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523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docx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docx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议书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

建议书

 

xx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说明

2014年6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海上风电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1216号),明确了海上风电的补贴电价机制,初步确定了近海0.85元/kWh、潮间带0.75元/kWh的补贴电价。

2016年12月,发改委又发布涉及海风补贴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16〕2729号),进一步明确了上述两类电价的覆盖项目范围。

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完善风电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882号),要求对于2018年之前核准的项目(大多为近海执行0.85元/kWh电价的项目)只有在2021年底之前全部机组并网,才能够继续享受核准时的电价,其他项目按照实际全容量并网时间执行并网当年的指导价。

尽管当时产业对于“指导价”还有各种预测和说法,但整体上看,海上风电补贴退坡的。

从政策的下发日期到2021年底之前,留给了产业界2年8个月的窗口期,成为了产业链关键的三年“抢装”周期。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8433.05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38190.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85%;建设期利息943.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5%;流动资金9299.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20%。

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03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82908.99万元,净利润15351.3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3.73%,财务净现值18229.9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69年。

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

阳江海上风电项目

项目单位:

xx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93.00亩。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

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

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

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

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

(二)技术原则

为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报告确定按如下原则编制:

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和节能设计规定、规范及标准。

3、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力求节能降耗。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建设背景、规模

(一)项目背景

根据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量16.9GW,按照2020年底全国累计并网9.06GW的数据加总,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海上风电并网量达到26GW,在累计的328GW风电装机中,占比约为7.9%。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2000.00㎡(折合约93.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16641.04㎡。

其中:

生产工程72347.92㎡,仓储工程22123.5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3821.98㎡,公共工程8347.56㎡。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套海风装备的生产能力。

六、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

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七、环境影响

该项目投入运营后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各类污染物均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该项目的生产工艺、产品、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符合国家关于清洁生产的要求,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从经济及技术上可行。

八、建设投资估算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8433.05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38190.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85%;建设期利息943.2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5%;流动资金9299.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20%。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8190.07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

工程费用33810.4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502.89万元,预备费876.72万元。

九、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03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82908.99万元,纳税总额9994.40万元,净利润15351.3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3.73%,财务净现值18229.9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69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62000.00

约93.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116641.04

1.2

基底面积

36580.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408.58

2

总投资

万元

48433.05

2.1

建设投资

万元

38190.07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33810.46

2.1.2

其他费用

万元

3502.89

2.1.3

预备费

万元

876.72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943.25

2.3

流动资金

万元

9299.73

3

资金筹措

万元

48433.05

3.1

自筹资金

万元

29183.09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9249.96

4

营业收入

万元

1039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82908.99

""

6

利润总额

万元

20468.45

""

7

净利润

万元

15351.34

""

8

所得税

万元

5117.11

""

9

增值税

万元

4354.73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522.56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9994.40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34325.29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38251.40

产值

14

回收期

5.69

15

内部收益率

23.73%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8229.91

所得税后

十、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

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海缆率先进入交付期,300亿市场即将启动招标

海缆交付时间多为开工后一年。

海上风电的施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风机基础时候以及后期的风机吊装、场内缆敷设等;其二是送出工程部分,主要为升压站、送出缆敷设等。

通常情况下,未来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业主方会希望每完成一批风机吊装后,就能够率先投入运行并网发电。

因此,送出工程会与风电场主体施工(风机机位点水下基础)同步进行,并在首批风机吊装前完成海缆敷设及送出工程建设。

通过多个海上风电的环境评价报告也可以看出,海缆敷设从施工后一年左右就一开始。

例如,三峡阳江青洲六海上风电高压海缆敷设为开工后的T+18个月,首批66kV海缆交付为开工后的T+11个月;汕头南澳洋东海上风电220kV海缆敷设为T+8个月,首批35kV海缆T+10个月。

2023年为海缆交付高峰期,2022年有望实现大量订单招标。

根据以上施工周期的分析,如果2023、2024年海上风电的装机量达到10GW、15GW,那么2023年、2024年的海缆交付量应达到一个高峰期,而招标高峰期将对应在2022年。

按照海缆产品及敷设市场价值量20亿元/GW(以青洲四500MW海上风电海缆中标最低报价与中标报价12.2-13.9亿元估计,并综合考虑青洲四离岸距离相对较远估计),2022-2023年的招标市场空间在300-500亿元,“十四五”末的30GW以上的新增海上风电项目的海缆需求将会有接近600亿的总市场规模。

