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行业现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7926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宝行业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珠宝行业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珠宝行业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珠宝行业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珠宝行业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宝行业现状.docx

《珠宝行业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宝行业现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宝行业现状.docx

珠宝行业现状

窗体顶端

2011年中国珠宝行业现状调查和前景分析

◆人均珠宝消费水平及行业集中度偏低,行业空间大:

目前中国人均珠宝消费水平由2000年的10.2美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18.8美元,而与发达国家比较却仍属偏低,2009年美国和日本的人均珠宝消费额达154.7美元和89美元,分别为中国的8倍和5倍。

此外2010年行业中占据销量前三位的珠宝首饰零售商周大福、潮宏基、老凤祥为14.03%,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市场尚未出现具有垄断地位的品牌。

我们认为未来行业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并且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将在洗牌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引领珠宝行业高速发展: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同时,我国珠宝首饰行业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2010年销售总额达到2500亿元,同比增长13.64%。

麦肯锡预计未来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迅速崛起,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800亿元增长到2015的1800亿元,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金银珠宝等高弹性的奢侈品将成为本轮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最大受益者。

◆渠道拓展成为当前行业竞争核心:

加强渠道建设来拓展销售,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中胜出,已成为各大珠宝零售商的当务之急。

2010年各大珠宝品牌营销网络均有进一步提升,老凤祥新增连锁加盟店132家、经销商86家、总经销23家,门店总数达到1080家;潮宏基新增55家直营店、11家品牌代理店,门店总数达367家;周生生新增43家直营店,六福珠宝新增4家直营店、131家品牌授权店,两者内地门店总数分别达到186家和686家。

快速的扩张、通过建立全国性范围的营销网络控制零售终端从而获得销售的主动权和市场份额,将是众多强势品牌的必然选择。

◆新兴网络渠道销量增长快,发展空间大:

随着近些年的网络的普及以及网购的兴起,并且网络销售以价格优惠、个性定制等的突出优势,使得网络零售渠道的份额有显著提升,2005年网络零售渠道的销售额仅占市场规模的0.16%,而近几年随着钻石小鸟、珂兰钻石、戴欧妮、九钻等珠宝网络零售商的逐渐兴起,至2009年这一比重已经提高到0.24%。

然而相比其它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仍显较低。

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网络零售渠道所占比重分别为7.1%、4.3%和6.0%。

我们认为随着网络购物环境的提升(如硬件环境、安全支付等)以及消费者对网购的信赖度提高,网络零售渠道的市场份额将有较大提升空间。

可喜的是,随着消费者网络购物心态的成熟与珠宝在线销售平台信用度的提升,使得珠宝在线销售已经远远超越传统珠宝增长。

以戴欧妮为例:

2010年销售额仅为4千万,2011年销售额已达到1.2亿,增涨比例达300%。

可见珠宝在线销售前景相当乐观。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毛利率及股价有较大影响:

各大珠宝零售商金饰品的销售定价基本采取随金交所黄金、铂金原材料价格波动而调整的政策,而成本则采用加权平均法确定。

若原材料黄金、铂金价格一直上扬,那么由于成本核算方法相对滞后以及存货天数较高,公司毛利率将有所提高;反之若原材料价格一直下降,则对公司毛利率有负面影响。

公司通过有效的对冲操作(如黄金租赁、T+D交易)能将原材料带来的经营业绩波动降低到最小。

从2006年至今,老凤祥股价和黄金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2,周生生、六福与黄金价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84。

总体来看,金价走势对股价波动影响仍较大。

◆投资策略:

看好龙头企业及独特差异化经营公司

我们认为只要珠宝行业容量和成长空间足够大,未来能够脱颖而出的一定是行业内具有独特差异化经营特征的公司。

而目前行业集中度偏小,有利于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未来优质龙头企业整合尚有潜力。

首推龙头企业老凤祥,未来公司能否利用重组后的优势和资本平台,积极发挥老凤祥独特的历史底蕴是目前我们中长期关注的焦点,若能集中力量扩大直营店范围,则大大激发公司毛利率的持续提升。

同时我们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潮宏基,K金为主打品牌强调设计和款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和目前较为流行的周大福、谢瑞麟以及中资老凤祥等公司形成错位经营。

而2010年年末推出的股权激励制度为公司未来业绩持续释放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动力和基础,使得公司长期利益和资本市场的现实目标趋同。

一、珠宝首饰需求旺盛,行业高速发展

1.1重要珠宝首饰消费量居世界前列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珠宝首饰生产国和消费国。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珠宝首饰行业发展较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

近年来,得益于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珠宝首饰行业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

根据中宝协统计,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年销售总额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继2009年达到2200亿元后,2010年销售总额又攀新高,达到2500亿元,同比增长13.64%。

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估计,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珠宝消费市场。

  1.2消费结构升级,珠宝行业高速增长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的消费支出将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快速转变。

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3708元,折合美元已经超过3000美元,标志着我国已正式迈入消费结构快速调整时期。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珠宝将不仅仅单纯地满足保值增值需要,更多的是去满足人们艺术和精神层面的需求,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和身份地位的需要,我们认为新的消费需求将为未来我国珠宝首饰消费市场提供新的增长点。

从近几年的金银珠宝销售情况来看,金银珠宝的销售增长速度远超全国GDP总额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1Q2011单季限额以上企业金银珠宝销售同比增长为59.44%,而同期GDP总额同比增长为17.6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仅为12.34%,金银珠宝的增长速度约是同期GDP、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的3-5倍,充分印证了奢侈品经济学家欧阳坤总结的“奢侈品GDP增长规律”:

奢侈品牌的消费增长与GDP呈正比例发展,并且至少是GDP增长的两倍。

从金银珠宝销售占商品零售的比重来看,也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1Q2011,限额以上企业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达到493亿元,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的2.83%,比重为6年来历史新高(1Q2010为2.40%,1Q2009为2.19%)。

我们认为未来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和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将提高人们对珠宝首饰的购买欲望和能力,金银珠宝行业将在高速发展的宏观环境的孕育下,保持飞速发展。

  1.3奢侈品市场正在崛起,珠宝需求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中国奢侈品市场已逐渐步入快速崛起阶段。

根据麦肯锡最新调查,2010年家庭收入30万以上的群体的奢侈品消费合计达568亿元,占奢侈品消费市场总额的71%。

而中国的富裕家庭中,年收入在30到100万元的家庭数量正在以每年15.6%的速度不断庞大,预计2015年,中国将有550万户家庭达到这一收入级别;最富裕家庭(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增长速度甚至更快,年增长达到22.4%左右,2015年将有110万户家庭达到这一收入级别。

随着富裕群体的快速增加,麦肯锡预计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800亿元增长到2015的180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17.6%,届时中国将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20%,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同时奢侈品市场将不局限于一线城市。

据麦肯锡调查,2010年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奢侈品规模在16.8亿元,占整个奢侈品市场规模的21%,而奢侈品在九大城市1的市场规模约为26.4亿,占比33%。

至2015年,北京、上海奢侈品市场预计将达到36亿元,5年CAGR为16.5%,而九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54亿元,5年CAGR为15.4%。

此外其余25个发达城市,市场规模也将从2010年的2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6.8亿元,5年CAGR为18.5%。

我们认为,随着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未来将在各线城市全面飞速发展,珠宝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1.4中国人均珠宝消费额显著偏低,行业空间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人均珠宝消费额近几年有显著提升,由2000年的10.2美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18.8美元。

而与世界发达国家横向比较,中国人均珠宝消费额却显著偏低。

根据欧睿咨询统计,2009年中国人均珠宝消费额仅有18.8美元,而美国和日本这一数值分别为154.7美元、89美元,是中国的8倍和5倍。

从黄金的消费水平来看,情况也是一致,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人均黄金消费仅有0.33克/人,而同属亚洲的日本为1克/人、韩国为1.3克/人、台湾为1.4克/人。

若未来我国人均珠宝消费水平能达到上述国家的水平,那么我国珠宝需求将扩大5倍左右,因此我国珠宝首饰的空间仍然很大。

中国较世界发达国家人均珠宝消费额偏低

1.5结婚热潮促进珠宝行业蓬勃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其中1981-1990年间发生的第三次出生高峰,人口增长量最大,9年净增人口1.43亿。

目前这批人已处于婚嫁阶段。

2008年我国结婚人口数首次突破1000万对,达到1093.3万对,2009年再创新高达到1145.8万对,预计未来十年,结婚人口将继续保持1000万对以上每年的态势。

因此,珠宝首饰类商品作为中国传统结婚习俗中的必备品,势必将受益于结婚人口的增加。

我们用两种方法估计婚庆市场的珠宝消费情况:

1)根据婚庆产业调查统计中心调查数据,2010年婚庆市场的消费规模在6000亿元左右,若15%是用于购买珠宝首饰,那么新人的的珠宝首饰消费总额大约在900亿元左右。

2)如果按每年1000万对新人结婚,每对新人首饰花销为8000元来计算,那么每年新人的珠宝首饰消费约为800亿元。

因此,未来十年持续的结婚高峰将为珠宝首饰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

二、珠宝行业格局:

集中度较低,渠道为当前竞争核心

2.1高端品牌处于垄断格局,中端品牌酣战方起

高端品牌毛利率相对较高存货周转率较低

目前国内高端市场,主要被蒂凡尼(Tiffany)、卡地亚(Cartier)等国际珠宝巨头所垄断,而占据市场主要份额的中端市场则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品牌有香港的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六福珠宝和内地的老凤祥、老庙黄金、亚一金店、潮宏基、明牌珠宝(002574)等。

从销售品类上看,高端市场的主要产品为毛利率较高的镶嵌饰品和钻石饰品,而中端市场的主要产品则是毛利率相对较低的黄金和铂金饰品。

由于高端品牌单件商品价格较高,因此存货周转率相对较低,而中端品牌由于单件商品价格相对较低且部分珠宝公司批发业务占比较高,因此存货周转率较高。

此外,高端品牌的销售费用要高于中端品牌。

我们认为上述国外奢侈品牌及港资品牌凭借其知名度高、时尚感强、零售渠道健全等优势,在境内市场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珠宝首饰进入境内普通消费者生活的进程。

同时,境外品牌的进入为境内珠宝首饰行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灵活的经营机制、精湛的生产技术、优质的产品展会、先进的营销理念,这些都促使境内珠宝首饰企业逐步进入品牌化运作和竞争阶段。

2.2销售品类以戒指为主,耳环为次

从珠宝的品类销售情况来看,我国戒指所占比重最大。

2009年,戒指销售约占珠宝销售总额的49.3%,耳环其次约占23.2%,而项链和手镯分别占比19.1%和8.5%。

自2004年以来,各大品类销售占比基本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

 2.3销售模式主要分自营、经销及加盟

  从销售模式来看,我国珠宝零售商主要采用自营、经销以及加盟等三种连锁模式。

这三种模式在渠道拓展、品牌建设、盈利能力方面都各有利弊。

自营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毛利率要远高于经销和加盟模式,盈利能力较强。

以明牌珠宝为例,2010年,公司自营模式的毛利率为17.46%,而经销模式仅有9.09%。

并且自营模式对门店具有完全控制能力,有利于公司维护品牌形象。

而另一方面,经销、加盟模式的优点则在于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