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下习作范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273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三下习作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三下习作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三下习作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三下习作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三下习作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三下习作范文.docx

《部编三下习作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三下习作范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三下习作范文.docx

部编三下习作范文

习作一 我的植物朋友

范文一:

茉莉花

妈妈给我买了一盆茉莉花,我把它放在阳台上。

这是我拥有的第一盆属于自己的植物,我决定要好好照顾它。

茉莉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碧绿碧绿的。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叶子上滚动着亮晶晶的小水珠,阳光下,那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

再看那乳白色的花,小小的花瓣围绕着花蕊,凑成了小巧玲珑的茉莉花。

你看,它正向你点头微笑呢!

 

一阵微风吹来,淡淡的清香溢满了整间屋子。

我每天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它,有时还会给它浇些水,或者把鼻子凑近花朵闻一闻它的香味。

听妈妈说茉莉花晒干后还可以用来泡茶,或制成香包放在衣柜里,用处可大着呢!

茉莉花啊,虽然你不是那么娇艳多姿,但我却独爱你那清新淡雅的美。

点评:

小作者把清晨时茉莉花的叶子和花朵描写得很细致,其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把茉莉花写活了。

另外,小作者通过视觉和嗅觉分别写出了茉莉花的样子和气味,写得真实、自然。

结尾表达了小作者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点明主题。

范文二:

家乡的油菜花

又到了油菜花开放的季节。

家乡的小路旁、山坡上、田垄里到处都有油菜花的身影,太阳一照,黄灿灿的一大片,又鲜艳又热烈,好看极了。

这时,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幽幽的清香。

油菜花的花朵很小,花瓣很薄。

但从远处看,油菜花漫山遍野,一团团,一簇簇,围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黄得耀眼。

这大片的油菜花引来了勤劳的蜜蜂,引来了美丽的蝴蝶……

一段时间后,每一朵油菜花的顶端都会长出一个荚,每个荚里又会长出一颗颗小小的圆籽。

它们能榨出清亮的油来。

看着这黄灿灿的油菜花,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美丽的画面:

油菜籽堆成了小山,榨出的油变成了小河,流到了每家每户的油缸里,说话声、欢笑声响成一片,热闹极了……

啊,我爱家乡的油菜花!

点评:

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在近处和远处看到的油菜花的样子,还展开想象,写出了油菜结籽、榨油的丰收景象,结尾更是直接抒发了自己对油菜花的喜爱之情。

范文三:

芦荟

我家种着许多植物,有茉莉、吊兰、文竹,还有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芦荟。

芦荟喜欢晒太阳,因此我把它摆放在我家阳台光线最好的位置。

空闲时,我就喜欢观察它。

它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又肥又厚,上面还有一些黄绿色的条纹。

叶子的四周长着许多尖尖的小刺。

它的茎很隐蔽,只有仔细看才能看到。

这是因为它的叶子长得很旺盛,一层一层地叠着,把茎完全包裹住了。

芦荟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但它的功能却不小。

它那肥厚的叶子里有很多黏稠的汁液,这个汁液不仅可以消炎、杀菌、美容,还可以做果汁。

我喜欢这其貌不扬的芦荟,因为它把一身的精华都贡献给了人们。

点评:

小作者开篇便表达了对芦荟的喜爱之情,接着按从外到里的顺序,具体描写了芦荟的叶子、叶子上的刺、茎的样子。

另外还简单写了芦荟的功能,结尾抒发了对芦荟的喜爱之情。

习作二 看图画,写一写

范文一:

放风筝

春天的阳光是那么明媚,风儿是那么温柔,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呢!

瞧!

人们正在那片开阔的广场上放风筝。

近处,一个小男孩拉着风筝线向前奔跑,而他的小伙伴将一个“燕子”风筝高高举过头顶。

“三,二,一,放!

”小伙伴将风筝松开,风筝一下子迎着风飞了起来,一只快乐的“燕子”飞上了蓝蓝的天空。

不一会儿,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在一旁观看的妹妹,手里拿着一个“蝴蝶”风筝,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远处是温馨的一家三口。

只见那个小男孩开心地放着风筝,爸爸妈妈站在一旁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此时他们的心里一定在想:

看,咱家的小宝贝已经能自己放风筝了。

他们一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一会儿,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了,有蜈蚣形状的、金鱼形状的、老鹰形状的……各种各样的风筝飞在天空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点评:

小作者按照从近到远、从下到上的顺序,把图画的内容写得很清楚。

同时,小作者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图画上人们放风筝的情景描写得很生动。

全文结构紧凑,行文流畅,语言精练,表达生动,详略得当。

范文二:

第一次放风筝

今天真是一个放风筝的好天气,我和小伙伴们约好一起去小区后面的空地上放风筝。

这是我们第一次放风筝,我们都感到很兴奋。

来到广场一看,啊,这里放风筝的人可真多!