在上一轮抢装周期中,也就是2021年实现了16.9GW海风并网,施工周期因抢装、产能不足等问题出现了扭曲。

2021年的施工周期的扭曲表现在:

①海缆产能紧张,交付时间节点延后;②实际吊装敷设或存在延后情况,也就是延迟到2022年。

以东方电缆为例,其2021年三季报显示,2021年1-9月份海缆系统收入25.21亿元,同时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在手订单38亿元。

东方电缆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交付金额和在手订单合计63亿元,对应了约3~3.7GW的海上风电项目(17~20亿元/GW)。

其他海缆公司也是在2021年达到了业绩高峰期。

也就是说,在上一轮“抢装潮中”,海缆的实际交付高峰期是在三年周期的最后一年,而非较早。

但是在新一轮风电装机周期中,因为不存在海缆产能紧张、项目抢装等问题,海缆实际交付周期会提前。

二、海上风机需求年内重启,铸件供需结构性拐点初现

海上风机铸件产能阶段性过剩。

2019-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逐年提升,并在2021年实现爆发。

从实际交付量来看,2019-2021年的海风风机出货量应约为2GW、3.5GW、12GW(对应2019、2020年实际装机量,并结合市场预期吊装能力考虑),同时有5GW可能延迟于2022年交付。

按照铸件、风机的交付周期时间来看,铸件到风机为提前2-3个月生产,风机到吊装为提前2个月左右生产,那么在海上风机交付前4-5个月铸件需求将会体现出来。

因此,在2021年三季度末,完成了上一轮海风抢装的铸件生产,海风风机的铸件需求便开始下滑。

2022年开始,海风风机年内生产需求相比于2021年将有明显下滑,将会造成海风风机铸件产能的阶段性过剩。

但是,考虑到2023年的海风风机需求反弹,2022年年内海风风机铸件需求有望触底反弹。

海上风机铸件单MW重量更高。

海上风机普遍单机功率在5MW以上,2022年开始8MW的海上风机已经成为主流。

机组大型化的进程中,风机铸件的单件重量不断提高,对铸造产能提出了高要求。

与此同时,海上风机载荷较大,在同等单机功率下,海上风机也较陆上风机的铸件要求更高、重量更大。

风机铸件产能后发优势明显,机组大型化提速加剧铸件重资产投资属性。

铸件产能中,用于吊起铸件的行车的起重能力、熔炼铁水的电炉容量,这两者将会限制铸件产能生产单个铸件的最大重量。

因此,在机组大型化过程中,早起投资的老旧铸件产能将无法生产超过其单个铸件最大重量的产品,也就是无法生产大兆瓦机型所需铸件。

而新投资的逐渐产能,会瞄准未来5~10年风机大型化的预期最大值设计产能,因此设计的产能指标会适度超前。

在目前机组大型化快速推进的阶段,铸件的产能超前投资势必导致重资产属性加剧。

海风铸件供需拐点有望年内出现。

目前,已知的山东渤中将于2022年年内全容量并网,青洲四将于2023年并网,青洲五至七等项目已经明确了计划于2024年并网,对应2023年的海上风机排产需求量可能将会达到10GW以上。

三、聚焦扩大内需,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围

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推动形成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贡献力量。

四、加快推动“融湾强带”,优化城市发展布局

把握“双区”建设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等区域发展战略,落实省构建“一群五圈”1城镇空间格局部署,统筹阳江对外对内发展布局。

把对接融入“双区”作为对外布局的战略重点,全面优化市域整体发展格局,发挥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作用,加快推动“融湾强带”。

第三章建设内容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2000.00㎡(折合约93.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16641.04㎡。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x套海风装备,预计年营业收入103900.00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

序号

产品(服务)名称

单位

单价(元)

年设计产量

产值

1

海风装备

xx

2

海风装备

xx

3

海风装备

xx

4

...

5

...

6

...

