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168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一、项目提要1

二、项目发展背景4

三、编制依据与原则10

四、项目发展基础分析14

五、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23

六、项目开发条件分析26

七、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经营模式与发展目标30

八、总体布局与地块分析36

九、项目建设方案37

十、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农村社区建设41

十一、组织管理、运营思路与保障措施45

十二、投资结算与效益分析48

十三、结论52

十四、附件53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体开始步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为此,党的十八大和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都明确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特别强调三农工作和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虽然莲花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具备了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充满契机和转折的时代背景下,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

**省**水稻研究中心积极把握时代发展动态,响应党中央号召,根据本项目的区位优势、农业现实基础以及长株潭地区经济大融合、大开放和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提速发展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审时度势,集生态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业于一体的都市农业农耕文化将作为项目区的主要发展方向,试图通过系统农耕文化营建,增强乡村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联系,实现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与休闲农耕农业的协调发展,带动区域文化、社会生态与经济的全面提升,为莲花镇的全面建设注入勃勃生气和活力。

 

一、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

水稻科普农耕文化产业创意园

(二)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三)项目单位

**省农业高科有限公司、水稻科学研究中心

(四)建设地点和范围

范围:

项目留转用地8000亩,**区**镇**村

(五)编制单位

**省**水稻科学研究中心

(六)建设目的

1、是**省**水稻研究中心品牌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满足实现产业可持续经营需要。

2、响应党中央号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莲花特色,**特色,国内先进,省内一流,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引领**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城市农耕产业化旗舰园区。

3、保护、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利用生态资源,使项目走上保护、利用、创益、再保护、再利用、再创益的良性循环道路。

4、为**及全省城市居民提供新的休闲和科普空间,满足现代旅游休闲要求的需要。

5、推动地方经济,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帮助产业农民加速进入小康。

(七)建设内容

1、创建一个稻米博览馆

2、成立**水稻研究所

3、创建以**水稻和有机农业为主导的科研、生产、示范、推广、培训基地。

4、建设**水稻、保健水稻、科普水稻、观赏水稻综合性种植公园。

5、建设稻电影放映院一个、奇石馆一个,医院一个、国标幼稚园一个、老年休闲保障院一个,以及儿童、青少年等娱乐设施若干。

6、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专卖超市一条街。

7、建设**稻米示范加工厂和**营养酒示范加工厂各一个。

8、建设108块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广告牌。

9、建设108栋可移动环保乡村别墅(红豆杉养生基地)。

10、举办中华水稻农耕文化节相配套山庄建设。

(八)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2013—2017年,共5年。

项目建设和开发的特点决定了其建设采取边投入、边建设、边经营、边受益的形式,因此项目建设期与经营期重合。

(九)投资金额和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2340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为80000万元,二期投资43400万元。

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由四个部分组成:

开发单位自筹资金:

123400万元

债权融资:

**万元

申请国家、省、市相关配套政策资金:

**万元

项目区对社会融资及招商:

**万元

二、项目发展背景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9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倡导健康文明社会风尚。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其有效措施包括: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农产品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加快发展壮大县(镇)域经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村繁荣和农民就业增收创造条件;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等。

(二)都市农业是项目区农业发展战略定位的必然选择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

它是都市中、都市郊区和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的发展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城市学者霍华德提出的“花园城市”的理论,其内容就是限制城市规模过大,持续保留城市四周农业用地,让城市中心成为一个大花园。

国外都市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荷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并根据其城市特点构建了各具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我国的都市农业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出现在上海、北京、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上海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都市农业构想,并将其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都市农业已经由上海、北京、深圳等大都市逐步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发展,并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延伸,成为国内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都市农业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

其核心为:

对内为现代化都市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功能,对外为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①农业产业结构高度市场化;②农业生产方式集约化;③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④农业生产手段高科技化和农业“三效益”的协调统一。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与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求都是一致的。

作为将城区与郊区、农业和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产业,都市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它融合了现代都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生活性功能、生态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等,集中体现了大农业的思想,可以说都市农业拓宽了农业这一概念的内涵。

同时,都市农业的功能实现了多元化拓展,它除了具备最基本的商品生产功能以外,还具备生态建设、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出口创汇、示范辐射等直接、间接的多重功能,体现了“城郊合一”、“农游合一”的发展方向。

项目区属**市两型社会核心区域,又处于典型的都市近郊“半小时经济圈”发展内圈,即具有农业发展现实基础,又独具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人文景观,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对绿色食品和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强,发展都市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是项目区一项有着极强生命力的新型产业。

项目区可发展的都市农业类型包括:

A、设施农业:

以大棚、温室为主体的保护地栽培。

B、观光农业:

以绿地、花卉、特色农业栽培为主,辅以其他的自然风光或民俗旅游景观,构成综合型的旅游资源。

C、绿色农业:

高科技农业开发区,实行产、加、销综合经营,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

D、庄园农业:

以大户承包的经营方式,成为专业化生产的庄园。

E、市民农业:

由市民参与或租赁耕种。

F、实行产、加、销一条龙。

(三)乡村休闲旅游是项目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1、旅游业是二十一世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旅游业进一步持续、高速增长、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前景十分广阔。

**省的旅游产业规模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发展而不断扩大,旅游业收入快速增长,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基础,连续10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

**省委省政府重点强调要大力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把旅游产业培育壮大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永续发展能力的支柱产业,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小康社会旅游发展的新态势

随着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公民出游能力将稳步提高。

据预测,我国经济未来10年内将保持7%左右的速度增长,旅游需求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公民的度假权利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带薪休假将成为劳动者一项重要的权利。

人们可利用带薪假期,自由安排个人生活,灵活制定度假、休闲计划;带薪假期直接带来分散休假的发展,可以避免集中休假的种种弊端。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休假制度的改革必将会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将极大地推动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旅游产品的升级与转型。

预计未来旅游业将主要突出以下变化和特点:

①旅游将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规模逐年扩大。

②传统观光旅游在让位于休憩度假旅游,散客旅游已慢慢成为主流。

③生态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时尚,“回归自然”、“拥抱自然”和“感受自然”已形成现代旅游的追求和文明标志。

④可持续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追求的最高目标。

强调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基础上,并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道德规范。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中国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的全新主题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在我国特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指导下应运而生的。

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尤其是能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和统筹城乡发展而受到政府和百姓的普遍欢迎。

发展乡村旅游,不是一项单一旅游研发工作,而是具有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大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各届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部署,国家旅游局研究确定了各种旅游宣传口号:

“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中国城乡和谐游”等。

全国旅游行业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发挥旅游在加快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综合作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满足广大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四)项目所在地莲花镇已被列为**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区域

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农业空间布局中,按照近郊、中郊、远郊三个农业环节进行了“三环四廊六园”的总体布局。

其中以大河西为中心的农业产业走廊具有明显区域优势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

三、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一个地区或国家在农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选择符合自己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比较优势主要从三个经济要素进行衡量:

①拥有的资本量;②拥有的劳动力资源;③拥有的自然资源。

2、农业布局的区域理论

决定产业区位不只是考虑**一方面的因素,而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如综合考虑农业、工业、城市、市场以及个人的行为、能力、价值取向等。

3、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内涵体现了以下几个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

4、循环经济理论

强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着眼于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

其基本原则是: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和基本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首要的是节约,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其次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生产模式,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实现农业生产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单环式线性经济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多向多环式与多向循环式相结合的反馈经济及循环经济发展。

5、城乡一体化理论

城乡一体理论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城市脱离乡村而独立而来,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必将从分离到融合,必然会产生城乡经济融合、产业融合、劳动力融合,最终完成城乡一体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6、现实依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⑤《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

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规划纲要》

⑦**省、**市、**县相关规划、文件

⑧项目落地地形图及其它基础资料

(二)编制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保持人的需求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一致性,突破传统家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理念,树立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思想,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领产业的发展。

2、整体开发原则

项目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特点。

在外部它必须服从区域高层次或主系统发展战略;在区际间应突出自身特色,开发出明显区别于周边地区而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园区及其产品;同时在内部还需顾及到各大功能区的整体协调。

3、综合发展原则

围绕发展都市型农业,突破传统农业单一农产品生产功能的束缚,强化服务城市功能,综合考虑项目区内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历史基础、经济条件、市场前景、农作物种类等相关条件,打造综合型产业体系,多功能、多板块穿插互动,使之具有生产、科技、生态、旅游休闲乃至教育等多项功能。

4、优化组合原则

在综合发展的前提下,做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时间、空间、能量优化组合,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优化统一,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5、超前发展原则

选择国际成熟、国内先进、本区域空白的项目类型,抢占市场先机。

6、城乡统筹发展原则

把发展现代农业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区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7、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从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依靠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建设美好家园;完善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满足农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8、多元化投入原则

项目建设以龙头企业前期投入、集约土地规模租赁经营、买断经营、合作经营并逐步向权益经营、资本经营方向发展。

四、项目发展基础分析

(一)基础概况

1、区位分析

项目区位于**市岳麓区莲花镇,地处**大河西经济先导区,市区多条道路直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农耕文化底韵丰富。

2、区域概况

岳麓区(略)

莲花镇(略)

3、项目区概况

①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丘陵地区,其山脉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递降,项目区内地形高差不大,多为低丘、岗地及平地地貌,土壤表层大部分沙质土、粘质土、冷浸土三类。

沿河河畔平原多是沙质土壤,土质松散养分丰富,种植作物产量高;山地土壤表层分红壤土、灰壤土、黄壤土及少量紫色壤土,适宜造林及山土作物生长。

②水资源特征

项目区内地表水储量充足,有蓄水山塘和小水库,为项目区提供主要水源;区内有小型河通过地下水源储量丰富,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强风化水,含水不均匀,区内居民采用水泵抽取地下泉水用。

