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529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docx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docx

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

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核心素养分析】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输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要注意胶体的有关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重点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

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

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

如—CH3、—CH2—(亚甲基)、—CH2CH3。

②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③“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

、NO

、SO

、NH

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

(2)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

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

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

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2、同素异形体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

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

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

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

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等。

知识点二 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1、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特别提醒】记住物质分类中的一些特例

①纯净物和混合物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正交硫和单斜硫。

b.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

c.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与D2O。

②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a.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

b.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Cu2O。

c.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Al2O3。

d.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e.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a.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

4、常见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知识点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注意:

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

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

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2)化学反应的分类

(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注意:

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

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

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

(4)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蒸馏、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分解、电解、水解、裂解

十八化

溶化、

汽化、

液化、

酸化、

氢化、氧化、水化

风化、炭化、钝化、

催化、皂化、歧化、

卤化、硝化、酯化、

裂化、油脂的硬化

(5)

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

物质变化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物理变化)或者物质的分子构成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

变化是一个过程或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物质具有某种性质,才会发生对应的变化;物质发生了某种变化,说明了该物质具备某种性质。

知识点四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

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2)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2、胶体

(1)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2)Fe(OH)3胶体的制备

①制备原理: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②具体操作:

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适量的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3)胶体的应用

①工业除杂、除尘

②土壤的保肥作用

③豆腐的制作原理

④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⑤明矾的净水作用。

3、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_nm

1~100_nm

>100_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易错警示】

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典型题分析】

高频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例1.(2020·浙江卷)下列物质对应的组成不正确的是()

A.干冰:

B.熟石灰:

C.胆矾:

D.小苏打:

【答案】B

【解析】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故A正确;熟石灰成分为Ca(OH)2,CaSO4·2H2O为生石膏,故B错误;

胆矾为五水合硫酸铜晶体,故C正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故D正确;答案选B。

【举一反三】(2020·江苏卷)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PM2.5B.O2C.SO2D.NO

【答案】B

【解析】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大,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A不选;O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选;SO2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是形成硫酸型酸雨,SO2属于空气污染物,C不选;NO引起的典型环境问题有:

硝酸型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O3层等,NO属于空气污染物,D不选;答案选B。

【变式探究】(2020·山东省临沂调研)下列物质依次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淀粉、CuO、HClO、Cu

B.普通玻璃、H2O、Fe(SCN)3、葡萄糖

C.水玻璃、CaO·Na2O·6SiO2、AgCl、SO3

D.KAl(SO4)2·12H2O、KClO3、NH3·H2O、CH3CH2OH

【答案】B

【解析】淀粉属于混合物,CuO属于氧化物,HClO属于弱电解质,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

普通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H2O属于氧化物,Fe(SCN)3属于弱电解质,葡萄糖属于非电解质,B正确。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CaO·Na2O·6SiO2是硅酸盐,属于盐类,AgCl属于强电解质,SO3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

KAl(SO4)2·12H2O、KClO3均属于盐类,NH3·H2O属于弱碱,是弱电解质,CH3CH2OH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高频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例2.(2018·高考北京卷)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答案】B

【解析】由甲醇制备氢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核聚变过程中原子发生了变化,所以核聚变属于核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B项符合题意;偏二甲肼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是利用其还原性,与氧化剂(常见的是四氧化二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把火箭送入太空,C项不符合题意;可燃冰作为能源是由于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易错警示】常考易错的几种物质的变化与转化

(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

(3)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蛋白质的变性均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焰色试验均属于物理变化。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5)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

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②Fe2O3与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④Fe分别与Cl2、Br2反应不能生成FeCl2、FeBr2而是生成FeCl3、FeBr3,Fe分别与S、I2反应生成FeS、FeI2,Cu与S反应生成Cu2S。

⑤Fe与H+、Cu2+反应不能生成Fe3+。

【变式探究】(2020·河南省郑州一中模拟)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

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

①蛋白质的变性 ②蛋白质的盐析 ③胶体聚沉 ④盐类水解 ⑤焰色试验 ⑥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D.②③⑤⑥

【答案】B

【解析】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起到杀菌的作用,①⑥正确;高铁酸根被还原得到的Fe3+能水解,产生Fe(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聚沉形成沉淀,③④正确。

高频考点三分散系与胶体

例3.(2020·湖南省衡阳八中模拟)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碳酸钙粒子直径是几纳米至几十纳米),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变。

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正确的是(  )

A.纳米碳酸钙的水溶液会浑浊不清

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已与原来碳酸钙完全不同

D.纳米碳酸钙的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答案】B

【解析】纳米碳酸钙的水溶液属于胶体,是澄清透明的液体,故A错误;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形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原来碳酸钙相同,故C错误;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所以纳米碳酸钙的粒子能透过滤纸,故D错误。

【变式探究】(2020·河北省沧州一中调研)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生成红褐色沉淀而后沉淀溶解

【答案】B

【解析】A项利用土壤胶粒的吸附作用;B项形成乳浊液,与胶体无关;C项为丁达尔效应;D项先是Fe(OH)3胶体聚沉,而后Fe(OH)3沉淀溶于稀硫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