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286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docx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docx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

尺z―

弟■早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

 

本章教学内容

1、中国传统园林发展简史(35分钟);

2、传统园林学术简介(10分钟)

3、中国四大名园简介(20分钟)

4、风景园林发展及内涵(25分钟)

课后作业:

1、通读“第二章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

(登陆yuanlinxuesheng@,密码:

yuanlinxuesheng,下载电子版)

2、自行观看“古典园林录像:

苏园六记、拙政园(课后作业)”,

课代表负责

第一节中国传统园林发展简史

中国园林始于殷商,至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一、商周的“囿”一一园林的雏形(萌芽期)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到1046年;周朝: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到前

770年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5年)

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

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

“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

(秦朝: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4年;汉朝:

西汉: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年;新朝:

公元9年到25年;东汉:

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

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

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

“上林苑:

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一池三山”、“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

三、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

(隋朝:

公元581年到618年;唐朝:

公元618年到907年;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到916年;宋、辽、夏、金:

916年到1271年)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全盛时期,宫苑园林在这时有很大的发展。

由于南北方的园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宫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园演变,成为山水建筑宫苑。

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宫苑,如长安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华清宫)。

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很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唐宋写意山水园开创了我国园林的一代新风,它效法自然、高于自然、寓意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明清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所继承发展,成为我国园林的重要

特点之一

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

唐代的园林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如王维的辆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北宋园林多集中于东京汴梁和西安洛阳两地。

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临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围兴建园林之多不可胜数,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处,其余则分属寺庙园林和朝贵们的私园。

四、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

(明朝公元1368年到1644年;清朝:

公元1636年到1913年)

明代宫苑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较自然朴素,继承了北宋山水宫苑的传统。

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苏州一带。

当时苏州由于农业、手工业十分发达,许多官僚地主均在此建造私园宅园,一时形成一个造园的高潮。

现存的许多园林如拙政园、留园、艺园等,最初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

清代宫苑园林一般建筑数量多、尺度大、装饰豪华、庄严,园中布局多园中有园,即使有山有水,仍注重园林建筑的控制和主体作用。

不少园林造景模仿江南山水,吸取江南园林的特色,称为建筑山水宫苑。

清代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各地园林胜景于一园,采用集锦式的布局方法把全国划分成为若干景区,每一

风景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意境和情趣。

代表作有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金山亭模仿镇江金山寺,烟雨楼模仿嘉兴烟雨楼,文园狮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等。

明、泊时的私园多集中于扬州、苏州、吴兴、杭州等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

带。

明清私家园林在前代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

较有名的江南园林分布在苏州(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等)、无锡(寄畅园)、扬州(个园、

何园)、上海(豫园、内园)、南京(瞻园)、常熟(燕园)、南翔(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古漪园)、嘉定(秋霞圃)、杭州(皋园、红桥山庄)、嘉兴(烟雨楼)、吴兴(潜园)等。

第二节中国传统园林学术简介

、《园治》

《园冶》为明朝造国家计成著。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造园理论

著作。

核心思想“因地治宜,巧于因借”“虽有人作,宛自大开”。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

造国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因说又分为相地、立基、

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

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

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

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长物志》画家文震亨所著

文震亨出身世家,具曾祖文徵明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为“明代四大家”以书画诗文名世。

文震亨家学渊源,学养深厚。

除传统学问外,于音乐、造园都有精深研究,前人评价他“长身玉立,善自标置,所至必窗明几净,扫地焚香”《长物志》就是他造园经验的典范之作。

《长物志》,书成于崇祯七年(1621),共十二卷,分别为:

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塌、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

其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依现代学科划分,可分为建筑、动物、植物、矿物、艺术、园艺、历史、造园等方面。

《长物志》长期做为园林设计的典籍。

《长物志》与《园冶》同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双璧。

三、《花境》清代园艺学家陈涅子所著

中国明代主要介绍花卉植物的专著。

作者陈溟子,一名扶摇,自号西湖花隐翁,浙江杭县人。

约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成书时已年逾70。

全书6卷。

卷一“花历新裁”,为种花月令。

其中“占验”述及气候观测和干支推算;“事宜”

包括分栽、移植、杆插、接换、压条、下种、收种、浇灌、培壅、整顿等10目,都是通过实践或调查获得的经验。

卷二”课花十八法”,内容涉及花卉特性和嫁接、杆插、移植、下种、浇灌、培壅、治虫、催花等方法,以至盆景、插瓶、花园款设等,是全书着意所在,所陈技术,有不少独到之处。

卷三至卷六分别为

“花木类考”、“花果类考”、“藤蔓类考”、“花草类考”,著录植物有花木

类100种、藤蔓类92种、花草类103种共达295种,并附有插图以及栽培技术介绍。

卷后附一“余刊”,叙述调养禽鸟、兽畜、鳞介以及昆虫的方法。

本书的最早刊本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善成堂刻本,以后坊刻、石印、铅印不绝,流传甚广,有的书名作《百花栽培秘诀》。

农业出版社1959年出版了哪裕沮的《花镜研究》,1962年出版了伊钦恒的《校注花镜》

第三节中国四大名园简介

一、拙政园

拙政园名冠江南,胜甲东吴,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的经典

作品1、地理位置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

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

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约0.67公顷)。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由御史王献臣始建。

