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233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6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docx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docx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及其运用(陈静)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也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我们研究、了解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中国古代就有“左图右史”之说,这说明文字与地图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历史地图和历史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历史地图类型众多、题材各异、内容丰富,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呈现出来,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它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和分析历史地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在人文精神上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优秀的品格及良好的情感。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历史地图还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可以用历史地图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连贯历史知识,解释历史概念,系统总结知识,展开探究活动等,不仅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利用地图题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视历史地图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都需要历史地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把历史地图和历史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1.2研究状况综述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和教师也比较重视把历史地图和历史教学结合起来研究,论著也比较多。

从我搜集到资料来看,大多数论著集中在研究历史地图作用,利用历史地图培养能力,介绍历史地图教学方法,从地理学知识角度分析历史地图等方面。

这些研究中,大多数是把历史地图和高中历史教学结合起来研究,而且偏向于理论上的研究,分析高考历史地图题的也比较多。

但研究历史地图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较少,研究的内容基本侧重于教会初中生读图的方法,或是论述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要作用;真正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阐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和运用地图,以及结合中考,分析设计历史试题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目前历史教学界对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也日益重视起来,这方面的著作也比较多,但集中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等理论研究阐述的比较多,也从理论上阐述了用不同的软件来制作历史教学课件各自的优、劣势,但对如何结合实际教学过程制作出符合教学设计的、动态的历史地图的具体操作方法的介绍则比较缺乏。

我在本文中,结合实际教学过程,利用方便易操作的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历史地图,并详细介绍其过程。

另外,结合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针对历史地图题的不同考查方式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解题思路,以供参考。

第2章教材历史地图的种类及其功能

历史地图,是反映人类各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的地图,是显示一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现象的地图。

它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其载负的图形信息能够收到文字表达难以实现的直观效果,与教科书紧密配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历史地图的特点

2.1.1历史地图语言

历史地图是用地图语言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历史事件或综合性的历史现象的动态反映,它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使抽象的文字表述具体化,是学习和研究历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地图语言是用各种规定的图例符号表示空间概念的形式,图例是地图上使用符号的归纳和地图内容的必要说明,只有先熟练地掌握图例,才能进一步理解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读起历史地图来才会得心应手。

历史地图图例可分为两类:

一是统一图例,即各历史地图中反复出现的同类符号的简单说明。

它与普通地图上的常用图例基本相同,只是被赋予了一些历史地图特有的概念。

具体可分为:

其一,表示具体点位的各种居民点符号,历史地图中常见的有◎、⊙、○,它们的级别是不同的。

以中国古代史为例,◎一般代表政治权力中心,也就是王朝的都城;⊙代表一级政区行政中心,如诸侯国、郡、州等。

元、明、清以后⊙代表的一级政区行政中心为省级驻所。

历史图中较多见的○代表的是除上述两级之外的其他居民点。

其二,图例对诸侯国、郡、州及省级驻地以及政权部族界等也会做出统一规定。

其三,河流、湖泊、道路、山峰、关隘等自然要素的符号,这些符号一般在统一图例中注明,这一点与地理图中的表示很相似。

二是分幅图例,即表示历史专题要素的各种符号的简单说明。

这类图例与所要表示的历史内容有密切关系,且不具有同一性,因此往往会在相应的历史地图中单独表示出来。

如表示进攻、撤退、转移路线与方向的箭头符号;表示势力范围、活动地区的面状符号;代表战场、包围圈、防御阵地等的图标符号;代表各种经济、文化标志的符号等。

所以,在读历史地图的时候,首先要了解统一图例所表达的意思,然后通过阅读分幅图例,就能掌握地图中各要素的名称、性质等,再对照图面内容,仔细阅读,就可以正确领会地图所负载的历史信息。

2.1.2历史地图蕴含的历史信息

要认识历史,就不能忽略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有直观的信息,也有隐性的知识。

例如,通过地图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方向、路线;历史城市的地理位置;国家的疆域、边界等。

这些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以后,能够直接在图上看到的信息。

地图上还有许多隐藏在地图语言里的重要信息,即隐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在课本文字或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而实际上又隐蔽其中的那种知识。

