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9155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docx

人教版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阴________(mái)  ②苍________(qióng)  ③高屋建________ (líng)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

①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一一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一一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儿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②小女孩儿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③可怜的小女孩儿!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因为这是大年夜一一她可忘不了这个。

④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己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⑥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嗤!

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小女孩儿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⑥她又擦了一根。

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将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儿走来。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⑦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小女孩儿向画片伸出手去。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⑧“有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小女孩儿说。

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

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⑨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⑩“奶奶!

”小女孩大叫起来,“啊!

请把我带走吧!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⑪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

她死了,她……

(选自《安徒生童话》,有删改)

2.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3.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一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4.请根据故事的结局,展开合理的联想或想象,抓住某一细节,为这个童话扩写结尾。

(60字以内)

她死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山芙蓉

(1)上个星期来的时候,原来是想着行李越轻便越好走路,所以只在背包里放了一本速写簿和两只铅笔,想不到,在秋天的深山里,竟然到处都是高大的山芙蓉。

(2)野生的花树粗犷而又妩媚,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

(3)疏朗的枝干直直向上生长再向四周分叉,枝桠层叠间仿佛毫无顾忌,毫无章法,灰绿的叶茎上长满绒毛,如果在不开花的季节遇到,不过是些一无可观的杂树而已。

(4)但是,当花苞密集丛生在枝头,当薄薄的花瓣逐朵回旋展开,颜色从纯白到浅粉到淡红,单瓣的山芙蓉仿佛在秋日的山间演出了一场又一场飘忽的梦境,让经过的旅人也不得不心中飘忽起来。

(5)而我偏偏只带了两支铅笔。

(6)当然,还是在树下努力画了一些速写,下了决心,这个星期还要再来。

并且为了怕自己一如往常地对自己失信,在台北下机的时候,就直接又跑到航空公司的柜台前,再买了去花莲的飞机票。

(7)一个星期过去了,在出发的前夜,往行李包里放东西的时候,孩子问我:

(8)“怎么才回来几天,又要走?

(9)我声音放得很软地向他们解释:

(10)“怕花会谢,所以赶着再去一次。

(11)孩子不说什么地走开了,我又放了一本水彩纸进画袋,无论如何,这次一定要多画几张。

(12)再进到山里,花朵果然已经凋谢了不少,好在还有许多棵迟开的,依然可以入画。

(13)山上天气晴朗,每一片叶子好像都是透明发亮的。

有人带着孩子上山,一边走一边还唱着歌,小女儿有些落后了,在经过我身旁时娇声地呼唤着她的父母:

(14)“你们走慢一点嘛!

妈咪,等等我嘛!

(15)我的热情忽然冷了下来。

在我眼前,山芙蓉的颜色再也没有第一次看到时那样的诱人了,花间仿佛处处有我孩子寂寞的面容。

(16)提早一天回到台北,孩子们看到我的那一刻确实很快乐,晚餐桌上,每个人都说了很多话。

(17)然后,依旧是各人回到各人书桌前,做那些永远都做不完的功课,到了上床前互道晚安的时候,女儿才忽然说了一句:

(18)“妈妈,我们还是喜欢有你在家。

(19)我一面微笑着拥抱我的孩子,一面好像看到那满山野生的花树,在无人经过的山路间,纷纷地开了,又纷纷地落下。

(选自席慕蓉散文集《透明的哀伤》)

5.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述我两次到深山里画山芙蓉的事,表现我对美术的热爱和执着。

B.第(8)节中孩子的问话是作者为下文决定不再画山芙蓉并提前回家设下的伏笔。

C.第(13)、(14)节写一个小女儿的呼唤是闲笔,与中心无关。

D.作者极力描写山芙蓉这种野生花树的美丽,是托物言志,赞美生命力的顽强和粗犷。

6.第(15)节写到“山芙蓉的颜色再也没有第一次看到时那样的诱人”,这是为什么?

7.读第(18)节划线句,揣摩“我”当时听后的心理,请用第一人称来描写。

(30个字左右)

8.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你想对留守儿童的父母说些什么?

