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7907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docx

辽宁省葫芦岛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或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液

B.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共性

C.有丝分裂是所有真核生物增加体细胞数目的唯一方式

D.叶肉细胞线粒体产生的C02全部用于自身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细胞的结构(细胞液是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连续性,真核细胞的细胞增殖的方式以及细胞代谢,需要注意的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叶肉细胞线粒体产生的C02,即可以用于自身叶绿体的光合作用,也可能释放出来,叶绿体产生的氧气既可以被线粒体利用,也会释放到外界。

【详解】细胞液是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原核细胞和动物细胞没有液泡,A错误;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在功能上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分泌蛋白的形成与分泌过程就可以体现),B正确;真核生物增加体细胞数目增加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C错误;在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情况下,叶肉细胞线粒体产生的C02,一部分用于该细胞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还有一部分释放出来,D错误。

【点睛】本题中容易出错的是D选项,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02,光合作用消耗C02,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02,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部分C02从细胞中释放出来,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叶肉细胞从外界吸收C02。

2.下列有关影响物质出入细胞各种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被动运输过程中可能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ATP

B.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决定了细胞主动吸收的物质种类

C.温度只能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

D.在一定范围内,主动运输的速率会随荐氧气的浓度增大而加快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跨膜运输的方式,以及生物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流动性是物质跨膜运输的基础,而温度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细胞呼吸来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详解】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两种运输方式都不消耗ATP,A正确;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目不同所吸收的物质也有差异,B正确;温度影响跨膜运输,一方面能够影响流动性,另一方面,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速率,影响主动运输,C错误;在一定范围内,氧气浓度增加,呼吸速率增强,产生的ATP增多,所以在一定范围内,主动运输的速率会随着氧气的浓度增大而加快,D正确。

【点睛】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

被动运输只能顺浓度进行,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进行;被动运输物质运输的动力是该物质的浓度差,主动运输的动力是ATP。

3.下图是某生物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片段,A、b为基因,M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该生物的一生中基因A和基因b始终同步表达

B.基因A和基因b转录的模板链肯定是同一条DNA单链

C.若该DNA分子上的基因b突变为B,生物性状可能不发生变化

D.基因A和基因b翻译过程中tRNA和它运载的氨基酸是一一对应的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到基因的定义,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表达(在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同一染色体的不同基因的模板链有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在表达时,同一DNA上的基因表达不一定同步进行,因为基因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进行选择性表达,A错误;基因转录时,以一条链为模板,特定基因的模板链是固定的,同一染色体上不同基因模板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错误;基因突变的定义是:

DNA分子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替换,从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如果突变后,表达的氨基酸的种类没有改变,或者突变发生在基因内部的非编码区,那么生物的性状都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有20种,而需要61种tRNA来转运,所以在翻译时,一种tRNA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来转运,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

基因的表达,生物体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同时表达,但是有些基因几乎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例如:

RNA聚合酶基因和呼吸酶基因。

基因转录时,同一基因的模板链是固定的,同一染色体上不同基因模板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思的实验是在艾弗里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本质上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转化

D.艾弗里的实验中需对组成S型细菌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

【答案】A

【解析】【分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利用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和R型活菌混合培养,发现出现少数的活的S型菌,为此得出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

艾弗里在格里菲思的试验基础上,分离S型菌的物质,得到DNA、R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这些物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观察发现只有DNA与R菌混合培养,才有S型菌落产生。

【详解】艾弗里是在格里菲思的试验基础上进行的,A错误;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由于S型菌中控制荚膜生成的基因进入R型菌,使其产生荚膜,成为S型菌,所以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试验就是通过观察菌落来判断是否有S型肺炎双球菌产生,因为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粗糙,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光滑,C正确;艾弗里的实验是分离提纯S型肺炎双球菌的物质,得到DNA、R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然后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观察菌落,该过程中需对组成S型细菌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D正确。

【点睛】格里菲思的实验为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肺炎双球菌。

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能够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菌,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病原体不侵入机体细胞,那么细胞免疫通常不会启动

B.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淋巴因子和抗原都起到了信息分子的作用

C.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浆细胞全部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

