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655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区级联考上海市杨浦区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杨浦区2019届高三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2019年3月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

3.答题前,务必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作答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左传》记载,晋国与郑国交战前发表誓词: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郡国并行体制形成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可知当时晋国将军功作为分封的依据,冲击了以血缘为基础进行分封的制度,说明分封制受到冲击,故选A项;郡县制全面推行是秦朝建立以后,郡国并行体制形成于汉代,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政权趋向松散的问题,故排除B、C、D项。

【点睛】由“克敌者”可知军功成为受封的依据之一,从而得出分封制受到冲击的结论。

2.以下思想家中,直接促成儒学成为官学、经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直接促成儒学成为官学的是董仲舒,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从而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选C项;孔子和孟子时期儒学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欢迎,故排除A、B项;朱熹时期儒学早已确立正统地位,故排除D项。

3.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若一。

”这一思想的是

A.虚心纳谏

B.善于用人

C.唐蕃联姻

D.完善科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若一”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体现了唐太宗平等对待各民族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能够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是与吐蕃的联姻,故选C项;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和完善科举没有体现唐太宗的民族思想,故排除A、B、D项。

4.下列中国古代官职或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刺史

②中书省

③御史台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官职或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刺史、御史台。

中书省是中枢政治机构,军机处是清代君主的秘书顾问机构,都不具备监察职能。

所以①③正确,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排除A、C、D项。

【点睛】“监察职能”是本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对选项中的中国古代官职进行判断排除。

5.下图所反映的朝代是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中的“岭北行省”、“甘南行省”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地方的行政机构为行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行省制度开始实行于元朝,故选B项;唐朝时还没有实行行省制度,故排除A项;明朝在地方没有设置行省,清朝没有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的设置,故排除C、D项。

6.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

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B.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

C.刘知幾、司马迁、梁启超D.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从图片材料可知,三种史学著作分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故选A。

【考点定位】史学常识与方法•史学常识•中国古代到近代的主要史学著作及体例。

7.“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上海等五处港口”可知此条约与广州、上海等五口通商有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条约是《南京条约》故选A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不涉及广州、上海等地的开口通商,故排除B、C、D项。

【点睛】“五处港口”通商是关键信息,由此可判断为《南京条约》。

8.下面为某文件摘要目录,该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合众国宪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罪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文件应该是美国的《独立宣言》,故选B项;《权利法案》是英国的法律文件,《人权宣言》是法国的法律文件,都不涉及“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内容,故排除A、C项;《合众国宪法》指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此时美国已经摆脱了英国取得民族独立,故排除D项。

9.下列条约中体现美国主导、压制日本、宰割中国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协定》

D.《九国公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九国公约》是1921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美国主导签订的条约,该条约限制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

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故选D项;《凡尔赛和约》没有体现以美国为主导,《四国条约》和《五国海军协定》与中国没有关系,故排除A、B、C项。

10.对下表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1689—1815年间欧洲各国海军规模统计(服役舰只数)

1689年

1739年

1756年

1779年

1790年

1815年

英国

100

124

105

90

195

214

法国

120

50

70

63

81

80

西班牙

34

48

72

25

 

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军事力量的强弱

B.列强激烈争夺海上霸权

C.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

D.英国海军始终占据优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看出,1989—1815年间,英国海军的服役舰只数总体上是不断增长的,法国略有下降,西班牙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这期间英国殖民霸权得到确立,工业革命开展,所以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军事力量的强弱,故选A项;由表格中海军服役舰只数无法看出列强激烈争夺海上霸权,故排除B项;表格内容无法说明是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故排除C项;在1689年英国的海军力量是弱于法国的,故排除D项。

11.1819年,在一位发明家的讣告中这样写到:

“它武装了人类,……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的“它”及其发明者是

A.蒸汽机/瓦特

B.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

C.发电机/西门子

D.耐用电灯泡/爱迪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819年,在一位发明家的讣告中”可知这位发明家生活在1819年以前,由“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它”的发明者应该是瓦特,“它”指的是蒸汽机,故选A项;电磁感应原理发现于1831年,发电机制成于1866年,电灯泡的发明在发电机制成之后,都和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B、C、D项。

12.“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设议院、兴民权”,这是以下哪一派的主张?

