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7622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上午7:

30-9:

30)

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

《礼记》中说: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

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2.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

对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A.周公跪拜说明集权色彩异常明显

B.四方来朝体现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画像石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

D.画像石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

3.古代儒者在阐述政治思想时往往将“君”与“国”混为一体,君主在统治理念上常常将“国”视为放大的“家”。

这说明

A.儒家思想促使“家国一体”观念的产生

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进步

C.君主借助家庭伦理强化统治

D.“家国同构”体现专制集权

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5.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875斤栗;最低的月俸8斛,合500斤粟。

这说明秦汉

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

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

C.官僚体制严重失衡

D.贵族政治已经废止

6.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

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

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

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

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

7.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

“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8.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

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C.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

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9.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

这反映了

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

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

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

10.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这表明唐代

A.商税成为主要税收

B.城市经济日趋没落

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D.农村市场发展繁荣

11.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麦价急遽上升,一斛至万二千钱”,南方农民“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

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农民职业转化速度加快

C.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

D.人口迁移改变经济地位

12.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妇女有财产继承权,法律也允许妇女改嫁、离婚,甚至丈夫外出三年不归,女方就可以主动提出离婚。

这说明宋代

A.妇女地位逐步提高

B.理学影响范围有限

C.三纲五常尚未出现

D.儒家伦理已法律化

13.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期被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与此相关的关公戏经久不衰。

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

A.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发展

B.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倾向

C.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

D.佛教因中国化兴盛不衰

14.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

总督职位的设置

A.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了地方三司分权

D.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

15.从明代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批关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

这反映了

A.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B.有识之士批判君主专制

C.程朱理学失去主流地位

D.时代特征推动学风转变

16.在清代的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大致有一半是府或省治的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这反映了

A.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

B.城镇是经济发展的缩影

C.多数城镇具有双重功能

D.商品经济冲击旧有体制

17.梭伦改革时规定,国家就政治事务发生党争时,公民不得袖手旁观;陈独秀指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抗争,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所动心”。

据此可知梭伦和陈独秀都强调

A.城邦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应该限制个人权利与自由

C.党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D.公民意识对国家至关重要

18.《罗马法概论》说:

“从一定意义上讲,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罗马法学说对本国的基本民事关系作出解释,并且也可以从本国的基本现实出发对罗马法学说作出自己的诠释。

”这说明罗马法

A.体现万民法精神

B.符合自然法原则

C.具有普适性特点

D.注重实践中发展

19.它(文艺复兴)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为对象;而不像路德那样,以没有受过教育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对象。

因此,作为历史力量,它有明显的软弱性。

这说明文艺复兴

A.缺乏思想理性

B.反对“因信称义”

C.影响范围有限

D.属于贵族运动

20.马丁·路德曾坦率承认从理性看来,基督教的很多观点荒谬至极,但他依然坚信“理性是魔鬼的妓女”;加尔文与天主教会合作,迫害著名的解剖学家塞尔维特。

上述材料表明

A.科学与宗教势同水火

B.新教与罗马教会别无二致

C.新教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D.宗教改革强调信仰至上

21.16世纪初,佛罗伦萨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

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

这种现象说明

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

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

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22.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因,正是基于英国人的商业进取心以及由此引起的争夺殖民地的意识。

这说明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A.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海军力量的强大是根本保障条件

C.深于制度创新带来的政治优势

D.基于地理空间狭窄的危机意识

23.1694年,威廉三世从支持他的辉格党中任命了枢密院成员,组成了辉格党内阁,但当时辉格党并不是议会里的多数党。

据此可知当时

A.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B.责任内阁制已经基本确立

C.《权利法案》遭到严重破坏

D.国王正确行使了自身权力

24.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这说明

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

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

C.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

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

25.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

这表明

A.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

B.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

C.政府领导工业革命的开展

D.工业革命完善了专利制度

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关税”;南北战争后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

“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这些规定

A.保证了三权分立的运转

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D.完善了分权制衡的体制

27.1831年英格兰南部的10个郡只有326万人口,却拥有325个下院席位,而北方的6个郡已经增长到360万人,在下院只占有68席。

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两党政治正式形成

B.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C.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D.南北方矛盾的激化

28.据统计1886—1890年间,英国爆发的工人罢工事件多达53次;1894年美国爆发的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工人甚至占领了芝加哥政府,这发生说明了

