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0161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题;共2分)

1.(2分)(2018·长沙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有益的加以改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新构建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④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A.④①⑤②③    

B.③②⑤④①    

C.②①④⑤③    

D.③②④①⑤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7分)

2.(9分)(2019高三上·南京月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向死而生

江弱水

①中国古典诗歌最富于人间情怀,死亡向来不是一个突出的主题。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死亡不可究诘,不理会才好。

庄子说“死生亦大矣”,他要我们从更高的观点超脱一些来看待生死物我。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庄子的态度是“吾将曳尾于涂中”,好死不如赖活着。

《楚辞》里的《招魂》与《大招》,将死者阴魂所在的幽冥界刻画得凶险愁惨极了,而人好吃好喝,好玩好乐,死者都要魂兮归来,活人更没有理由不及时行乐了。

《古诗十九首》里有着最多关于快活的谏言: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②中国人的生死观,大抵都在这些“惊心动魄”的直白诗句中了。

陶渊明是大诗人中直接讨论过生死问题的,他的态度很是旷达: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但他感叹于“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与《古诗十九首》仍然没什么两样,其对治死亡的良策也是酒: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③欢乐极兮哀情多。

汉灵帝时,京师婚礼上常奏丧家之乐,酒酣之后续以挽歌,哀乐过人的魏晋之士也是一高兴就大唱其挽歌。

宋人百戏中有真人化装成骷髅在街头表演的,这边是小孩子好奇地迎上去,那边是妇人安详地给娃儿喂奶。

这不是恶趣和搞怪,而是参透了生命本味的豪举,因为他们敢于让惨怛的死与鲜活的生相摩相激。

更不用说那种英雄主义的直面死亡,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和《左传》中“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都是想通过人类记忆的力量来克服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让历史成为我们超越死亡的津梁。

凡此种种,说明中国人对生与死的看法其实很通脱,大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气概。

④能够感受悲哀的心灵是健康的,能够从悲哀中宣泄与净化的心灵是强壮的。

南朝《子夜四时歌》有一首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为什么春鸟的鸣啭给人的感觉竟然是“哀”呢?

其实在音乐的审美上,“哀”的事实判断就等于“好”的价值判断。

大凡美丽的东西都有点让人伤感,日本人很懂这一点,所以《源氏物语》里常有“哀美”“哀而艳”的字样。

⑤由此看来,中国古典诗人的伤春、悲秋、怀古、惜别,无一不渗透着死的阴影,寄寓了生的慨叹: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别尔嘉耶夫《论人的使命》说:

当人的情感在时间中消失的时候,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

在空间中发生着与人、家庭、城市、花园、动物的分离,这种分离总是伴随着这样一种感觉,也许你再也不能见到它们了,那么,这就是对死亡的体验。

⑥所以说,在中国诗人那里,也许是在用相对弱的、分散的形式处理那个太强的主题,书写那无所不在的死亡焦虑。

他们并不直接将死亡作为观照的对象。

比如欧阳修,文学史上留下了“六一风神”的美誉,印象中的他是“太守之乐其乐也”的醉翁,但那些只是他所戴的面具,他经历过多少死亡呀!

四岁丧父,两度丧妻,八个儿女早卒。

况复多病,病目,病足,病臂,病牙,淋渴,风眩,哮喘,他不讳言自己其实活得了无生趣。

欧阳修私底下的书信填满了深悲巨痛,但其公共书写的诗词里,集中呈现的还是那个风流放逸的形象: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选自江弱水《诗的八堂课》)

(1)文中关于中国人生死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虽然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但主张把生命寄托于酒,直面生死,不惧死亡。

B.魏晋名士在高兴之余,喜欢奏哀乐、唱挽歌,体现了他们打破常规、不拘世俗的生死观。

C.古人追求声名功业的不朽,实际上是想在人类历史的长久记忆中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

D.中国诗人虽然也会有对死亡的忧郁和焦虑,但他们会弱化表现形式,避免直接书写。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孔子、庄子、《楚辞》《古诗十九首》为例,论述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富人间情怀、提倡及时行乐的观点。

B.骷髅表演和娃儿吃奶,构成了死与生的强烈对比,在两者相摩相激中,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死的矛盾与纠结。

C.南朝《子夜四时歌》和日本名著《源氏物语》都从美的事物中感受到哀,理解此类作品能够健全我们的心灵。

D.作者以欧阳修为例,阐述其虽然经历磨难、死亡,却始终掩藏着内心苦痛,洋溢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请概括说明别尔嘉耶夫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对死亡的体验”的,并据此简析《生查子·元夕》一词是怎样表现对死亡的体验的。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10分)(2017高一下·应县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微笑的鸭子