A.保守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设议院、兴民权”可知该派主张进行政治上的改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维新派的主张,故选C项;保守派和洋务派均不主张进行政治改良,故排除A、B项;革命派主张进行暴力革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

13.下面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921年2月20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所以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书籍应该成为畅销书。

其中《共产党宣言》和《庶民的胜利》都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所以①②符合题意;《列国陆军志》、《儒门医学》和《汽机新制》都和军事、医学、机械方面专门技术有关,不符合当时的社会潮流,不会成为畅销书,所以③④⑤不符合题意。

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1921年2月20日”是重要的时间信息,由此时间信息可推断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正确的选择。

14.以下是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品税率的比较表。

表中现象造成的后果是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经济结构完成转型

C.列强控制经济命脉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

【详解】“自然经济完全解体”和“经济结构完成转型”的说法过于绝对,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项;表格内容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进口棉花及棉纺品税率的比较,无法说明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故排除C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国近代进口棉花及棉纺品税率呈下降趋势,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说明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故选D项。

15.下图是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的宣传画,主要是为了解决

A.金融问题

B.生产过剩问题

C.失业问题

D.贫富差距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斯福的“以工代赈”主要是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故选C项;解决金融问题的措施是整顿银行业,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的措施是调整工农业生产,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措施是建立社会保障措施,故排除A、B、D项。

16.一战前某国外长叫嚣: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满足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

”这里的“我们”应该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俄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一战前”、“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可知该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国应该是德国,故选C项;英国、美国和俄国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当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故排除A、B、D项。

17.以下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以资本输出为主,而不是商品输出,故排除A项;亚非拉美地区不可能瓜分西方国家的领土,故排除B项;西方对外以资本和科技输出为主,亚非拉美地区则为西方国家提供了劳动力和能源,故选C项;对外输出武器和手工业品是在殖民扩张阶段,故排除D项。

18.今年是上海解放70周年。

下列战役对解放上海起到直接作用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

【详解】辽沈战役是在东北地区,平津战役以北平、天津为中心,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对解放上海没有直接作用,故排除A、B、C项;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南京的战役,同时也解放了上海,因此对解放上海起到直接作用的是渡江战役,故选D项。

19.主张由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私人经济,国家充当“守夜人”角色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马克思

C.凯恩斯

D.傅里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由市场来调节经济属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提出这一主张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故选A项;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主张推翻资本主义,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项;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傅里叶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D。

20.“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其他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该协议达成地是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题干中的协议应该是中美英在开罗签订的《开罗宣言》。

地图中的②为埃及开罗,故选B项;其中①③④均位于亚洲和欧洲,不是开罗,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项。

二、综合题(共60分)

21.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

(1)填入正确的史实,完成下列提纲。

(2)若就提纲中的(三)展开陈述应选下列哪三则材料?

(填写字母)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E.“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结合上述材料,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案】

(1)①五四运动②南昌起义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④遵义会议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BDE

(3)坚持中共的领导、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走群众路线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开端的是五四运动,故①为五四运功;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故②为南昌起义;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故③应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期间,毛泽东是在遵义会议后开始重新指挥红军,故④为遵义会议;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⑤应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故⑥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提纲中的(三)是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A为五四运动,C为国民革命,均在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之前,和提纲(三)时间不符。

B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为工农革命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E为长征,符合提纲(三)的时间,故应选BDE。

(3)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等角度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22.曼彻斯特工业化

曼彻斯特是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纺织中心,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

材料一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

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

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

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

——整理自1842年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发表的文章

材料二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

我们要求普遍选举。

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会带来繁荣。

——1843年英国《全国请愿书》(注:

1840年,代表工人利益的宪章派在曼彻斯特召开大会,宣告成立全国宪章协会,并酝酿向议会递交请愿书。

材料三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

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个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

一间新的棉纺织厂,具有一流的生活环境,那里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以及浴室和公共图书馆。

这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不满的声音。

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整理自1868年威廉·亚历山大·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发表的文章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对于理解曼彻斯特工业化具有怎样的价值?

