎng)亵渎心无旁鹜(wù)廓然无累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

B.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名状的。

C.我感到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D.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B.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2分)

道山如屏,溪水如歌,鹅卵石铺就的古道,将你带入古老意境的同时,也将你引到了爱莲堂前。

_____________大多是周敦颐和他的两位优秀后裔鲁迅、周恩来的名言警句。

伫立堂中,你会情不自禁地去寻觅三位周氏奇人间千丝万缕的牵系。

①大门旁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

②一副“心传承孔孟,道学启程朱”的对联

③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源远流长并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周子理学

④言简意赅地道出周子理学的源远流长和对后世的影响

⑤堂中悬挂着好些字画,争奇斗妍的字画中

⑥堂中悬挂着好些字画,这些字画争奇斗妍

A.①④⑤B.②③⑥C.②③⑤D.①④⑥

5.下面语句强调了“庐山”并且情感表达最强烈的一项是()(2分)

A.庐山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

B.庐山——让我着迷的山,让我难忘的山,让我浮想联翩的山啊!

C.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的就是庐山。

D.庐山,就是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啊!

6.对下面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2分)

作为整体,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但作为个人,不少中国人还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国家之强和个人之弱使一些人心理失衡,觉得自己活得还是像在半殖民地时代受人家欺负的受害者。

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对自己生存的状态有理性的认识,克服狭隘的“受害者情结”。

否则,崛起的中国将难以担当与自己的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A.中国急需提高国民的个人地位

B.中国人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C.中国人为什么有“受害者情结”

D.崛起的中国要承担相应的国际地位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

(4分)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②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④弄粉⑤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⑥。

平生个里⑦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释】①此词为作者被贬宜州所作。

②梅破知春近:

梅花绽破花蕾开放,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③开遍向阳枝:

南枝由于向着太阳,故先开放。

④“玉台”二句:

玉台,传说中天神的居处,也指朝廷的宫室。

⑤弄粉:

把梅花的开放比作天宫“弄粉”。

⑥飘到眉心住: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下。

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词中意谓由于群花的妒忌,梅花无地可立,只好移到美人的眉心停住,古代妇女化妆时常在眉心点梅花砂痣。

⑦个里:

个中、此中。

7.词中写出词人惊喜之情的词语是()(2分)

A.也有春近B.也有不道C.不道开遍D.飘到个里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咏梅词,写出了梅花开放的情景。

B.“夜阑风细得香迟”表达了词人未闻花香的些许遗憾。

C.这首词写出了词人见到梅花的喜悦,也抒写了他内心的郁闷之情。

D.这首词由景入情,生动细腻,直抒胸臆,具有韵味。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

大德丁末①,浙东大饥馑,民相枕死。

宣慰同知②脱欢察议行③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

长孺察其有乾没④意,悉散于民。

阅月⑤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

“钱在是矣。

”脱欢察怒曰:

“汝胆如山耶!

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

”长孺曰:

“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⑥也。

”脱欢察虽怒,不敢问。

【注释】①大德:

元成宗年号②宣慰同知:

元代官名③行:

下达④乾没:

非法吞没⑤阅月:

过了一个月⑥征:

证明。

9.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

A.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B.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

C.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D.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属()

(2)诚()

11.说说“长孺察其有乾没意,悉散于民。

”的意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胡长孺是怎样看出脱欢察想贪污那些救济款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主要表现了胡长孺什么样的精神?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

(1)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2)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

(3)持节云中,____________。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

(5)《观刈麦》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商山早行诗》中最能表现“早”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17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

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

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

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天热闷人,他们说:

“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

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

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

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

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

“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

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

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

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

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

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

“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

“我不饿!

我不饿!

”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

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

他们哪里会“不饿”?

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

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

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

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

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

“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

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5.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

请用四字词语填空。

(3分)

刚刚懂事,__________→年龄稍大,___________→上大学时,________。

16.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

(4分)

(1)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

(1分)

天热闷人,他们说:

“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3分)

17.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18.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本文及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粮食的理解。

(3分)

材料一什么是光盘族?

光盘不是CD/VCD/DVD,光盘族是具有不浪费粮食、不浪费食物生活态度的一类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

光盘就是吃干净盘子里的所有食物,不浪费。

材料二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餐饮浪费食物中的蛋白质高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所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然而当我们不再为温饱发愁时,“中国式”的讲排场、要面子却使餐桌上的铺张浪费之风愈演愈烈。

适量点餐,拒绝浪费,倡导餐桌文明,从今天开始。

自助餐,我按自己的“肚量”取食;下馆子聚餐,我打包剩饭;工作餐,再难吃我也把它“消灭”干净;我不剩饭,我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着走!

我是光盘族!

转发表态度,让我们一起对“浪费”说不!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

(13分)

①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作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比方。

②第一,本钱和利息的比喻。

他说:

“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

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

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

那么就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

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是自己的呢?

③第二,写信人和收信人的比喻。

章太炎指出,有学问的人,好比是写信的人,向那个人求学的,则是收信人。

收信人学成之后,又向别人传授知识,那么,他就成了写信的人。

搞学术研究,应当努力争取到写信人的地位,而不是永远都扮演收信人的角色。

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⑤有一位老学究走夜路,碰到死去的一个朋友,于是一人一鬼,结伴同行。

走到半路,有一间破屋子,鬼朋友说:

“住在屋子里的人,是个大学者。

”老学究很好奇,问道:

“你怎么看出来的?

