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形态生物学学生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582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形态生物学学生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昆虫形态生物学学生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昆虫形态生物学学生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昆虫形态生物学学生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昆虫形态生物学学生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虫形态生物学学生用.docx

《昆虫形态生物学学生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形态生物学学生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虫形态生物学学生用.docx

昆虫形态生物学学生用

 

普通昆虫学

绪论

一·昆虫的主要特征(什么叫昆虫)

二对翅膀三对足、身体分为头胸腹

具体地说,昆虫纲具有下列主要特征:

●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几个发育阶段,即变态。

●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头部具触角、复眼各1对,上颚和下颚各1对,胸部具3对足(六足纲),0—2对翅膀,腹部无步行附肢。

二·昆虫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昆虫属于:

动物界(KingdomAnimalia)

节肢动物门(PhylumArthropoda)

昆虫纲(ClassInsecta)

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身体分节,具几丁质外骨骼,体节上有成对分节附肢,附肢在不同体段上功能有分化。

三·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性

1.飞行能力

2.适应能力

3.个体大小

4.繁殖能力

5.完全变态

6.其他方面

几丁质的外骨骼\抗干燥能力\气管呼吸

四.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

a农林业方面:

b医学方面

有益方面:

a以虫治虫:

28%昆虫捕食性,2.4%寄生性,《生物防治学》;

b工业原料:

药材—蚕,蜂,紫胶虫,五倍子蚜虫,白蜡虫,冬虫夏草,地鳖虫;食品(蛋白质)生物量超过所有陆生动物,《资源昆虫学》;

C传播花粉:

85%植物依靠昆虫传粉

d清洁环境:

17.3%腐食性,神农蜣螂;

e工艺观赏,蝶,鸣虫。

f科研材料,果蝇,摩尔根遗传学。

g.生物反应器:

昆虫细胞,家蚕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第一章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一·体节Somite

昆虫的身体由许多连续的环节组成,这每一个环节就称为体节。

较原始的昆虫,根据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研究,共有18—20个体节(不包括头前叶,尾节。

这两者不是真正的体节)

体节应具备三个特征(胚胎期):

A1对神经节B1对附肢C1对体腔囊

昆虫体节外表骨化,不能直接曲折,而在体节之间,有膜质可伸缩的部分,即节间膜intersegmentalmembrane。

初生节(初生分节)次生节(次生分节)端背片、主背片,端腹片、主腹片。

二·体段tagmata

昆虫的体节,集合成为形态、功能不同的三个体段,即前面说过的头、胸、腹三个体段。

1头部head:

由头前叶和4~6个体节集合而成,有复眼1对,单眼3只,触角1对,3对附肢组成的口器,脑。

是取食,感觉和协调的中心。

2胸部thorax:

3体节组成,有3对足,多有1-2对翅,是运动中心

3腹部abdomen:

由11体节和尾节组成(常有减少,合并),有内脏、生殖系统、外生殖器,是代谢及生殖中心。

三·附肢Appendage

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一样,有些体节上长有成对,分节的附肢。

附肢的原始功能是运动器官,但各类节肢动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附肢的形状和功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但由于是同源器官,基本结构仍一致,不过昆虫学所用的名称与其他节肢动物习惯上不同。

昆虫:

基节Coxa第一转节firsttrochanter第二转节secondtrochanter

腿节femur胫节tibia跗节tarsus前跗节pretarsus

四·体面BodySurface和骨化区SclerotizedRegion

背面(dorsum)→骨化→骨板(tergum)→被褶陷分成骨片→背片(tergite)

侧面(laterum)→骨化→侧板(pleurum)→被褶陷分成骨片→侧片(pleurite)

腹面(ventrum)→骨化→腹板(sternum)→被褶陷分成骨片→腹片(sternite)

褶陷有二种情况:

A沟Sulcus,骨板内陷,内有脊状突起

脊状突起:

较小---内脊──内骨骼:

增强体躯,着生肌肉。

进一步延伸即内突

B缝(Sulture)两个骨片合缝处,内无内脊。

五·体向Bodyorientation

第二章昆虫的头部及其附器

一·头部的起源和分节

头部组成的6节说。

体节

神经节

体腔囊

附肢

触角前节

前脑

有时有

有时胚胎时有

触角节

中脑

触角

闰节

后脑

胚胎时有

上颚节

上颚神经节

上颚

下颚节

下颚神经节

下颚

下唇节

下唇神经节

下唇

四节说认为口前的为口前叶(相当于环节动物口前部),发生眼、触角。

口后才是真正的体节,(闰节神经节原在腹面,后来移至消化道背面,在腹面留有神经连锁)并从神经解剖上寻找了证据。

二·头壳的构造

蜕裂线ecdysialline(图)

三·头部的内骨骼Endoskeleton

昆虫无真正的内骨骼,所谓的内骨骼是由体壁内陷形成的。

3对内突组成(图):

后幕骨陷—1对幕骨后臂──相互相接形成幕骨桥

前幕骨陷—1对幕骨前臂——————幕骨体

↓长出↓

1对幕骨背臂——————幕骨架

四·头式(口式)Gnathous

1下口式(Hypognathoustype)口器朝下,与体躯纵轴几成直角,一般植食性,如蝗虫。

2前口式(Prognathoustype)口器朝前,与身体纵轴成钝角,或在同一条直线上,钻蛀、打洞、追捕其他昆虫,如步甲等。

3后口式(Opisthognathoustype)口器向后,与身体的纵轴成锐角。

如半翅目、同翅目昆虫,刺吸植物的汁液,口器不用时贴于腹面。

五·头部的附属器官

附器是指有特殊功能的外部器官。

(一)触角(Antenna)

1.着生位置和起源:

多着生于额上。

四节说认为系触须,六节说认为是第二体节附肢。

2.基本构造(图)

3.触角的功能

触觉味觉嗅觉听觉(雄蚊江氏器)

觅食寻偶个体间信息交流

4.触角的类型(图)

A.丝形(filiform)各节细长圆筒形,大小,形状相似,如蝗虫。

B.刚毛形(鬃形)(setaceous)鞭节细如刚毛,如蝉,蜻蜓。

C.念珠形(moniliform)鞭部各亚节圆珠状,象串珠。

如白蚁,裼蛉。

D.锯齿形(serrate)鞭节各亚节向一侧齿状突起。

如雌绿豆象,叩头虫。

E.栉齿形(pectimate)鞭节各向一侧突出很多,似梳状。

如雄绿豆象,一些蛾类雌虫。

F.羽毛状(双栉齿)(bipectinate)鞭节各节向两侧突出,似羽状.

G.球杆形(clavate)鞭节基部若干节细如线状,端部数节渐膨大仅棒球杆,如蝶类。

H.锤状(capitate)类似球棒状,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成锤状,如部分虫,露尾虫。

I.鳃片状(lamellate)端部3-7节向一侧延展成薄片状迭合在一起状如鱼鳃,如金龟子。

J.具芒形(aristate)一般3节触角,短而粗,末节特别大,其上有一刚毛,如蝇类。

K.膝形(genicuate)柄节长,其余各节与之成膝状弯曲,如蜜蜂。

L.环(轮)毛形(plumose)鞭节各节有一圈细毛,愈接近基部毛愈长。

(二)·复眼和单眼

1.复眼(Compoundeyes):

1对,位于头顶两侧,视觉。

形状多变,穴居和寄生的种类常退化。

2.单眼(Ocellus)

A背单眼(dorsalocelli)成虫、若虫具有,着生在额、头顶上,常3只。

有的2、1或无。

可感受光的强弱,

B侧单眼(lateralocelli)一些全变态的幼虫具有,位于头下侧缘。

1-7对,鳞翅目幼虫多6对,也称虫幼单眼。

(三)口器(mouthparts)

昆虫的取食器官,位于头之下方。

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昆虫的口器结构亦不同,可以分为6-7种类型,其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构造,是取食固体食物的口器,称为咀嚼式口器。

其余口器据比较形态学研究,都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

吸取汁液的统称称为吸收式口器(Suckingmouthparts)

1.咀嚼式口器(Chewingmouthparts)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五部分组成(图)

A上唇(Labrum)与唇基相连的一块骨片,形成口器的前盖,可防止食物前落。

内壁柔软,具有味觉器、毛,称内唇(epipharynx)

