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8753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docx

《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docx

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俄国十月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篇一:

为什么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

1、为什么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并取得胜利?

(1)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必然导致革命的爆发,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要求冲破以沙皇

为代表的反动上层建筑和旧的生产关系,这迟早要引发一场大的革命风暴。

(2)俄国内外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因素,俄国这种矛盾的集中性和资

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的环节,俄无产阶级有可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3)1914年爆发的一战是俄国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1.一战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展开暂时打开了帝国主义的干涉与破坏,大大削弱了俄国

的反动力量

2.各交战国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化,迫使帝国主义国家在彼此厮杀的同时不得不拿出

相当大的力量对付本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革命运动。

3.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始由帝国主义后备军变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后备军。

4.世界大战使俄国背上沉重的军费负担,使落后的俄国几乎崩溃,这更加激化了俄国的

各种矛盾,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只能从革命中寻找出路

5.战争把武器交给人民,人民便于武装革命。

(4)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观条件成熟:

1.在俄国各派政党都无力解决俄国矛盾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

A.布尔什维克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先进的分子组成,有列宁主义的正确领导,他们认识到了在俄国实现变革的必要性,能够抓住历史机遇,制定了正确的战略、策略。

b布尔什维克党解决了俄国最迫切的社会问题,得到了大多数人民的支持。

2.俄国无产阶级较早登上了政治舞台,担负起了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任务

3.布尔什维克党宣传的社会主义适应了俄国人民的要求,成为俄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综上:

沙皇政府的改良和资产阶级的改革都不可能解决俄国的问题,迫使人民寻找其他出路,十月革命是俄国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是俄国人民在俄国发展进程中做出的历史性选择,反映了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篇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

内容:

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什么?

答:

客观条件:

1.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垄断和竞争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经济大发展。

经济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这极大地有利于革命。

此外,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走向全面反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有利于革命的到来

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

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

沙皇专制制度依靠贵族地主阶级和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

英法等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使俄国帝国主义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有侵略压迫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另一方面又因实力不足而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

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

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存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上述两方面情况,构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

主观条件: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俄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极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形成。

俄国无产阶级深受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俄国工人阶级开展斗争比西欧各国晚,受机会主义危害较小。

经过1905年革命洗礼,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

俄国无产阶级有农民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更为重要的条件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关于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策略原则,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成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是由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1.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

对外国资本,依赖性严重。

落后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如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等。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俄国无产阶级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

(3)工人集中程度高,大多数工人集中在几个大城市的大企业中,便于发挥战斗力,又有助于组织性和团结性的提高。

(4)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而且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

此外,俄国无产阶级还有革命的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贫苦农民。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革命运动,革命潮流冲击着沙皇专制统治,革命时机成熟。

从国际范围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使无产阶级有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突破而取得革命的成功。

.如何全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客观上:

①经济状况:

命前,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

②社会矛盾:

当时俄国总体水平相当落后,发展又十分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诸多矛盾交织,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的环节。

③一战的影响:

一战使俄国各种矛盾充分暴露,经济濒于崩溃,从而使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成为可能;帝国主义大国忙于一战,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主观上:

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的成熟,使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同时还有广大的农民和被压迫民族作为革命的同盟军。

关键在于布尔什维克的正确领导。

十月革命的特点:

首先,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胜利。

其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又扩展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通过暴力完成革命。

第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篇三:

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历史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俄国历史简况基辅罗斯时期苏联俄罗斯人、

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的祖先是斯拉夫族的一支——东斯拉夫人。

到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人的民族制度趋于瓦解,逐渐分化出一批占有大片土地和其他财富、拥有从事征战的武士队的有权势的族长、酋长。

经征服吞并,东斯拉夫族落逐步组合成若干大的部落联盟,后来又发展成一些公国。

公国以部落酋长(王公)们所在的设防城市为中心。

当时最大的公国有南方的基辅和北方的诺夫哥罗德。

9世纪中叶,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诺曼人(俄国史称瓦利亚基人)由军事首领留利克率领,南下征服东斯拉夫人,夺取诺夫哥罗德。

留利克死后,其弟奥列格先后征服了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并迁都基辅,建立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大公国,即基辅公国,或称“基辅罗斯”(“罗斯”是当时南方地区东斯拉夫人的称呼)。

