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年谱.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811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行知年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陶行知年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陶行知年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陶行知年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陶行知年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行知年谱.docx

《陶行知年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年谱.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行知年谱.docx

陶行知年谱

陶行知年谱

陶行知生平年表

(一)1891-1918

1891年10月18日(农历9月16日)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乳名和尚,学名文濬。

父,陶位朝。

母,曹翠仂。

1897年6岁旸村蒙童馆方庶咸秀才,代为之开蒙。

1898年7岁入休宁万安镇中街吴尔宽家经馆伴读。

1905年14岁:

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开始接受西方新学。

英籍堂长唐进贤(Mr.GibbS,吉布斯),为当时仅有的西学教员。

1908年17岁:

崇一学堂因堂长唐进贤返英而停办。

赴杭州拟入广济医学堂学医,因不满学堂对非基督教徒的歧视,三天后愤而退学。

离杭州后暂居苏州表兄处,靠质当度日。

1909年18岁:

由崇一学堂堂长唐进贤介绍,考入南京美以美会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

汇文学院与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宏育书院合并,更名金陵大学,即从汇文书院直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

1911年20岁:

辛亥革命爆发,思想发生变化,信仰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读书要与国家大事结合。

中途曾返徽州,任徽州议会秘书工作。

半年后,又回金陵大学复学。

1912年21岁:

在金大,热心爱国社会活动。

组织爱国演讲,举办爱国捐,热心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在金大《金陵光》学报英文版发表作品。

研究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笔名“知行”。

1913年22岁:

倡办《金陵光》中文版(第4卷第1期起),先后任编揖和主笔。

夏,全校考试,总分名列第一,获江苏省教育司奖励。

在金大校长包文博士(Dr.Bowen)及亨克博士(Dr.Henke)的指导下,又深受詹克教授(Prof.Jenke)的《基督教的社会意义》一书的影响,成为一个信仰基督教义的人。

1914年23岁:

毕业于金陵大学,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代校长文怀恩发给美国纽约大学承认的文科学士文凭,由江苏省教育司长黄炎培授中文文凭。

金家从歙县迁南京。

与其妹陶文之同学汪纯宜结婚。

在金大校长及帮助下,去美国留学。

9月18日抵旧金山。

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

1915年24岁:

父亲陶位朝逝世。

4月,长子陶宏生。

夏,获伊利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在校后半年曾任学生俱乐部干事。

秋,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校专攻教育行政,修研领域有教育行政、比较教育、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等。

指导教授有:

盂禄、斯特雷耶、克伯屈、杜威、斯列订康德尔等著名教授。

不久,获得庚子赔款的半费奖学金。

1916年25岁:

2月,盂禄博士(Dr.,Monroe)推荐,获得利文斯顿奖学金(LivingstonScholarships)。

致函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J.E.罗素(J.E.Russell)表示感谢,并简介本人生活经历和今后打算。

1917年26岁: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盂禄博士,致函学位审查委员会主任,政治、哲学、科学部长伍德布里奇博士(Dr.FredrickJ.E.Woodbridfge),建议为陶行知得博士学位安排一场考试,待回国后搜集有关资料再完成博士论文。

因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郭秉文之聘,提前于8月回国,获哥伦比亚大学“都市学务总监”资格凭。

9月,应聘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教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介绍各科新观点、新成就。

1918年27岁:

3月,南京高师原教务主任郭秉文代理校长后,陶行知代理教务主任。

5月,南京高师成立教育专修科,被聘为该科主任。

南京高师学生组织教育研究会,被聘为指导员。

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会社评议员和特约撰述员身份,发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率先指出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的相互关系。

次子陶晓光出生。

陶行知生平年表

(二)1919-1923

1919年28岁:

与刘伯明等组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筹备会。

1月,参加由北京大学、南京高师、暨南学校、江苏省教育会、中华职业社共组的新教育改进社,并任该机关报《新教育》月刊的南京高师编辑代表。

2月,发表《教学合一》一文,提出对教学改革的思想。

3月,同蔡元培、胡适等商定,以江苏教育会、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等5个文教团体的名义,联合邀请杜威来华讲学。

5月,胡适、凌冰等陪同杜威到南京、上海等地讲演,分担口译。

4月21日,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在中国最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

蒋梦麟称作为“教育界的福音”。

“五四”运动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把全校各学科的“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

5月9日,在南京小营演武厅6千人大会上发表演说,痛斥袁世凯“二十一条”卖国条约,13日,南京学界联合会成立,选举陶行知为会长。

20日南京各校学生自行罢课。

南京高师代校务的陈容反对罢课而离校,陶行知暂代理校务,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6月,南京学生联合会成立,被聘为顾问。