这些隐性知识,是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

这些信息学生一般不会感知,只有在教师正确引导下才能显现出来。

通过对这些隐性知识的挖掘,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历史信息。

在历史地图中,还可以反映出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地形气候、海陆位置、自然资源、水利条件等地理因素对人类经济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可以通过对历史地图的比较分析后挖掘出来。

历史地图也能显示时间的变化。

把具有相同主题的或具有内在关联的历史地图对比、分析,可总结出相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征,有利于揭示相关历史事实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地图上反映出来的还有山名、水名、地名的更改等。

这些名称的变化需要通过对地图的比较才能够看出来,而这些名称的变化也蕴含着历史信息。

如台湾,比较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就会发现:

三国时期称为“夷洲”;隋唐、北宋、南宋时期台湾被称为“流求”;元朝时期台湾被称为“琉球”;明朝时期则称为“小琉球”;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在日本侵略台湾过程中,日本同时还侵占了澎湖列岛等。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以图学史,以图识史的能力。

2.1.3历史地图内容是教材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类历史的活动和发展,都离不开地域空间这个大舞台。

在历史教学中,教材中的文字并不能直接反映直观的复杂的形象,因此叙述得再清楚明白也不能形成表现地域空间的图像。

历史地图是一种专门性的为适应教学需要而编制的特殊图种,它涉及历史学、地理学、制图学、教育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与要求。

它通过特定的地图语言,直观形象的给人们提供比文字叙述更为有效、确切、全面的地理概念,能够收到文字表达难以达到的效果。

因此,历史地图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字和语言的延续、补充和发展。

地图服务于课文,课文借助于地图。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意运用历史地图形象、直观、简明、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记忆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挖掘地图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训练学生观察能力,丰富学生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获益。

历史地图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也决不仅仅是“辅助性质的直观教具”,而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与课文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是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2历史教学地图的类型

书中的每幅历史地图,都是为特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所以在地图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地图的类型、特点,采取相对应的读图措施,才能明白每幅图要表达的信息。

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上看,历史教学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

2.2.1疆域图

疆域图主要有《秦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元朝疆域》图、《清朝疆域》图等。

疆域图中不仅出现中央王朝的统治区域,同时将周边部族政权也表示出来了。

如《西汉疆域》、《东汉疆域》图中就分别表示了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肃慎、夫余、乌孙和南方的羌族;《唐朝疆域》图表示了靺鞨、吐蕃等。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今日中国疆域规模的形成,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

这样可以起到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观察疆域图,重点观察国家(政权)及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及四周边界和范围,包括课文提及的重要行政区划建置。

例如,《秦朝疆域》是比较重要的一幅图,其东、西、南、北四方附近的重要郡名,如辽东郡、陇西郡、象郡等就要掌握。

2.2.2形势图

形势图是动态历史活动的即时展现,是教材地图中范围最广,篇幅最多的。

它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形势概貌,如列国形势、战争形势、交通路线图、政权对峙形势图等。

形势图重在体现图中各方历史要素所构成的态势,对于领会课文文字背后的含义是有帮助的。

形势图类型较多,对不同的形势图要注意具体分析,根据反映的主题来确定要掌握的侧重点。

如《战国形势图》要求学生掌握战国七雄的位置(包括国都)、重要战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则要注意割据政权的势力对比,掌握几个大的军阀名称及其割据范围。

2.2.3分布图

分布图重在表示一定时期事物的展开状况,如古代文明遗址分布示图、城市布局图、经济产业分布示意图等。

不同的分布图,掌握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如《原始社会遗址图》、《东汉时期的边地各族》图、《西晋境内内迁各族的分布》图、《共产主义小组分布示意图》等,要求掌握国家、民族、组织等分布方位。

分布图中,以经济方面的图居多,如农作物、手工业分布图,这类图重点观察典型作物分布地、手工业中心及其具体位置。

例如《唐朝商业城市及手工业分布》,在对全貌有一个基本认识的前提下,要注意结合课文记住典型物产的分布地。

如果把将古代史上不同时期的经济图进行比较分析,能够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

如不同时期农业的分布,手工业分类,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等等,这样就把抽象的文字表述作了具体的解释,收到“即图而求易”的效果。

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合理运用各类历史地图,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3历史地图的教学功能与作用

