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由度抓取平移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7905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自由度抓取平移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自由度抓取平移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自由度抓取平移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自由度抓取平移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自由度抓取平移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自由度抓取平移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docx

《四自由度抓取平移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自由度抓取平移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自由度抓取平移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docx

四自由度抓取平移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引言

1.1机器人概述

1.1.1机器人的诞生和发展

1920年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

剧情是这样的:

罗萨姆公司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产品推向市场,让它去充当劳动力,以呆板的方式从事繁重的劳动。

后来,罗萨姆公司使机器人具有了感情,在工厂和家务劳动中,机器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员。

该剧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剧本中,卡佩克把捷克语“Robota”(农奴)写成了“Robot”(机器人)。

这也是人类社会首次使用“机器人”这一概念。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诞生,推动了现代机器人的发展

50年代是机器人的萌芽期,其概念是“一个空间机构组成的机械臂,一个可重复编程动作的机器”。

1954年美国戴沃尔发表了“通用重复型机器人”的专利论文,首次提出“工业机器人”的概念;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数控工业机器人原型;1959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60年代随着传感技术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进入成长期,机器人开始向实用化发展,并被用于焊接和喷涂作业中。

7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进入实用化时代。

日本虽起步较晚,但结合国情,面向中小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使用机器人的措施,其机器人拥有量很快超过了美国,一举成为“机器人王国”。

80年代,机器人发展成为具有各种移动机构、通过传感器控制的机器。

工业机器人进入普及时代,开始在汽车、电子等行业得到大量使用,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为满足人们个性化的要求,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趋于小批量、多品种。

90年代初期,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与需求进入了高潮期:

1990年世界上新装备机器人81000台,1991年新装备76000台。

1991年底世界上已有53万台工业机器人工作在各条战线上。

随后由于受到日本等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机器人产业也一度跌入低谷。

近两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机器人产业又出现了一片生机。

90年代还出现了具有感知、决策、动作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产生了智能机器或机器人化机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概念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2000年出现了仿人机器人及其他仿生机器人,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智能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并以智能体的形式出现,应用领域进一步的扩大。

1.1.2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站)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应用在汽车制造厂的焊装线上。

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

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200台,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万分之四。

以上原因主要是没有形成机器人产业,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应用户的要求,“一客户,一次重新设计”,品种规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也不低,而且质量、可靠性不稳定。

因此迫切需要解决产业化前期的关键技术,对产品进行全面规划,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设计,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

我国的智能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863”计划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下机器人,6000米水下无缆机器人的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还开发出直接遥控机器人、双臂协调控制机器人、爬壁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机种;在机器人视觉、力觉、触觉、声觉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开展了不少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但是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控制技术、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遥控机器人、智能装配机器人、机器人化机械等的开发应用方面则刚刚起步,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需要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系统攻关,才能形成系统配套可供实用的技术和产品。

1.1.3国外机器人发展趋势

国外机器人领域发展近几年有如下几个趋势:

1.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于操作和维修),而单机价格不断下降,平均单机价格从91年的10.3万美元降至97年的6.5万美元。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例如关节模块中的伺服电机、减速机、检测系统三位一体化;由关节模块、连杆模块用重组方式构造机器人整机;国外已有模块化装配机器人产品问市。

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向基于PC机的开放型控制器方向发展,便于标准化、网络化;器件集成度提高,控制柜日见小巧,且采用模块化结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易操作性和可维修性。

4.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作用日益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装配、焊接机器人还应用了视觉、力觉等传感器,而遥控机器人则采用视觉、声觉、力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来进行环境建模及决策控制;多传感器融合配置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

 5.虚拟现实技术在机器人中的作用已从仿真、预演发展到用于过程控制,如使遥控机器人操作者产生置身于远端作业环境中的感觉来操纵机器人。

6.当代遥控机器人系统的发展特点不是追求全自治系统,而是致力于操作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控制,即遥控加局部自主系统构成完整的监控遥控操作系统,使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化阶段。

美国发射到火星上的“索杰纳”机器人就是这种系统成功应用的最著名实例。

 7.机器人化机械开始兴起。

从94年美国开发出“虚拟轴机床”以来,这种新型装置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纷纷探索开拓其实际应用的领域。

1.2机器人产业对教育、培训的要求及本方案的提出

采用机器人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装置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机器人的功能和任务很容易修改或改变,仅需要改变软件就可以了,同时机器人比一般自动化装备更复杂,需要更多的软件和硬件知识,故一旦大量采用机器人就需要专门的培训使用机器人的具有较高水平和技术人员,这无疑对教育和培训提出新的要求,大多数机器人专家都反复的强调需要制定培训计划以为新的工作岗位准备合格的劳动力。

谈到培训,还有个协调的问题,工业和教育团体应减少培训与需求的协调失误,在校学生也应了解市场情况,在教师的协助下开设和调整自己的课程,使所学的专业和技能在毕业的时候满足社会的需求。

对机器人,人们的头一个问题就是:

机器人是否会造成失业?