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

B.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

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9.解读下图,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兴盛

B.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

C.工业革命下的世界市场体系

D.新航路开辟之初的世界状态

30.司马迁在整理历史材料时,“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史料,他尽可能地进行选择和考订。

这说明

A.司马迁是历史研究的开创者

B.史料搜集只有多元化才可信

C.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D.历史研究必须清除主观因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梁启超认为,秦代实行专制,与秦始皇“夷六国”“扫封建”而设郡县密切相关。

“有郡县,然后土地人民直隶于中央政府,而专制之实乃克举。

亦惟以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而悉为郡县以未于中央政府,则非大行专制不能为功。

中国自周末贵族政治撕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致使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

权臣于国有利有并,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利,故欲行完全专制政体之君主,无不摧灭之”。

——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

材料二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之组成,既不在于贵族,亦不出于军人,而为一种建立于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

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

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

——《钱宾四先生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治政府”,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孔孟苟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

儒学由民间进入宮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オ选技制度,使儒学得以广泛传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

然而,官方化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系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

——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

材料二元初统治者对文教、科举的不重视,大量的知识分子不能进入仕途,他们或从事底层教育(书院、私整),或进入底层政治系统,他们将理学的精神渗透在教育理念和地方政治治理中;还有一部分人因无法进入仕途,或选择隐著述,或选择创作杂剧糊口度日,他们在信仰上虽然出现危机,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坚持着儒家信仰,理学在他们的作品,诘如诗词、杂剧、元曲中得到体现。

仁宗延估元年(1314年)科举恢复,程朱理学的典籍尤其是未惠《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必备书目。

——朱军《元代理学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完成由民间进入宮廷的第一次转型的背景和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成因。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中世纪以来,英国一直是贵族社会,贵族精神的核心是骑士精神。

它滋生于英雄传奇及至“支离破碎的幻想”之中,于是跃马比武成为社会的时尚。

骑士与情人之间罗曼蒂克的关系,对于对女性的普遍尊重风气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贵族精神的另一个特点是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使得“关心政治”成为英国民族的普遍爱好。

英国的贵族精神在古典文化、基督理念的熏陶下,形成了绅士制度和绅士文化。

——摘自阎照祥《英国贵族史》

材料二传统绅士形象中的人情味和责任感开始淡化,个人奋斗与商业意义上的成功日渐成为人们接受的绅士标准。

“绅士”的适用范围日渐扩大,如果行为高尚,即使出身寒门,也能成为高贵的人,平民大规模地利用这个机会。

因此,英格兰革命并不是废除传统,而是以一个传统取代另一个传统。

到了19世纪末的维多利亚后期,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的传统封建制度受到商业社会、城市生活的全面渗透,传统的绅士概念被彻底稀释,没有什么意义了。

——蔡颖《英国的绅士文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传统绅士文化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绅士文化的变迁及其原因。

34.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是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代嘉靖年间,江南市镇已有三百余个,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则达到了五百多个,人口维持在万人上下……江南地区外襟长江带运河而通大海,内部水网纵横。

吴江、吴县、长洲,多沿运河及支流分布,大致间距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常见模式,形成较为均匀的城镇分布……舟定、太仓、昆山多分布于冈身地带(江南的一种地形),这与该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了密切联系。

——樊树志《江南市镇的分布、结构与网络》

材料二曼彻斯特成为19世纪的“超级都市”与区域经济中心,原因很多……曼彻斯特气候潮湿,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基本都在下雨,“这里比英国其它任何地方更适合棉作物的发展”。

这座城市位于艾威尔河之东,默西河从城市穿插而过,东部可直达最大港口利物浦,不但可以进口大量原材抖,还可以把加工后的产品便利的运输到外地高价卖出。

英国是著名的“黑乡”(盛产煤),这使得蒸汽机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人们更加重视机械的发展。

曼彻斯特已从旧式的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人口大城和世界工业之都。

——《从曼彻斯特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与英国曼彻斯特发展的异同。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评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上午7:

30-9:

30)

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

《礼记》中说: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这说明礼乐制度

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答案】A

【解析】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规定了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相亲相敬,从而通过宗族来稳定社会的作用,故A正确;突出社会等级的分化是分封制,故A错误;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C错误;风俗同一化显然说法绝对,故D错误。

2.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

对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A.周公跪拜说明集权色彩异常明显

B.四方来朝体现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画像石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