在以后的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

2、初期布局

早期王氏拙政园,有文征明(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的

拙政园“图”、“记”、“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

当时,园广袤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

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

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三十一景。

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3、历史发展

经历一百二十余年后,明崇初四年(公元1631年)已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

归侍郎王心一所有。

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并以陶潜“归田园居”诗,命名此园。

该园有放眼亭,夹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涧,竹香廊等诸胜。

可分为四个景区。

中为涵青池,池北为主要建筑兰雪堂,周围以桂、梅、竹屏之。

池南及池左,有缀云峰、联壁峰,峰下有洞,日“小桃源”。

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麻鸡犬,别成世界。

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

北部系紫罗山、漾荡池。

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

家田种秫,皆在望中。

4、园区区划

乾隆初年,拙政园东部园林以西又分割成中、西两个部分。

西部现有布局形成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由张履谦修葺,改名“补园”。

遂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

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

中部,系拙政园最精彩的部分。

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

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同治年问《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批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

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应在晚清咸丰至光绪年间。

5、艺术特点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

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田园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

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

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

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

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

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

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团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

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

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满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批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6、植物景观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

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

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

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

”归田园店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薛然”。

每至春日,山茶如

火,玉兰如雪。

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

夏日之荷。

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

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

有泛红轩、至梅亭、竹香廊、竹邮、紫藤坞、夺花漳涧等景观。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待霜亭的桔

(“洞庭须待满林霜”);听雨轩的竹、荷、芭蕉(“听雨入秋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玉兰堂的玉兰(“此生当如玉兰洁”);雪香云蔚亭的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听松风处的松(“风入寒松声自古”),以及海棠春坞的海棠,柳阴路曲的柳,批把园、嘉实亭的批把,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

1、历史发展

颐和园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远在金贞元元年(1153年)即

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

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

建了园静寺,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园。

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后,又将好山

园更名为“瓮山行宫”。

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工程,将该园改名

为“清漪圆”。

此时的清漪园,北自文昌阁至西宫门筑有围墙,东、南、

西三面以昆明湖水为屏障,园内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桥廊斋榭,山清水

秀,富丽堂皇。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并焚烧了园内大

被洗劫一空,建筑夷为一片废墟。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

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

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野蛮破坏,后慈禧又动用巨款重新修复。

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封建帝王、皇室的享乐之地,解放辟为公园。

1961

年国务院公布颐和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布局

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

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

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

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

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是全国的主要组成部分。

3、园林建筑

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

在高60

米的万寿山前山的中央,纵向自低而高排列着排云门、排云股、德辉殿、

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依山而立,步步高升,气派宏伟。

以高大的

佛香阁为主体,形成了全园的中心线。

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长728米,共273间,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

长廊中有精美花画14000多幅,素有“画廊”之美称。

位于颐和园东北角,

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园中之园”。

4、园林景观

占全国总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绿,景色宜人。

在广阔

的湖面上,有三个小岛点缀,其主要景物是西堤、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

湖岸建有廓如亭、知春亭、凤凰墩等秀美建筑,其中位于湖西北岸的清晏舫(石访)中西合璧,精巧华丽,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

后山后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到处是松林曲径,小桥流水,风格与前山迥然不同。

山脚下的苏州河,曲折蜿蜒,时狭时阔,颇具江南特色。

在岸边的树丛中建有多宝琉璃塔。

后山还有一座仿西藏建筑一一香岩宗印之阁,造型奇特。

苏州街原为宫内的民间买卖街,现已修复并向游人开放。

拥山抱水,绚丽多姿的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

三、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

北京230公里。

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园林,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

宫墙周长约20华里,比北京颐和园大了近一倍。

宏伟美丽的园林和园外汉、

蒙、藏等不同民族风格的寺庙使承德市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城市。

1、山庄历史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

87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我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

苑,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

等建筑100余处。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

林面积的4/5。

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

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

当年利用

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

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

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

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

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

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

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

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2、建筑景观

宫殿区的主要建筑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包括“正

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

正宫是宫殿

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

主殿叫

“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

各种隆重的大典

都在这里举行。

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

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

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

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

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

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

形状修的。

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

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

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

“如意洲”上有假山、凉

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

“月色江声”

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

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

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

3、园外景观

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

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

格的蒙古包28座。

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径达7丈2尺,是皇

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

使节。

山庄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区,这里,峰奇石异,林木繁茂,气候十分荫

凉,比承德市区低4-5度,来此尽可体会避暑之情趣。

另有棒锤区、蛤蟆

石等奇景。

四、留园

留园(TheLingeringGarden)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

(1563年一1620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

名寒碧庄,俗称刘园。

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qi一新,取

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

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施作《留园记》称其

为“吴下名园之冠”。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

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园林布局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

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全国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

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2、园林风格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

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

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

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长达六七百米,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

3、建筑景观

赏留园首看建筑。

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

有盛名。

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

致,虚实相间,旷奥自如,令人叹为观止。

占地30余亩的留园,建筑占

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

景区,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

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

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

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国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

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

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

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

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

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

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

建筑组合。

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

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馆、迤遮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

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4、艺术特点

留园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

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

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

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

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

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

问融为一体。

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5、留园三绝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

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

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

“万寿山”。

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

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

花奇石。

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

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

只要民

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

对皇帝“大不恭’治罪。

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终于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

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

区也爆发了以石生为首的,农民起义。

不久,北宋政权由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虏。

冠云蜂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