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630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docx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docx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最后一次讲演同步练习一(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卑鄙蛮横赋予鲜血

A.bìhèngyǔxuè

B.bǐhèngyǔxiě

C.bǐhèngyǔxuè

D.bìhèngyǔxuè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鼓掌屠杀恐布赋予

B.署假蛮横毒手遭遇

C.卑污无耻政协祈祷

D.疯狂垮进遭受卑鄙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C.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

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

4.本文标题中的“最后”一词的具体含意是()

A.闻一多是当天讲演的人中最后一个讲演的。

B.李公朴先生讲演过了,后来闻一多先生又讲演。

C.李公朴讲演被杀害,闻一多先生讲演又被杀害了。

D.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5.下列各项中,能与前边加线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

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

心未死,,和平可期,,杀人者必覆灭。

A.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

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紧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

D.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

二、语言表达

6.演讲中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

请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课文片段在线]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写法分析]语段中的三个“你们……”构成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质问的语气,让读者感觉有一股强大的愤怒的力量直入心扉。

7.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

(1)你们完了,快完了!

句式:

________。

表达效果:

________。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句式:

________。

表达效果: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国不亡,有我!

齐邦媛

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

1938年11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

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

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

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1936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160名学生。

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

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

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

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厘米,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

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

13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

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

1894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

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

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1908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

更令人意外的是,1917年他已41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

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

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

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自他从事教育到1951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

”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

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11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远瞩的理想。

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

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

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来,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

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

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有删改)

8.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

______→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_____→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9.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

10.文中说“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温暖”的理解。

11.“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

”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闻一多唯——次服软

国中华

众所周知,闻一多是个从不服软的人,但却有一次例外。

1944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中文系在学校南区10号楼举行纪念五四文艺座谈会,由中文系主任罗常培主持,邀请包括闻一多在内的众多教授讲演。

因为参加会议者太多,连窗外也挤满了学生。

罗常培见教室里实在容不下,只好请演讲的人站得高一些,以便站在窗外的学生也能够听得见。

有些教授在演讲时,因为声音小,惹得外面的人不断在叫“大声些”。

那些奉命来捣乱的特务也趁机起哄,大喊大叫并不停敲打窗户,致使会场出现了混乱局面。

此时,天又下起了雨,特务在混乱中弄断了电线,会场顿时陷入黑暗之中。

罗常培见状说:

“我看今晚的会就到此结束算了。

”他的话激怒了脾气暴躁的闻一多:

“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即便在黑暗中也要把会开到底!

”其他几个教授提出建议,是否将座谈会转到图书馆的大阅览室去开,那里地方大,灯又很亮,但罗常培怕特务跑到图书馆破坏,没同意。

这更让闻一多暴跳如雷,对罗常培吼道:

“如此重要严肃的会议,你怎能当作儿戏?

你究竟怕什么?

是怕那些特务手里的枪吗?

如果你怕,你可以走,我却不怕,我要留下来继续开会!

闻一多的慷慨陈词,让罗常培认为是对他这个系主任尊严的挑衅,于是硬性宣布“散会”。

之后,他气冲冲地拂袖而去,其他人也不欢而散。

齐亮和马识途两名学生将闻一多请到一旁,告诉了他国民党特务以及联大三青团捣乱的真相,对他说:

“罗先生也是出于无奈才那样做的,您怎能当着众人的面对他大发雷霆呢?

既然事已至此,我们也不能让特务的阴谋得逞,一定要把联大的旗帜举起来!

”又跟他说了还要于5月8日再次举行座谈会和文艺晚会的计划,希望他能够参加并说服罗常培与他一起主持会议。

闻一多听后犹豫了:

“罗先生已经生我的气了,他还愿意来参加和主持会议吗?

他如果不来参加,我也就不好意思来参加了。

齐亮和马识途劝闻一多:

“只要您能亲自登门向罗先生道歉,他一定不会驳您面子的。

”闻一多听罢,答应了。

闻一多登门前,齐亮和马识途已经找罗常培做了疏通。

随后,齐亮、马识途又陪闻一多一起去了罗常培的家。

刚进门,闻一多就向罗常培深深鞠了一躬。

这一招让罗常培猝不及防,也赶紧鞠躬以示回敬。

两人谦让着进了客厅后,也没有提起那天的不快,相逢一笑,冰释前嫌了。

5月8日的座谈会和文艺晚会,在罗常培和闻一多的共同主持下举办得很成功。

事后,闻一多对齐亮和马识途说:

“我是为了开好会才向罗先生服软的,这是我此生唯一的一次服软,以后绝不会有第二次了。

敢作敢为,又有所不为,既是大师的精神底色,也体现了大师的人格境界。

(摘自《文史博览•文史》,有改动)

13.本文题目是“闻一多唯一一次服软”,可开头又指出“闻一多是个从不服软的人”。

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14.罗常培宣布“散会”的原因有哪些?