半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美丽的“金鱼”、长长的“蜈蚣”、神气的“老鹰”……

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放起了风筝。

我和小希一起拉着一只“燕子”风筝就跑,可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

这时,丽丽说:

“我们都不会放风筝,不如找人问问怎么放吧!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对!

对!

这时,我们看到远处有个小弟弟在放一个彩色的三角形风筝,他的爸爸妈妈正站在旁边教他呢。

我们赶紧跑过去请教了一番。

这次,我们按照叔叔阿姨说的方法,迎风站着,我在前面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风筝线,小希在后面双手向上高高地举着风筝。

等到风变大时,小希赶紧松开了手,我迅速跑了起来。

“‘燕子’飞起来啦!

”小希兴奋地喊着。

“赶紧让‘蝴蝶’也飞起来吧!

”抱着“蝴蝶”风筝的丽丽对小希说。

不一会儿,他俩按照刚才的方法,将“蝴蝶”风筝也放飞了。

今天第一次放风筝,我们不仅玩得很开心,还明白了不懂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的道理。

点评:

小作者设置了“我们”第一次放风筝,因为不会放而向远处的叔叔阿姨请教如何放风筝的情节,把图画内容非常完美地穿插在故事情节中,想象合理,叙述主次分明。

范文三:

放风筝

今天星期六,阳光明媚,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小丽、明明和小华一起来到郊外的一片空地上放风筝。

小丽带来了她心爱的“蝴蝶”风筝,明明和小华则带来了他们一起精心制作的“燕子”风筝。

刚到达目的地,明明和小华就迫不及待地放起了风筝。

小丽见状,假装生气地说:

“你们也不等等我。

”明明兴奋地说:

“你不知道我们盼放风筝盼了多久,今天终于可以尽情地放风筝啦!

”说完,明明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线,向前跑去,小华则在后面将“燕子”风筝高高举起。

一阵风吹来,小华放开了举着风筝的手,风筝迎着风飞起来了。

明明越跑越快,“燕子”风筝越飞越高。

看到他们玩得那么开心,小丽也急不可待地喊小华帮自己放飞“蝴蝶”风筝。

再看看不远处,一个小男孩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也把风筝放得很高很远……

不一会儿,天空中就满是各种各样的风筝了,有可爱的“金鱼”,有长长的“蜈蚣”,还有凶猛的“老鹰”……它们忽上忽下,好像在进行一场飞行比赛!

放风筝的场面热闹极了,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点评:

小作者不仅全面地描述了图画内容,而且分清了主次,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对画面内容展开的想象也很合理,不失为一篇佳作。

习作三 中华传统节日

范文一:

有意思的元宵节

听说今年的元宵节,居委会将在小区活动室举办丰富的活动,大家还可以在那里做灯笼呢。

于是元宵节那天,我早早地起床吃完早饭,就直奔活动室。

当我来到活动室时,这里已经很热闹了。

好多小朋友都在材料区取做灯笼的材料,我也迫不及待地去取来了做灯笼的材料。

开始做灯笼了,不少人拿着材料在互相请教怎么做灯笼。

还好,我早有准备,在网上下了一个做灯笼的视频反复看了好几次。

我回忆着视频内容,很快就拼出了灯笼的大体轮廓。

然后,我拿起红色的“福”字,小心翼翼地贴上去。

最后,我在灯笼的下面挂上了美丽的流苏,再贴上一张写有灯谜的纸条,一个漂亮的灯笼就大功告成啦!

再看看周围,有很多小朋友的灯笼也纷纷诞生了:

有憨态可掬的卡通灯笼,有古色古香的宫灯,有精致的荷花灯笼……

等大家的灯笼都做好后,主持人让我们把灯笼挂了起来,然后自由选择灯谜进行猜灯谜的活动。

没想到我居然被自己做的灯笼上面的灯谜给难住了,惹得周围人一阵哄笑。

活动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多么有意思的活动,多么有意思的元宵节啊!