10月4日,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

三子陶刚出生。

1920年29岁:

4月,主持接待杜威到南京高师讲授“教育哲学”、“试验伦理学”、“哲学史”等课程。

夏,在南高师举办第一次暑期学校,各省选送学员1300多人,讲习1个多月,以提高全国教育行政人员及中小学教师、科研及工作水平。

为全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

1921年30岁:

7月,欢送杜威回国。

与范源濂、蔡元培、张伯岑、严修、袁希涛等在北京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推范为社长、蔡为副社长,决定聘请美国教育家盂禄来华调查科学教育实际情况,并讲学。

陪同盂禄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地调查、讲演,并任口译。

11月,被推为第七届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国新学制”起草委员会之一。

12月,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

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说,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

1922年31岁:

1月3日至8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举行。

作社务报告:

改进社办事有两种精神:

(一)互助精神,

(二)分析精神。

学术部内又分研究、调查、编译、推广四科。

研究方面:

由张仲述博士任中学课程改造之研究。

初等教育委员会任小学课程改造之研究。

推士博士科学教学之研究,麦柯尔博士任心理测试之研究。

调查方面有全国教育的调查。

因在济南举行又称“济南年会”。

2月,受聘为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4月,与胡适、凌冰合作编译的“盂禄的中国教育讨论”出版。

5月,与蔡元培、王宠惠、李大钊、胡适等16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

因蒋梦麟赴美,《新教育》第4卷第2期起接任主编。

并定为中华教育改进社机关刊物。

延聘中外教育家42人担任编辑,特约全国教育界代表报告最新教育消息。

在“学制研究专号”上发表《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评学制草案标准》、《中国建设新学制历史》三文。

12月6日,南京高等师范并入东南大学。

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科主任和教育系主任。

1923年32岁:

7月28日,致函东南大学代理校长刘伯明,请辞教育科主任、教育系主任之职。

8月底,东南大学准其辞职。

以后专任改进社总干事。

8月20日至25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届年会在北京清华学校举行。

与熊希龄联名致欢迎词,并报告社务以及该届年会筹备情形,提《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应编教育概况纺计案》。

与朱其慧、晏阳初、朱经农、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与朱经农合编《平民千字课本》。

到南京、安庆、南昌、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推广平民教育运动。

秋,安徽旅宁同乡会、同学会设立南京安徽公学,校董会推陶行知任校长,姚文采为副校长。

是年,拒绝北洋政府任命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校长,又谢绝母校金陵大学聘为校长。

专心致意于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及促进平民教育运动。

12月12日晚,南京高师口字房失火。

放在办公室内的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哲学与新教育》被焚毁。

陶行知生平年表(三)1924-1928

1924年33岁:

北京平民读书处发展到100多个,又到张家口、开封、上海等地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编辑出版《平民周刊》。

改编《平民千字课本》。

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九月,已推行到20省区,读《平民千字课》的已有50万人。

应冯玉祥之请,与许士骐编《军人千字课》,推行士兵识字教育。

7月3日至9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南京东南大学举行。

作工作报告。

全国教育展览在年会期间正式展出。

在诗《自勉并勉同志》中提出“这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四子陶城出生。

1925年34岁:

在南开大学作题为《教学合一》的演讲,张伯岑校长建议改“学做合一”。

陶行知受张伯岑启发,豁然贯通,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

从此,“教学做合一”之名正式出现。

8月,负责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四届年会。

该会在太原召开,汉、满、蒙、回、藏等族均有代表参加。

在开幕会,发表《感言》道:

“中国要想得到国际上之平等地位,非办教育不可。

”在社务报告中特别强调:

“本社现在所办理之事业,一为科学教育,二为乡村教育。

”邀请美国女教育“道尔顿制”创始人柏克赫司特作学术演讲。

12月4日,《新教育评论》创刊发行。

为该刊写发刊词《本刊之使命》。

负责编辑。

为陈鹤琴的著作《家庭教育》发表书评。

1926年35岁:

春,被推为中华教育改进社“国家教育改革委员会委员”及“促成宪法中制定教育专章委员会”委员。

倡导乡村教育运动。

以中华教育改进社名义发表《改进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

撰文《师范教育下乡运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拟定推行乡村教育计划。

发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筹设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12月25日,在南京尧化门小学召开中华教育改进社特约乡村教师第二次研究会,举行立志乡村教育的宣誓典礼。