当家家户户的炊烟依次消散,太阳便已爬到了东边树林的梢上。

这个时候,丫崽便赶着一大群鸭子去村西的小河边了。

十二岁的丫崽跟在那些蹒跚的鸭子后面,笑容满面。

一直以来,村里人对于丫崽每天都能笑得出来,很是不解。

丫崽本是孤儿,后被村里的李家夫妇领养,那一年,她才三岁。

这个女孩的到来,并没有给这对不育的夫妇带来什么欢乐,不过李家夫妇对她尚好。

丫崽五岁的时候,她终于为这个家里带来了天大的惊喜,李家媳妇忽然便怀孕了!

当弟弟出生以后,家里便充满了欢乐,可丫崽的艰难生活便开始了。

六岁的她就要干家务,七岁开始做饭带弟弟,连学都上不了。

弟弟上学后,她除了每天干活做饭,就是放鸭子。

即便如此,养父母也不待见她,常打骂她。

可这个孩子却极少哭,而且只要和鸭子在一起,就会笑个不停。

弟弟上学以后,便回到家给姐姐当老师,丫崽起初只是抱着哄弟弟玩儿的心思,乖乖地当学生。

可是学着学着,竟是入了迷。

弟弟也越发有兴趣,为了回家能给姐姐好好地讲课,每天都极认真地上课听讲。

如此一来,学习成绩竟稳稳地保持住了第一名。

本来养父母很讨厌丫崽跟弟弟学习,可见到这个效果,也就默认了。

有一天,弟弟给丫崽上课的时候,忽然问:

“姐,你咋每天都那么爱笑呢?

你看爸妈对你那样,你怎么还能笑出来呢?

”弟弟心里对父母如此对待姐姐很是生气,不过却也无能为力。

丫崽却说:

“和那些鸭子学的,你看,鸭子的眼睛都是弯弯的,就像一直在笑着,你听它们叫的时候,也像是在笑呢!

其实爸妈对我挺好的,哪家的爸妈不打骂孩子?

弟弟上初中后,在镇里住校。

每周回来的时候,依然会给姐姐讲课。

可是两年后,丫崽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挣扎。

因为这个时候,养母开始张罗着给她找婆家。

那个时候,嫁出一个女儿,可以得到不少彩礼钱。

丫崽一露出不乐意的神情,养母就骂:

“我把你养了十六七年得花多少钱?

”丫崽即使不高兴的时候也是微笑着的,养母看着她的笑就来气:

“赶明儿把你许配给一个爆脾气男人,一天打你八遍,看你还笑不笑?

终于有一天,说妥了一门亲事,丫崽根本反抗不得。

那天家里很热闹,杀了好几只鸭子待客。

丫崽注意到,那些鸭子被割断了喉咙,那眼睛依然是微笑着的。

于是心里有了更大的悲哀,可她依然笑迎客人。

就在那个晚上,丫崽失踪了。

养父母带着好多亲戚四处寻找,也没能找到。

好几个月后,丫崽寄回了五百元钱,并写来一封信,说:

“爸,妈,我会把那些彩礼钱都挣回来!

你们别找我,我没事。

让弟弟好好上学。

”养父母就真的没有再去找,虽然知道了她在哪里。

就这样,每个月丫崽都要寄钱回来,养父母有时望着满院的鸭子,心里就会忽然很不是滋味。

一晃四年过去,丫崽依然往家里寄钱,而弟弟也快高考了。

这个时候,养父去山上拉石头的时候,被滚下来的石头砸到了头部,去世了。

丫崽回来了,大哭,这次她没有笑,可是看着她哭,养母的心里更是难过。

临走时,丫崽对弟弟说:

“你好好学习,要是考上大学,姐就一直供你!

果然,弟弟考上了大学,而丫崽一直在供他上学。

养母独自一人在家,每当喂鸭子的时候,就会念叨丫崽。

在养母年年的念叨中,丫崽终于又回来了,那天她说:

“妈,我要结婚了。

你别担心,那个男人脾气一点儿也不爆,不能一天打我八遍。

你放心,我会把弟弟供完大学!

”养母笑了,然后又哭了。

丫崽在城里结的婚,养母和弟弟都去参加了婚礼。

养母仔细地看着新姑爷,的确是那种很安生的男人,便也放了心。

三天回门的时候,丫崽带着丈夫回到家,养母要杀鸭子,丫崽没让。

晚饭的时候,养母拉着丫崽的手,说不出话来,丫崽笑着说:

“妈,你可要高兴啊!