点评:

小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做灯笼、猜灯谜的活动,写出了元宵节“有意思”的总体感受。

习作将“我”做灯笼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而猜灯谜的活动则写得较简略。

最后写“我”被自己做的灯笼上面的灯谜给难住了也体现了元宵节“有意思”。

范文二:

难忘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相传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是由当初屈原投身汨罗江,人们争相划船捞救衍变而来的。

今天,我和家人要去东湖看龙舟赛,我兴奋极了。

来看龙舟赛的人真不少。

“砰砰砰”,随着一束束礼花升天后,赛场顿时锣鼓喧天,比赛正式开始啦!

一条条龙舟如飞箭般冲了出去。

每条龙舟上的指挥员都站在船头卖力地击鼓,节奏鲜明的鼓声引领着龙舟飞速前进。

划桨的健儿们一边“嗨嗨嗨”地呼喊着,一边用力划着船桨。

看!

一条条龙舟在湖面上急速飞驰着,你追我赶,谁也不甘心落后。

这场面真是激动人心啊!

不过更令人兴奋的是,比赛结束后,还有体验划龙舟的活动哟!

我和爸爸妈妈报名参加了。

我们在指挥员和划手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划动着龙舟。

当龙舟被我们顺利划到对岸时,我开心极了。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啊!

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龙舟赛,而且还亲自划了龙舟,那感觉真是太特别了!

点评:

习作开头对端午节的习俗和赛龙舟的由来介绍得简洁明了。

主体部分从看龙舟赛和体验划龙舟来写了过节的经过,其中龙舟赛的场面写得很精彩,让人如临其境,展现了节日热闹的气氛。

范文三:

给饺子“治病”

除夕夜吃饺子是我们当地的传统习俗之一。

除夕这天,妈妈把饺子馅做好,就去做其他事了。

妈妈刚出门,姐姐便提议说:

“弟弟,不如咱俩帮妈妈包饺子吧。

”我爽快地答应了。

说干就干,我俩马上开始行动了。

我做饺子皮,姐姐包饺子。

没多久,我俩就把饺子馅全部包完了。

看着包好的饺子,我心里美滋滋地想:

今天总算干了一件大好事,一会儿妈妈回来,准会对我俩大加赞赏。

谁知妈妈回来后,看到我俩包好的饺子,惊叫起来:

“哎呀,我还没往饺子馅里面放盐呢!

”一听这话,我和姐姐都哭笑不得,辛辛苦苦包出的饺子全成了“病饺子”。

怎么办?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到一个妙招。

我让妈妈帮我调好一碗盐水,然后找来一个干净的注射器,接着就像给病人打针一样,将盐水注进一个个没有盐的饺子里。

这些饺子“出院”后很快就被煮熟了,妈妈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嘿,跟平时的饺子一样美味!

妈妈夸我脑袋瓜转得快,姐姐也说我聪明,把饺子都“治好”了。

听着她们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除夕为饺子“治病”的事,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

遇事要多动脑,多想办法。

点评:

习作有三大亮点:

一是标题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是选材独特,主要抓住了除夕为饺子“治病”这一趣事来写,情节生动有趣。

三是详略得当,主题突出,小作者简要写了包饺子的事,重点写了为饺子“治病”的过程。

习作四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范文一:

神奇的苹果皮抹布

“悦悦,今天你能帮妈妈洗一下碗吗?

”妈妈对我说。

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今天在书上看到苹果皮可以去油污,正好借机做个小实验。

我来到厨房,拿起一个苹果,先用水果刀将苹果皮削了下来,接着拿起一个油腻的盘子,然后用苹果皮将盘子的正反面来回擦了几遍,最后将盘子放在水龙头下冲洗。

哇,真是太神奇了!

随着水流的冲刷,盘子上的油污都消失了。

我开心地捧着盘子奔进客厅,向妈妈炫耀我的“苹果皮抹布”。

“苹果皮抹布?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呢!

”妈妈好奇地问我是怎么回事。

我告诉妈妈这是我在《百科全书》上看到的,书上说苹果皮里含有果酸,与油接触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盘子上的油污就消失了。

虽然我还不懂什么是化学反应,但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能解开这个谜团。

点评:

习作选材独特,将实验的过程设置在生活情景中,富有生活气息,让人如临其境。

小作者在最后揭示了实验原理,并在结尾表明“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能解开这个谜团”的决心,主题积极向上。

范文二:

鸡蛋浮起来了

老师让我们这个周末在家做一个小实验,并写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

做什么实验呢?

就做“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吧!

