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575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欧姆定律基础上,把知识拓展到了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生活用电常识,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强,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是电学知识的难点,也是电学的核心部分。

本节所讲的电功,是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的概念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还是从物理学知识发展的角度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和学生生活经验较为密切相关的电能作为开始,虽然没有给出明确定义,但已经和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了,自然而然引出了有关电能表的知识;电功概念的建构对学生而言缺乏具体的认识,而且探究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但可以依靠丰富的动画设计、及教师的引导来化解这一难点,把学生带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认识电能表的常用参数意义

b.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电流做功的常见形式

c.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和常用单位——千瓦时(度)及换算

d.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会用电功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探究电功公式得出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电功的概念、公式。

难点:

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

五、教学设计思想

1、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首先让学生完成一张残缺的电费单引入课题,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来解决一个新颖的问题,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直接进入角色,继而联系生活感知一度电能量的大小,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培养他们节能环保意识,再引出功的概念,把学生带入探究的氛围中,解决系列探究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六、学习资源与器材

多媒体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脑、电池(盒)、两个不同的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各两个、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问题1:

屏幕展示给各位同学的是我家6月份的电费单,请仔细观察,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信息?

第二张图片是我家9月份的电费单,但被我顽皮的儿子涂去了两项数据,你能不能帮助我补全这两项数据?

填在导学单上,填写完交流。

(二)新课教学

1、认识电能表

其实这两项数据在在一个专门记录家庭消耗电能的仪表上显示的,那就是电能表。

请看图片,这就是电能表。

要认识电能表,我们就需要读懂它上面的一些参数、示数的意义,下面请大家阅读书本P2-3页,并且填写在导学单上,填写完交流。

2、感知一度电

问题2:

一度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由动画演示40W灯泡工作,讨论消耗一度电要工作多久?

……相当于400克优质煤炭燃烧放出的能量,煤在燃烧时要污染环境,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鼓励使用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另外需养成节能减排的习惯。

3、探究电功的影响因素(引导式探究活动,要让学生走向自主式探究)

问题3:

探究什么?

大家猜想一下电功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并且说出你猜想的生活依据。

(小组学习、组内交流、班内交流、实验探究)

可能因素:

电压、电流、通电时间……

问题4:

怎么探究?

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设计方案:

电功与电流的关系;电功和电压间的关系。

设计电路图:

交流论证:

阶段性结论1、电功和电流间的关系;2、电功和电压间的关系;3、电功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4、问题5:

结论是什么?

若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为I,通电时间为t,则电流所做的功W=UIt

单位

5、例题

自主学习

(三)结束小结

分享: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能表与电功》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电能的概念与计算,难点在于电能表参数的应用。

根据教材的安排,首先引入电能的计量仪器电能表,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电能表没牌上各种参数的物理意义及电功的概念与计算。

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

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并突出了本节课教学组织的亮点;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猜想、多媒体演示实验、讨论等环节,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1.小组太多,控制、检查、指导难。

由于本次班级活动时分成久个小组,教师要掌握课堂,了解各组活动的情况、解决各小组活动时出现的情况,都有一定难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只是在各组中进行巡视,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但也达不到所有的问题都能发现。

2.在探究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过分地强调了过程,由于时间有限而忽略了结论的得出,这样的探究有些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了。

课后我觉得探究前应做好两个工作,首先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猜想,不至于他们杂乱无章,没有边际的乱猜,起不到一定的实际效果。

其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设计实验表格,使学生注意实验记录,得出结论,避免了他们实验时不知道做什么,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3.小组合作意识不强,缺乏合作能力,导致效果不佳。

和正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一样,在教学技艺方面我也是学无止境的,用那句实在话来说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生群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学手段也要因人而异,以后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将不断摸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的进步,令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大的收获。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教学设计

一、电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2、过程和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重、难点:

电能的概念、相关单位。

围绕“电能”进行教学。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小灯泡发光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进行新课:

1、能量和电能:

(1)、能量:

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存在方式:

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原子能等

学生讨论:

能量可以转化吗?

教师总结:

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举一些其它能→电能的例子

(2)、电能:

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能量形式。

学生讨论:

电能的应用……教师总结

电能的单位:

千瓦时(kW·h)即“度”

能量的国际单位:

焦耳(焦)(J)

1kW·h=3.6×106J

2、电能表:

测量电能的常用工具之一。

(1)、电能表的结构:

接线柱、转盘、示数

(对照实物观察)

(2)、电能表的使用:

“220V”……

“10A”……

“50Hz”……

接线方法……

(3)、读数:

例:

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练:

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计算使用的电能

(4)、介绍新型的电能表:

3、电功: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叫电功(做功)

有多少电能发生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符号:

W

单位:

与能相同……焦耳。

3、达标练习:

课本后3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1、重点是电能的概念,其他概念要围绕电能的概

念进行。

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会判断使用的电能。

 

二、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会用公式P=W/t 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能表

教学课时:

3时(1电功率,2电功率的计算,3电功率的测量)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电能……

电能表……

电功……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能表有时转的快?

有时转的慢?

为什么?

各电器的“W”是什么意思?

进行新课:

1、电功率:

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讨论:

如何表示?

教师:

规定一时间,看谁做的功多!

