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之欧阳主创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793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之欧阳主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之欧阳主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之欧阳主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之欧阳主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之欧阳主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之欧阳主创编.docx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之欧阳主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之欧阳主创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之欧阳主创编.docx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之欧阳主创编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时间:

2021.02.17

创作:

欧阳主

1.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算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

2.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两个)、天平、直尺、复写纸、白纸、圆规、重垂线.

3.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按照如图1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图1

(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小球所有的落点都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5)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乙所示.

(6)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

=m1·

+m2·

,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7)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8)实验结论: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

1.数据处理

验证表达式:

m1·

=m1·

+m2·

2.注意事项

(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3)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

(4)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

例1

如图2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图2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可以通过仅测量(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3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

图3

(4)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3)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cm.

答案

(1)C

(2)ADE(3)142.91.01(4)76.80

解析

(1)小球碰前和碰后的速度都用平抛运动来测定,即v=

.而由H=

gt2知,每次竖直高度相等,所以平抛时间相等,即m1

=m1

+m2

,则可得m1·OP=m1·OM+m2·ON.故只需测射程,因而选C.

(2)由表达式知:

在OP已知时,需测量m1、m2、OM和ON,故必要步骤有A、D、E.

(3)p1=m1·

,p1′=m1·

联立可得p1∶p1′=OP∶OM=44.80∶35.20=14∶11,

p2′=m2·

则p1′∶p2′=(m1·

)∶(m2·

)=11∶2.9

≈1.01

(4)其他条件不变,使ON最大,则m1、m2发生弹性碰撞,则其动量和能量均守恒,可得v2=

而v2=

,v0=

故ON=

·OP=

×44.80cm

≈76.80cm.

变式1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有的实验器材有:

斜槽轨道、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两个、重垂线一条、白纸、复写纸、圆规.实验装置及实验中小球运动轨迹及落点的情况简图如图4所示.

图4

试根据实验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前,轨道的调节应注意.

(2)实验中重复多次让a球从斜槽上释放,应特别注意.

(3)实验中还缺少的测量器材有.

(4)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5)若该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一定有关系式成立.

答案

(1)槽的末端的切线是水平的

(2)让a球从同一高处静止释放滚下(3)天平、刻度尺(4)a球的质量ma和b球的质量mb,线段OP、OM和ON的长度

(5)ma·OP=ma·OM+mb·ON

解析

(1)由于要保证两球发生弹性碰撞后做平抛运动,即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所以必需保证槽的末端的切线是水平的.

(2)由于实验要重复进行多次以确定同一个弹性碰撞后两小球的落点的确切位置,所以每次碰撞前入射球a的速度必须相同,根据mgh=

mv2可得v=

,所以每次必须让a球从同一高处静止释放滚下.

(3)要验证mav0=mav1+mbv2,由于碰撞前后入射球和被碰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故可验证mav0t=mav1t+mbv2t,而v0t=OP,v1t=OM,v2t=ON,故只需验证ma·OP=ma·OM+mb·ON,所以要测量a球的质量ma和b球的质量mb,故需要天平;要测量两球平抛时水平方向的位移即线段OP、OM和ON的长度,故需要刻度尺.

(4)由(3)的解析可知实验中需测量的物理量是a球的质量ma和b球的质量mb,线段OP、OM和ON的长度.

(5)由(3)的解析可知若该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一定有关系式ma·OP=ma·OM+mb·ON.

命题点二实验方案创新

创新方案1:

利用气垫导轨

1.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2.实验方法

(1)测质量:

用天平测出两滑块的质量.

(2)安装:

按图5安装并调好实验装置.

图5

(3)实验:

接通电源,利用光电计时器测出两滑块在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例如:

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

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例2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5

(2))现利用图6(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图6

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Hz.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B=3.500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

×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写出运算过程.

答案见解析

解析按定义,滑块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v为

v=

式中Δs为滑块在很短时间Δt内走过的路程

设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ΔtA,则

ΔtA=

=0.02s②

ΔtA可视为很短.

设滑块A在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v0、v1.

将②式和图给实验数据代入①式可得v0=2.00m/s③

v1=0.970m/s④

设滑块B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2,由①式有

v2=

代入题给实验数据得v2≈2.86m/s⑥

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p和p′,则

p=m1v0⑦

p′=m1v1+m2v2⑧

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

δp=

×100%⑨

联立③④⑥⑦⑧⑨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得

δp≈1.7%<5%

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创新方案2:

利用等长的悬线悬挂等大的小球

1.实验器材:

小球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同)、悬线、天平、量角器等.

2.实验方法

(1)测质量:

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

(2)安装:

如图7所示,把两个等大的小球用等长的悬线悬挂起来.

图7

(3)实验:

一个小球静止,将另一个小球拉开一定角度释放,两小球相碰.

(4)测速度:

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5)改变条件:

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

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例3

如图8所示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1用细线悬挂于O点,O点下方桌子的边缘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1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2右端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1拉到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2放在立柱上.释放球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到B点,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A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a、B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b、C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c.此外:

图8

(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和.

(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忽略小球的大小)

答案

(1)弹性球1、2的质量m1、m2立柱高h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

(2)2m1

=2m1

+m2

解析

(1)要验证动量守恒必须知道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根据弹性球1碰撞前后的高度a和b,由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出碰撞前后的速度,故只要再测量弹性球1的质量m1,就能求出弹性球1的动量变化;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只要测出立柱高h和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就可以求出弹性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故只要测量弹性球2的质量m2和立柱高h、桌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就能求出弹性球2的动量变化.

(2)根据

(1)的解析可以写出动量守恒的方程

2m1

=2m1

+m2

.

创新方案3:

利用光滑长木板上两车碰撞

1.实验器材:

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小木片.

2.实验方法

(1)测质量:

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

如图9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甲的后面,在甲、乙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长木板下垫上小木片来平衡摩擦力.

图9

(3)实验:

接通电源,让小车甲运动,小车乙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

可以测量纸带上对应的距离,算出速度.

(5)改变条件:

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

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例4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

在小车甲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甲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乙相碰并粘合成一体,而后两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0所示.在小车甲后连着纸带,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图10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1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并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段计算小车甲的碰前速度,应选段来计算小车甲和乙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BC”“CD”或“DE”).

图11

(2)已测得小车甲的质量m甲=0.40kg,小车乙的质量m乙=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甲v甲+m乙v乙=kg·m/s;碰后m甲v甲′+m乙v乙′=kg·m/s.

(3)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

(1)BCDE

(2)0.4200.417(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的.

解析

(1)观察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点迹均匀的阶段BC应为小车甲与乙碰前的阶段,CD段点迹不均匀,故CD应为碰撞阶段,甲、乙碰撞后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打出间距均匀的点,故应选DE段计算碰后共同的速度.

(2)v甲=

=1.05m/s,v′=

=0.695m/s

m甲v甲+m乙v乙=0.420kg·m/s

碰后m甲v甲′+m乙v乙′=(m甲+m乙)v′=0.60×0.695kg·m/s=0.417kg·m/s.

(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mv之和是相等的.

时间:

2021.02.17

创作:

欧阳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