周六一大早,我就起床开始了我的小实验。

我在厨房里找了一个水杯、一个生鸡蛋、一包盐、一个勺子、一根筷子。

我先用水杯接了大半杯自来水,然后把鸡蛋放入水中,只见鸡蛋一下子就沉入杯底了。

接着,我往水杯里加了一大勺盐,并用筷子搅拌了几下。

“咦?

为什么鸡蛋没有动静呢?

”我盯着杯底的鸡蛋自言自语。

“你再往水杯里加两勺盐试试?

”这时,刚洗漱完的爸爸站在我身后提醒了我。

于是,我又往水杯里加了两大勺盐,并用筷子充分搅拌。

这时,奇迹出现了:

鸡蛋慢慢浮出了水面。

我兴奋极了,又用手指把鸡蛋按入水里,刚一松手,它又浮了起来。

这样反复了几次,鸡蛋仿佛在我的手指下跳舞,有趣极了。

可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往水里加了足够的盐后,鸡蛋就再也不肯乖乖地待在水底了呢?

 

我一个劲儿地追着爸爸问。

爸爸说:

“这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鸡蛋在盐水里受到了足够的浮力,就会浮出水面了。

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才明白这有趣的实验中蕴含着很多知识。

我们一定要多探索,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啊!

点评:

小作者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将实验过程写得很清楚,而且写出了一点小波折,具有可读性。

实验的观察过程写得很细致,实验结束后还通过爸爸的话揭示了实验的原理。

结尾表明“我们一定要多探索,好好学习科学知识”,意义深刻。

范文二:

花瓣变色的秘密

星期三下午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小实验:

将一朵带茎的白色兰花放在装有红墨水的杯子里,第二天再去看看兰花有什么变化。

放学后,我一回到家就开始找实验材料了。

我先在阳台上摘了一朵带茎的白兰花,接着拿出一个塑料杯子放在茶几上,然后往塑料杯子里倒入半杯红墨水,最后将白兰花放了进去。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白兰花,希望它赶紧发生变化。

可我看得眼睛都酸了,白兰花也没有任何变化。

难道是我的方法错了?

还是红墨水放少了?

我焦急地拉着爸爸问个不停。

爸爸说:

“做实验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你这样怎么能行呢?

要知道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

”爸爸说的话有道理,我要耐心一点,等明天再看结果吧!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便来客厅观察白兰花。

哇,白兰花居然真的变成红色的了,真是太神奇了!

后来,科学老师告诉我们:

那是因为植物的茎会将吸收的水分输送到花瓣,茎吸收了红墨水又输送到花瓣后,花瓣也就变成红色的了。

发现了花瓣变色的秘密,我不禁感叹:

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一定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点评:

小作者先是非常清晰地介绍了实验的步骤,然后具体写了观察的过程,把观察过程中“我”的神态、心理都写得非常细致、形象,结尾点明要“善于观察”这一主题。

习作详略得当,描写生动,主题突出。

习作五 奇妙的想象

范文一:

文具盒里的故事

在一个漂亮的文具盒里,住着铅笔、橡皮和尺子,它们每天都尽心尽力地帮助小主人学习。

有一天晚上,小主人躺在床上刚准备睡觉的时候,听见它们正在窃窃私语。

铅笔说:

“不知道小主人最近脾气为什么那么暴躁,做不出题就把我狠狠地摔在地上,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咬我的头,我每天都被弄得伤痕累累。

”这时候,尺子也开口了:

“我也委屈着呢!

你看,小主人总是把花花绿绿的贴纸往我身上贴,把我清晰的刻度都遮住了,我快不能正常工作了。

”“我更糟糕,小主人闲着无聊的时候总喜欢用小刀在我身上划来划去,我都已经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了,呜呜……”橡皮委屈地哭了起来。

文具盒听了,气愤地说:

“是呀,是呀,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不愿意帮助他学习了。

听到这里,小主人惭愧极了,他把文具盒抱在怀里,对它们说:

“对不起,我再也不会伤害你们了。

点评:

习作开头从多个方面写“大怪物”之“怪”,却不指出它的名字,设置了悬念,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之后,小作者把油烟想象为“大怪物”的“食物”,把抽油烟的过程想象为它“进食”的过程,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抽油烟机及其功能形象生动地介绍给了读者。

范文二: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小土豆很想念自己的妈妈,可是它怎么也想不起来妈妈的样子,于是它决定去找妈妈。

可是它没有脚,不会走路,只能来回滚着往前移动。

小土豆滚到了一片西瓜地,看到了好多圆形的绿西瓜。

小土豆问:

“你们是我的妈妈吗?