B上颚(Mandibles)据六节说,上颚是第4体节附肢。

据4节说,上颚是第2体节的附肢。

与附肢基节同源,臼齿为基内叶,端基节消失,位于上唇后方,下颊之下,是一对坚硬的锥块构造。

用以切断和磨碎食物。

C下颚(Maxillae)也是头部附肢演化而来,位于上颚后方,由轴节,茎节外颚叶,内颚叶和下颚须等5个部分组成,其中,轴节和茎节相当于附肢的基肢节,下颚须相当于端肢节,而内颚叶和外颚叶与基内叶同源。

下颚的功能:

a握持食物和帮助上颚刮切食物,b下颚须在取食时有嗅觉和味觉功能。

D下唇(Labium)也是附肢演化而来,位于下颚之后。

是由1对类似于下颚的附肢愈合而成,所以也称第二下颚。

其中前颌、后颌相当于轴节、茎节,中唇舌、侧唇舌相当于内颚叶、外颚叶,下唇须相当于下颚须。

下唇功能:

防止食物后漏;下唇须亦具嗅味觉功能。

E舌(Hypopharynx)狭长囊状构造,位于口中央。

上有许多毛和感觉器。

功能:

味觉;运送食物。

2·咀纺式口器(Chewing-spinningmouthparts)

蝶蛾类幼虫特有,与咀嚼式口器基本相同,但下颚、下唇、舌合并成为一个复合体(compoundstructure),中央端部有一突出的吐丝器,如蚕。

3·嚼吸式口器(Chewing-lappingmouthparts)

为蜜蜂类所特有,兼有咀嚼和吸收两面三刀种功能。

如蜂。

上唇:

同咀嚼式。

上颚:

发达,可以咀嚼固体食物(花粉),筑巢。

下颚:

(轴节、茎节柱状),内颚叶退化。

下颚须变小,外颚叶变成内侧具槽沟的片状构造。

下唇:

中唇舌延长,腹面凹成纵槽,端部膨大成中舌瓣,侧唇舌较退化,下唇须4节,延长为片状。

取食花蜜和其它食物时,下颚外颚叶盖在中唇舌的背侧面形成食物道,下唇须贴于中唇舌腹面的槽沟形成唾液道。

中舌瓣有刮取花蜜的功能。

食毕,下颚和下唇各部分开。

4·刺吸式口器(Piercing-suckingmouthparts)(图)

刺入动物、植物组织内,吸食组织内汁液。

如蚊,蝉。

下面以蝉为例。

上唇:

退化(很小),三角形。

上颚:

成1对口针,用于刺入组织,末端有倒刺。

下颚:

外颚叶成为1对口针,内具1大1小的两个槽。

大的槽合成食物道,小的槽合成唾液道。

下唇:

分节的槽管状构造,即喙,包藏2对口针(stylets)。

舌:

位于喙基部,前方空腔为吸食泵(食窦唧筒),后方有注射出唾液的唾唧筒(cibarialpump)。

雌蚊口器的上唇,舌也成为口针,共有六根口针。

5·锉吸式口器(rasping-suckingmouthparts)

为蓟马类昆虫所特有,由上、下唇组成短喙。

右上颚退化,左上颚形成口针,用于锉破组织表皮使之流出汁液,两下颚口针形成食物道,吸取寄主流出的汁液。

舌与下唇之间形成唾液道。

6·虹吸式口器(Siphoningmouthparts)

蛾蝶类成所特有,用于吸取花蜜。

上唇:

并入头壳。

上颚:

极大多数种类退化,有些低等蛾类存在。

下颚:

外颚叶形成发条状的喙,内具食物道,用于吸取花蜜。

下唇:

仅下唇须较发达。

舌:

退化。

7·舐吸式口器(Spongingmouthparts)

双翅目蝇的口器,构造复杂。

上唇:

片状,下方具槽沟。

上颚:

退化。

下颚:

中喙的一部分,下颚须存在(1节)。

下唇:

前颏形成中喙(唇鞘)(mediproboscis)。

端部形成吸盘(端喙(distiproboscis))。

舌:

片状,贴于上唇下形成食道。

舌中央有唾液道,分泌唾液,溶解固体食物。

口器类型除了上述几种基本类型外,还有脉翅目幼虫的捕吸式口器(graspingsuckingmouthparts),蝇类幼虫的刮吸式口器(Scratchingmouthparts),虻类的刮舐吸式口器(Cuttingspongingmouthparts)等等。

了解口器构造意义:

1辨别昆虫类别,口器类型是昆虫纲分目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一些科,属分类中也常用口器特征。

2根据植物的被害状,可以了解害虫的类别,为害植物的昆虫,一般为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两大类。

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咬食植物组织,咬成孔洞,缺刻等;刺吸式口器昆虫,主要造成植物生理损害,出现各种斑点或变色,变形。

3防治害虫时根据口器类型选用杀虫剂。

防治咀嚼式口器昆虫,可用胃毒剂;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可用触杀剂,内吸剂。

第三章昆虫的胸部及其附器

一·胸部的基本构造

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分别称为前胸(prothorax)、中胸(mesothorax)、后胸(metathorax)。

每一胸节各有一对足,分别称前足(forelegs)、中足(middlelegs)、后足(hindlegs)。

大多数昆虫在成虫中胸,后胸上还各有1对翅,分别称为前翅(forewing)和后翅(hindwing)。

中、后胸由于适应翅的飞行运动,互相结合紧密,内有发达的内骨和强大的肌肉,在构造上与前胸有所不同,称为具翅胸节(pterothorax)

各胸节的发达程度,与其上着生的翅和足的发达程度有关。

无翅昆虫和全变态类幼虫,各节大小,形状较相似。

螳螂前跳特化成捕捉足,蝼蛄前足为开掘足,其前胸就发达。

蜻蜓前后翅大小相似,中后胸大小相近。

蚊、蝇前翅发达,后翅退化,中胸就远较后胸发达。

甲虫类前翅不用于飞行,中胸比后胸小。

1.胸部的背板(tergum)

前胸背板构造简单,通常为一整块骨板,不再分骨片。

有的如蝗虫,前胸背板很大,两侧向下扩展,上面有沟并分出骨片。

但与中、后胸不同。

一般未予命名。

中后胸的背板前脊沟的内脊形成悬骨(phragma),着生强大的背纵肌(dorsaltongitudinalmuscle)。

在翅发达的胸节中,后胸或腹部第一节在前脊沟后面形成一狭窄的膜质带(成为分节界限),原来属于后一节的端背片就并入前一胸节,成为该节的后背片(postnotum)。

2.胸部的侧板(pleurun)

侧板是由附肢基肢节的亚基节扩展而来。

前胸侧板常退化很小。

侧翅突是翅运动的一个支点(与翅的第二腋片相支接)。

侧基突是与胸足基节相顶接的关节突。

3.胸部的腹板(sternum)(图)

4.胸部的内骨骼(endoskeletonofthorax)(图)

a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背板的前脊沟的内脊分别形成三对悬骨(phragma),着生背纵肌。

b侧板的侧沟的内脊形成侧内突(pleuralapophyses),着生部分背侧肌。

c腹板腹脊沟的内脊所形成的腹内突(sternalapophyese)又称叉突(furca)是腹纵肌的着生处。

间腹片的内刺突(spina)是另一部分腹纵肌着生处。

二·胸足(thoraciclegs)

1.胸足的构造

一般昆虫转节仅一节,蜻蜓(droganfly)转节2节。

前跗节一般为一对爪(claws),两爪之间常有中垫(arolium)蝇类有瓜垫(pulvillus)。

这些构造有助于昆虫在光滑表面上行走。

2.胸足的类型

昆虫胸足的原始功能为行动器官,但在各类昆虫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结果,特化成许多不同功能的构造。

常见的有下列几类:

A步行足(walkingleg)各节细长,宜于行走,为最普通类型。

如蝗虫前、中足。

B开掘足(diggingleg)一般由前足特化而成,胫节宽扁,外缘具齿,适应于掘土。

如蝼蛄molecricket,金龟子Maybeetle等在土中活动的昆虫前足。

C跳跃足(jumpingleg)一般由后足特化而成,腿节膨大,胫节细长,适于跳跃。

如蝗虫(locustgrasshopper)的后足。

D游泳足(swimmingleg)生活在水中的甲虫(beetle)和蝽(bug)类。

后足各节扁平,边缘有长毛,用于划水。

E捕捉足(graspingleg)前足特化而成,基节长,腿节腹面有槽,胫节可以折嵌其内,形似一把折刀,用以捕捉猎物,有的腿节胫节上还有刺列。

如螳螂(prayingmantid)。

F携粉足(pollen-carryingleg)蜜蜂类(honeybees)用以采集和携带花粉的后足。

胫节宽扁,两边有长毛,构成携带花粉的花粉篮(corbicula),基跗节(第一跗节)特别长而扁大,其上有10~12列硬毛,用于梳集身上粘附的花粉贮于花粉篮内。

称为花粉刷(scopa)。

H抱握足(claspingleg)雄性龙虱的前足基部3跗节膨大成吸盘状,交配时用以抱握雌虫。

I攀援足(clingingleg)生活于毛皮上的虱类,跗节仅一节,前跗节为1大形钩状的爪,向内弯曲时与胫节端部指状突起密接,可牢牢夹住寄主的毛发。

三·翅(Wing)

1.翅的起源(Origin)

昆虫的翅与鸟类birds和蝙蝠类bats的不同,不是由前肢(frontleg)演化而来,而是由背板两侧体壁(integument)向外延伸的侧背叶(paranotallobe),发展而来的。

2.翅的基本构造(图)

3.翅脉(Veins)和脉序(venation)(图)

A翅脉:

在形成翅的两层体壁之间分布着气管的部位,该部位加厚,加厚的部分就是翅脉,翅脉腔中还有神经和血液循环,翅脉是整个翅膜的支架。

B脉序(脉相):

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型式。

脉序在昆虫分类中是很重要的依据。

根据现存昆虫与化石昆虫脉序比较研究,结合昆虫幼期翅芽中的气管分布情况,推论出一种假想原始脉序(hypotheticalprimitiuevenation)。

低等的昆虫翅纵脉常凹凸相间,凸脉用“+”表示,凹脉用“-”表示。

纵脉名称

C:

Costa前缘脉,不分支

Sc:

Subcosta亚前缘脉,常分二支Sc1,Sc2

R:

Radius径脉,常分R1和Rs(径分脉),Rs再分R1,R2,R3,R4,R5

M:

Media中脉,常分M1,M2,M3,M4

Cu:

Cubitus肘脉,分Cu1,Cu2;Cu1再分2支:

Cu1a,Cu1b

A:

Analis臀脉,位于臀区内,数目1-12不等,常3条,称1A、2A、3A…

J:

Jugalis轭脉,位于轭区的2根短小的脉J1、J2。

有的昆虫无此翅脉,全膜状。

横脉的名称常根据所连接的纵脉而命名:

h:

humeralcrossvein(肩横脉)连接纵脉C和Sc

r:

radialcrossvein(径横脉)连接纵脉R1和R2

s:

sectorialcrossvein(分横脉)连接纵脉R3和R4,或R2+3和R4+5

r-m:

radio-medialcrossvein(径中横脉)连接纵脉R4+5和M1+2

m:

meddialcrossvein(中横脉)连接纵脉M2和M3

m-Cu:

medio-cubitalcrossvein(中肘横脉)连接纵脉M3+4和Cu1

翅室wingcell:

指翅面上由纵脉和横脉或翅缘围成的小区。

开室opencell:

翅室一边不被翅脉封闭而向翅缘开放。

闭室closedcell:

翅室四周都为翅脉封闭。

翅室的命名是以其前缘的纵脉名称来命名。

翅脉的变化

A增多

1.副脉accesoryveins原有的纵脉出现分支。

加小写字母,如R1a,R1b…

2.闰脉intercalaryveins原有的纵脉之间加插的纵脉,不是原有纵脉分支,基部游离或以横脉与邻近纵脉相连。

在原纵脉前加“I”,如M3,M4间,可称IM3

B减少

1.合并:

2条脉合在一起,如Sc+R1,M3+4…

2.消失:

有的昆虫翅脉消失,仅剩下1~2条,如一些寄生蜂。

4.翅的类型

(1)膜翅(membranouswing):

