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专业化管理提高所得税征管水平.docx
《积极推进专业化管理提高所得税征管水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推进专业化管理提高所得税征管水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积极推进专业化管理提高所得税征管水平
积极推进专业化管理提高所得税征管水平
——宁国市国税局积极推进企业所得税专业化管理
为解决目前征管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落实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税收管理理念,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根据宣城市国税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管理座谈会》精神和国家税务总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宁国市国税局按照“流程管税、环节控管、强化评估、风险控制”的总体要求,经广泛调研,充分论证,选择部分行业实施了专业化管理试点。
以科学配置资源为核心,以优化机构职能为重点,建立了“以纳税评估为枢纽,以流程控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工作机制”,健全了“源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纳税服务”四个体系,构筑了税收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背景
当前,纳税人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长,而且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也不断创新,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日益突出,税收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明显加大。
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实现新时期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税收管理目标,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一)传统的税源管理方法是管理员划片管户,“一人进场,各税统管”,不分纳税人规模大小,不分纳税人行业、性质,要求管理员平均用力、全面管理,不管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工作全部平均分配,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了“管理员什么事情都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被动局面;同时管理员大部分的精力被消耗在催报催缴、办理涉税事项、填报各类报表等事务性工作中,无暇顾及重点业户的核心税源管理工作。
(二)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比较多,管理员对所辖业户的经营状况根本无法深入了解。
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员完全落实各项职责,管理到位是很难实现的;而且纳税人的组织形式和经营项目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对税务人员在工作能力、水平、方法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上两个矛盾就造成了现阶段“管理对象”与“管理主体”在数量及素质上出现错位的局面。
(三)传统“划片管户”的模式中,由于税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及业务素质普遍不高,每个管理员的管户情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实现对片区内各行业、各类型的纳税人均能实施有效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
而现阶段我们又很难通过具体的指标、方法去评价考核其管理质量,容易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的情况,很难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部分税务人员对工作敷衍拖延,个别人员出现“混日子”的工作态度;同时在制度建设上也存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管理员的考核乏力等问题。
(四)管理员对其所管辖的企业从成立到注销,统包统揽,权力过大,隐性风险巨大,无法监控,不符合税收风险管理的科学理念,从强化管理、保护队伍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税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五)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被动型的管理,存在着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服务措施针对性不强,缺乏对纳税人的个性化服务,管理与服务脱节等问题,使其无法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深层次高效率的纳税服务。
由此可见,创新税收管理员方式,探索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可破解当前税源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基本做法
(一)改变税源管理方式,选择部分行业试点
1、打破区域管理界限。
通俗地讲,就是打破了属地管理概念,以税收规模为标准,结合行业税收管理上的特点,将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对于重点税源,实行分行业专业化管理;对非重点税源,按管理流程顺序,设置户籍管理、税源日常监管等6个部门,实行流程化管理;并建立了纳税评估体系、纳税服务体系和税收管理标准化制度体系。
首先,在全市范围内选择房地产、电容器两大行业实施税收专业化管理。
2、实行专业化管理。
在市局机关内部新增加设置了房地产税源管理科、电容器税源管理科和纳税评估科,以行业专业化管理为突破口,实现了“专业化中有流程化作业,流程化中有专业化工作”的工作目标。
比如对房地产行业,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实施全程监控。
从项目源头抓起,要求所有房地产项目必须建立完整详尽的项目登记。
登记土地来源,工程等情况;要求房地产企业,每月报送工程款支付、房地产专用收款收据、房地产专用发票、销售面积、项目销售收入等情况;要求管理员监管预售款申报情况,做好日常评估工作,提高房地产企业税收监控和预测能力。
3、税源实行流程化管理。
流程化管理,是按管理流程顺序,在各个关键节点设岗,目前设置了户籍管理、税源日常监管等6个部门,以工作流程管理为突破口,实现“在流程化管理中体现专业化”的工作目标。
征管科、政策法规科、收入核算科、纳税服务科、监察室按职责参与专业化管理工作,减少管理层次,实行扁平化管理。
(二)调整组织结构,重新设置职责
原管理模式下,税源管理在分局内部设置为税收管理员岗,分局长岗,实行内部循环;试点行业转型后实行部门外部循环,税源管理调整如下:
1、税源专业化管理设立:
户籍管理、日常事项管理、涉税信息管理、收入分析、纳税服、纳税评估、风险监控岗位。
2、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
征管科负责税务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及巡查,涉税信息收集、加工、清分、发布;税源管理科负责税源日常事项管理;政策法规科负责税务资格认定;收入核算科负责税收收入分析;纳税服务科负责税款征收及纳税咨询;纳税评估科负责纳税评估;监察室负责风险监控。
(三)完善工作流程,实行流程化管理
工作职责重新分解,业务流程重新调整,管理模式转型后,工作职责按照“管户”变“管事”进行了重新划分。