③动植物资源

项目区内生物品种多样,资源丰富,其所处的植被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因区内土壤条件好,相当部分土地已被垦植,因此项目区内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

原存有野猫、猴、果子狸、狼、豹、野猪、獾、野兔、獐、水鼠、黄鼠狼等野生动物资源,但因森林过伐、猎捕过度,以及农药污染等多种原因,野生动物不断减少,豹、豺狼、猴等野生动物现已绝迹。

④气候条件

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生长季长,春温多变,春末夏初多雨,伏秋多旱,秋寒明显,冬少严寒。

⑤土地权属

项目区内土地大多为集体所有土地和农民权属土地,土地权属相对清楚,界限相对明确。

⑥电力电讯

电力充足,通讯设施齐备。

项目区主要用电为村民生活用电,区内已完成农网改造,生活用电电网完善;已接入自动电话网,开通了国内国外长途电话直拨、传真,已经牵入宽带网络;已经建有移动、联通通讯机站,可保证网络覆盖大多规划范围。

⑦技术支撑

产业发展优势靠技术,园区与**农大、**农科院科研基地互通,集合了各类专家院士人才优势,具备做强、做大的有利技术优势和发展后劲。

4、项目环境评价

环境质量反映项目区开发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项目区具有山明水秀,鸟语花香,文化荟萃,寄情丝竹的优越环境质量。

具体表现为:

①气候宜人:

茂密的林地,错综的水系有效地调节着气候因子,造就了独特小气候环境。

②空气清新:

项目空气未受到工业废气污染,山地区域富含氧负离子,空气洁净清新。

③水质清洁:

项目区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拥有河流、水库、山塘、沟渠,水质纯净。

④恬静幽雅:

项目区内林木森然,环境安静幽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能起到陶冶情操、度假休闲、提高品位、调节身心和健康的功效。

(二)国内农业园区发展概况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低水平的农业运作机制严重制约农业产业的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先后涌现一批先进优质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其发展模式为:

1、政府投资型

以“陕西杨凌农业科技园区”为代表,该园区以国家和陕西省两级政府投资为主,建立了一批先进的农业科技种植、生产加工的大型示范项目。

2、招商引资型

以“苏州农林大世界”为代表,园区以企业行为为主,政府配套以相关优惠政策条件为辅,通过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后,以对项目进行租赁、合作、出售的招商引资方式吸引大公司、大集团入驻,共同推进园区农业项目的开发。

3、特色经济型

以“广东顺德陈村、福建蒲田”等特色农业园为代表,随着农村中小城镇产业的发展,沿海涌现了一批以手工业制造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特色农业园区。

从上述运作效果看,除“政府投资型”模式因周期长,审批慢有其特殊性外,走“特色经济型”和“招商引资”的道路,将是项目区的有益选择。

(三)农业旅游发展概况

农业旅游是以旅游、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深度挖掘与农业、农民、农村相关的文化内涵,把产品生产、动植物观赏、新品展示、农业体验、学习考察、休闲度假、娱乐购物、民风民俗以及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农业体系和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它是农业和旅游业广度、深度以及内涵的拓展,是生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在我国发展农业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业态,农业旅游以其休闲、生态的特质,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之一。

是我国充分利用资源、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发展农业旅游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和产业发展农业旅游,延伸和打造完整的产业价值链,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利用农业旅游吸引社会投资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收。

通过发展农业旅游将使农民享受稳定的土地收益、旅游项目经营收益、旅游从业收益。

三是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以农业旅游为抓手,可以配套推进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农业旅游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先导和示范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

发展农业旅游因地制宜探索了一条以农业旅游推进农村城市化,以城市带动农村,巩固城乡联系的道路。

二是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和城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发展农业旅游是推进农村“三个集中”的新的动力和实践,为市民提供的良好近郊休闲旅游基地完成了都市的城市功能。

三是有利于储备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广大农村就依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旅游”活动。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游客需求呈多样化的趋势,人们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很多“体验旅游”项目融入农业旅游项目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更加注重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

目前,“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消费方式正逐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和接受。

**省是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休闲农业资源,**省农业旅游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益阳两市最初兴起,形成以钓鱼休闲、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

经过几年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目前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农庄)4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接待休闲者2600多万人次,年经营收入已超过30亿元。

其中,**市的**县、开福区、望城县、浏阳市,株洲的天元区,益阳的资阳区和桃江县等已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

(四)国内外参照案例分析

1、荷兰现代农业

荷兰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主导产业为农业。

荷兰多年来一直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其农产品出口总量仅次于美国。

其中,荷兰的园艺类产品(鲜花、观赏植物等)、马铃薯、鸡蛋(包括蛋制品)、啤酒、蕃茄、奶酷等产品的净出口额均名列世界第一。

荷兰的花卉年出口达106亿荷盾(48亿欧元),占国际花卉贸易的60%,占欧洲市场的70%;目前荷兰花卉生产已普遍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设施栽培,全国70%的花卉生产面积采用温室栽培,使花卉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施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