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8849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荆州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查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记载:

“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和殷商时期相比,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

A.突出人的作用B.强化神权色彩

C.注重道德治理D.依赖血缘纽带

2.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

这一调整说明

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3.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

“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B.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

4.在古代希腊,规定议事会成员的任期为一年且不得连任,公民一生中任议事会成员的时间总共不能超过两年,均进行抽签选举。

这种轮流坐庄和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

A.动摇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B.参政权利与公民财产没有关系

C.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保障所有公民直接参政的机会

5.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以意大利为发源地,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研究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

罗马法复兴的根本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B.推进城市自治运动的需要

C.自然法理念的普世价值D.对工商业者私有财产的保护

6.20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

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

C.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D.行政权力日益膨胀

7.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

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8.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中,选出政府委员18人,其中共产党员占7人,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人徐特立立即申请退出,另选非党人士白文焕递补。

这一做法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B.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

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D.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9.比较我国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法律文献内容,其主要不同点是

A.国家性质确立发生根本变化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发挥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D.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

10.1964年1月,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被外国媒体形象地称之为“外交核爆炸”。

中法建交得以实现的历史背景是

A.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B.应对世界霸权主义挑战

C.法国奉行“一个中国”原则D.法国在亚洲影响力上升

11.1917年3月2日,尼古拉二世在日记中写道:

“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

……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

”很快,尼古拉二世发布退位诏书,俄国的政治进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这里的新阶段是指

A.沙皇王朝专制统治的结束B.布尔什维克党登上政治舞台

C.俄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D.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临时政府

12.有学者指出:

“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

材料的主旨是

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

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

13.北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圩田”、“沙田”、“架田”、“山田”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显现B.南方农业强调精耕细作

C.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盛行D.水稻种植面积得到扩大

14.史载,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

”这说明明代

A.形成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B.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

C.海运畅通促进山东棉花外销D.形成初步联系的国内市场

15.“17世纪和18世纪末的荷兰人没有选择现代化道路。

他们没有迷恋于持续的增长,也没有注重定向问题……即成为‘西方理性主义专有的’标记的精神问题。

他们却保持着——经纪人的理想。

”材料认为荷兰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A.海上贸易垄断权的丧失B.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C.过度扩张并卷入欧洲争斗D.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族国家

16.右图名为《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骑自行车的妇女》,图中的现象可以说明

A.工业革命增强妇女经济和社会的独立

B.宪章运动促进了男女平等观念的产生

C.女王执政提高英国上层妇女社会地位

D.议会改革有利于中下层妇女参政议政

17.据统计,中国近代棉纱进口占全部进口总值的比重,1891-1893年为14.6%,1901-1903年为18.6%,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

中国近代棉纱进出口的变化说明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B.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C.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D.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18.据统计,1930-1936年间,中国海关进口指数下降40%,入超下降78%。

与此同时,海关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在1926-1936年的十年间增长达三倍以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建设成效显著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改订新约运动的历史影响D.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作用

19.下表为1912年初中国主要省区和同期美国不同年龄人口所占比重比较。

与美国比较,中国人口发展表现为低速增长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

1-15岁

16-50岁

50岁以上

中国

18.35%

63.00%

18.65%

美国

34.40%

51.70%

13.90

A.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念B.民间海外移民的结果

C.中国近代恶劣的生存环境D.清政府人口政策失误

20.“土改要分配土地,但不是单纯地分配土地,而是要根本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自由的社会关系。

”新中国的农村土地改革和社会改革

A.建立起城乡二元社会结构B.实现了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

C.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D.打破了农村宗族式社会管理体系

21.1973年初,中国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已经批准的12.5亿美元进口设备),史称“四三方案”。

该方案的实施

A.促进中美关系开始改善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C.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D.有利于国民经济复苏

22.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

百万卢布)。

表中苏联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年代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外贸总额

1643

1502

1002

661.8

510.3

477.4

485.4

523.7

475.1

271.4

485.2

A.二战爆发阻碍了世界贸易发展B.斯大林模式更加重视国内市场

C.西方大国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D.苏联传统的农业国制约对外贸易

23.20世纪80年代初,英、美等西方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能源出现危机B.市场作用发挥失灵

C.凯恩斯主义的缺陷D.全球“冷战”的影响

24.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阐释:

宋代的司马光认为治史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强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这些阐释共同强调

A.史学的意义在于对过去的主观建构B.历史的价值在于客体与主体间的互动

C.历史研究必然具有浓厚的个人倾向D.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真实地还原过去中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

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

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

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

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

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

材料二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

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

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

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

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中国宋代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共同历史影响。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4年,李鸿章说: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形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相等),且犹有中外界限。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挑拨):