D.画像石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

【答案】C

【解析】

画像石属于第一手史料,有助于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故C正确;西周分封制度下难以实现权力集中,故A错误;四方来朝体现是分封制的特点,故B错误;D中完全说法错误,要和相应的史料进行印证。

3.古代儒者在阐述政治思想时往往将“君”与“国”混为一体,君主在统治理念上常常将“国”视为放大的“家”。

这说明

A.儒家思想促使“家国一体”观念的产生

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进步

C.君主借助家庭伦理强化统治

D.“家国同构”体现专制集权

【答案】C

【解析】

家国一体的思想来源于宗法制,君主将国放到大家,显然是借助家庭伦理来强化君主专制,故C正确;家国一体的思想来源于宗法思想,故A错误;B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D中专制集权与家国一体的特征不符。

点睛:

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1)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2)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4.关于秦朝设郡的情况,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以上史料能够推定的是

A.秦朝设郡数目不一

B.秦朝没有设立洞庭郡

C.洞庭黔中两郡范围重合

D.秦朝对湘西设郡管理

【答案】B

【解析】

三则史料和出土的文物均提及黔中郡,三则史料记载黔中郡,秦简说明湘西属于黔中郡,说明秦朝在此时设立过郡进行管辖,故D正确;前三则属于二手史料,说服力有限,故A错误;两则史料提及洞庭郡,有可能设立,故C错误;材料难以说明两个郡的范围大小,故D错误。

点睛:

史料的判断主要依据原始史料,一般是原始遗迹、遗物,属于第一手史料,表格显示2002年湘西出土秦简,属于原始出土史料,应为最为可信的史料,其余三则史料均是二手史料,可信度显然不如秦简。

5.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875斤栗;最低的月俸8斛,合500斤粟。

这说明秦汉

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

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

C.官僚体制严重失衡

D.贵族政治已经废止

【答案】A

【解析】

秦汉时期俸禄决定等级,官员依靠俸禄生活,体现出该时期官员职业性质明显,故A正确;俸禄是国家统一发放,不是剥削百姓获得,故B错误;等级制度不能说明体制失衡,故C错误;贵族政治当时依然存在,故D错误。

点睛:

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背离主题;

(2)节外生枝(如本题B项);(3)用词绝对(如本题C、D两项);(4)非题干全部信息;(5)不符合史实。

解题过程中,准确解读题干信息,注意选项的设置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准确率。

6.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

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

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

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

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

【答案】C

【解析】

材料显示汉代田庄中不仅有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以及兵器制造和生活用品生产等,完全可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属于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和外界交换信息,故A错误;材料中经济并不是多样化,只是满足田庄自身的需要,故B错误;田庄不依赖于小农经济,故D错误。

7.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

“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主要目的是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故D正确;A是明朝后期的政治现象;材料体现是君权与相权斗争,故B错误;C是军机处设置作用。

8.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

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C.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

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答案】C

【解析】

“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样做就避免了皇帝和丞相之间矛盾冲突,有利于决策层的良好沟通,故C正确;唐朝属于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故A错误;唐朝依然实行三省六部制,谏官不参与政务执行,故B错误;古代政治特点是君主专制,不可能避免君主独断专行,故D错误。

9.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

这反映了

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

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

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宣州产的宣纸”“浙东产的藤纸”“益州产的麻纸”类型不同,作用也不同,说明当时造纸业地区特色比较明显,故B正确;材料说明是造纸业发展,不是文化水平的提高,故A错误;材料中属于私营手工业,不是官营手工业,故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地区特色,故D错误。

10.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这表明唐代

A.商税成为主要税收

B.城市经济日趋没落

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D.农村市场发展繁荣

【答案】D

【解析】

草市属于农村集市,材料信息说明农村集市的繁荣,故D正确;唐朝依然是以农业税为主,故A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城市经济的信息,故B错误;C是北宋时期出现。

11.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麦价急遽上升,一斛至万二千钱”,南方农民“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

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农民职业转化速度加快

C.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

D.人口迁移改变经济地位

【答案】C

【解析】

“西北流寓之人遍满”说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导致麦价格上涨,需求量上升,导致南方农民大量种植小麦,故C正确;A应该是南宋时期;B中农民职业化不符合史实;人口迁移导致生产结构的变化,不是经济地位的变动,故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