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555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答案解析.docx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答案解析

【最新】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卫生部最新规定:

【最新】5月l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禁止吸烟的图标是:

()

A.

B.

C.

D.

2.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H2B.2HC.2H2D.2H+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汽油B.天然气C.酒精D.氢气

4.我国钨资源矿产丰富。

由黑钨矿提取钨发生的反应之一为:

3H2+WO3

W+3H2O。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5.每l00g草鱼中所含主要营养成分的平均质量为

成分

糖类

蛋白质

油脂

维生素

质量/g

0

16.6

5.2

78.2

0.00004

0.038

0.0008

0.0009

则该草鱼能提供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素有()

A.六大类B.五大类C.四大娄D.三大类

6.一滴水(约0.05mL)中大约有l.67x1021个水分子,由此最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着B.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7.欲将细口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试管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瓶塞正放在桌面上B.试管稍微倾斜

C.标签朝向手心D.瓶口紧挨试管口

8.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蒸发溶剂B.升高温度C.降低温度D.加入KNO3固体

9.能把稀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A.紫色石蕊溶液B.无色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D.硝酸钾溶液

10.下列应用化学科学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本方法或所得的结论,错误的是()

A.氢气和甲烷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小,所以都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B.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所用的烧杯必须是干燥的

C.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D.通过测定两种稀盐酸的pH,可以比较它们的酸性强弱

二、填空题

11.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家用机器,它能吃进塑料吐出燃料(原油)。

(1)塑料属于___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材料。

(2)这一发明有助于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油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原油经过蒸馏可分离出汽油、煤油、等燃料,此过程发生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2.现在,很多家庭自备有干粉灭火器,它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主要含有磷酸二氢铵)来灭火。

灭火器的罐体有铝合金和铁质的,前者的使用年限约是后者的6倍。

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

(2)磷酸二氢铵(NH4H2PO4)溶于水时与NH4N03相似,会出现明显的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现象。

(3)NH4H2PO4在灭火时的作用之一是:

它受热分解后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变废为宝,报废灭火器中的NH4H2PO4可作为________(填写字母标号)使用。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5)用化学知识解释.两种罐体的使用年限为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合国将【最新】定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适逢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元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l00周年。

已知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8。

常温下,镭是一种银白色同体.质软,密度为6.0g/cm3,熔点为700℃,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镭(镭显+2价)和氢气。

回答下列问题:

(1)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叙述中找出镭的一点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镭(Rn)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化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净水丸能对饮用水进行快速杀苗消毒,倍受人们青眯。

药丸分内外两层.使用时,直接将它投入适量的水中,外层的优氯净(C303N3Cl2Na)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起杀菌消毒作用;几分钟后.内层的亚硫酸钠(Na2S03)将水中的余氯(次氯酸等)除去。

回答下列问题:

(1)C303N3Cl2Na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HCl0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净化水除了上述方法外.请你另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去余氯的反应之一为:

Na2S03+HClO=Na2S04+X,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净水丸时.能否先破碎后使用?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15.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Ⅰ.如果甲是某金属元素的单质,乙、丙是该元素的氧化物.其中丙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乙是__________,该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

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乙、丙交换位置,上述转化关系能否成立?

_______(“能”或“不能”)。

Ⅱ.如果甲是某金属元素的单质,乙、丙是含该元素的可溶性盐。

(4)甲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每标号)。

A一定在氢前B一定在氢后c在氢前、氢后都有可能

(5)写出一个符合乙

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过量的C0:

通人饱和NaOH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02+NaOH==NaHC03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___________(填写操作名称)能把NaHC03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如果缺少装置B,装置C中会生成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行装置D实验时.观察到下层蜡烛比上层蜡烛先熄灭,由此不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填写字母标号)。

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B.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三、科学探究题

17.某初级中学学生发现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1)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溶液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学猜想:

该溶液是碳酸;

乙同学猜想:

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

丙同学猜想:

该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乙、丙同学的反对,乙、丙同学反对的理由是______。

(3)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乙、丙同学的猜想。

取少量CuO粉末于试管中(CuO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入适量该溶液(如果反应慢,可适当加热),并将带火星的术条插入试管中。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写出上述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8.(4分)食盐中常添加少量的碘酸钾(KI03)。

已知30℃时,碘酸钾的溶解度为10g。

(1)碘酸钾中钾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30℃时,碘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五、计算题

19.如右图所示进行实验:

S+O2点燃SO2。

已知集气瓶的容积为150mL.氧气的密度为1.4g/L,为了节约药品.理论上所取硫的质量不能超过多少克?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题目要求来进行分析回答本题.

解答:

A、图为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正确.

B、图为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为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为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C

【解析】

分析:

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

解:

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

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3.D

【解析】

A、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A错误;

B、天然气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错误;

C、酒精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C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的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在3H2+WO3

W+3H2O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C.

5.B

【解析】

草鱼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故选B.

6.D

【解析】

一滴水(约0.05mL)中大约有l.67x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故选D.

7.A

【解析】

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试管要稍微倾斜,将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倒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故选A.

8.B

【详解】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把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升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此法不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故选B。

9.A

【详解】

A、紫色石蕊溶液遇稀硫酸变成红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而遇氯化钠溶液不变色仍为紫色。

只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鉴别三种无色液体,选项A正确;

B、无色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而遇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变色;若把变红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稀硫酸和蒸馏水中,红色消失的为稀硫酸,红色不变的为氯化钠溶液;但本选项中不符合“只用一种试剂”的要求,选项B不正确;

C、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但与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都不反应而无任何现象,所以只用碳酸钠溶液不能鉴别这三种无色液体,选项C不正确;

D、硝酸钾和这三种溶液均不反应,无法鉴别,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10.C

【解析】

A、氢气和甲烷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小,所以都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错误;

B、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所用的烧杯必须是干燥的,这样配制出来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才是准确的.错误;

C、蜡烛燃烧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D、通过测定两种稀盐酸的pH,可以比较它们的酸性强弱.错误.

故选C.

11.合成白色污染混合物物理

【详解】

分析:

(1)塑料属于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2)使塑料转化为燃料解决了塑料制品的所以丢弃.

(3)原油中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4)原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蒸馏可制得.

解:

(1)塑料属于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属于合成材料.

(2)使塑料转化为燃料解决了塑料制品的所以丢弃,防止了环境的白色污染.

(3)原油中含有煤油汽油柴油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4)原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多种物质,蒸馏可制得,因此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合成;白色污染;混合物;物理.

点评: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主要是与环保有关,对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有一定的帮助.

12.

降温隔绝氧气(空气)D铁比铝容易生锈等

【详解】

分析: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2)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3)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可以灭火;

(4)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5)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铝在空气中能够形成保护膜.

解:

(1)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氮气.故填:

氮气.

(2)磷酸二氢铵溶于水时吸热,能使环境温度降低.故填:

降温.

(3)NH4H2PO4受热分解后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填:

隔绝氧气.

(4)磷酸二氢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

D.

(5)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铝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对铝起保护作用,所以两种罐体使用年限不同.故填:

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铝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对铝起保护作用.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13.88银白色等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等

【详解】

分析:

(1)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3)镭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镭和氢气;

(4)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解:

(1)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8,则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8.故填:

88.

(2)物质的颜色、状态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

银白色或固体.

(3)镭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a+2H20═Ra(OH)2+H2↑.

(4)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等.故填: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4.5+1蒸馏等HCl不能

【详解】

分析:

(1)根据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由化学式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由化学式计算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净化水常用的方法,说明净化水的其它方法;

(4)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中物质X的化学式;

(5)根据净水丸的净化水原理,判断该净水丸的使用方法.