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所不催;水陆关隘不足限制:

又为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且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1977年底到1978年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学校考试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等学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7月至9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务虚会上,许多与会者提出了改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建议。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对当时中外形势的主要认识并作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和美国重要法律文献

中国

美国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8月27日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公布)

美国1787年宪法(1787年9月完成拟定工作)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分为正文“君上大权”(十四条)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九条)两部分,它采取的是对君主权力作具体规定、对议会权力作明确限制的做法。

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等。

皇帝拥有颁行法律、设官制禄、黜陟百官、总揽司法、召集和解散议院、统帅军队、宣战媾和、赏罚、恩赦和发布命令等大权。

约法指出: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约法由总统制向内阁制转变,它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暑之。

”约法规定:

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同时拥有对总统决定重大事件的同意权;在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议决事件有咨询复议权时,规定有三分之二参议员仍坚持原议,大总统必须公布施行;参议院在认为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得依法行使弹劾权。

宪法规定,“全国各州实行共和政体”,“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

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13个州成为统一的国家,强调联邦的最高地位,中央与州取得某种权力平衡,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宪法规定按三权分立原则组成政府机构,分别规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的权力。

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及其下属法院。

三权分立原则使行政、立法、司法三个权力机构互相制衡,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宪法保留了奴隶制,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荆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1.A

2.C

3.B

4.C

5.D

6.D

7.B

8.D

9.A

10.B

11.A

12.C

13.A

14.D

15.B

16.A

17.A

18.C

19.C

20.D

21.D

22.B

23.C

24.B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25.(24分)

(1)表现:

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

(6分,每1点2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得6分)

原因: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等。

(6分,每1点2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得6分)

(2)不同特点:

城市经济功能更加明显;城市外向型发展特征突出;商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新兴市民阶层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尖锐;城市兴办大学等。

(6分,每1点2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得6分)

共同影响:

为资本主义萌芽奠定了经济基础;有利于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促进了满足市民阶层需求的世俗文化出现等。

(6分,每1点2分,回答其中3点即可得6分。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6.(16分)

(1)认识:

西方列强主要从海路入侵中国;西方列强通过通商、传教等手段侵略中国;当今世界军事技术、科技发展迅速等。

(4分,回答1点可得2分、回答2点可得4分)

评述:

李鸿章认为当时的中外关系已不是传统的中外朝贡贸易体系下的中外关系,西

方列强纷纷在经济上对中国展开掠夺,也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和科技的先进性,这些都是李鸿章不同于清朝顽固派的主要地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李鸿章在处理中外关系上一味强调“抚夷”,同时,仅仅看到了西方军事技术和科技的先进性,这些都是其认识上的局限性。

(4分,回答1点可得2分、回答2点可得4分。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特点:

在思想、科技、教育等领域实行拨乱反正;主张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实行思想解放等。

(4分,回答1点可得2分、回答2点可得4分)

意义:

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为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作了前提准备。

(4分,回答1点可得2分、回答2点可得4分。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7.(12分)

示例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对《钦定宪法大纲》的进一步发展。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虽然是中国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通过宪法的形式规定人民权利的宪法。

但就其本质来看,“皇族内阁”和皇帝大权独揽等规定仍充满着封建专制的色彩,它在本质上不具有现代宪法的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主权、民族平等、三权分立等内容,制定了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等制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发展了《钦定宪法大纲》的宪政思想和民主内容,推动共和政体形成,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传播,更具历史进步性。

示例二:

美国1787年宪法对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更具进步意义。

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并且后者借鉴了前者三权分立的立法思想。

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规定总统制的同时又施行责任内阁制,因人设法,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具有历史局限性。

而美国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总体对宪法负责,更能体现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更具进步意义。

示例三:

宪法制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中国近代的《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受制于时代环境,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钦定宪法大纲》受制于专制传统和维护满清统治,借鉴日本宪法的相关内容,规定了皇族内阁、君权神圣等内容,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受制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斗争,民主思想尚未深入人心等因素的影响,因人设法,人治思想浓厚。

同时也借鉴了美国和法国宪法经验,开创了三权分立、总统制、责任内阁制等制度。

美国1787年宪法受制于南方奴隶主种植园经济,宪法保留了奴隶制,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力,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即时代局限性。

同时1787年宪法受到北美大陆早期民主自治、法律至上等观念、特别是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集中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宪法至上的理念。

评分标准:

第一等(12-10分)

1提取关联论题准确;

2能围绕论题,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多层次论证观点(两个及以上角度或层次);

3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9-5分)

1提取关联论题较明确;

2能围绕论题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一个及以上角度或层次);

3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4-0分)

1提取关联论题不明确;

2未能扣住论题,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角度或层次不清);

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