(2)根据材料,概括曼彻斯特工业化进程的变化。

(3)根据材料,导致曼彻斯特工业化进程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材料是当时人记当时事,为后人还原曼彻斯特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原始资料。

材料来自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工人、记者(历史学家)等不同记录者,便于后人从不同角度还原曼彻斯特的工业化进程。

材料仅仅站在工人一方,无法完整地了解当时曼彻斯特工业化的状况。

(2)工业化前期社会问题丛生:

如社会福利差、生活贫困;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道德水平沦丧;健康受到威胁。

工业化后期社会矛盾缓和:

如工人生活状况改善;工人权益受到保障;工业疾病和死亡率的降低。

(3)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从争取经济利益到争取政治权利);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政府推动社会立法。

【解析】

【详解】

(1)根据“1842年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发表的文章”、“1843年英国《全国请愿书》”、“1868年威廉·亚历山大·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发表的文章”可知材料是当时的人记载的当时的事,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文章都是站在工人的角度展开论述的,不能完整了解当时曼彻斯特的工业化状况。

(2)根据“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

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

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等内容可知曼彻斯特的工业化进程前期弊病丛生,后期工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可从工人的工作环境、生活状况、身体情况等方面总结相关变化。

(3)根据“我们要求普遍选举。

为了避免富者利诱、有权有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曼彻斯特工业化进程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工人的自发争取、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政府的立法推动等。

2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外交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宣布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建交公报(节选)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材料三当中国宣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时,2017年12月18日,白宫网站发表了以“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为题的报道,美国也宣布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相较于冷战结束以来几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报告在对华关系上变得消极许多。

如果结合中美关系已经转型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可以洞见,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更加复杂。

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也存在不少机遇。

——整理自刘建飞:

《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中美关系》,《美国研究》2018年第2期

问题:

(1)以上三段材料中,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2)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变化的认识。

【答案】

(1)从敌对到建交,再到合作与冲突并存。

(2)新中国建国初期,美国基于冷战需要,以及对中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敌视,对中国封锁遏制。

1979年,美国在美苏冷战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重返联合国、改革开放后,国际地位提升。

在新时代,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美国要继续长期把持世界霸主地位,势必一方面要限制中国,一方面又需要与中国合作。

(3)本小题采用分项评分法。

评分要素是:

观点与论证、材料与史实、叙事与逻辑。

评分项一:

观点与论证

水平1:

回避问题,无观点、无论证。

水平2:

观点不甚清晰;论证不尽一致、合理。

水平3:

观点鲜明;论证一致、合理。

参考思路:

能够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中美关系变化。

中美关系变化受制于世界格局和两国的综合实力的变化;中美关系变化基于双方实力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提炼出:

霸权政治是不可持续的,合作共赢才能促进本国和世界的进步等观点。

评分项二:

材料与史实

水平1:

没有使用材料信息或所学知识。

水平2:

能提取材料信息或使用所学知识。

水平3:

能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

评分项三:

叙事与逻辑

水平1:

仅罗列史实。

水平2:

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

叙述结构完整。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中国入朝参战到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再到美国国家战略安全报告的发表可以看出,中美关系先后经历了从敌对到建交再到合作与冲突并存的阶段。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之间的敌对主要是由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和美国发动冷战的需要;七十年代中美建交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中国重返联合国,国家实力和国家地位的上升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美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随着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造成威胁,美国力图遏制中国,而中国又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美之间呈现出合作与冲突并存的情况。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

对中美之间关系变化的认识,可从两国的国家实力、国家利益等方面展开论述,说明一方面霸权政治是不可能长久的,另一方面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能够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