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学习导航
新学期开始了,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
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
《在山的那一边》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借一个山里孩子追求理想的经历,说明不懈努力就能达到目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美国作家的作品,文章通过作者少年时的一次经历,启示我们遇到困难要努力去面对。
《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
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贝壳》作者由贝壳的精美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语言十分精美的散文,文章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童趣》是古代散文,表现了作者小时候的生活乐趣,全文想象丰富奇特,充满童真童趣。
这五篇课文,既涉及理想,又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个人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讲到命运的遭遇;既讲奋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示。
为我们日后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心灯。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1、在山的那边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有感情朗读诗歌。
2、理解诗中“山”“海”两个形象所蕴含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树立理想。
(难点)
学习过程
1、文章结构
诗歌按照叙事的方式写出了人生的信念,从“小时候”到“有一天“再到“今天”,这些带有典型叙事性的时间词语写出了作者对“山“和”“海”的感悟过程。
从小时候就有一颗不甘蛰居闭塞山区之心,但是相对今天来说当时的认识是幼稚的。
长大后,感悟了,诗人用群山和大海的形象表达了人生信念。
小时候——爬山、看海、失望(不懂妈妈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长大后——生活、信念、自信(逐渐懂得妈妈的人生启蒙)
现在——生活、勇敢面对困难、开创全新的生活
2、相关链接
诗人要表达这样的思想感情,要到达理想境界,就要历尽千辛万苦。
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诗歌: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二、课中——探究交流
1、本诗的“山”“海”象征什么?
作者在诗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童年时追求的“海”,攀登的“山”与成年后追求的“海”,攀登的“山”有什么不同?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
3、童年的幻想与成年的追求有什么关系?
4、你赞同作者“一次次战胜困难,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的看法吗?
5、以本课为例,说说诗歌的特点和如何学习诗歌。
三、课后——巩固提高
1、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伏在窗口(fú)痴想(chī)B.隐秘(bì)凝成(nínɡ)
C.诱惑(xiù)漫湿(màn)D.枯干(ɡū)一瞬间(shùn)
2、下边四组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幻想凝成诱惑宣腾B.海潮攀登朦胧痴想
C.隐秘清澈依然枯干D.漫湿一瞬间飘来深根
3、用课文中词语填空。
小时候,我常__________在窗口__________。
于是,怀着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望。
山那边的山啊,__________________脸。
在山的那边,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海。
4、根据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伏在窗口痴想渴望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
B.我渴望见到的大海是信念凝成的大海。
C.山那边的山,铁青着脸,使我一次次失望过。
D.从小飘来的种子使我一次次鼓起信心。
5、阅读理解
在山的那边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
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5、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
6、“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7、从这节诗中可以读出“山”与“海”的具体含义吗?
请简析。
五、拓展阅读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汪国真)
8、请写出诗中能表现主旨的语句。
9、请写出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意思。
2、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本文的中心事件。
(重点)
2、感悟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难点)
学习过程
1、熟读课文,完成填空
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我”的冒险经历;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城市名);
故事发生的时间;
爬悬崖共有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是,。
第二部分(到结尾):
详写父亲帮“我”走下悬崖。
按照父亲说的“
”去做,终于脱险。
2、文章概说
作者从一次人生经历得到一个宝贵的经验: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从父亲的角度来想:
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可是他并不上去救护孩子,而是教孩子自己一步一步爬下来。
细细体会,我们不难理解父亲这样做的用心。
从“我”的角度来想:
如果这次是父亲将“我”救下来的,那么,“我”就会仍然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不能自拔,这对“我”今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更不用说成为一名勇敢的飞行员了。
所以,做孩子的应该自立,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
再从几个朋友的角度来想:
杰利虽然自己不能将“我”救下来,但他却喊来“我”的父亲,他是讲友情的,他才是真正的朋友。
而其他四个孩子却把“我”丢在危险的境地里置之不理,还无情地嘲笑“我”,这样是极不正确的。
所以,真正的朋友就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二、课中——探究交流
1、在悬崖上“我”是什么心理?