一位前苏联教学专家曾经说过:

“地图是给学生直观地阐明历史过程中的联系必需的有力工具,认识地图,这意思不仅是知道它的点线符号,象征意义,城市、界、河流等等,而且要从这符号中间看到活生生的历史事实以及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复杂关系……”。

可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能够更精炼、直观地呈现当时历史的各个侧面,从而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

2.3.1呈现历史知识的工具

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是进行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是训练能力的条件。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包括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特征的重大历史事实、基本历史概念、基本历史线索和基本历史规律等方面。

而每个历史知识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构成,历史地图则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空间及其变化的具体体现。

它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形势,能给学生以宏观的、整体的认识,有助于结合课文叙述历史事件。

历史地图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借助历史地图可以表达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概念,空间概念总是与历史现象相联系,蕴含着丰富具体的历史内容,有助于形成历史概念。

例如,当讲述沙皇俄国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81年《中俄改定条约》及其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霸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片领土,课本中说得已经很明确了,但是进一步问一下,这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究竟西起何处,东到哪里,界限在什么地方,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若要用课文来具体地叙述是相当困难的,但如果把它落实到地图上来,描绘成一幅《沙俄侵占中国西北领土示意图》,这样就清清楚楚,十分明确了。

所以说,历史地图是课堂教学中呈现历史知识最方便、最实用的直观教具之一。

教师若充分发挥历史地图这一直观的特点,在教学中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地图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的语言文字,但它可以用简练的地图语言使语言文字更充实、更生动、更具体、更直观、更便于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历史地图的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多运用历史地图来学习历史知识,加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求事半功倍。

2.3.2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

“中学生能够成功地解决历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良好适应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就是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初中历史地图教学中,我们应该做的,是把历史地图作为材料,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所以,学生仅仅掌握了阅读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并对历史地图产生一定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

当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地图,能够对历史地图基本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初步培养他们对历史地图进行思维分析的能力,即通过阅读和运用历史地图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初步培养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思维能力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历史地图,帮助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指运用史论分析某一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分析能力是历史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需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地辩证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历史地图除了包含反映历史事实的显性知识外,还包含着某些内在的隐性知识。

而这些隐性知识,在历史课本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来,需要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如,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中可以让学生概括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行业上看,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长江流域一些大城市。

再从这些特点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过来说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要想发展民族工业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而其分布状况及企业的种类则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畸形发展,半殖民地性较浓。

(2).利用历史地图,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历史学习中的综合是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原有的历史知识中不同部分的各种要素和成分重新组合,把原先不大清楚的模式或结构,改组构建成一个新的、更清晰的有机整体。

综合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我们要善于利用历史地图知识直观、客观、灵活、内涵丰富的特点,借助历史地图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阶段,初步学生的培养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具有共同主题的多幅历史地图来进行。

学生在读图和分析图中,获得有效信息,再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进行学科间知识综合的能力。

例如,观察《战国形势图》、《秦朝疆域图》、《明长城》这三幅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图有一个共同的表示内容──长城,那么,战国、秦朝和明朝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它们的功能相同吗?

相互之间有何种联系?

通过对三幅地图中长城分布的仔细观察,并结合课本学过的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它们的功能大致相同,除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互防长城是为了防备其他诸侯国的进攻外,北方各国的边防长城、秦长城和明长城,基本上都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游牧部落的入侵,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抵御的对象不尽相同,战国和秦朝主要是为了抵御匈奴,而明朝则主要是为了抵御瓦剌、鞑靼及女真;秦朝长城是在利用战国时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加以连接、修缮而成的,而明长城则主要是在秦以后的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

除此之外,对共同主题的多幅历史地图的综合分析,可以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从而培养学生进行学科间知识综合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初中学生而言,历史地图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是初步进行,不能要求太高,更深层次的历史地图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高中阶段去进行。

2.3.3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工具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正确、积极的情感体验来自于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的思想、态度、行为倾向等具有统领作用和整合作用。

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形成和完善,还可以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和责任感。

历史地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情感。

(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历史地图是再现历史条件和历史人物活动的直观教具。

通过某些历史地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述《郑和下西洋》这一内容时,可以将《郑和下西洋路线》和《新航路的开辟》图作对比,使学生知道:

郑和、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航行,虽然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比他们早半个多世纪,航海次数比他们任何一个都多,航海的规模比他们大,而航程之远,到达地区和国家之多,都是他们无法比拟的。

郑和率领的船队远渡重洋,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通过这两幅地图的对比,自然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这种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是文字表述无法代替的。

(2).树立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过程中,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沙皇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马关条约割让领土示意图》等一系列的地图的比较,学生能够认识到: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形势》、《义和团运动》等图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在学习这段历史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懂得:

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从而树立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会学习到不少历史人物。

他们身上,有着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精神。

如学习七年级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这课中,引导学生读《张骞通西域》图,分析通西域过程中会遭遇到哪些困难挫折:

路途遥远、环境险恶、日晒雨淋、风吹雪打,迷路、饥饿、死亡的危险时刻存在着,但是这些都被张骞一一克服,历经13年,回到长安。

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中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类似于张骞的历史人物还有玄奘、鉴真、郑和等。

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可以帮助初中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

(4).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教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

但是,世界上其他的地区和民族也创造了古老的文明,我们也应该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如学习九年级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和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时,结合《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图引导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利用《14世纪前欧亚大陆主要国家及东西方交流》图,说明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从1271年开始,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

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回国之后,把中国的风土人情、物产等以及自己17年的东方经历和见闻记述在《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介绍给西方世界。

通过这两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白:

所有文明都有其自身特点,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都应该理解和尊重;对于外来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提倡中华文明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从而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是一个缓慢融合的过程,其效果往往是隐性的。

教师要从历史地图教学中充分挖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第3章教材历史地图的处理和运用

3.1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制成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教学地图

在传统的历史地图教学中,我们主要应用的是静止的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其表现形式单一,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学生看后印象也不深,以致教师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也是导致中学生识图能力较差的原因之一。

利用多媒体制成教学地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多媒体教学地图有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等优点。

动态化的历史地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历史事件变化发展的趋势,弥补了传统地图教学中的不足,大大增强了课堂生动性,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用多媒体教学地图也容易简化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易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对初中生尤为适用。

那么,如何将静态地图转化为动态地图?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制作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著作工具如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都能用来进行多媒体历史地图的设计、制作,并可将各种符号、图片、色彩、动画、音频有机地组合成一个整体,以充分发挥历史地图教学的效果。

其中,Flash、Authorware软件有许多功能要通过它们的函数或脚本语言编程实现,专业性较强,多数历史教师掌握起来比较吃力,不太适用。

PowerPoint相对而言操作简单,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广泛使用的一款软件,所以我选择PowerPoint做为课件的制作平台,结合教学实践,制成具有多媒体功能的教学地图。

3.1.1疆域方位图多媒体技术的制作

这类历史地图重点观察国家政权及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四周边界和范围,或是为了强调某些历史事件的具体方位。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疆域方位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名、位置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等。

以《清朝疆域图》为例,要求学生了解清朝疆域的四至,认识到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首先在空白幻灯片中插入1820年清朝疆域的底图。

(见图1)

●打开自选图形工具栏,指向“线条”,点击“自由曲线”(见图2),沿底图上描绘出清朝前期疆域的边界。

在疆域图的西、西北、北、东北、东、东南、南面七个方向相应位置插入文本框,将每个方向的具体地点写入文本框内,分别为葱岭、巴尔喀什湖、西伯利亚、外兴安岭直至库页岛、太平洋、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

 

图1图2

●设置动画效果。

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选择“自定义动画”命令。

选中描绘的边界线,双击,出现对话框“设置自选图形格式”(见图3),点击“颜色与线条”,将线条颜色设置为“红色”,“粗细”设置为“4.5磅”,再“确定”。

再按照讲述清朝疆域方位的顺序,点击“添加效果”,依次设置各文本框的动画效果,其中绘制的疆域边界线出现的方向设置为“水平”,“速度”设置为“慢速”,这样可以让学生视觉刺激的时效更长些,加深印象。

清朝疆域的方位设置中,“开始”选项都为“单击时”,“方向”选项则根据各文本框相对应的位置进行选择,“速度”选项为“非常快”。

动画效果全部设置好之后再按播放。

(见图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