解:

(1)由化学式C303N3Cl2Na可知该物质由C、O、N、Cl、Na五种元素组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HCl0中氯元素的化合价=0-(+1)-(-2)=+1;

(3)沉淀、过滤、消毒杀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使用该净水丸为消毒杀菌的方法净化水;

(4)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03+HClO=Na2S04+X,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生成物X的分子由2个H原子、1个Cl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Cl;

(5)由于外层的优氯净(C303N3Cl2Na)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起杀菌消毒作用,然后内层的亚硫酸钠(Na2S03)将水中的余氯(次氯酸等)除去,因此该净水丸不能破碎后使用.

故答案为

(1)5;

(2)+1;(3)蒸馏等;(4)HCl;(5)不能.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一些基础知识,并通过信息的阅读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基础知识的运用.

15.一氧化碳作为燃料等C+02点燃C02能CZnSO4+BaCl2==BaSO4

+ZnCl2等

【详解】

分析: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框图以及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1)丙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丙是二氧化碳,乙、丙是甲元素的氧化物,则甲为碳,乙为一氧化碳,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甲是某金属元素的单质,则甲可以在氢前也可以在氢后.

解:

(1)丙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丙是二氧化碳,乙、丙是甲元素的氧化物,则甲为碳,乙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用作燃料,所以本题答案为:

一氧化碳,作为燃料;

(2)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

C+02点燃C02;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所以乙和丙交换位置不影响结果,所以本题答案为:

能;

(4)甲是某金属元素的单质,则甲可以在氢前也可以在氢后,所以本题答案为:

c;

(5)甲可以是锌,乙可以是硫酸锌,丙可以是氯化锌,该反应可以是硫酸锌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锌,所以本题答案为:

ZnSO4+BaCl2═BaSO4↓+ZnCl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

16.锥形瓶导管CaCO3+2HCl==CaCl2+H20+C02↑过滤NaClCD

【详解】

分析:

(1)①②均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即可轻松作答.

(2)熟记常用的化学方程式.

(3)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H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分析.

(5)具体从两个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蜡烛熄灭和下面的蜡烛先灭.

解:

(1)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①为锥形瓶;②为导管.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是过滤.

(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反应放热,盐酸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析出溶质HCl气体再和NaOH反应生成NaCl,因而C装置中会增加一种物质就是氯化钠.

(5)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下面的蜡烛先灭但是由于是从底下供入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

(1)锥形瓶;导管

(2)CaCO3+2HCl═CaCl2+H20+C02↑

(3)过滤

(4)NaCl

(5)CD

点评:

本道题的难点是第四小题,解题关键是要知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又极易溶于水,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又成为盐酸.

17.稀硫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详解】

(1)根据残留的标签可以判断该物质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所以可以得出丙的猜想可能是硫酸等物质;

(2)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不能够形成稳定的溶液,所以甲同学的猜想不是很合适;

(3)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氧化铜可以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所以如果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则会产生氧气,鉴别氧气通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所以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氧化铜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所以如果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则固体会溶解,而溶液变为蓝色;

(4)如果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过氧化氢会分解而产生氧气和水.1

18.

(1)13:

16(2分)

(2)9.1%(2分)

【解析】

(1)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03,则碘酸钾中钾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9×1:

16×3=13:

16,故答案为13:

16;

(2)由30℃时,碘酸钾的溶解度为10g,则该温度下碘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g/110g×100%=9.1%,故答案为:

9.1%.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式来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及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学生应熟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把握“饱和”这一重要信息,学会用溶解度来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9.解:

氧气的质量="(0.15"L0.02L)

1.4g/L=0.18g(2分)

设所取硫的质量最多为x。

(与答题共l分)

S+02点燃SO2

3232

X0.18g(1分)

=

(1分)x="0.18"g(1分)

答:

(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掌握情况。

正确找出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关键。

解:

氧气的质量为(0.15L-0.02L)×1.4g/L=0.18g

设所取硫的质量为x。

S+O2

SO2

3232

x0.18g

=

x=0.18g

答: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