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7941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第28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

第28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备考指导

1.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

(2017·江苏单科,T4)孔子思想和理学思想比较

1.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影响等方面,比较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认识两者的异同。

2.梳理儒家思想发展的脉络,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其在不同时代命运不同的原因。

3.搜集“二程”、朱熹、王阳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言论,培养史料研读的能力。

(2015·江苏单科,T21)理学发展的原因及其作用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2016·江苏单科,T5)李贽的思想主张

(2013·江苏单科,T21)儒家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考点一 宋明理学

知识点一 程朱理学

1.背景

(1)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

(2)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

北宋五子。

(1)周敦颐、邵雍:

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

(2)张载:

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3)“二程”:

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3.成熟:

朱熹理学。

(1)内容

(2)影响:

朱熹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 王阳明心学

1.形成背景

(1)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2.思想主张

(1)主张: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2)致良知:

去掉私欲,恢复良知。

(3)知行合一:

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3.地位: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4.影响

(1)积极

(2)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图解历史】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考法1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典例』(2017·江苏单科,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解析 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D项正确;朱熹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压抑人性,A项和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C项错误。

答案 D

【方法突破】

★明考点 孔子和朱熹的思想比较

★抓关键 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克制念头,要自省,朱熹的解释是克制私欲,两者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一致。

★定方法 比较类试题:

一般采用排除法解答。

第一步:

根据题意,找出“比较点”;

第二步:

找出两者的异同点;

第三步: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史论链接】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是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考法2 宋明理学的评价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

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

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

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史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天理是公道与良知。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

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史料一中“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等信息,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

2.史料二介绍了朱熹创立儒学的时代背景,区分了“欲”和“人欲”的不同,从侧面指出了理学的进步之处:

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

 根据史料一,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

并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提示:

(1)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

(2)影响:

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

[史论归纳]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1)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等,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

(3)三纲五常在理学的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它压抑、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4)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考点二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知识点一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

(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

《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3.影响:

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对社会现实大胆批评。

知识点二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1)思想

(2)著作:

《明夷待访录》。

(3)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

(1)思想

(2)著作: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3)地位:

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3.王夫之

(1)思想

(2)地位:

其哲学思辨代表着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易错易误】明清进步思想并未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和心学,主要原因是当时政治上君主专制;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思想上文化专制。

考法1 李贽的思想主张及评价

『典例』(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 由“怪异服装”“收女弟子”可知,李贽的行为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当时妇女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答案 C

【方法突破】

★明考点 李贽的思想主张

★抓关键 “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说明他的反叛和“离经叛道”思想。

★定方法 评价型选择题:

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

着眼于“为什么”。

所以需要坚持正确的立场。

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史论链接】李贽的思想主张

(1)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2)提倡人类平等。

(3)反对封建礼教。

(4)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5)“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

考法2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及评价

『典例』(2017·宿迁模拟)东方网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

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受到□□□思想的影响。

即使在当代中国,□□□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文中□□□中的内容应该是(  )

A.李贽B.黄宗羲

C.顾炎武D.王夫之

解析 李贽作为明代的思想异端,主要是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故A项错误;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涉及了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故B项正确;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C项错误;王夫之提出“气一元论”,含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 B

【方法突破】

★明考点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特点

★抓关键 材料信息“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与黄宗羲思想相符。

★定方法 填充型选择题:

命题者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

由于此类题多考查历史教材上的隐性知识,所以在做题时多采用逻辑推理法,即结合相关的知识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史论链接】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和评价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

(1)进步性:

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

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2)局限性: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随堂·演练预测

                  

考点一 宋明理学

1.(2018·南通、扬州调研)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

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该思想家应是(  )

A.董仲舒B.朱熹

C.王阳明D.李贽

解析 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与材料中“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