你把我养大不容易,可惜爸没享着福!

幸好当初弟弟教我那么多知识,要不去城里打工,会更难。

(选自《天池》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

小说中丫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2)

小说为什么以“微笑的鸭子”为标题?

4.(18分)(2017·绵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山祖师冯祖荀

冯祖荀先生1880年生于浙江杭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在家族的私塾中完成了他的启蒙教育,也养成了他一生中处处显出的儒雅风格。

冯先生于1904年赴日,在著名的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专修“微分方程”理论,是我们迄今所知最早的一位数学专业的留学生。

当时到日本的留学生,有人玩物丧志,醉心舞蹈和其他技艺。

冯祖荀先生却每天都要“三省吾身”,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

他不仅读书成绩优秀,还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学子发起成立了“京师大学堂留日学生编译社”,择选编译那些“纯正精确可适用于中国”的文章。

冯先生创办的《学海》应是我国的第一本科学译刊。

数学在中国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数学萌芽在秦汉时期,宋、元年间,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高峰。

不过,令人扼腕的是中国的数学始终未受到重视,从未登上科举考试的大雅之堂。

冯祖荀先生刚过而立之年,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

数学系在1913年秋开始招收新生,虽然只招了两名学生,但这划时代的一步昭示着:

中国有了第一个现代大学数学系。

要知道,数千年来都是经、史、子、集独占学坛,中国现代高等数学教育新体制从此发端。

别看冯先生文质彬彬,走路踱着方步,但却是琴心剑胆,在这破旧立新的战场上是位大无畏的“急先锋”。

冯先生是位难得的好教授,讲课逻辑严谨,分析周密,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他说话一向温文尔雅,走路从来不疾不徐。

他国学渊博,数学课上常有妙语惊人,古文、诗词,信手拈来,以形容数学的美与严谨。

他从不照本宣科,完全是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数学的内在思想。

他的板书有时龙飞凤舞,有时中规中矩,都漂亮,令学生耳目一新,提振精神。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冯先生是当代世界大数学家樊畿的姑父,当年是冯先生鼓励他考上北大数学系。

樊先生说:

“姑丈是第一个让我懂得欣赏数学之美的人。

”樊畿也很喜欢他这位姑丈,他给我绘声绘色地描述冯先生:

身穿长袍马褂,布履布袜,嘴衔外国烟斗,抽的却是中国旱烟丝。

这位数学泰斗,极富文采,颇具雅兴,闲时或宣纸上写诗绘画,或庭院中莳花弄草。

他淡泊名利,凡事满不在乎,散淡自在,洒脱飘然,像个神仙。

我国数学界泰斗江泽涵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听冯先生的数学分析课。

1931年,江先生从哈佛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成回国,立即被冯先生聘为数学系教授,成为在我国大学里开设“拓扑学”课程的第一人。

冯祖荀先生是1931年西湖中国第一次数学名词审定会的发起人之一。

这次会议确定了那些常用且基本的数学术语的译名和概念的阐述,诸如“函数”、“微分”、“积分”等等。

在此之后的几年内,全国统一了大约七千多个数学名词的翻译和界定。

1934年秋冬之际,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主任胡敦复教授写信给冯祖荀先生,商议筹建中国数学会。

次年暑假期间,冯先生南下上海交大,主持召开了中国数学会的成立大会。

中国数学会的诞生和学报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数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影响深远。

“七七事变”以后,北平各大学陆续南迁。

冯先生那时患有严重的肺结核,身体状况糟糕极了,随北大南迁是根本不可能了。

作为“留平教授”的他,自己日子很不好过,却时常遥想南迁的母校,思念他一手创办的数学系,惦记那些背井离乡、奔徙几千里、辗转到云南的师生。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三年来关山阻隔,很少得到远迁南方的数学系的确切消息。

内忧外困使他再也支撑不住了,1940年冯祖荀先生病逝。

临死前,他手指南方,但已虚弱得说不出话来。

相关链接:

①1938年春,日本宪兵队要把马神庙的北大第二院(理学院)作为它的本部,为了保护理学院宝贵的实验仪器不被破坏,周作人曾和冯祖荀急忙去见已出任伪华北临时政府议政委员长兼教育总署督办的汤尔和,向他说明利害关系,最后理学院的仪器设备才得以保全。

(摘自杨涛《抗战时期的留平教授》)

