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065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docx

《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 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docx

高考地理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第八单元人口与环境

一、选择题

(xx·河南开封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大于65岁的人口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

预计中国大于65岁的人口从7%达到14%将用27年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6年。

读“大于65岁行动不便的人口变化表”,回答1~2题。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初

发达国家

  

中国

  

①人口基数过大 ②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③老龄人口生活质量降低 ④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资料所示人口问题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有(  )

①养老保障问题凸显 ②存储收益增加 ③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④劳动力短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预计中国大于65岁的人口从7%达到14%将用27年时间,……美国用366年”中国老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我国大于65岁行动不便的人口比例上升,也突显了老龄人口生活质量降低。

第2题,材料显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相应的养老保障问题和劳动短缺问题也就更加明显了。

答案 1.D 2.C

(xx·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我国某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扶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图完成3~4题。

3.在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xx~2020年(  )

A.人口总抚养比先降后升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xx年

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4.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十年内,该省(  )

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

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解析 第3题,根据等值线分析,少年抚养比变化不大,老年抚养比上升导致人口总抚养比上升,A错;图中显示的是劳动年龄人口而不是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数先上升后下降,B错;图中只能显示xx年劳动人口数最大,但不一定是总人口最大,C错;老年人口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少年抚养比变化不大,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故选D项。

第4题,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10年内,老龄化问题不能得到缓解,且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A正确;劳动年龄人口面临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增加,B错;总人口规模不一定提前达到峰值,C错,少年成长需要时间,10年未能成为劳动人口,“用工荒”问题不会得到缓解。

答案 3.D 4.A

5.(xx·陕西宝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如下图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地域,有关甲、乙、丙三地域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是由于文化教育引起的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迁移

C.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解析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前者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后两者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现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到城市,从甲地迁到乙、丙两地;这种人口的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加快经济发展,缩小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答案 C

(xx·四川成都联考)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D.均匀分布

7.若A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源充足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D.地势高峻

解析 第6题,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图示25人/平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东(南)移,说明人口西(北)多东(南)少。

第7题,若A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说明其自然条件或人文条件优于周边,故排除人口容量更小的“地势高峻”。

答案 6.A 7.D

(xx·浙江金华第一学期期末)读我国X省人口的相关资料,完成8~9题。

全省

城镇

乡村

其中省外流入

人口总数(万人)

5443

3355

2088

1182

0~14岁占比(%)

13.2

12.8

13.8

9.5

15~59岁占比(%)

72.9

76.4

67.3

89.4

60岁及以上占比(%)

13.9

10.8

18.9

1.1

X省第六次人口普查(xx年)人口年龄构成表

8.目前,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  )

A.“高—高—极低”模式

B.“高—高—较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9.该省城镇和乡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差异显著,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环境污染程度B.医疗卫生条件

C.人口迁移数量D.人口生育政策

解析 第8题,图示我国X省出生率为10‰,而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皆远低于10‰,故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第9题,由于城乡差异,该省省内人口迁移以乡村迁往城市为主;省际人口迁移,该省以人口迁入为主,并且大多迁入城镇。

省内人口迁移和省际人口迁移都以15~59岁年龄段为主,从而导致城镇老年人口比重小。

答案 8.D 9.C

(xx·黑龙江大庆高三第二次质检)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某岛国xx年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

最适宜的人口数

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10.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

A.aB.bC.cD.d

11.若xx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Y>XB.X>Y>Z

C.Y>Z>XD.Z>X>Y

解析 第10题,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

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资源量最小的那一个,即d,所以本题D正确。

第11题,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而人口合理容量代表了合理生活的最大人口、国家发展与安全的最小人口数量(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

若xx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Z>X>Y,所以本题D正确。

答案 10.D 11.D

二、非选择题

12.(xx·浙江杭州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人口类型划分标准。

人口类型

少儿人口比重(0~14岁)

老年人口比重(65岁以上)

年轻型人口

40%以上

4%及以下

成年型人口

30%~40%

4%~7%

老年型人口

30%及以下

7%及以上

材料二 国际比较中的中国老龄化进程。

注:

发展中国家数据剔除了中国

材料三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xx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

排名

国家

移民人口数(人)

移民人口占世界总移民人口比(%)

移民人口占本国人口比(%)

1

美国

45785090

19.8

14.3

2

俄罗斯

11048064

4.8

7.7

5

阿联酋

7826981

3.4

83.7

6

英国

7824131

3.4

12.4

(1)说明我国老龄化的特点。

(2)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3)说出阿联酋国际移民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 第

(1)题,结合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曲线分析,中国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不断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题,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可以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

适当推迟退休年龄。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

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家庭养老。

第(3)题,根据材料三表格判断,阿联酋国际移民总量不大,移民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大。

主要是因为阿联酋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快,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

阿联酋本国人口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移民进入。

答案 

(1)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不断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适度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发扬传统美德,尊老爱老,家庭养老。

(3)特点:

国际移民总量不大;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大。

原因:

石油开采,金融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外来务工者;本国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宽松的移民政策。

B组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xx·河南濮阳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2000、xx、xx年各年龄段人口数量。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xx、xx、2000年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①、③、②

2.导致城市2000~xx年青壮年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产业转移B.交通通信

C.计划生育D.职业需求

解析 第1题,读图,东部特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外来青壮年打工创业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水平逐渐增加。