它是一个早期的封建国家。

留利克王朝(882—1598年)统治俄国达700余年。

奥列格之后的基辅王公,继续征战扩张,向东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向南直达多瑙河流域,并多次出征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

公元988年,基辅公弗拉基米尔(980—1015年在位)定东正教为国教。

东正教的传播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关系,加强了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和西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在雅罗斯拉夫当政时期(1019—1054年)基辅罗斯达到空前的繁荣。

他死区。

蒙古统治者对罗斯长达两个多世纪(1240—1480年)的统治,使罗斯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4—15世纪,东北罗斯的经济逐渐恢复并日益繁荣。

同其他公国一样臣属于金帐汗国的莫斯科公国,地处东北罗斯的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经济有很大发展。

1325年,莫斯科公伊凡·达尼洛维奇(即伊凡一世)继位。

他依靠金钱、蒙古人和教会的支持,逐渐扩张势力,成为东北罗斯各公的首领。

146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1462—1505年)即位后,逐步兼并了周围公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并于1480年使罗斯彻底摆脱了蒙古的桎梏。

伊凡三世操纵了全国的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自称沙皇。

在他统治时期,确立了官阶制,组织了贵族军队,产生了贵族杜马(即咨询议会),颁布了新法典强化封建农奴制。

伊凡三世之子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最终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大业,使其版图北至白海,南达奥卡河,西到第聂伯河上游,东及北乌拉尔山脉。

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为了加强皇权,在政治和军事各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削弱大贵族权力,消灭封建割据,以极其残酷的恐怖手段镇压大贵族的反叛,因而历史上被称为“伊凡雷帝”、“恐怖的伊凡”。

伊凡四世还先后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使俄罗斯版图扩展到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并开始向西西伯利亚扩张。

1598年俄国完全征服了这片土地。

1613年,伊凡四世的亲戚米哈依尔·罗曼诺夫被立为沙皇,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对俄国300多年的统治。

1667年,俄罗斯经过13年的战争打败波兰,夺取波兰统治下的东乌克兰。

(二)俄罗斯帝国的强盛和扩张。

17世纪后期,当封建制在西欧基本

瓦解时,沙皇俄国仍在加强农奴制,致使俄国经济落后,国力薄弱。

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位,史称“彼得大帝”)决心改变俄国落后局面。

他在俄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废“大贵族杜马”,建立“参政院”,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管机构,罢黜大教长,将教会完全隶属于国家,从而空前加强沙皇专制制度,使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日臻

完善;效法西欧改组陆军,建立海军,设立军校,使俄国建成一支庞大的常备军;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学习西欧先进科技。

彼得一世积极对外扩张。

经过同瑞典长达20年的战争,夺得了芬兰湾和里加湾、卡累利阿的一部分、夺取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大片土地,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之后,他又远征南高加索,夺取了包括巴库在内的里海西岸。

至此,俄国跃为欧洲列强之一,开始在国际舞台上争夺世界霸权。

俄国正式定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1762—1796年),大肆对外扩张,同普鲁士,奥地利一起,三次瓜分波兰,占领波兰全国领土的近2/3,把白俄罗斯、立陶宛等地并入俄国,战败土耳其,兼并了黑海北岸和克里米亚,打通了黑海的出海口。

她对内镇压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普加乔夫领导的1773—1775年的农民起义,强化了专制统治,使其执政期间成为俄国历史上封建农奴制的鼎盛时期。

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在位)继续奉行其祖母叶卡捷琳娜的对外扩张政策,通过对瑞典、伊朗(古称波斯)和土耳其(古称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北吞芬兰,南并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

1812年,法国拿破仑为称霸欧洲,率军进攻俄国,俄军在库图佐夫率领下,把法军逐出俄国。

1815年各国君主会议同意把波兰大部分领土划归俄国。

波兰从此被沙皇政府统治了一百年。

俄国与奥、普结成“神圣同盟”,镇压欧洲各国革命运动,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进一步向东方和南方扩展,征服了中亚诸汗国、东北高加索,兼并了东亚美尼亚和高加索的黑海沿岸,控制了黑海。

沙俄在巴尔干、中近东的扩张引起了英、法等国的强烈不满,酿成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以俄国失败而告终,从此沙皇俄国再也无力充当“欧洲宪兵”了。

但在19世纪后半期,沙俄加紧向亚洲扩张,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共割占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把中亚大片土地并入其版图,几乎全部侵占了黑海沿岸地区。