(1)定义:

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

耗的电能。

即 电功率=功/时间

P=W/t   或  W=Pt

(2)单位:

W――电流做的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1W=1J/s    1kW=1000W

(3)、功率的应用、常见电器的功率

例:

电视机的功率P=200W=   Kw

例:

我们说洗衣机的功率是500W,其含义是

例:

课本34页例题

练习:

课本36页练习。

2、“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   W=Pt

所以   若P――千瓦、t――小位

则W――千瓦时

3、怎样测量功率

学生讨论:

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

电压大小有没有关系?

试验表明:

  P=IU

单位:

I――安(A)  U――伏特(V)

P――瓦(W)

例题:

课本35页例题

练习:

1、一只标有“220V4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

若电路的电压为200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利用本题解释额定――实际)

2、某电能表标有“220V3A”字样,这表最多可

以在220V电压下给多少只60W的灯泡供电?

(利用本题解释功率可以相加)

3、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重点是电功率的含义,特别要注意单位,避免

学生混淆。

2、对于公式的应用,应通过一定的练习量进行培养。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锻炼学生根据公式P=IU设计试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重、难点:

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分析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标有“220V11W”“220V22W”的灯泡各1只,

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

际功率各是多少?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

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电功率P=W/t  P=UI

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进行新课:

1、探究: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学生分析 P=UI

测出U、I,就可以求的电功率

(2)、设计实验:

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

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

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电压U电流I电功率P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第四次测量

(5)、实验结果:

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是不同的;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如何连接电路,从课后操作看来似乎还有较大

问题,必要进行示范。

2、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应进行必

要的复习。

四、电和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试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重、难点:

电流的热效应:

电能……热能

热效应的计算公式:

P=I2R P=U2/R的使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阻丝、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连接一个使电炉丝发热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炉丝、电饭煲发热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

(课本38页如图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热效应:

电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讨论:

为什么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炉丝热的发红,

而导线基本不发热?

电流的热效应跟什么有关系?

学生猜想……教师分析……结论:

跟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学生阅读39页试验)

2、影响热效应的因素:

P=IU=I2R     P=IU=U2/R

即:

P=I2R  P=U2/R

 

讨论:

热效应与电阻成正比?

反比?

例:

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12V的

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解:

R1=6欧  R2=8欧  U=12V

I=U/R=U/(R1+R2)=12V/14欧=6/7A

P1=IU=I2R1=

P2=IU=I2R2=

例:

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12V的

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

结论:

两公式都成立,一个是电流相同时使用(串联)

一个是电压相同时使用(并联)

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学生阅读即可

3、达标练习:

课本后4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1、重点是热效应的影响因素。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公式的使用。

五、电功率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保险怎样“保险”;归纳安

全用电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体验电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观察体验保险丝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的应用。

教具:

电路演示板   保险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让人触目惊心的。

例如下面这些例子:

1、(羊城晚报)2000年3月29日,河南焦作一影视厅发生罕见惨剧——“天堂”烧死74人。

2、(羊城晚报)2002年3月23日,一民房今晨失火死2人疑是家中电线短路引起

3、(厦门日报)“用电不当毁了世界文化遗产”20031月19日19时左右,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主殿在这场大火中全部烧毁。

师:

上述的例子大多与电器有关。

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一部分了,这一节课我们从另一角度来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

“电功率与安全用电”(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师: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

将电线换成更粗的,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换成更大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

上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调查十年前和现在所使用的用电器分别有哪些。

屏幕上的是一个同学的调查结果。

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调查结果。

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

讨论交流。

师:

添置了新的大功率用电器。

那么添置前和添置后对电路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现在用电功率的知识来计算十年前和现在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同。

让时光倒流回十年前,我们的家里有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你们能计算出干路的电流是多少?

生:

计算。

师:

回到我们现在,添置了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电功率)那么干路中的电流又是多少呢?

生:

计算,讨论得出结论

师: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电压一定的时候,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板书)现在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进行线路改造呢?

生:

讨论回答

师:

演示实验,证明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

得出:

电路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不能太多。

(二)保险丝

师:

在刚才的电路中,由于具备安全用电的知识,才避免了大的损失。

这都得归功于电路中安装了保险丝。

(板书)

常见的保险丝如课文的插图所示。

大家可以看看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

阅读书本的材料,可以参考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

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关于保险丝的知识呢?

生:

阅读讨论

师:

总结保险丝的特点以及使用保险丝的注意事项。

(板书)

生:

练习(屏幕投影)

某学校教学楼里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装有40W的日光灯4盏。

如果你是学校的电工,你应该选择哪种规格的保险丝?

常用保险丝的规格见下表。

直径(mm)额定电流(A)

0.213.75

0.985

1.026

1.257.5

1.5110

(三)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

生:

根据投影的画面,对安全用电的知识进行知识归纳。

师:

归纳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

(板书)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数据。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功率》教学反思

一、本节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二、本节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体会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含义。

(2)如何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三、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演示实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复习旧知识,认识电功率和电功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电功率的本质。

帮助学生理解功和功率的区别和联系,同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电功率进行分析,加深理解。

通过分析灯泡铭牌的内容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引导出用电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和非正常工作状态,指导用电器的功率不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学生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际和额定功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后期教学应注意的内容:

电功率是电学中教难的内容,也是中考的重点,题目变化多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难度比较大,后期要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记住相应的计算公式、并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适当配以有代表性的习题训练,达到巩固的目的。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互相学习,举一反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