12月31日,江苏教育厅赞助改进社设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筹办改进社乡村教师同志会会刊《乡教丛讯》。

1927年36岁:

1月1日,《乡教丛讯》创刊,任主编。

中旬,决定试验乡材师范学校,校址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脚下的小庄。

2月5日,主持乡村师范立础礼,同时举行城乡平民团拜,宣布改“小庄”为“晓庄”,取日出而作之意。

2月10日,在上海召开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董事会,被推为董事会秘书兼学校校长,赵叔愚为第一院院长兼研究部主任。

3月15日,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正式开学。

第一期学生13人。

6月,晓庄开学后三个月,第一期学生13人,从燕子矶搬到黑墨营,陶行知谈到“晓庄精神、乐观精神、革命精神和团结精神”。

最后指出:

“我们要办好乡村教育,要改造乡村社会,总须有宽阔的胸怀,奉献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就是这句名言最早有来历。

6月,参加建校劳动。

开办晓庄小学、乡村医院。

在晓庄每天的寅会,发表演讲,逐步阐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

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已”等。

10月1日,浙江省立乡村师范(湘湖师范)开学。

先后推荐操震坏、方与严为第一、二任校长,又介绍程本海、董纯才、王琳、李楚材等任指导员。

11月,亲自到湘湖师范指导师生讨论“教学做合一”和“生活教育”。

本年,被选为中华职业教育社评议员。

在中国科学社会生物研究所及秉志教授帮助下,晓庄科学社及晓庄生物室成立。

指定犁宫为生物馆,以作研究及陈列标本之用。

先后有秉志、方炳炎、张宗汉、曲桂龄、姚文采诸先生指导生物室工作。

陶行知生平年表(四)1929-1931

1929年38岁:

组织晓庄剧社,编写《乡姑的烦恼》、《最爱的命令》、《死要赌》等独幕剧。

在田汉的《苏州夜话》、《生之意志》等剧中扮演角色。

并带领剧团赴苏、锡、杭等地演出。

春,派晓庄学生李友梅、吴延荣、蓝九盛等到江苏淮安创办新安小学。

6月6日,开学。

陶行知兼任校长,后派汪达之专任。

妹文病逝。

7月,试行学园制。

把原有的各小学改为学园,计有晓庄学团、和平学园、三元学团、万寿学团、吉祥学园。

兼任和平学园园长,以艺术(包括文学、戏剧)为试验中心。

7月29日主持召开5园联席会议,决定将几个幼稚团集休整成蟠桃学园,专门试验乡村幼稚教育。

并将劳山中学,改名为劳山学园,专门试验乡村青少年教育。

10月15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克伯屈参观晓庄学校,谈了感想,并拍了影片带回美国。

由于领导晓庄科学社,在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12月14日,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陶行知科学博士荣誉学位(现译为理科博士,或理学博士),以表彰他对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

12月17日,乡村教育先锋团举行大会,决定出版《乡村教师》周刊。

24日,被推为《乡村教师》周刊编辑委员会主席。

1930年39岁:

1月26、27日,在晓庄主持召开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邀请各地乡村教师和地方教育行政人员130余人参加,研究乡村教育问题。

讲《生活即教育》系统阐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2月1日,《乡村教师》周刊创刊,发表宣言。

3月15日�17日,主持晓庄学校成立三周年纪念活动,包括专家演讲、各项成绩展览、晓庄剧社演出、联村运动会、救火演习、植纪念树等。

发表《晓庄三年敬告同志书》,指出:

“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

没有爱便没有晓庄。

4月1日,支持晓庄各中心小学师生200余人的西霞山旅游斗争,要求当局“拟定小学生免费旅行条例”为儿童考察、游览创造条件。

4月3日,针对南京英商和记洋行工人被殴事件,抗议日舰停留南京江面。

同情和支持晓庄师生参加全市学生示威游行。

5日,支持晓庄参加全市学生反帝爱国游行。

7日,蒋介石密令停办晓庄学校。

8日,起草《护校宣言》。

教育部派人接管晓庄学校。

12日,晓庄学校被国民党武装军警强进解散,当时及以后被捕者30余人。

晓庄学生石咯中刚、谢维綮、袁咨桐、姚爱兰、汤藻、马名驹、沈云楼、胡尚志等先后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只23岁,最小的才16岁。

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通缉陶行知,强加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等罪名。

5月,隐居苏州河北里弄内,翻译世界名著,以所得稿费资助晓庄同志。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汇款给新安小学的同志,并勉劢他们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0月中旬,陶行知被迫到日本暂避。