1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语句。

16.闻一多为什么会向罗常培服软?

说说你的理解。

17.从上文及一文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

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鼓掌)这成什么话?

(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

无耻啊!

(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鼓掌)

18.“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中两个“最”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9.“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中的“只不过”一词含义丰富,有什么表达效果?

20.文段中提到的“这是某集团的无耻”中的“某集团”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在这里,闻一多不直接点明是哪个集团是不是因为他害怕该集团?

说出你的观点及看法。

21.在闻一多看来,什么样的人生是光荣的人生?

22.闻一多先生在演讲时不断变换人称,请简析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四、作文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古人云:

“万物贵其真。

”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______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五、填空题

24.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________②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________③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________④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________

25.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光明正大________②偷偷摸摸________③悲愤痛恨________④挑拨离间________⑤制造恐怖________⑥卑鄙无耻________

26.给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ǎo(______)得 卑liè(________)tú(________)杀

恐bù(________)chuí(______)击毁灭(______)

卑鄙(________)蛮横(______)赋予(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C项正确。

本题需要注意的读音是:

“蛮横”中的“横”应读hèng。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C项书写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

A项“布”应为“怖”。

B项“署”应为“署”。

D项“垮”应为“跨”。

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

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

A.“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用在此句恰当;B.“义愤填膺”指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用在此句符合语境;C.“挑拨离间”指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含贬义,用在此句不合语境;D.“光明正大”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用在此句恰当。

故选C。

4.【答案】D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D项,闻一多先生那天讲演后,在当天下午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

因此那次讲演成为他生前最后一次讲演。

故答案为D。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修辞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对偶: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A项最为恰当,选择时要注意与上下句间的内在逻辑。

6.【答案】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样”也重要。

在品味与诵读的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品格,并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解答时首先要理解排比这种修辞手法。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语段中的三个“你们……”构成排比,增强了质问的语气,让读者感觉有一股强大的愤怒的力量直入心扉。

据此可以围绕诵读经典的方法来拟写排比句,注意这三组句子的句式要一致。

做到语句流畅、合理即可。

7.【答案】

(1)感叹句;揭露了敌人的虚伪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2)反问句;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句式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1)由感叹号可知,为感叹句。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是闻一多先生对于反动派的痛斥,因此表达效果为揭露了敌人的虚伪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2)由问号以及语气可知,为反问句。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这是闻一多在义愤填膺的状态下发出的呼喊,因此效果为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8.【答案】1908年,创建天津南开中学1936年,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

解答时学生要注意文中主人公活动的时间:

一九○八年、美国回国后、一九三六年、抗战期间。

这些时间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事件。

采用“时间+人+事”方法概括作答。

9.【答案】“眼睁睁”一词写出了张伯苓看着国帜三易时内心的无奈、痛心和悲愤,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强烈的爱与责任感。

【解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采用答题格式是:

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本题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句中“眼睁睁”体现了主人公面对国难时的无奈、痛苦心情。

10.【答案】①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张校长对“我们”的照顾细致周到;②无论国家民族处于何种境地,张校长和他的故事总是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坚信中国不会亡。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理解。

对“温暖”一词的理解关键要考虑“我”的“温暖”来自何处?

阅读文章可知:

一是张校长对我的照顾;二是张校长行为对我的感动。

据此概括作答。

11.【答案】“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解答本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句子,从文章中筛选与之对应的句子即可作答。

12.【答案】示例:

①这是张校长演讲了半个世纪的主题,是他教育救国理想的体现;②这也是张校长和他的学生坚信“中国不亡”,并努力创造“另一个中国”的“南开精神”;③这更是南开精神对我们后人永恒不灭的激励。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解答时需要清楚文章标题的几种作用,注意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主旨的关系作答。

13.【答案】不矛盾。

这样说突出了闻一多这一次服软的意义,表现了闻一多的“敢作敢为,又有所不为”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这样说突出了闻一多这一次服软的意义,表现了闻一多的“敢作敢为,又有所不为”的特点,因此并不矛盾。

