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78572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3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海南省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海南省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海南省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海南省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

《海南省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高二月考地理试题.docx

海南省高二月考地理试题

高二1月月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題共60分)

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

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

右图为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

A.办公区集中B.高档住宅区集中

C.公交站点集中D.工业区集中

2.如图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B.RS和GPSC.RS和GISD.GPS和GIS

【答案】1.C2.D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11:

43单车分布较稀疏,23:

11单车分布较密集,并且单车主要集中分布在路口附近,主要原因是公交站点集中,所以C正确。

2.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为了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和GIS,所以D正确。

【点睛】由于“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的概念及相互关系,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RS是眼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下图为黄河某支流流域年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该支流上已经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实现了梯级开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影响图中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D.海陆位置

4.根据图上信息推断,该支流上可建水电站数量最多的河段可能是

A.①水文站以上河段B.①②水文站之间河段

C.②③水文站之间河段D.③水文站以下河段

5.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有利影响主要有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3.C4.B5.D

【解析】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为黄河上游支流洮河,图示地区等温线没有与纬线平行,影响因素不是纬度位置,A错。

大气环流对降水影响大,对气温影响小,B错。

图示地区等温线都分布在陆地上没有显示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错。

图中显示自西向东再向北,年均温逐渐增加,说明地势逐渐降低,地形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C正确。

4.水电站布局在地势落差大的地方,图中能体现落差大小的只有年均温等值线,等值线越密集,地势落差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水文站之间等温线最密,说明地势高差最大,坡度最陡,水能最丰富,①②间水电站数量最多,B正确。

5.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河段水量具有调节作用,使其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区域和缓,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同时,枯水期水量增加,水质得以改善;河流的年净流量的大小主要和河流补给状况有关,因此上游梯级开发对年净流量没有影响。

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D项。

点睛:

修建水库的利弊:

1.、主要作用:

防洪抗旱、防汛抗旱(最主要)、发电次要作用:

灌溉、供水、航运、渔业、旅游。

2兴建水库的弊端

(1)增加库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影响:

兴建水库可能会诱发地震,增加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

(2)泥沙淤积:

库区泥沙淤积造成水库的实际库容不断减小。

(3)下游土地的土壤盐碱化:

不断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盐分和各种化学残留物的高含量,导致了土壤盐碱化。

(4)库区及下游的水质恶化:

库区水面面积大,大量的水被蒸发,土壤盐碱化使土壤中的盐分及化学残留物增加,从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提高了下游河水的含盐量。

(5)对下游河道的影响:

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造成河床被严重冲刷侵蚀,入河(海)口向陆地方向后退。

(6)移民问题和对库区风景、文物的影响:

由于水位上升使库区被淹没,需要进行移民(大问题)。

并且由于兴建水库导致库区的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被淹没,需要进行搬迁、复原等。

(7)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由于水流静态化导致下游血吸虫病等流行病的发病率增加,库区也会更容易滋生蚊蝇及其他致病微生物。

(8)对气候的影响库区:

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

下图是某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若水库大坝再加高100米,该地区的哪个村庄可能会被淹没

A.①号村庄B.②号村庄C.③号村庄D.④号村庄

7.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比①地势起伏小B.乙河向西北流

C.支流甲河画错了D.③比④正好低100米

【答案】6.C7.C

【解析】

6.从图中看,水库大坝建在100米等高线处,如果大坝再加高100米,则200米以下的村庄可能被淹没,①号和②号村庄位于大坝下游,不受影响;AB错误;③号村庄海拔200米以下,可能会被淹没,C正确;④号村庄海拔200米以上,不会被淹没,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7.读图分析可知,②地等值线比①地等值线密集,说明②比①地势起伏大,A错误;乙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B错误;河流形成于山谷之中,等高线往高处凸为山谷,所以甲河流不是在山谷地区,所以甲河流画错了,C正确;读图分析可知,③地的海拔为100-200米,④地的海拔为200-3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0-200米,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下图是西藏雅砻河谷地(29°N,91°E)的等高线地形(单位:

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示地区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A.1280米B.1340米C.1460米D.1550米

9.图示区域中

A.图中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发电

B.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C.当地传统发居具有墙厚层高的特点

D.河流流向大致是由北向南

【答案】8.C9.B

【解析】

8.图中最高处为4950米,最低处为3400米至3600米之间,高差在1350至1550米之间。

故答案选C项。

.....................

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0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D.草场破坏

11.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C.有可能位于黄土高原D.气温日较差增大

【答案】10.B11.D

【解析】

10.读图分析可知,该流域耕地比重增大,水体比例下降最大,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加剧,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

正确答案是B。

11.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加剧,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增加,A错误;因此草地面积减少,植被少,河流含沙量增多,B错误;同时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增大,D正确;由此判断,该地有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C错误。

故答案选D。

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地下根茎可食、可入药,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

下面的左图示意华北某山药种植基地的地形情况,右图示意该地采用攀爬网种植山药。

完成下列问题。

12.甲、乙、丙、丁四地中,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3.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B.有利于田间排水

C.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D.便于果实的收获

【答案】12.D13.C

【解析】

13.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A对。

攀爬网不能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C错。

与田间排水无关,B错。

果实是地下的根茎,与收获无关,D错。

故选A。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14.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围湖造田D.过度养殖

1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14.A15.D

【解析】

14.由材料及图可知,该地区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平原比重小,因此,其农业用地结构中林业所占比重应该大,种植业比重应该较小;但从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林业所占比重较小,由此可以推知,该地区是将大量的山地丘陵开垦为耕地所致,故选项A正确。

15.由于该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业的比重,其出路必然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故选项D正确。

点睛:

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完成下列问题。

16.江苏和浙江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A.两省面积差异较大B.江苏人口较浙江多

C.两省水热条件差异大D.浙江丘陵较江苏多

17.新疆的生物质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B.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

C.气候干旱,植被稀疏D.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答案】16.D17.C

【解析】

16.江苏和浙江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浙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江苏以平原为主,浙江的丘陵较江苏多,D对;根据表格内容,省区面积差异很小,A错;江苏人口较浙江多,但是薪柴总量多少与人口多少无关,B错;两地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相似,C错。

故答案选D项。

17.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所以薪柴总量不能满足需求。

C对;新疆石油、天然气丰富,矿物能源较多,A错;当地生物质能源少,与交通运输无关,D错;新疆位于地势第二阶梯,海拔较高,雪山面积与植被少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干旱少雨导致的植被少,B错。

故答案选C项。

下图是某地区原始森林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与图中甲区域原始森林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②暖流③地形④东南信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如果图中乙处森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①大气中CO2合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