”西瓜大婶说:

“我们不是你的妈妈,你的妈妈穿着金黄色的衣服。

”小土豆听了西瓜大婶的话,说:

“谢谢西瓜大婶,我知道去哪儿找妈妈了。

不一会儿,小土豆来到了一块南瓜地,它看到了椭圆形的金黄色的南瓜,激动地说:

“妈妈,妈妈,我找到你了。

”南瓜大姐微笑着说:

“我不是你的妈妈,你的妈妈有着绿色的头发,总喜欢害羞地把自己的身体埋在地下。

”小土豆听了,感到很失望,它按照南瓜大姐的描述,继续向前找妈妈。

终于,它看见了长着绿色的头发,把身体埋在地下的土豆。

它快速滚过去,问:

“妈妈,是你吗?

”土豆妈妈听到小土豆的声音,立刻抬起头来,高兴地说:

“我的乖孩子,你终于回来啦!

”小土豆激动地抱住妈妈,说:

“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再也不到处乱滚了。

从此,小土豆幸福地和妈妈一起生活在土豆地里。

点评:

小作者仿照《小蝌蚪找妈妈》的构思,想象了小土豆找妈妈的故事,能将课本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习作对各角色的语言描写符合各角色的特征,结构清晰,情节设想合理,主题突出。

范文三:

左手罢工了

左手和右手一直相处得其乐融融。

可是有一天,左手和右手却为谁的功劳大而吵了起来。

右手抢着说:

“我的功劳大!

你瞧,小主人多重用我啊,用我写字、打扫、吃饭……”“哼!

我的功劳才最大。

弹琴的时候,如果没有我的配合,你弹的节奏会准吗?

”左手和右手争吵起来了。

最后,左手决定罢工了。

第二天左手果然罢工了,右手得意地想:

大显身手的机会终于来了!

我要让小主人知道我的厉害,更加重用我。

在练习弹琴时,只有右手在演奏,可是它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累得气喘吁吁。

而且没有左手的配合,右手弹的节奏杂乱无章,一长串的噪音从房间里传了出来。

小主人生气地训斥左右手:

“我要你们有什么用?

你们一点也不配合,我怎么参加下午的钢琴比赛呢?

右手惭愧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拉着左手说:

“兄弟,咱俩和好吧。

我们只有好好配合,才能弹好钢琴。

”左手见右手态度诚恳,于是便与右手重归于好了。

在下午的比赛中,左手和右手配合得十分默契,优美的旋律不断地从小主人的指间流淌出来,最后小主人如愿获得了钢琴比赛的一等奖。

点评:

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写得很精彩,首尾相照应,使整篇习作浑然一体。

开头描写了左手和右手争功劳的场景,自然引出左手罢工的情节。

结尾简单交代在比赛中,左手和右手相互配合让小主人获得了钢琴比赛的一等奖,这样照应开头,使得故事内容完整,主题突出。

习作六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范文一:

我们班的“小书虫”

瞧!

窗户边的位置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她梳着齐刘海,扎着马尾,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呢!

她,就是王佳——我们班的“小书虫”。

她特别爱看书,整天捧着书看个不停。

《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海的女儿》等,好多书她都看过。

有一次下课了,我们叫她一起出去玩,她头也不抬地说:

“好的,我马上就来。

”可直到我们回到教室了,她还坐在那津津有味地捧着书看呢。

还有一次放学了,她的妈妈来接她,在校门口足足等了半个小时,也不见她的身影。

看到其他同学都走了,她妈妈便来教室找她,发现她居然还在那儿聚精会神地看书,根本就不知道同学们都走了。

因为爱看书,王佳懂的东西可多了。

每次她都能轻松地解答同学们的各种疑问,在课堂上发言也特别积极。

我想王佳就是因为爱看书,才积累了这么丰富的知识吧!

她的这种博览群书的精神还真值得我学习呢!

点评:

习作选材典型,开篇便从“小书虫”王佳看书的场景入手,接着又通过课间看书、放学后因看书忘记回家的事例,体现了王佳爱看书的特点,还说明了她因爱看书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习作详略得当,使得一个“小书虫”的形象跃然纸上。

范文二:

戏迷奶奶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屋子里又响起了唱戏声,肯定又是我的奶奶在听戏呢!