膜质透明,翅脉明显,如蜂,蜻蜓前后翅,蝗虫后翅。

(2)复翅(tegmen):

翅质坚韧皮纸状,有网状翅脉。

平时复盖在体背侧面和后翅上,主要起保护和辅助飞行作用,如蝗虫前翅。

(3)鞘翅(elytron):

甲虫类前翅,坚硬如角质,无翅脉。

起保护作用(鞘翅目)。

(4)半鞘翅(hemielytron):

椿象(蝽)类前翅,基半部为角质,端半部为膜质,起保护作用(半翅目)。

(5)毛翅(trichopterouswing):

膜质翅上密生刚毛,如毛翅目昆虫。

(6)鳞翅(lepidoticwing):

膜质翅面密盖鳞片(scales),蝶蛾类(鳞翅目)。

(7)缨翅(fringedwing):

翅狭长,边缘有长毛,蓟马类(缨翅目)。

(8)平衡棒(halter):

蝇蚊类后翅特化为小棒状,能感觉气流,为飞行平衡器(双翅目)。

(9)拟平衡棒(pseudohalter):

拈翅虫雄虫前翅特化为棒状,特称为拟平衡棒。

5.翅的连锁器(couplingapparatus)

以前翅为主要飞行器,而后翅较小的昆虫,如蝉,蝶蛾蜂等,前翅和后翅通过连锁器连接,使前后翅在飞行员时互相配合,协调动作。

(1)卷褶型:

前翅后缘有一段向下卷褶,后翅前缘一段向上卷褶,如蝉。

(2)翅轭型:

前翅轭区指状突出(翅轭jugum),夹住后翅,如低等蛾类。

(3)翅缰型:

后翅前缘基部有1~9根硬刚毛称翅缰(frenulum)前翅Sc或Cu脉腹面有毛簇,称翅缰钩(frenulumhook)。

翅缰插在翅缰钩内,使前后翅连成一体,如多数蛾类。

(4)膨肩型(翅抱型):

后翅肩角膨大,上有短的肩脉(humeralvein),突伸于前翅后部之下,使前后翅一起下降,如蝶类,大蛾类。

(5)翅钩型:

前翅后缘向上卷折,后翅前缘有一排弯钩,称翅钩列hamuli,如蜂类。

第四章昆虫的腹部及其附器

一·腹部的基本构造

1.节数:

原始节数为11节+尾节。

高等种类昆虫多数9~11腹节,有的减至3~5节。

一般第8或第9节以后各节缩入体内或退化。

也有的前端1~3节愈合,有的部分并入后胸。

2.分部:

A生殖节(genitalsegements)包括第9节(雄)或8~9节(雌),具外生殖器。

B生殖前节(pregenitalsegements)第1~7(8)节,一般无附肢,各有气门一对,内包含大量内脏,故称脏节(visceralsegements)。

C生殖后节(postgenitalsegements)第10~11节,有肛门,常有一对尾须。

3.腹节的构造:

较原始昆虫,腹节由背板,侧板,腹板构成。

但大多数昆虫多数腹节无附肢,侧板多并入腹板,故称侧腹板(pleurosternum)。

背腹板之间膜质部分,称侧膜(pleuromembrane)。

有利于腹节上下伸缩活动,适应呼吸、消化等活动。

腹部节间膜也发达,同样有利于内脏活动。

二·腹部的附器

1.外生殖器(genitalia)(图)

A雌外生殖器,生于第8、9腹节上,是产卵的工具,故称产卵器(ovipositor)。

负瓣片可能相当于基肢节(coxopodite),而第1、2产卵瓣相当于端肢节(telopodite),第3产卵瓣是基肢节外长物。

各类昆虫产卵器均有所不同:

蝗虫(直翅类)背瓣,腹瓣发达,内瓣很小,产卵器由背腹瓣组成,蝉类产卵器由腹瓣,内瓣组成,背瓣形成保护构造,蜜蜂、胡蜂(wasp)产卵器特化成螫刺(stylet),甲虫、蚊蝇、蝶蛾等,无产卵瓣形成的产卵器,多由腹末几个体节互相套成管状缩藏在体内,产卵时伸出体外,称为伪产卵管(pseudovipositor)。

了解产卵器形状和构造,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