在日本常设法到文教机关参观。

访问结识进步朋友,阅读大量书籍。

1931年40岁:

1月16日,在日本上桃山谒明治陵,发现一工人对天皇的态度冷漠。

春,回国返沪,为商务印书馆译书。

3月15日,晓庄校庆日,卧病多日写诗《久病初愈》。

4月,协助晓庄在沪同志,创办小朋友书店。

出版《儿童生活》、《师范生》两南昌,用时雨笔名撰稿。

夏,在史量才资助下,与丁柱中,高士其、戴伯韬等共创自然学园,提倡“科学下嫁”运动,请陈鹤琴出面,主编《儿童蝌学丛书》、《大众科学丛书》,共出版100多种(册)。

受史量才聘,为《申报》总管理处顾问,黄炎培、公振同时聘为设计正副主任。

对革新,《申报》,提出许多建议。

7月,以何日平笔名在《中华教育界》一发表《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

8月,发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

9月2日开始,以“不除庭草斋夫”笔名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辟《不除庭草斋夫谈蔡》专栏,发表时评和杂感。

秋,作诗《三代》:

“行动是老子。

知识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

”是其思想之精华。

陶行知生平年表(五)1932-1935

1932年41岁:

2月22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宣布取消对陶行知的通缉令,开始公开活动。

创办儿童通讯学校,普及科学教育,任校长,约请高士其、丁柱中等各科专家作指导,有100多儿童参加。

5月,在《申报.教育消息》上发表《古庙敲钟录》用小说体裁宣场他的教育主张,把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形象地反映出来,更易为人接受、理解。

9月4日,南京余儿岗儿童自动学校成立,农民做校董,古庙做教室,胡同炳、陈银森等10人任“小先生”,教82名小学生。

陶行知写诗祝贺:

“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

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主编《晓庄丛书》其中有与陈鹤琴、张宗麟合编的《幼稚教育论文集》;自编〈教学做合一,讨论集〉由儿童书局出版。

10月1日,在上海市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等,主张“以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开始推行普及教育运动。

1933年42岁:

1月28日,中国教育学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

被选为理事。

会议讨论了中国教育改革方案。

3月14日,马克思逝世50周年。

与蔡元培、章器、李公朴等公朴等学术界100余人发起纪念会。

3月15日,召开晓庄在沪校友座谈会,纪念晓庄6周年校庆。

一致赞成将〈锄头舞歌〉加一节“光棍的锄头不中用呀,联合机器来革命呀”,以示工农联合。

春,〈古庙敲钟录〉出版。

9月28日,组成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

与又相伯、沈钧儒等拟定普及教育研究大纲。

10月25日,新安旅行团7个小朋友抵沪。

热情关怀,具体指导。

11月26日,陶母病故。

本年,推动江浙各地有条件的学校,创办儿童工学团,推行小先生制。

主编〈山海工学团丛书〉。

1934年43岁:

1月28日,儿童工学团举会“一.二八”两周年纪念会;同时举行儿童自动工学团小先生普及教育队授旗及宣誓典礼,“小先生制”正式诞生。

2月16日,主编的〈生活教育〉半月刊创刊。

发表〈生活教育〉、〈普及什么教育〉、〈小先生〉三文。

7月16日,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正式改名为陶行知。

11月13日,申报馆总经理史量才遭暗杀后,辞去总管理处顾问,自然学团与自然科学通讯学校也因此停办。

主编〈小先生丛书〉。

“小先生制”迅速推广到全国19个省市。

1935年44岁:

1月21日,将自著的童话寓言〈乌鸦〉一书赠送给日本东京池袋儿童之村。

向日本介绍生活教育、山海工学团和小先生制。

1月,发表〈普及现代生活之路〉及其方案,提出普及教育不能靠老法子,必须攻破“先生关”“娘子关”等27关,充分发挥小先生作用,才能实现普及教育任务。

为普及教育编写的〈老子通千字课〉(共4册)出版。

参加创立中国新文字研究会,起草中国新文字宣言。

10月10日,资助电影器材,“新安旅行团”从江苏淮安出发,赴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国。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与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沈钧儒等800余人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

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被推选为执行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

编辑出版,〈普及教育续编〉。

陶行知生平年表(六)1936-1937

1936年45岁:

1月28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组成,被选为理事。

2月23日,国难教育社成立,被选为理事长。

开展国难教育运动。

本月,发表〈民族解放大学〉一文。

率领国难教育社同志到沪东、沪西和溥东开办工人夜校、训练班、识字班等。

3月,发表〈国难教育之特质〉和〈生活教育之特质〉两文。

4月22日,夫人汪纯宜在沪病逝。

4月23日,离上海去广州。

3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演:

〈粉碎日本大陆政策〉,听众1000多

5月1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讲演:

〈大众教育问题〉。

5月5日,应李宗仁邀请,一同离开广州前往广西观光和讲演。

5月6—17日,在梧州、南宁等地讲演:

〈抗日救国〉、〈中国的出路〉、〈中国民族的解放运动〉以及有关小先生问题等。

宣传抗日救国及〈京沪平津各地民众救国方针〉。

5月20日,与李宗仁一道乘机由南宁飞广州。

5月21日,沈钧儒、宋庆龄、何香凝、邹韬奋等以及各地救亡团何代表,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陶行知被选为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

6月6日,从广州到香港。

7月初,全国各界救国会决定委托陶行知乘出席世界教育会议之便,前住欧美亚非各国宣传抗日救国,发动侨胞共赴国难。

11日,〈团结御侮文件〉,由胡愈之起草,陶行知修改,与邹韬奋等香港先行签字,再持至上海作最后修正,并由沈钧儒、章器加入签名15日正式发表。

文件全名为〈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11日,离港赴英,出席世界新教育会议。

8月7-14日,在英国伦敦召开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届会议。

有50全国代表参加。

中国被邀请的代表共3人。

陶行知、张彭春(南开大学教授)、崔载阳(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主任,因事未能出席)。

会上,陶行知介绍了中国大众教育运动与救亡运动的实况及小先生制。

8月底-9月初,与钱俊瑞、陆瑞去瑞士日内瓦出席世界青年大会。

9月3-7日,和陆璀(全国学联代表)、钱俊瑞代表宋庆龄(国际反法西斯侵略委员会副主任)参加在比利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

陶行知被推举为中国代表团主席和中国执行委员。

中国代表团陶行知、王礼锡、陈铭枢、胡秋原4人参加大会主席团。

钱俊带来国内口信说:

全国救国会和全国学联决定委托陶行知和陆璀分别代表这两个组织,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出访28国和地区向华侨及国际友人宣传抗日救国的正义主张。

9月26日,出席巴黎全欧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即席创作并朗诵〈中华民族大团结〉一诗。

10月30日,在伦敦谒马克思墓,写诗赞颂道:

“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在下,二四七四八,小坟葬伟大。

11月22日,国内发生救国会“七君子之狱”,陶本人再次遭通缉。

1937年46岁:

“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七君子”获释。

国内“战时教育运动”开始。

出版〈战时教育〉。

7月30日,在洛杉矶,下午见杨席城将军,晚,会见诺尔曼.白求恩大夫。

8月30日至9月24日,在墨西哥向南美国家代表介绍中国政治形势和教育情况。

会见墨西哥卡德拉斯和教育家、华侨团体、侨胞领袖等,并发表演说。

10月22日,在芝加哥再次会见白求恩大夫。

12月13日,草似〈杜威宣言〉即“四学者之正义电”。

(指杜威、罗素、罗曼.罗兰、爱因斯坦)正式发表.甘地于22日来电参加,谴责日本侵略中国。

在美国及加拿大多次演讲《禁运和抵制日货》,发动华侨献金救国,得到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陶行知生平年表(七)1938-1943

1938年47岁:

2月有0日,在伦敦与中共代表吴玉章一起出席世界反侵略大会,并再次谒马克思墓。

2月下旬,有达尔兰、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演讲,并了解法、意、英、荷、德、比15个团体组成的抗联。

5月4日,在洛杉矶发表演说:

日本在中国杀死100万人时,有50多万人是美国提供给日本军火帮助杀死的。

引起美国的震惊,促进禁运和抵制日货。

5月30日,会见日本反战同盟鹿地亘、池田幸子等人。

6月,会见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24日,与李信慧第三次谒马克思墓。

写诗祝贺《鲁迅全集》出版。

7月22日,在希腊雅典,访办格拉底石牢。

写诗道:

“这位老人家,为何也坐牢?

喜欢说真话,假人都烦恼。

8月,在开罗会见埃及爱资哈尔大家校长麦拉额及中国回民留学生。

参观古代历史博物馆,浏览了金字塔等名胜古迹。

8月11日,访问印度大诗人仄尔。

8月14日,访顺印度圣雄甘地,介绍中国人民教育运动及小先生制。

9月,出访8国和地区回国抵香港时,发表回国三愿:

一是创办晓庄学院,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