至1914年,俄国的领土为2,280万平方公里,而其中属于殖民地的总面积达1,700多万平方公里。

(三)俄国解放运动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

从18世纪末期开始,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在俄国发展起来。

19世纪30—40年代,俄国开始工业革命,至19世纪中叶,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商品货币关系,对外贸易也有很大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雇佣工人的队伍在扩大,商人阶层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农村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农业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

这些变化标志着俄国封建农奴制危机的成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严重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农奴制发生了尖锐的对立。

废除农奴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日趋高涨。

从1825—会”,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1825年12月14日,“北方协会”率领军队在彼得堡参政院广场发动了武装起义,要求沙皇实行立宪,遭到镇压。

“南方协会”在乌克兰策动的起义也遭到失败。

两个协会的领导人都被沙皇政府处以绞刑,许多起义参加者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

这次起义发生在12月,故起义者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这批贵族革命家领导的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纲领、有组织的革命运动。

它标志着俄国革命运动的开始。

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之后,俄国解放运动由“贵族时期”向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过渡。

在40年代,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主要代表有别林斯基(1811—1848年)和赫尔岑(1812—1870年)。

他们

对主张在保存地主土地占有制和沙皇政权的前提下,以改良的办法自上而下地逐渐废除农奴制度的自由派进行揭露和斗争,以大量的文学作品揭露和批判封建农奴制和维护专制制度的教会,主张以革命手段和起义的方式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

但他们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圈子里,停留在宣传鼓动上,是“单枪匹马的革命家”。

在50年代,以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年)和他的亲密战友杜勃罗留波夫(1836—1861年)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继续并扩大了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革命鼓动,进一步揭露农奴主的反动性和自由派的欺骗性,号召农民以武装起义推

翻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并提出革命民主主义纲领,秘密筹组革命团体,同沙皇反动政府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在农奴制的废除已势在必行的形势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于1861年2月19日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宣言和法令,规定农民享有人身自由,但必须向地主交付赎金。

这次改革“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使农奴从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但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它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贵族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和沙皇的专制制度。

俄国仍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

农奴制改革以后,沙皇在上层建筑领域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如建立地方自治机构,成立城市杜马,改革司法机关,以普遍的义务兵役制代替旧日的募兵制等。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90年代,出现了工业的空前繁荣。

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开始形成、壮大,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也日益增长。

农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农村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反映农民斗争的愿望,在70年代有一批平民知识分子提出了“到民间去”的口号,因此被称为“民粹派”。

他们换上农民服装到农村去宣传革命,号召推翻沙皇,但得不到农民的响应,运动很快失败。

之后,他们之中一部分人主张使用个人恐怖手段。

他们组织了“民意党”,于1881年3月刺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但这并不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民粹运动这时有一定进步意义,但他们在理论和策略上都犯了严重错误。

如他们否认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主张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70年代开始出现革命的工人组织。

1883年3月,普列汉诺夫等人在日内瓦成立了“劳动解放社”,为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做了大量工作。

1895年,列宁建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把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1893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明斯克召开,宣布了党的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

俄国帝国主义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1904年,沙皇同日本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的东北地区爆发了战争。

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促进了国内危机的发展。

1905年1月22日,彼得堡工人14万人向冬宫举行和平请愿,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

沙皇的暴行激起了全国的抗议浪潮。

10月形成全国总罢工。

12月,莫斯科举行总罢工并发展为武装起义,全国许多地区也爆发了起义,但都被镇压下去。

1905年革命是俄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次革命是十月革命的一次“总演习”。

革命失败后,沙皇大臣斯托雷平采取了有利于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新的杜马选举法和土地政策,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内阶级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沙皇俄国与英、法等国结成“协约

国”。

战争使俄国经济陷于崩溃,百姓苦不堪言。

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揭露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号召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以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1917年初,国内总危机已经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

革命呈一触即发之势。

3月10日(俄历2月25日)彼得格勒爆发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全市工人总罢工。

布尔什维克党号召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制度,成立临时革命政府。

3月12日,彼得格勒驻军转向起义者。

起义者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打开监狱,释放革命者。

当晚,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大会开幕。

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推翻了沙皇政权机关,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至此,统治俄国人民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沙皇专制政权终于被人民推翻了。

二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