②在回首往事时,樊畿先生一直感念冯祖荀先生的指引垂范。

1989年樊先生曾去位于北京八大处福田公墓的冯祖荀墓前凭吊。

1993年再度回京时,重修冯先生墓,并请苏步青先生重题墓碑。

(摘自保继光《在樊畿先生纪念会上的讲话》)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冯祖荀是走出国门学习现代数学第一人,后来成为了我国数学泰斗,一生有着儒雅的学者风度,这都源于他留日期间的发奋苦读。

B.冯祖荀作为北大著名教授,学贯中西,洒脱飘然,身穿长袍马褂,布履布袜,抽中国旱烟丝,他的身上处处流露着爱国情怀。

C.冯祖荀对侄子樊畿积极引导,对学生江泽涵及时聘用,传记借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表现他培养青年才俊的炽热之心。

D.冯祖荀先是参与发起了著名的西湖会议,审定数学名词,翻译和界定了大约七千多个数学名词术语,后又到上海成立了中国数学会。

E.冯祖荀不得已成为“留平教授”,当日本人的铁蹄踏进北大校园时,他挺身而出,以羸弱之躯奋勇护校,表现出了中国文人不屈的气节。

(2)

文章结尾用“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描写暮年冯祖荀的心绪,冯祖荀“愁”什么?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3)

作为一篇评传,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说明。

(4)

作者评价冯祖荀是中国现代数学的“开山祖师”,破旧立新战场上的“急先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5.(11分)(2016高二上·横峰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陷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④何如?

”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晋书·李密传》节选)

【注】:

①醮(jiào),古时候称妇女出嫁。

②烝烝(zheng),淳厚。

③谯周,人名。

④安乐公:

刘备之子刘禅。

(1)

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B.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C.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D.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是指皇帝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汉武帝开始实行征辟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疏”在此即为“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

也称“奏疏”或“奏表”。

C.“孤”,古代指母亲去世的幼儿。

孟子说: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母曰孤。

D.“服阕”是说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礼记》规定,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子孙要为他们服孝,穿孝服三年。

服孝期间,不得任官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

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

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

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

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②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6.(10分)(2016高一上·会宁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

“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2)

诗中抒发了诗人的那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7.(6分)(2017高三下·青岛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阿房官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荒淫奢靡的秦始皇,而且指向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杜牧向当权者发出的警告。

(2)

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一联,描绘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借景抒发自己的孤独惆怅之情。

(3)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六、语言运用(共2题;共4分)

8.(2分)(2019高三上·东海月考)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      ,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

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

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      的思想,手稿却板正、      ,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A.洒脱  特立独行  拘谨    

B.潇洒   狂放不羁   拘谨    

C.洒脱  特立独行  谨慎    

D.潇洒   狂放不羁   谨慎    

9.(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今,“中国”已经不仅是一个显示希望和活力的名词,而且是一个国家的称谓。

B.流感肆虐之时,我国传统中药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常用的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连翘配制而成的。

C.在强震中遭受重创的海地政府十七日露天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确定如何协调源源不断涌来的国际救援物资是目前政府的当务之急。

D.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

高考改革的方向,应从统一性走向多样性,从招考合一走向分离,逐步建立起以统考为主、多元评价和分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制度。

七、语言表达(共2题;共7分)

10.(2分)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给图表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5字)

□□□□□□□□□□□□□□□□□□□□□□□□□________ 

(2)根据图表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不超过40字)

□□□□□□□□□□□□□□□□□□□□□□□□□□□□□□□□□□□□□□□□________ 

11.(5分)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为漫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0个字)注意:

不能以“无题”为题。

八、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9高一下·尚志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8岁时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作为领唱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并斩获两枚金牌;大四时携笔从戎,经过严格训练成为海军陆战队一员,作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最近,一位名叫宋玺的退伍兵火了。

在不少人还处于迷茫的年纪时,年仅24岁的她,一次又一次树立新目标并不断进发,用奋斗书写了与众不同的青春。

这令许多网友赞叹:

“活出了中国年轻人应该有的模样”“这才是真正的90后”。

请围绕宋玺的经历,联系现实,选择恰当的写作方向,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题;共2分)

1-1、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7分)

2-1、

2-2、

2-3、

3-1、

3-2、

4-1、

4-2、

4-3、

4-4、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6-1、

6-2、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7-1、

7-2、

7-3、

六、语言运用(共2题;共4分)

8-1、

9-1、

七、语言表达(共2题;共7分)

10-1、

11-1、

八、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