合计

xxx

103900.00

2019年、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量仅为1.98GW、3.13GW,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到了16.9GW,远超了市场预期的8~10GW。

自2019年4月,市场开始逐步关注到海上风电的3年抢装行情开始,施工能力也就是吊装环节一直被认为是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瓶颈环节。

市场普遍预期,按照我国的吊装施工船的能力,全国2021年的实际吊装能力在8~10GW。

第四章建筑物技术方案

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一)建筑工程采用的设计标准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8、《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9、《钢结构设计规范》

(二)建筑防火防爆规范

本项目在建筑防火设计中从防止火灾发生和安全疏散两方面考虑。

一是防火。

所有建筑均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室内装修均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使火灾不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易迅速蔓延,同时建筑内均设置了消火栓。

防火分区面积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二是疏散。

建筑的平面布局、建筑物间距、道路宽度等均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便于人员疏散。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空间尺寸、结构选型及构造处理根据工艺生产特征、操作条件、设备安装、维修、安全等要求,进行防火、防爆、抗震、防噪声、防尘、保温节能、隔热等的设计。

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并执行工程所在地区的建筑标准。

(三)主要车间建筑设计

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本着“实用、经济”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立面造型简洁大方、统一协调。

认真贯彻执行“适用、安全、经济”方针。

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力求作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建设资金和劳动力,同时,采用节能环保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

(四)本项目采用的结构设计标准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钢结构设计规范》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8、《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

9、《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五)结构选型

1、该项目拟选项目选址所在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本项目按当地基本地震烈度执行9度抗震设防。

2、根据项目建设的自身特点及项目建设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车间采用钢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3、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建设方案

1、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

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

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

.2、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

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

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

.4、根据地质条件及生产要求,对本装置土建结构设计初步定为:

生产车间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5、根据项目的自身情况及当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生间拟采用全钢结构。

.6、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

.7、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

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项目建筑面积116641.04㎡,其中:

生产工程72347.92㎡,仓储工程22123.58㎡,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3821.98㎡,公共工程8347.56㎡。

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单位:

㎡、万元

序号

工程类别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投资金额

备注

1

生产工程

21216.40

72347.92

9994.65

1.1

1#生产车间

6364.92

21704.38

2998.39

1.2

2#生产车间

5304.10

18086.98

2498.66

1.3

3#生产车间

5091.94

17363.50

2398.72

1.4

4#生产车间

4455.44

15193.06

2098.88

2

仓储工程

7681.80

22123.58

2462.31

2.1

1#仓库

2304.54

6637.07

738.69

2.2

2#仓库

1920.45

5530.90

615.58

2.3

3#仓库

1843.63

5309.66

590.95

2.4

4#仓库

1613.18

4645.95

517.09

3

办公生活配套

2399.65

13821.98

2045.89

3.1

行政办公楼

1559.77

8984.29

1329.83

3.2

宿舍及食堂

839.88

4837.69

716.06

4

公共工程

5121.20

8347.56

672.18

辅助用房等

5

绿化工程

8196.40

144.18

绿化率13.22%

6

其他工程

17223.60

68.60

7

合计

62000.00

116641.04

15387.81

第五章发展规划

一、公司发展规划

(一)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公司秉承“不断超越、追求完美、诚信为本、创新为魂”的经营理念,贯彻“安全、现代、可靠、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供应商。

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将紧密契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类别,加大研发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以及市场地位。

(二)扩产计划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相关领域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优势,随着公司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产能瓶颈日益显现。

因此,产能提升计划是实现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公司将以全球行业持续发展及逐渐向中国转移为依托,提高公司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巩固并扩大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公司影响力。

在产品拓展方面,公司计划在扩宽现有产品应用领域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保持公司产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三)技术研发计划

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在现有技术研发资源的基础上完善技术中心功能,规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流程,引进先进的设计、测试等软硬件设备,提高公司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和产品开发效率,提升公司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竞争实力,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

公司将本着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前瞻性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研发中心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从人、财、物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确保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公司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持续开发。

(四)技术研发计划

公司将以新建研发中心为契机,在对现有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满足客户对产品差异化需求的同时,顺应行业技术发展,不断研发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自动化程度,在充分满足下游领域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强化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公司技术的行业先进地位,强化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是公司今后持续发展的关键。

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保障,公司未来三年将重点关注专利的保护,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盈利水平。

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大量引进或培养技术研发、技术管理等专业人才,以培养技术骨干为重点建设内容,建立一支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搭配的人才队伍,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公司将采用各种形式吸引优秀的科技人员。

包括:

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实行对口培训等形式,强化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实行就地取才、内部挖掘和面向社会广揽人才相结合。

确保公司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公司将加强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整合产、学、研资源优势,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并举的方式,持续提升公司技术研发水平,提升公司对重大项目的攻克能力,提高自身研发技术水平,进一步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