应该说大量采用机器人会使一部分人丧失工作,然而这一新的产业所创造的新的就业机会比其消灭的职业更多,新的职业需要新的技能,就再需要教育和培训,再次证明,机器人对社会的冲击就是再培训的课题。

大量采用机器人不回带来失业,在机器人的研究、制造和应用上有七种职业,即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应用、市场、服务、维修和教育,而潜在的部门是机器人制造部门,教育机构和机器人相关部门。

现在国外机器人制造厂家不仅自己开设机器人课程也向学校提供资助,为学校提供机器人教学系统,据资料显示,美国有很多大学开设了机器人课程。

早我国,许多大学也开设了机器人方面的课程(如上海交大,华中科技大学等),也有很多研究开发机器人的研究机构,但资金问题是困饶机器人发展的障碍,在教学中也面临相同的问题。

但教学课程上,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一点直观的印象,关键是设备问题,研制一个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结构简单、能给学生以深刻印象的实验用的演示系统,在这前提和背景下,提出本课题,它能达到以下目标:

1.成本低,必要时可以降低精度要求,因为是模型实验演示装置。

2.机械结构简单,便于掌握机器人结构上的特点。

3.整体尺寸不宜过大,以摆放实验台为准。

4.与结构相匹配,为降低成本。

5.各部分结构最好方便拆卸,以便维修保养。

 

第2章总体结构的方案设计

2.1总体结构设计思路

设计机器人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1、系统分析阶段

1)、根据系统的目标,明确所采用机器人的目的和任务。

2)、分析机器人所在系统的工作环境。

3)、根据机器人的工作要求,确定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和方案。

如机器人的自由度、动作精度的要求、所能抓取的重量、容许的运动范围、以及对温度、震动等环境的适应性。

2、技术设计阶段

1)、根据系统的要求的自由度和允许的空间空做范围,选择机器人的坐标形式

2)、拟订机器人的运动路线和空间作业图。

3)、确定驱动系统的类型。

4)、拟订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5)、选择个部件的具体结构,进行机器人总装图的设计。

6)、绘制机器人的零件图,并确定尺寸。

下面结合本演示系统的基本要求和设计的基本原则确定本系统的方案

2.2确定总体方案

2.2.1选取机器人的坐标形式

由要求可知这是一个模型演示的系统,即机器人的几个基本的动作的演示,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控制方式等,加深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适用的工作环境的了解,综合考虑选用圆柱型坐标,此坐标的运动特点是各动作直观性强,占用空间小,相对工作范围大,也常用,而关节型、极坐标型机器人的运动直观性差,而直角坐标型占地面积大、工作范围小,灵活性差。

2.2.2驱动类型的选择

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中电机控制的优点,基本设想采用电机驱动,综合考虑所以选用步进电机驱动。

考虑模型演示的基本要求,觉得采用模块式结构,各部位自成体系,组装方便,采用一个步进电机控制一个运动。

采用如下方案能够清晰了解工作原理,适合机器人模型演示。

2.2.3各部位的传动机构确定

经过以上设计要求,该模型的三维图如下:

图2-1模型立体图

每个运动部件采用一个步进电机控制其运动,分别控制腰部升降、手臂回转、手臂伸缩和手指的开合。

各个部分实现连接简单,便于安装拆卸。

2.2.4外形尺寸和运动范围的确定

1.考虑到本系统的小型化的要求,可将外形尺寸及各部分的运动范围确定如下:

1)外形尺寸:

600×500×700范围内

2)臂部回转:

0~360°

3)臂部伸缩:

70mm

4)腰部部升降:

70mm

5)手指开合:

±5~10°

6)抓重0.5Kg

2.运动速度、控制精度的确定

因为本系统是模型,为节约资金,对速度和精度要求较低。

 

第3章结构设计和计算

3.1手部抓取部分设计计算

3.1.1手部结构及手指形状的确定

由于在本模型中,抓取重物5N,手指开合5到10度。

根据要求选择滑槽杠杆式钳爪。

其是应用最广泛的手部结构。

它可抓取周磊、盘类和套类等机械零件。

该结构可通过各杠杆之间的角度或杆长,改变握力的大小及指间的开闭角。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动作灵活,夹持范围大,结构简单,工作原理清晰。

缺点是工件直径误差会引起夹持后工件的中心发生移动。

指端采用V型式,便于安装拆卸,通用性强。

本模型的手臂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3-1手指示意图

3.1.2手部驱力的计算和电机的选择

3.1.2.1驱动力计算

手指工作时的受力如下图所示:

图3-2手指受力图

则由初始条件知道,G=5N,则手指握力N=。

其中-----方位系数,与手指和工件的形状、夹持的方位有关。

此处,手指竖直放置,夹持水平放置圆棒工件。

其中-------V型手指半角,由结构可得

f-----手指与工件的摩擦系数,取0.17,所以.由上图的受力分析可得F1=F2,F=2*F1*cos,由力矩平衡可得到:

F1*OO1=N*b,OO1=,所以,其中a------手指的回转支点到对称中心距离;------工件被夹持时,手指的滑槽方向与两回转支点线间的夹角,a=20mm,b=25mm,=,则。

考虑工件在加工过程产生的惯性力、震动及传动机构的效率影响,实际驱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