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982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docx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docx

新人教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计划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提供必备的条件。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习过的相关内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初步认识角、画角;

初步认识直角、画直角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角的分类:

锐角、直角、钝角

量度角的大小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直尺画角。

         3、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

1、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2、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认识角、画角

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直角、画直角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判断哪些图形是角。

 2、能准确地指出角各个部分的名称。

 3、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4、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3 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角的初步认识

1、 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3、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1

10.9

直角的初步认识

1.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  

1

10.10

综合练习课

 

1

10.11

单元测试及测试情况反馈

 

 

 

合    计

3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培养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3、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角的认识。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能判断哪些图形是角。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

师: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这)些图形吗?

出示图形,问有角吗?

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民主、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2

(二)导入课题

师:

“角的初步认识”。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习些什么?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

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尝试题)利用自己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

请找出角的特点。

 

 

 

 

 

 

2.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   这是角吗?

 

 

 

 

3.尝试练习题: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

为什么?

(小组间讨论)

 

 

 

 

 

 

 

 

 

4.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在此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学生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

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

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

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

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

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2

 

 

 

 

2

 

 

 

 

 

 

5

 

 

 

 

 

 

 

 

 

 

 

 

 

 

 

5

 

 

 

 

 

 

 

 

 

 

 

 

 

2

 

 

 

 

 

3

 

 

 

 

(三)第二次尝试:

 

1、

(1)和

(2)两个角一样大吗?

请你想想办法。

 

 

 

2、教师讲解并归纳: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学生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3、学生自学画角:

学生看书后,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

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判断,自己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办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办法,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

组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成功。

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学生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己最为满意的角。

 

5

 

 

 

 

 

 

 

3

 

 

 

 

 

 

5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 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

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

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1

2

 

 

 

 

 

2

课堂小结:

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还有其他的问题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答,教师总结)

 

 

2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顶点          边

                                   

                         

 

 

 

(四)教学效果评价

 

 

 

第2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直角,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

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4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探索新知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

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

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

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

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

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

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

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

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

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

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

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8

 

 

 

 

 

 

 

 

 

 

 

 

 

 

10

 

 

 

 

 

 

 

 

 

 

 

 

 

 

10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

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

并汇报说明画法。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6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2

 

 

板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边

 

                   顶点                边

                                  

 

(四)教学效果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