爬下悬崖时“我”是什么心理?
在爬下悬崖的过程中,与“我”的心理相对应的活动有哪些?
2、在整个脱险的过程中,父亲的话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怎样理解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这句话?
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吗?
3、“我”两次“啜泣”的心情是否一样?
为什么?
4、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的另几个孩子的?
5、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穿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哪个方面的描写?
6、文章标题有哪两层含义?
三、课后——巩固提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耸立()嶙峋()()迂回()啜泣()
2、解词
训诫嶙峋
啜泣纳罕
3、阅读理解
⑴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⑵“嗨!
”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
⑶“我们现在就去爬吧!
”有个孩子叫道。
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⑷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虽然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⑸“来呀!
”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
⑹“我来了!
”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⑺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
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
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
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⑻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⑼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⑽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⑾“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⑿“再见!
”其中一个孩子说。
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⒀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
”杰利看来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⒁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3、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瘦骨嶙峋:
头晕目眩:
4、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5、这段文字中的哪些语句表现了我胆小怯弱的特点?
请列举出来。
6、第9自然段中的“蹲”字可否改成“站”、“靠”或其他的词?
为什么?
7、简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8、第13自然段写“杰利看来好象有点不放心”,请展开想象,用两三个句子描写他当时的表情。
五、拓展阅读
迷途笛音
那年我6岁。
离我家仅一箭之遥的小山坡旁,有一个早已废弃的采石场,双亲从来不准我去那儿,其实那儿风景十分迷人。
一个夏季的下午,我随着一群小伙伴偷偷上那儿去了。
就在我们穿越了一条孤寂的小路后,他们却把我一个人留在原地,然后奔向“更危险的地带”了。
等他们走后,我惊慌失措地发现,再也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条孤寂的小路了。
像只无头的苍蝇,我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
太阳已经落山,而此时此刻,家里一定开始吃晚餐了,双亲正盼着我回家……想着想着,我不由得背靠着一棵树,伤心地呜呜大哭起来……
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声声柳笛。
我像找到了救星,急忙循声走去。
一条小道边的树桩上坐着一位吹笛人,手里还正削着什么。
走近细看,他不就是被大家称为“乡巴佬”的卡廷吗?
“你好,小家伙,”卡廷说,“看天气多美,你是出来散步的吧?
”
我怯生生地点点头,答道:
“我要回家了。
”
“请耐心等上几分钟,”卡廷说,“瞧,我正在削一支柳笛,差不多就要做好了,完工后就送给你吧!
”
卡廷边削边不时把尚未成形的柳笛放在嘴里试吹一下。
没过多久,一支柳笛便递到我手中。
我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音中,踏上了归途……
当时,我心中只充满感激,而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了祖父时,却突然领悟到他用心之良苦!
那天当他听到我的哭声时,便判定我一定迷了路。
但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于是吹响柳笛以便让我能发现他,并跟着他走出困境;卡廷先生以乡下人的纯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强烈的自尊。
本文中的“我”的这场人生经历与课文中的“我”很相似,但课文中的父亲和本文中的卡廷却在相似中有着一些不同。
请你就课文中的父亲和本文中的卡廷两个人物形象写一篇小评论,谈谈你对这两个人物的理解。
3、短文两篇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习目标
1、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重点)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难点)
3、感悟生命的意义,确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过程
1、《蝉》先抑后扬,先写蝉的惹人厌烦、微不足道的一面,然后写蝉埋在地下17年,只活一个夏天的生命历程,结尾写被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
《贝壳》直入主题,赞美贝壳的美,接着想到贝壳里那曾经小小柔软的生命及上苍为其用心营造的居所,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更该好好面对、创造。
2、相关链接
(1)小思简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
祖籍广东番禺。
小思对儒家思想、国家民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她学会了坚守原则,待人以爱。
而且她明白到只有自我反省才能戒除缺点,继续面对将来。
(2)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她写诗写散文,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二、课中——探究交流
1、《蝉》开头用__和__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
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对蝉的讨厌?