D.浆细胞分泌抗体是通过胞吐完成的,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如果抗原在体液中,进行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主要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如果抗原进入细胞内,细胞免疫发挥作用,该过程中,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使抗原失去藏身之所,抗原再与抗体结合。

【详解】如果抗原在体液中,则体液免疫起作用,不需要细胞免疫,A正确;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该过程中,抗原和淋巴因子都可以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B正确;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浆细胞大部分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少部分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所以抗体分泌是通过胞吐完成的,胞吞和胞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点睛】二次免疫更快、更强,是因为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能够迅速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多的抗体。

但是二次免疫过程中大部分浆细胞来自记忆细胞,还有一部分浆细胞来自B细胞。

6.利用木瓜蛋白酶处理河蚬肉,制备水解液,测定水解液中氨基酸含量(Cn值,图1中实线表示)、可溶性短肽含量(Cp值,图1中虚线表示)和蛋白质利用率,结果如下图。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解时间越长,则蛋白质利用率越高

B.加入酶的量越多,则生成的氨基酸量越多

C.水解液中的含氮量即为Cn值与Cp值之和

D.酶解生成的可溶性短肽分子数不一定比氨基酸数多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题,题目的信息来源于两幅图,图1表示在加酶量不同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进行,氨基酸和可溶性短肽量逐渐增加,然后基本保持稳定。

图2表示随着时间的进行,在加酶量不同的情况下蛋白质的利用率,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进行,蛋白质的利用率逐渐增加,5小时后基本保持稳定,加酶较多的蛋白质的利用率较高,达到40%,加酶较少的蛋白质的利用率相对较低,达到35%左右。

【详解】由图2可知,0—5小时内,蛋白质的利用率逐渐增加,超过5小时,蛋白质的利用率基本不变,A错误;由图1可以看出加酶量较多的情况下,蛋白质和短肽的量都会增多,但是不能确定这两种物质就会随着加酶量的增加而增加,B错误;图2可以看出,蛋白质没有全部分解,水解液中除了氨基酸和可溶性短肽之外,还有一部分蛋白质,C错误;图1并没有确定哪一条曲线代表氨基酸,哪一条曲线代表可溶性短肽,所以无法确定氨基酸和可溶性短肽的量的多少,D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重点是分析图解中的曲线和柱状图,得到信息,容易出错的是C选项中的含氮量的确定,因为蛋白质没有全部分解,所以氮元素不止存在于氨基酸和短肽中,还存在于没有分解的蛋白质内。

二、非选择题

7.某小型哺乳动物在越冬之前要大量进食,这些食物可在体内转变为脂肪,为冬眠做准备。

(1)科研人员在该动物体内发现了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的棕色脂肪组织,其线粒体内膜上的解偶联蛋白(UCP1)能以一定方式阻碍能源物质__________时ATP的正常产生。

据此推断,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__________所占比例明显增大。

(2)科研人员对该动物在寒冷环境中棕色脂肪组织的变化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说明:

__________能诱导棕色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动物由冬眠状态转为清醒状态时,随着_________迅速升高,__________迅速增加,使体温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答案】

(1).氧化分解

(2).热能(3).寒冷(低温)环境(4).棕色脂肪细胞活性(5).产热量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到有氧呼吸过程,在该过程中,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产生ATP和热能。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不论动物是否冬眠,棕色脂肪细胞的数量相对值就会增加,而棕色脂肪细胞的活性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较高,冬眠状态下较低。

【详解】

(1)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并且释放热量,线粒体内膜上的解偶联蛋白(UCP1)阻碍的是能源物质的氧化分解释放ATP的过程,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ATP释放较少,所以释放的热量增多。

(2)由动物在寒冷环境中棕色脂肪组织的变化试验可以看出在低温环境下,动物棕色脂肪细胞数量增加,而棕色脂肪细胞的活性在冬眠时较低,清醒时较高,由第一幅图可以看出,清醒时的体温相对冬眠状态下较高,说明动物清醒状态下,棕色脂肪细胞能够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审图,要把三幅图联系起来思考,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热量,清醒时体温较高,说明清醒时热量产生的就多,棕色脂肪细胞的活性就强。

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

请回答相关问题:

(1)通常采用抽取血样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是因为在健康人体内环境中各种激素的含量都会维持__________的状态。

若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