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8953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docx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docx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一、园林学基本概念

㈠相关的定义

1.园林:

是以土木工程科学和环境艺术为技术理论基础、有良生态条件的审美环境。

特征:

⑴是艺术化的环境⑵有植物及良好生态条件⑶是工程与艺术的结合

2.绿地:

是以环境绿化植物占主导地位的城市用地。

广义理解: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3.绿化:

是以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和改良环境生态的一种环境建设活动。

4.园林规划:

就是按照环境艺术理论和环境生态学、土木工程科学理论,以编绘图纸及文本的方式对园林绿地发展与建设进行的统筹安排与详细计划。

这种安排和计划是通过编绘图纸及文本文件来实现的。

5.园林设计:

以地形、植物和建筑为物质手段,详细地规定园林环境建设具体施工做法的

设计活动,就是园林设计。

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主导思想;2.要体现“主体优先”;3.应有突出的风格特色;

4.要坚持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即要求园林规划设计应充分兼顾园林绿地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规划设计的工作内容

1.园林设计的作用:

为绿地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2.园林规划设计对象

3.园林规划设计范围:

⑴园林绿地发展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近期规划

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合理布局各种类型的城市绿地,使之结合成功能完善的绿地系统。

⑶园林绿地建设规划:

即具体到每一处城市绿地的详细规划。

⑷园林绿地技术设计:

绿地内所有景观与设施的施工图设计。

三、规划设计依据与原则

㈠依据

1.科学依据

2.社会的需要:

人民生活、工作、休息与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需要。

3.对绿地的功能要求:

⑴审美的功能⑵环保和生态功能⑶提供活动场所⑷满足其他功能

㈡原则

1.实用性原则:

规划设计切合实际,绿地能满足各种功能需要。

2.美观性原则:

按艺术规律进行规划设计,使绿地环境优美。

3.经济性原则:

要“少花钱,多办事”,不浪费。

四、大力发展园林绿化事业

1.“普遍绿化”阶段:

从绿化量上入手发展。

2.“全面绿化”阶段:

以绿为主,从量上巩固提高。

3.“美化提高”阶段:

以绿化为手段,以美化为目的。

4.今后的发展方向⑴环境的多样化⑵环境生态化⑶环境艺术化⑷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园林发展的特征,可以将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为起源期、发展初期、发展中期、发展盛期和新兴期共五个阶段。

发展盛期1.时段:

明、清代。

2.建筑形式⑴多样化⑵造型精美⑶构成复杂庭园

3.南北方园林比较北方风格气势宏大、造型厚重、装饰华丽、色彩对比强

南方风格精巧雅致、造型轻灵、装饰素雅、色彩对比弱

园林形式:

⑴古建园林、纪念性园林、古迹、寺庙园林等。

⑵公园、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⑶交通、生产、防护绿地。

生态保护绿地等。

4.发展特点⑴绿地有大发展;⑵园林类型多样化;⑶绿地系统受重视;⑷以植物为主造园;⑸“生态园林”新目标造景原则: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⑹借景:

远借、邻借、俯借、仰借、应时而借。

二、日本古代园林

日本古代园林的造园思想和园林艺术理论与中国园林艺术一脉相承,同属于东方造园体系,在园林布局上都偏重于自然山水园林和自然式建筑庭园形式。

㈠日本园林风格

1.追求风景如画的效果;

2.景观偏于静态;

3.有“阴郁朦胧”的特色。

㈢日本式园林的特征

1.自然式布局;形式自由活泼。

2.建筑仿唐式;寺庙、宫庭等重要建筑仿唐,建筑造型空透,出檐深远,浅色木格子门窗。

3.山石池泉、岛屿瀑布最常见;岛屿和瀑布的形式多种多样。

4.多常绿树与红枫,少花木树;除樱花、杜鹃花等少数花木外,一般不用花木和草花点缀园景。

5.喜作“掩映式”绿化;用乔灌木掩映建筑、瀑布、假山和石灯等。

6.多汀步、石灯、小石佛、手水钵、小平桥。

这些景观物件构成了日式庭园的标志性小品。

园林艺术与美学

美学是研究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有人称之为艺术哲学。

园林美学,就是研究园林艺术与园林绿地作品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科学。

一、自然美

㈠概念

自然事物中固有的能够引起人们审美愉悦的审美属性,就是自然美。

自然美的表现偏重于形式。

㈡特征

1.变化性:

自然美是在不断变化中表现出的美。

2.多样性:

自然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3.综合性:

是多方面自然审美属性的综合表现。

二、艺术美

㈠概念

艺术美是人们审美创造活动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是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艺术美是人类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行艺术加工、提炼所得到的艺术结晶。

㈡特征

1.形象性:

以具体形象来展现美。

2.典型性:

艺术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比生活原型的表现更集中,更强烈,更典型。

3.创造性:

艺术美是艺术作品作者根据客观世界形象进行主观创造的产物。

三、形式美

㈠概念

形式美是自然事物和艺术作品外观形式上的审美属性,它可以离开内容的表现而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

形式美又被称为形式规律,是事物形式上之所以为美的那些规律的集合。

㈡形式美规律

1.主从律:

以主次关系为基本结构形式的景观结构规律,就是主从律。

主从律是艺术作品形式上最基本、最核心的一种结构规律,决定着作品形式的基本结构。

主从律主要有下列三方面应用:

⑴主从关系因子⑵主从结构原则⑶主体突出方法

2.整齐律:

是艺术结构单元采取均一、对齐组合方式而造成形式上和谐、有秩序性的外

观表现的一种造型规律。

整齐律又叫“整齐一律”,在形式美中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规律。

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单元只要采取整齐的、均一的排列布置状态,就必然获得形式上和谐的秩序感,必然有一种秩序美。

应用整齐律的基本要求是:

⑴形式结构单元要规格一致;

⑵结构的排列方式要均一;

⑶形式上强化统一性,减少变化性。

3.均衡律:

构图重心稳定,形式无偏重,能使视觉心理平衡的构图形式规律,就是均衡律。

结构无偏重,构图平衡、稳定,构图形式才会表现美。

使构图达到均衡状态的形式有对称与不对称两种。

⑴对称均衡:

是两种力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均衡中心等距时得到的均衡。

⑵不对称均衡:

指两种力量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与均衡中心不等距时得到的均衡。

4.比例与尺度:

是艺术作品的外观在数量方面保持协调的形式规律。

⑴比例:

艺术比例是艺术作品形式各部分之间匀称与协调的数量比较关系。

⑵尺度:

艺术作品形式上匀称、协调和宜人的尺寸关系,就是艺术尺度。

艺术尺度的景观效果

a.超大尺度:

景观雄伟、崇高、开阔

b.正常尺度:

景观亲切、自然、和谐

c.小尺度:

景观精巧、可爱、多趣

5.韵律与节奏:

韵律与节奏是艺术形式优美和谐的秩序表现。

⑴韵律:

是艺术形式单元规律性地重复排列而形成的匀称、和谐的秩序。

韵律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重复。

⑵节奏:

是艺术作品的两种以上形式单元有规律地交替重复排列而形成的匀称、和谐的秩序。

节奏也是一种韵律,但却是一种特殊的韵律,是更为复杂的形式单元重复排列的韵律结果。

开合节奏:

如溪流空间的开合园林景观的节奏类型

断续节奏:

如汀步步石的排列

疏密节奏:

如草坪上散置的山石

曲折节奏:

如园路、溪流的转折变化

起伏节奏:

起伏的草地、山坡、绿篱等

6.多样统一:

是指艺术作品形式上既有多样性的变化,又有高度的和谐统一。

多样统一是艺术形式美的最高规律,适应于艺术形式处理的所有方面。

多样统一的具体方法是:

⑴在多样性形式中求一致性;⑵在统一的形式中求变化性。

多样性:

汀步石长短不同,错落排列,色彩有区别,有平行与垂直变化。

统一性:

汀步石都是矩形,以边线相互平行方式排列,间距相等。

四、生活美

㈠概念

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所赋予人们身心的那种综合性的美感表现,就是生活美。

㈡生活美的内容

1.良好的环境生态——生活舒适,生理愉悦。

2.丰富的生活物质——生活富足、美满。

3.优越的社会环境——生活便利、稳定、安全、愉快。

五、园林美

㈠概念

园林美是园林艺术作品固有的审美属性,是以造园要素的自然美为基础,应用园林艺术方法创造的一种环境艺术美。

注意点:

A.园林美建立在造园要素的自然美基础上。

B.园林美不等于自然美。

C.园林美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美。

㈡园林美的内容

园林美主要包含下列7方面的形态:

1.山水地形美:

经过改造、修饰的地形、地貌及其山水景观中的美。

2.天象美:

借用云雾、雨雪、彩虹、霞光、星月等天象景观中的自然美。

3.生境美:

舒适、惬意的生活境界,充满生命活力的良好生态环境,都可能成为审美内容。

4.建筑艺术美:

园林风景建筑所创造的环境美。

5.工程设施美:

工程设施外观的审美特质,如长城、三峡大坝的雄伟壮观之美。

6.文化内涵美:

园林环境中纳入的文化艺术所创造的人文景观之美。

7.意境美:

是由园林景观引发的联想中的美。

㈢园林美的境界

园林美的三种境界:

生境:

良好的生态境界

画境:

风景如画,艺术的境界

意境:

情景交融,联想的境界

布局形式及其特点

园林艺术布局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

规则式布局、自然式布局和混合式布局。

㈠规则式布局

布局特征⑴按中轴线对称布局⑵规则几何形、直线形构图⑶形式规则、整齐

规则式布局的园林具有整齐一律、端正、严谨、秩序感强的景观效果,最容易具有对称均衡、韵律与节奏等形式美的表现。

1.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主要有规则式、自然式与混合式三种布局形式。

2.规则式布局的基本特征是中轴对称、采用几何形、直线形构图,平行、垂直和等距布置,形式规则、整齐。

3.自然式布局的基本特征是:

没有中轴线控制地形,采用自然形构图,疏密聚散,自由错落,灵活变化。

4.混合式布局是综合了规则式与自然式两种布局形式的一些特点,采用规则与自然相混或采用一半规则一半自然两种方式布局。

5.规划设计中确定采用何种园林布局形式,主要取决于园林性质、环境条件和区域位置的影响。

第四节景观艺术布局

园林景观的布局,既要有很强的条理性,又要有丰富的变化性,才能使景观达到丰富

多彩而又协调统一的艺术境界。

静态风景、动态风景的合理组织是园林景观布局最重要

的环节。

一、园林布局原则

㈠综合性与统一性原则

1.综合性考虑和安排各种功能关系2.结构要素的布局要体现协调性和统一性

3.按“多样统一”规律处理园林形式

㈡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原则

1.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布局2.根据气候、水土条件布置植物3.根据环境景观布置借景点。

要解决好造景与观景的关系根据环境景观借景:

⑴借水景;⑵借山景;⑶借雪景;⑷借林景;⑸借田园;⑹借草地;⑺借建筑景;⑻借构筑物。

㈢强化主题,突出主景原则

1.园林主题类别⑴植物主题⑵建筑主题⑶山水主题⑷纪念性主题⑸历史文化主题⑹民情风俗主题

2.主题的突出方式⑴开门见山式:

主题景观直接展示,一览无余,随处可见。

⑵障景突现式:

主景欲扬先抑,突然展现。

⑶层层深入式:

层层前景不断地渲染,逐渐强化主景的表现。

㈣时空规定性原则

1.用地面积要足够大2.环境空间有延伸余地3.园林布局要适应季相景观的变化。

动态风景序列布局

㈠动态风景展示序列

1.一般序列:

⑴两段式序列:

由起景段和高潮段构成。

⑵三段式序列:

分起景、高潮和结景三段。

例如,二段式风景序列:

序景--起景--发展--转折--高潮--尾景

Ⅰ起景段Ⅱ高潮段

2.循环式序列:

⑴序列形状为环状;或风景序列展示路线为闭合成环状,各种成分的风景按照环形顺序进行排列。

⑵仍按二、三段式布局,风景成分布局与前述保持不变,在环上仍可布置成二段式或三段式。

⑶序景尾景可合二为一,由同一个景点承担。

3.专类序列

⑴按专类风景逻辑关系布局;在动态风景序列各风景成分的排列中,按照其相互间的自然逻辑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

⑵可采取线状、环状、放射状布局。

㈡风景序列的布局手法

1.断续起伏的传递式处理2.收放自如的开合式布局3.风景调子的布局

㈢季相景观序列布置

1.按花期顺序布置2.按四季景观主题布置

第五节园林造景手法

造景手法是园林景观构造中广泛应用的艺术方法,具有较高的技巧性。

只有通过对各种造景手法的娴熟应用,才能将原始状态的造园素材构造成为一片片优美动人的风景地段。

本节将介绍最通用的几种造景手法。

一、主景、配景与背景

㈠主景

1.主景的类别与性质:

⑴全园主景:

在主景区是所在空间的景观核心

⑵局部主景:

在其他景区视觉焦点

2.突出主景的方法⑴主体升高;⑵在视线焦点;⑶在动势中心;⑷采用对比;⑸利用夹景、框景

㈡配景

1.类别:

树、石、小品。

2.作用:

陪衬、烘托主景。

3.方法⑴补充法:

采用相同材质的配景,对主景进行补充和加强,从而突出主景。

⑵反衬法:

用不同材质的配景,并以与主景相

㈢背景反的方式布置,从反面突出主景。

1.类别:

墙面、水面、草坪、林缘、园山、天空。

2.作用:

从主景背面衬托。

3.方法⑴单纯化处理;简化背景的构成要素。

⑵简繁对比法;以简衬繁,或以繁托简。

⑶用静态景物;不要用动态景物作背景。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处理对立物之间矛盾的两种造景手法。

1.对比,是在对立景物之间强化差异性,使景象支配部分与从属部分的景观效果表现更加强烈的造景手法。

2.调和,即在对立的景物之间加强共性联系,使景物相互协调的一种造景手法。

3.园林造景的对比方式⑴形象对比:

如亭与廊、水杉与女贞

⑵体量对比:

如大小、高矮、厚薄

⑶方向对比:

前后、左右的对比

⑷空间对比:

空间的形状、开合对比

⑸质感对比:

如粗细、软硬、优劣

⑹色彩对比:

浓淡、深浅、对比色

⑺明暗对比:

即环境光线强弱对比

⑻手法虚实对比:

虚处理和实处理

⑼其他……

4.调和方式:

⑴相似性处理:

在对立景物中增添相似成分。

⑵渐变式处理:

设一系列中间物渐变式过渡。

⑶隔离性处理:

将对立景物从视线上隔离开。

⑷用植物调和:

在对立景物中插入植物。

三、对位与呼应

㈠对位

1.对位,就是从位置上对齐布置景物,使景物具有秩序性或对应性。

2.对位方式⑴轴线对位:

即按照轴线对称对位。

⑵边线对位:

仅以边线相对齐。

⑶对角线对位:

按对角线关系对齐。

㈡呼应

1.呼应,即景物之间的相对照应和主动性联系。

呼应是在分离的景物之间加强联系,从而使景观结构更加紧密与更加和谐的造景手法之一。

呼应手法的主要作用就是强化景观联系,增加景观结构的整体性。

2.呼应方法⑴相似处理法:

增加对应景物的共性。

⑵相互顾盼法:

景物姿态上相互照应。

⑶相互穿插法:

通过穿插加强结合。

⑷相对位置法:

调整相对位置至恰当。

四、对景与夹景

㈠对景

1.在与风景视线直接相对的位点布置重要景物,并使其得到最突出表现的手法,就是对景。

与风景视线直接相对的那种景物,也可叫作对景。

2.对景方式⑴正对:

景物与视点在中轴线上正相对。

⑵侧对:

景物以侧面、侧边与视点相对。

⑶互对:

景物与景物之间互为对景。

㈡夹景

1.夹景是以一对前景遮掩两侧,从而突出表现中间主景的造景手法。

夹景也可理解为通过遮掩两侧杂乱景观,而能够突出表现中间主景的那一对前景景物。

2.夹景的类别⑴对植树夹景;⑵对置林带夹景;⑶巷道侧墙夹景;⑷对峙假山夹景;⑸对立建筑夹景;⑹对置小品夹景;⑺其他……

五、障景与隔景

㈠障景

1.为达到“欲扬先抑”效果,而以实体性屏障景物布置在园林入口以内阻断视线的手法,就是障景。

或者,在园林入口以内阻断视线的实体性屏障景物,也可叫作障景。

2.障景景物类别:

⑴照壁、屏风⑵园山(土山、石假山)⑶树墙、密林⑷实墙建筑

㈡隔景

1.隔景就是在园林内部通过空间分隔方式创造“小中见大”景观效果的一种方法。

或者,也可把位于园林内部,主要起空间分隔作用的那种分隔景物,叫作隔景。

2.隔景的方式⑴实隔:

如用实体围墙、园山分隔。

⑵虚隔:

如空廊、花架、花格墙的分隔。

⑶虚实隔:

如带漏窗的园墙进行的分隔。

六、框景与漏景

㈠框景

1.用某种内空的框摄取另一空间景致的造景手法,叫框景。

或者,将内空的框所框取的其他空间景致称为框景也可以。

2.框景方式⑴以框就景,因景设框。

⑵以景就框,因框设景。

㈡漏景

1.漏景是用某种稀疏分隔物透漏摄取另一空间景致的造景手法。

也可以将某种稀疏分隔物摄取到的另一空间景致叫作漏景。

2.应用方式⑴漏窗漏景⑵非漏窗漏景

七、借景

㈠概念

通过开辟风景视线,而将其他空间景致组织到园林造景空间视域中的造景手法,就是借景。

按照明代计成的说法,也称作“因借”。

借景手法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园林的造景空间,丰富园林景观内容。

㈡方式方法

1.借景方式a.借形b.借声c.借色d.借味

2.借景方法a1.邻借:

近借,借近景;a2.远借:

借远景。

b1.俯借:

向下借低处之景;b2.仰借:

向上借高处之景。

c1.应时而借:

借季相、昼夜相;c2.因地而借:

因地利之便而借景。

八、添景与点景

㈠添景

1.通过添加配景来丰富主景表现的手法,叫添景。

2.添景方式⑴添前景⑵添侧景

㈡点景

1.通过文字点题的方式来深化园林景物内涵表现的造景手法,叫点景。

2.点景的方式⑴景名点题(如:

“梨花伴月”等

⑵楹联题咏(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⑶诗词碑刻描绘

第六节园林规划设计程序

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工作是决定今后园林绿地建设方向和主要技术措施的根本依据,其

工作程序也分为设计任务委托、调查研究、总体规划、技术设计和工程预算等几个阶段。

一、设计任务委托

㈠设计委托方式

㈡设计任务书编制。

二、调查研究阶段

㈠调查研究方法

1.向甲方索取资料;2.到相关机构查阅;

3.查阅自有资料;4.现场踏勘走访。

㈡调查研究内容

1.自然条件

2.社会条件

3.设计条件⑴地形现状资料⑵城市规划资料⑶原规划设计资料

㈢综合分析与研究

1.地形与资料复核2.资料分析3.确定设计方向4.列出设计点

三、总体规划阶段

㈠规划构思与设计大纲编制

1.确定设计主导思想2.规划分区3.进行规划构思4.开列设计清单:

㈡规划设计与制图

1.规划设计

2.图纸绘制⑴位置图⑵现状图⑶分区图⑷规划设计总平面图⑸竖向规划图⑹道路与管线布置综合图⑺其它图纸

四、技术设计阶段

㈠方案图设计

1.园林建筑设计图:

平、立、剖面及透视图。

2.水景设计图:

喷泉、瀑布、水池等方案图。

3.假山与石景设计图:

山石景的平、立面图。

4.景点或景区绿化方案图:

草图或效果图。

5.其它方案图:

园桥、园路、小品等方案图。

㈡施工图设计

1.地形设计图2.园林建筑施工图3.水景工程图4.假山与石景设计图5.园路工程图6.园林各局部种植设计图7.园林小品设计图8.管线工程设计图

五、说明书与概算预算编制

㈠规划设计说明书

㈡工程概算与预算

规划设计构思和方案设计是园林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程序,设计成败一般都取决于这二者。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一、城市园林绿生态效益:

1.净化空气2.改善小气候3.净化涵养水土

二、社会效益:

1.美化城市环境;(以绿化手段来美化)2.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影响)3.提供活动场所;(休息、娱乐、文化活动)4.减震避灾。

(地震、火灾、水灾)

三、经济效益

1.直接效益:

⑴公园绿地门票收入⑵游乐经营收入⑶服务项目经营收入⑷花木盆景经营收入⑸地价升值

2.间接效益:

⑴环境保障效益⑵投资环境效益⑶物质与精神文明效益⑷其他效益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由城市区域内所有园林绿地构成的一种生态子系统,构成这种

系统的园林绿地分属于几个不同的绿地类型。

认识绿地系统应当首先了解绿地类型的情况。

绿地指标是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标准,也是绿地系统规划中必须科学合理确定的一些标准。

一、城市绿地类型及其特征

1.公共绿地:

区级以上,向全民开放;为市、区级别的,由全体市民公用的绿地;如市、区级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等。

特征:

公共性、全民性、游乐休息性

区以上级别。

2.交通绿地:

区级以上的道路绿地;例如街道绿地、交通广场绿地、立交桥绿地、公交场站绿地等。

特征:

公共性、全民性、交通性、区以上级别

3.居住区绿地:

区级以下,居住地绿地:

即居住区、居住小区、别墅花园区级别的居住用地上的所有绿地,这些绿地归特定居民群众享用,因此有一定专用性。

特征半专用性、特定对象性、区以下级别

4.单位附属绿地:

区级以上单位专用绿地;是由专门单位所建设、管理和享用的绿地,如城市中省级、市级、区级的机关、部队、学校、医院、工厂等等单位的庭园绿地。

特征专用性、附属性、特定对象性、区以上级别

5.生产防护绿地:

生产性、防护性的绿地;生产绿地如:

苗圃、花圃、果园、园林与林业科研基地等。

防护绿地如:

卫生防护林、工业防护林、水源涵养保护林、水土保持林等等。

6.风景区绿地:

市域内的风景区、疗养区;可包括城区内和郊区的风景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休养疗养区等,独立于市区以外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不属于此类绿地。

特征:

公共性、全民性、旅游专门性、有自然风景基础

第三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绿地系统规划就是科学合理地安排布置城市内的各种园林绿地,使之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成为具有综合效益的城市环境子系统。

这项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确定绿地布局原则、布局形式;具体安排单个绿地的位置与面积大小;确定各项绿地指标;进行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绘制绿地系统规划图,编制绿地系统规划文本等等。

一、规划目的与任务

1.充分发挥绿地三大效益。

要求绿地系统规划能够在城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都有助于城市协调地发展。

2.使绿地布局成完整的系统。

合理布局各种绿地,使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城市绿地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从而能够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增益效应。

“系统的效应大于系统各部分效应的加和”!

3.确定城市绿化总原则和总目标。

绿地系统规划要明确提出所在城市的园林绿化总体原则和总目标,并具体确定各项绿地指标,对指标的实现时间作出规划。

4.提出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

即以图纸和文本的形式提供一整套规划方案,同时要制定方案的实施计划。

二、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1.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制约范围内进行,要充分照顾到城市其他用地项目的需要,要力求避免片面性。

2.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要根据地方实际条件进行规划,扬长避短,作出切合实际的处理,使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3.布局均衡,功能协调;全市的绿地分布应按城市各局部的实际功能需要而相对均衡布置,做到绿地功能的协调与互补。

为此,规划上应做到四个结合:

绿地系统布局四个结合:

⑴点、线、面结合⑵大、中、小结合⑶集中与分散结合⑷重点与一般结合

4.远近结合,突出特色;近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