(链接材料)据统计,某县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0多万人,有9万多(含父母一方外出)18岁以下的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45.7%,分布于全县各个乡镇、村。

这些儿童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

由于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管理的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中出现学习困难、亲情饥渴、生活懒散的问题儿童,表现为:

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

这一现象已引起该县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选自新浪网《关于重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惟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千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

“创业与守成②孰难?

”房玄龄曰:

“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本矣!

”魏征对曰: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

指唐太宗。

②守成:

保持成就。

③草昧:

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

不注意,不重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举起。

B.空乏其身(空乏:

财资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C.衡于虑(衡:

通“横”,梗塞、不顺。

D.创业与守成孰难(孰:

哪一个,哪一样)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故知创业之难/温故而知新

D.必先苦其心志/其如土石何

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B.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外,认为在富贵中易滋生骄奢,在疏忽中易产生祸乱。

C.甲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D.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有相似之处。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

(限标两处)

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诸葛恪字元逊,瑾①之长子也,少知名。

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②其面,题曰:

诸葛子瑜。

恪跪曰:

“乞请③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④。

恪续其下⑤曰:

“之驴。

”举⑥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

①瑾:

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②长检:

长的标签。

③乞请:

请求。

④因:

于是。

听:

听从。

与:

给。

⑤续其下:

在下面添加。

⑥举:

全。

14.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画一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

1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

③孙权大会群臣                     ④乞请笔益两字

16.翻译下面句子。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⑵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⑶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17.有人说,最后友人都认错了,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也是一种无理的行为,你如何看?

18.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说一说元方和诸葛恪的人物形象有何共同之处。

四、情景默写

19.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山凝云颓不流。

(李贺《李凭箜篌引》)

(2)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境阔大,气象雄浑。

杜甫《登岳阳楼》中与此意境极为相似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亭记》中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5)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6)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五、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狼亦黝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20.《狼》选自《_______》,作者是清朝的_______(姓名)。

21.解释加点字

(I)顾野有麦场:

_______      

(2)场主积薪其中:

_______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3.本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的景象。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                 的景象。

2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言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七、语言表达

26.家住三里亭苑一区的李奶奶想要参加欧尚超市大关北店的“水果蔬菜半价之旅”促销活动,她打算乘坐公交车前往。

请你根据下面图表中的信息,向准备出行的李奶奶提出合理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要求:

内容完整,条理清楚,语言得体,100字以内。

八、名著阅读

27.名著阅读

翠翠误会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正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的说: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

“怎么,你骂人!

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

翠翠说:

“鱼咬了我也不管你的事。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的吠起来。

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便走上河街去了。

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

“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

”翠翠意思仿佛只在问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

以上文段选自中国现当代作家_______写的中篇小说《_______》,文中的那个男子是______ 。

小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节内容,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28.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描写了鲁迅童年生活片段的篇目有《________》《_______》。

(2)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句中“他”是_____________(人名),从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九、作文

29.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青山绿水话小康

题目二:

根据提示,按要求作文。

如果说生活是一幅画,那幸福便是这画面上最鲜艳的花朵;如果说生活是一首乐章,那幸福便是这旋律中最欢快的音符……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从阳光到雨露,从亲情到友谊,从播种到收获,处处让你感受到无限的幸福和快乐。

请以“幸福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若选题目二,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30.根据要求作文。

展开这份试卷,你静静阅读,慢慢思考,细细回答。

或许,你已经发现字里行间似乎悬着一面镜子。

尼采说人生是一面镜子,赫拉利要以历史为镜,杜甫的诗是镜,杜甫的心也是镜,英雄是镜,凡人亦是镜……当我们善于寻找一面镜子,当我们拥有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照见我们的所有我们的所缺,可以照见人心的幽微人性的深邃……

请以“镜子”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提示:

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就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

要求:

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一、字词书写

1、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对比阅读

1、

2、

四、情景默写

1、

五、课内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语言表达

1、

八、名著阅读

1、

2、

九、作文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