14.【答案】①窗外的学生大喊,特务敲打窗户,致使场面混乱。

②特务弄断了电线,会场陷入黑暗。

③罗常培担心特务破坏图书馆,不敢转移会场。

④闻一多大胆挑衅,尊严受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罗常培宣布“散会”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①窗外的学生大喊,特务敲打窗户,致使场面混乱。

②特务弄断了电线,会场陷入黑暗。

③罗常培担心特务破坏图书馆,不敢转移会场。

④闻一多大胆挑衅,尊严受辱。

15.【答案】这几句话接连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闻一多对罗常培要解散会议的严重抗议及对罗常培“怕特务”“怕死”的蔑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本题要结合反问的修辞方法来理解句子意思。

16.【答案】罗常培解散会议屑于无奈,并无恶意,因此闻一多知错了。

更重要的是,闻一多一心想赛办好座谈会,而座谈会需要罗常培的主持,因此,他向罗常培服软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罗常培解散会议并无恶意,闻一多一心想办好座谈会,而座谈会需要罗常培的主持,因此,他向罗常培服软了。

17.【答案】闻一多是一个敢作敢为、爱憎分明、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志士。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

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闻一多是一个敢作敢为、爱憎分明、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志士。

18.【答案】对反动派的行为的极度憎恶和愤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看出两个“最”字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行为的极度憎恶和愤怒。

19.【答案】“只不过”这个副词表明李先生的行为是一种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正当行为、正义行为,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只不过”表明李先生的行为是一种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正当行为、正义行为。

20.【答案】国民党反动派。

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用指明是哪个集团,下面的听众也均明白是指国民党反动派。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

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某集团指国民党反动派。

因为不用指明是哪个集团,下面的听众也均明白是指国民党反动派。

21.【答案】勇于为国献身、为民请命的人生是光荣的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闻一多认为:

勇于为国献身、为民请命的人生是光荣的人生。

22.【答案】“你们”“我们”连用,表达了讲演者坚定的立场与光明必将到来的信心。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人称的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

便于直接与读者交流。

第三人称: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你们”“我们”连用,表达了讲演者坚定的立场与光明必将到来的信心。

23.【答案】生活贵在真

清照寻寻觅觅,我亦觅觅寻寻……

放大岁月的瞳孔,转动时间的齿轮,我看到生活缩影成一帧帧光感饱满的电影胶片,缓缓的从眼前转过……

夕阳给宁静的村庄披上了薄薄的金纱,家家户户的烟囱里袅袅的升起乳白色的炊烟,盘旋着不愿离去。

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怀抱着爸爸给她买的布娃娃,站在村口,不住的向那条通往市区的公路张望。

她幼小单薄的身躯在寒风中有微微的瑟缩。

“乖孙女儿,回家吧!

”身后传来一个老人沙哑的呼唤。

小女孩没有回头,也没有回应,仍向前张望着。

“奶奶都做好饭了,咱们回家慢慢等吧!

”老人抓住女孩的手腕,想要带她回家。

“我不!

”小女孩有些用力地甩掉奶奶的手,“爸爸妈妈说好今天回来的,我不回去,我要在这儿等他们回来!

”小女孩的脸上是有些不符合年龄的固执。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奶奶急了,扬起手又轻轻放下,“咱们回家等,一样的啊!

再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小女孩被最后一句话吓住了,只好任由奶奶把自己拽回了家。

只是她仍不断回头张望着,直到那条长长的望不到头的公路缩成一个小点……

那时的小女孩,朴素单纯,每个周末等爸爸妈妈回家便是她生活的全部中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在小女孩的眼里开始呈现出另一种色彩。

早已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的她当然不再需要在夜幕降临时仍翘首期盼他们的身影,相反,她隐隐的希望自己能独立生活,能离开小时候曾无比热切盼望的爸爸的唠叨和妈妈的拥抱。

她看到了生活的另一扇门,一扇色彩斑斓充满诱惑的门。

她试着推开了它……

当小女孩伤痕累累的回到那个曾被自己嫌弃苍白单调的家,她看到的是两张关切的脸,那欢欣的表情一如当年终于等到爸爸妈妈回家的自己。

于是小女孩笑了,笑脸像多年前一样单纯和美好,她终于明白:

有爱的地方才有家,有家的地方,才有真实的生活。

【解析】作文标题“_________贵在真”。

现在不少人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追求学习分数,而忽视做人的人生观的养成,其根本在于一个“真”字,强调这是做人的真谛,只有“真”才“善、美、坚”,可以议论,可以叙事,可以抒情,但必须突出一个“真”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