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哪句话是作者情感转折的开始?
说说你的理解。
3、《蝉》一文突出其生命的什么特征?
我们从蝉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4、《贝壳》一文,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发生了哪些联想?
5、《贝壳》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
6、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7、试从思想内容及写法等方面比较《蝉》与《贝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后——巩固提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蝉()声宽恕()贝壳()聒噪()
收lǎin()chàn()动坚yìng()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响彻:
宽恕:
一丝不苟:
3、填空:
《蝉》中,听了朋友的介绍,作者对蝉鸣的态度,由“”转为“”。
《贝壳》中,作者观察到海边的贝壳具有坚硬和“”的特点,感到是一件“________”而爱不释手;虽然“贝壳生命中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作者通过,认为它生前活得“”、“”。
4、阅读理解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
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4、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
(限15字之内回答)
因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
(20字以内回答)
6、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不超过25字)
7、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法。
C.“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
D.“请让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表达作者要在有牛之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
5、拓展阅读
生命赋
孙荪
①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②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涌,激荡。
③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
④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
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⑤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
突破。
⑥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
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
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⑦我害怕见花蕾。
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
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
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
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⑧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
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
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
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是敬仰它们!
⑨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
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
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⑩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⑾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
8、文章④至⑦段所写的“细微不显眼的事物”有、、、。
9、文章第⑦段“我害怕见花蕾”这句话中,“害怕”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0、第⑧段中,对奇松怪柏、苔藓、骆驼草等,作者为什么说“它们并不可怜,我应该敬仰它们”?
11、将画线的句子换成“世上再也没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了”,你认为好不好?
为什么?
12、文末“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对你有什么启示?
4、紫藤萝瀑布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习目标
1、积累词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内容;(重点)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赞美;(难点)
3、品味文章优美语句,学会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习过程
1、熟读课文,理清本文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至自然段),写作者看花的过程;
第二部分(至自然段),写作者忆花的过程;
第三部分(至结束),写作者悟花的过程。
2、相关链接
宗璞(pu),1928年生,原名冯钟璞。
本文写于1982年5月,作者一家在“文革”中深受迫害。
而写作此文时她的小弟,曾为新中国航空事业贡献了血汗,才华正当盛年的工作者却身患绝症。
作者悲郁中,见一树如瀑的藤萝花睹物释怀,写下了这篇感悟生命意义的优美散文。
3、搜集5句描写“花”的古诗句。
4、“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二、课中——探究交流
1、作者在紫藤花前究竟想了些什么?
2、作者写紫藤花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见到的是怎样的一棵藤萝?
用文中关键词句来回答
4、作者说“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为什么说“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5、“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赞美了怎样的生命意义?
6、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得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
其作用是什么?
三、课后——巩固提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迸溅()()仙露琼浆()伶仃()()
伫立()盘虬卧龙()忍俊不禁()
2、 阅读理解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浅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换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们心底。
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⑩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2、开篇独句成段,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3、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4、第②段“辉煌”一词什么意思?
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5、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它有什么作用?
6、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写出藤萝花的什么特点?
7、第⑦段“我只是仁立凝望”中的“凝望”可否换成“观望”为什么?
8、第⑦段自然段画浪线句“流着流着”照应了前面的哪个词?
9、第⑨段“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10、第⑩段用“浅紫色”形容“芳香”是否搭配不当?
为什么?
11、从含义来看,这些选段缺少了什么内容?
这样写,有什么缺憾?
3、拓展阅读
牵牛花
不管我的两间住室多么狭小,我还是喜欢在室内硬挤上几盆花木。
只要我的眼睛接触到一点儿青葱碧绿的草木,精神就会为之一爽。
不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