我的奶奶是个戏迷,她不仅喜欢听戏,还喜欢唱戏。

她常常在做饭、洗衣服、做卫生时,一边听戏一边干活,还时不时地跟着哼上几句戏曲儿。

各种戏曲大赛,有机会去现场看的,一定想办法去;没机会去现场看的,一定要看电视上的直播。

  

记得有一次,奶奶一边哼着戏曲儿,一边给我们做红烧排骨。

突然,奶奶一拍脑门儿:

“哎呀!

今天有戏曲大赛的呀!

”说完,她盖上锅盖,连忙跑到客厅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边看还一边自言自语:

“这孩子唱得有模有样的,长大了一定是戏曲家呀。

”听着听着,奶奶还情不自禁地跟着电视唱了起来。

 直到节目放完了,她才意犹未尽地关掉电视。

这时,她闻到了一股难闻的煳味儿,才记起锅里的红烧排骨。

她赶紧走到厨房揭开锅盖一看,排骨都被烧煳了,锅也被烧黑了。

唉,我们的红烧排骨泡汤了。

这就是我的戏迷奶奶,一个爱戏入迷的老太太。

点评:

小作者开头便引用戏曲,引出要写的人物——奶奶,接着就说明了奶奶爱戏的特点。

习作主体部分不仅列举了她平时喜欢听戏、唱戏的表现,更是通过奶奶做红烧排骨时因为看戏曲大赛而把排骨烧煳了这一典型事例,体现了奶奶爱戏的特点。

习作所选事例典型,记叙详略得当。

范文三:

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我们班的李爽个子很高,经常扎一个高高的马尾辫,穿一身运动装。

她是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她每天早上都会早早地来到学校,进行各种体育锻炼,跑步、跳绳、跳远等,都要练习一遍。

体育课上,她也是很快就学会了老师教的体育动作,而且动作很规范,老师常常让她给我们做示范。

记得上次校运动会上,她表现得很出色。

在立定跳远时,她纵身一跃,跳出了全年级最好的成绩,不仅夺得了本次立定跳远项目的冠军,还打破了本年级校历史记录。

在女子400米赛跑和跳高中,她也分别取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们全班同学都为她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而欢呼,老师也表扬了她。

“我运动,我健康!

”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看来,为了健康我们也应该向李爽学习她那热爱运动的精神呢!

点评:

小作者开头通过描写李爽的外貌特征,引出主要人物。

接着又通过她平时爱好运动、擅长运动,以及在学校运动会上的精彩表现,表现了她运动方面的特长。

结尾点明“我运动,我健康”,并号召大家向运动健将学习,升华了主题。

习作七 国宝大熊猫

范文一:

大熊猫的自我介绍

嗨,大家好!

我的名字叫大熊猫。

但我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我长得特别可爱。

圆圆的脑袋上是一对半圆形的黑耳朵,白白的脸上有一双黑亮的眼睛,眼睛周围长着一圈八字形的黑茸毛。

这圈黑茸毛让我看起来十分有个性,像戴着一副大墨镜。

还有我的鼻子高高挺挺的,配上一个小小的黑色鼻头,可俏皮了。

我的脖子那一圈是黑色的,像戴着一个黑色的围脖。

短短粗粗的四肢上长满了黑色的毛。

我还有一条白色的小尾巴,这条尾巴很小,也许我不说你还以为我没有尾巴呢。

我住在四川的高山竹林中,这里环境优美,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空气也很新鲜,最重要的是那成片翠绿的原始竹林可以满足我这个大胃王的需求。

说到吃,我偷偷地告诉你,我的食量可大呢,一天要吃差不多二十千克竹子。

唉,说了半天,我都感觉饿了,我要去吃竹子了,拜拜!

点评:

小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了大熊猫的样子、生活地区、食量,其中重点写了大熊猫的样子,习作详略得当,语言活泼。

 

范文二:

可爱的大熊猫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动物园。

一进动物园,我就直奔大熊猫馆,因为大熊猫是我最喜欢的动物。

大熊猫真可爱!

它的身体胖乎乎、圆滚滚的,像个大绒球似的。

它的头、身子和尾巴是白的,耳朵、四肢和脖子那一圈是黑的。

最有趣的是它的眼睛,那黑亮的眼睛周围长了一圈黑色的细茸毛,就像戴着一副大墨镜。

饲养员告诉我们,大熊猫的眼睛虽然长得很酷,但它的视力不好。

大熊猫很喜欢吃竹子,饲养员采摘了很多新鲜的竹子放在大熊猫馆。

这不,那只大熊猫正在啃竹子呢。

饲养员还对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