征管科主要承担户籍管理和税收信息管理,定期将户籍信息和税收信息传递给税源管理科和纳税评估科;税源管理科接到征管科传递信息后着重做好纳税人的发票管理、涉税事项的实地调查核实、处理税务违章、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等,同时要调查和反馈各组传递的问题或事项;纳税服务科主要负责申报征收、发票发售、受理申请、纳税咨询、微机数据管理、资料整理归档等涉税事项,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涉税事项或数据传递至相关部门;收入核算科主要负责对收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意见传递给税源管理科和纳税评估科;纳税评估组主要负责外来涉税信息比对及专项评估,实现信息管税,并将异常传递至税源管理科;政策法规科和监察室主要负责对工作流程全面监管,风险监控,开展绩效问责。
(四)引入风险管理,促进思想转变
“专业化管户,流程化管事”实质是“管事”。
从“管户”到“管事”,不仅改变了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管理方式等,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干部的惯性思维、职权范围。
新模式下,原来一人下户统管的涉税事项,按照执法风险节点分解为不同的岗位去完成,从形式上看削弱、分解了税收管理员的权利,但实际上是分解了税收管理员的执法风险。
通过学习讨论,大部分税收管理员都能意识到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实现了思想的转换,为推行征管模式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成效
专业化管理方式转变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6个月的试运行,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一是税源管理质量初见提高。
过去企业不分大小,不管人员素质,管理平均用力,管理员统包统揽的弊端比较明显,而推行专业化后,为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仅以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为例,管理方式转变前,全市共65户企业分散在3个分局由8名税收管理员管理,管理质量参差不齐。
专业化集中管理后,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年征收企业所得税款近4,000万元。
从目前情况来看,形成了倒逼了税管员要精于行业税收研究,公平了行业税负良好局面。
二是工作效率明显改善。
流程化管理有效地实施了节点控制,征管科户籍管理时发现问题通过“涉税事项移交单”传递给税源管理科调查核实,每项事项的处理都有时间期限,税源管理科必须按时按质将调查核实情况进行反馈,管员有了工作任务,有事做。
如征管科通过政府综合治税平台收集到的房地产开工竣工项目、房产登记情况、财政补贴收入等,经清分、加工、发布后,税源管理科积极行动,责成纳税人补企业所得税款近1000万元。
三是“信息管税”有序推进。
管理方式转变运行6个月来,宁国市国税局利用市政府主导建立的综合治税平台,拓展外部联动机制,渐进实行了“信息管税”。
重点加强了房地产、享受优惠政策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税收管理。
该平台共有36个市直成员单位参与,每成员单位都有一名专人负责每月10日前填制本单位涉税信息采集表,通过网络传至综合治税信息网络平台,供税务机进行筛选分析。
国税局将社会综合治税平台信息与日常税源管理相结合,明确专人负责收集各部门上传到综合治税平台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审核,下发给税源管理部门。
并对下发的有关涉税事宜实行跟踪管理,要求核查人员按时上报核查情况,同时开展责任问效,防止有信息不利用、有问题不处理的现象发生。
通过这些举措,税源监控能力得到提高,大量隐蔽、易流失的税源变成了可控管税源。
例如利用工商、供电、统计、工业等部门提供的耐磨行业的信息,宁国市国税局加强了耐磨行业的税源管理。
四是纳税评估逐渐深入。
管理方式转变后,组建了纳税评估科,评估工作专人实施,打破了层级限制和区域限制。
纳税评估科通过行业的纳税评估指导税源管理科日常管理,以行业管理模型为载体形成了纵向互动。
税源管理科发现疑点提交纳税评估科开展专项评估,纳税科发现有偷税行为的,转交税务稽查查处,稽查将查处情况反馈给税源管理科,实现了日常管理和稽查的联动。
五是涉税风险得到监控。
管理方式转变后,改变了过去“一人进厂、事务统管”管理方式,涉税事项按工作职责发起转办,受理、调查核实、比对评估各负其责,风险监控部门实施全程监督,一个流程结束推动了下一个流程的起动,环环相扣,确保了税收执法的阳光、高效,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
四、税源专业化管理下一步打算
在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工作中,我局开展了有益探索,摸索出一些经验,为今后专业化管理全面铺开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以税收风险为导向,进一步提升纳税遵从
在对纳税人的纳税遵从风险、税收管理员的执法风险、廉政风险认真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查找容易产生的节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纳税遵从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范执法和廉政风险。
将纳税遵从风险较大的行业的纳税人列入重点税源管理,扩大范围,实施专业化管理;加强税前辅导,提高纳税遵从度;按流程设置岗位,使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建立相互制约监督的执法考核机制和廉政保障机制,有效防范执法和廉政风险。
(二)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
专业化税源管理的含义非常丰富、内容非常广泛的,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专业化。
包括以分类管理为核心,按规模或按行业或按纳税遵从度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非重点税源,准备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化的税源管理机构来分别管理不同的税源,也包括按不同管理环节、管理事项来设置税源管理岗,明确税源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让管理员专门从事某个环节事项的管理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分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有效防范执法执险,提高税源管理质效。
(三)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促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信息共享是建立和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支撑。
必须加快征管信息化建设。
一是完善“综合治税平台”功能,并逐步实现向“双平台”的功能转移,为专业化管理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依托CTAIS征管系统,保证各个管理环节衔接顺畅,实现信息共享,防止工作脱节,避免出现漏洞,提高管理效能。
三是提高信息利用率,落实信息管税各项工作任务。
四是疏通社会涉税信息传递渠道,拓宽第三方信息来源。
(四)以核查申报数据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强化纳税评
纳税评估工作作用大,能更多地发现问题,为征管服务。
建立纳税评估科,评估工作开展有了人力保障,有利于建立各行业不同的纳税评估模型,分行业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提出疑点信息,找出评估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有利于开展多种联动评估工作,建立相关预警指标,参照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对指标差异较大的纳税户进行评估;有利于建立评估长效管理机制,针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加强行业管理。
征管部门定期总结分析评估发现的税收管理隐患,推动相关部门从制度层面完善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评估一个行业促进一个行业的管理,评估一个地区提升一个地区的管理,不断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建立防范税收风险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