”鬼朋友回答说:

“凡人白天忙于生计,性灵汩没。

惟睡时心神明澈,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灿如锦绣……此屋上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可知。

”老学究听了,更加好奇,‘又问:

“老夫读了一辈子书了,你帮我看看,我睡觉时,屋顶上的光芒有多高呢?

”鬼朋友迟疑了好一阵子,才a地说:

“昨天,我经过老兄的私塾,老兄正在睡觉。

说实话,我只看见屋顶上直冒黑烟,恍若乌云笼罩,没有半点光芒。

”老学究听了,b,气鼓鼓地把鬼朋友赶走了。

⑥如此看来,书本上的知识,若能化为已有,灵活运用,自然光芒四射,神采非凡;如果人云亦云,毫无己见,张口闭口,无非c,那就只有冒黑烟的份儿。

⑦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要想让一个人变傻,最好的办法就是叫他不加思考地读节。

读书不动脑筋,难免就会越读越傻。

书呆子学究与思想家的区别,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冒黑烟”与“吐光芒”的区别。

⑧那些人云亦云炒冷饭、乃至趋炎附势的所谓“学问”,只会把世界弄得d,唯有鲜活的、有创见的、有独特价值的学问,才会给人带来光明与希望。

(有删改)

20.结合文意,判断文中a、b、c、d四处应填入的成语分别是()(2分)

A.恼羞成怒、吞吞吐吐、陈词滥调、鸟烟瘴气

B.陈词滥调、乌烟瘴气、恼羞成怒、吞吞吐吐

C.吞吞吐吐、恼羞成怒、陈词滥调、乌烟瘴气

D.吞吞吐吐、乌烟瘴气、恼羞成怒、陈词滥调

21.阅读全文,完成

(1)-

(2)小题。

(4分)

(1)文中的比喻幽默精妙,写信人喻指________,收信人喻指________。

(2分)

(2)《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名言:

“________,______”,和章太炎强调读书治学要独立思考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22.请简要概括文中引用的《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并说说这一论据的作用。

(4分)

23.以下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个更适合作为此文的题目?

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理由。

(3分)

A.读书的利息B.“冒黑烟”与“吐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4.综合性学习(6分)

最近两年,“二维码”作为新鲜事物走进大众视野。

为此班级开展了“认识二维码,改变我们的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根据所给材料,给“二维码”下定义。

(2分)

【材料】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二维码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黑白相间的图形。

(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出“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两个优势。

(2分)

【材料一】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材料二】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

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优势一:

________________优势二:

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要制作展板介绍二维码的应用,下列材料可选用的两则是______、________。

(2分)

【材料一】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材料二】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材料三】二维码的原理可以从矩阵式二维码的原理和行列式二维码的原理来讲述。

25.写作(50分)

“style”是一种个性标签,从小处讲,它可以让一个人成功地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从大处讲,它还可以影响他人。

所以,“style”的选择很重要。

常常有人以形的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也可以彰显个性,但是这种“style”往往是领一时风骚,难以久长。

而有人以卓越的精神示人,如低调是居里夫人、谦逊的松下幸之助,他们优雅的个性超越时代,被一代代人津津乐道。

其实,后一种表现才是的核心品质,它既规范自己,同时也影响他人,将人生引向高处。

请以“我的style”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可以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

要求:

(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7.(3分)C

18.(4分)对农人辛苦种植粮食和珍惜粮食的敬重;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的怀念;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的欣慰;对如今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喜悦。

19.略

20.(2分)C

21.

(1)要点与评分:

每格1分有学问的人(或是有独立思考的人,或是传授知识的人),向别人求学的人(或是求学的人,或是接受书本知识的人)。

(2)要点与评分:

每格1分,错别字扣1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4分)要点与评分:

概括论据2分,说出作用2分。

示例:

概括:

鬼朋友能通过看凡人睡觉时是吐光芒还是冒黑烟,来判断其学识的高下。

老学究不幸属于冒黑烟之列,于是生气赶跑了鬼朋友。

作用:

事实胜于雄辩,用小故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做学问应将书本上的知识化为己用,而非不加思考,人云亦云。

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幽默风趣。

23.(4分)要点与评分:

明确哪个标题更好得1分,结合文章说明理由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表达1分。

参考角度:

选A的要注意从“利息”的内涵入手,很少有人将读书与商业术语联系在一起,而作者引用章太炎的创见,见别人所未见,从而引出自己的新观点,讲道理,摆事实,展开论述。

选B的要注意从文章后半部分的论述入手,文章引用了小故事,风趣幽默,用“冒黑烟”形容人云亦云、无自己的见解的老学究,用“吐光芒”形容鲜活有创见的大学者。

认为只有思考,有独特价值的学问才能给人带来希望。

两者对比强烈,生动有趣。

24.

(1)(2分)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的

(2)(2分)优势一:

存储的信息容量大优势二:

具有纠错功能

(3)(2分)材料一、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