根据图中青壮年人口比重、老龄人口比重,代表xx、xx、2000年的曲线依次是①、②、③,A对。

第2题,图中,青壮年人口比重占最大,增长最明显,说明该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多,数量增长快,主要因素是职业需求,D对。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不是该市人口增长的因素,A错。

交通通信、计划生育与人口增加关系不大,B、C错。

答案 1.A 2.D

(xx·江苏南通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下图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图。

读图完成3~4题。

3.2000~xx年期间(  )

A.珠三角人口死亡率高于粤东西北

B.粤东西北常住人口总数高于珠三角

C.广东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

D.珠三角人口主要迁往粤东西北

4.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其原因最不可能是珠三角当地(  )

A.产业转型、升级B.生育政策调整

C.部分企业迁出D.环境质量下降

解析 第3题,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有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增长率下降,不能表示人口死亡率高,A错。

只表示增长率的变化,不表示总人口的数量,B错。

说明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C对。

图示内容不能表示人口迁移方向,D错。

第4题,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可能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A可能。

生育政策是全国性的,不是一个地区可以改变的,B不可能,选B。

可能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出,也可能是该地环境质量下降,C、D可能。

答案 3.C 4.B

(xx·湖南长沙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

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

读资料,回答5~7题。

常住人口(万)

出生率(‰)

死亡率(‰)

城市人口比重(%)

2000年

1846

17.57

5.40

33.8

xx年

2181

15.99

5.43

39.9

5.新疆(  )

A.xx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

B.人口密度增大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xx年比2000年大为减少

6.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

7.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与其主要制约资源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

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解析 第5题,根据表格数据,xx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约10%左右,已接近“三低”模式,A对。

中国的人口密度约138人/km2,新疆人口密度增大到约13人/km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错。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密切相关,C错。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农业人口比重下降,但总人口增长,农业人口数量xx年比2000年不一定减少,D错。

第6题,新疆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增多,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B对。

资源开发,环境可能恶化,增多人口主要是迁移人口,自然增长率仍是三低模式,A错。

表中数据显示,出生率下降,C错。

医疗水平比东部低,D错。

第7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主要制约因素是淡水资源,A对。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B错。

珠江三角洲,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优越,C错。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生物资源少,D错。

答案 5.A 6.B 7.A

(xx·山西临汾高三第二次联考)我国于xx年计划有条件的放开二胎生育政策。

某大学生根据某地调查数据(政策改变后生育率为原生育率的1.4倍左右)设计了人口政策变化前后的人口增长数学模型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能正确表达该地政策改变后劳动力(15~60岁)增长趋势的是(  )

A.模型1B.模型2C.模型3D.模型4

9.我国人口政策改变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劳动力数量变化最快

B.劳动力数量增加,抚养比立即减小

C.劳动力负担持续增加

D.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

解析 第8题,xx年开始放开二胎生育政策,那么生育率上升,小孩比重上升,劳动力(15~60岁)比重下降,到2035年新生的儿童长成劳动力人口,然后劳动力人口比重开始上升,所以模型2符合,B正确。

第9题,由于我国人口政策改变后,出生率提高,使我国新出生的人口会大量增加,劳动力数量变化较小,A错误;劳动力数量不会立即增加,B错误;劳动力负担短期内增加,C错误;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D正确。

答案 8.B 9.D

(xx·吉林长春高三期末检测)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

读下图“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曲线图”(单位:

万人),完成10~11题。

10.该地区图示时段内净人口迁移率最低的时间约是(  )

A.1995年、xx年B.1990年、2000年

C.1985年、xx年D.xx年、xx年

11.该地区该时段内(  )

①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②人口迁移率最高的时段约为1985年至1990年 ③早期人口迁移的原因与经济因素有关 ④增加了人口性别比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第10题,1995年和xx年迁入量等于迁出量,净人口迁入量为0,则净人口迁移率为0,最小。

第11题,①人口数量由自然增长率和净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无自然增长率无法判断,②1985年至1990年迁移量最大,③中国某地区在图示早期可能由经济因素导致人口迁移;④增加性别比,主要是男性增加,女性减少,迁移人口的性别不好确定。

答案 10.A 11.B

12.(xx·广东梅州一模)适宜人口是指人口数量与其资源、环境和产业经济条件是相互匹配,从而达到一个合理的人口规模。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三大产业适宜人口与实际人口图。

下列有关该地产业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B.面临的人口压力不大

C.应增加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

D.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解析 图示该地第一、二产业已超过了适宜人口规模,发展适宜人口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可以转移第一、二产业人口,降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比重和压力。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xx·江苏扬州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xx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我国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年份

比重(%)

地区

xx年

xx年

东北地区

6.20

6.95

北部沿海

13.22

11.97

大西北地区

4.13

3.13

黄河中游地区

11.14

7.98

大西南地区

13.53

10.98

长江中下游地区

11.01

9.71

东部沿海地区

19.86

20.58

南部沿海地区

20.91

28.70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xx年到xx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解析 第

(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

(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

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是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第(3)题,从xx年到xx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

答案 

(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

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不利影响:

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考查角度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读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图甲)及该国某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图乙)(M为2004年资料,N为xx年资料),完成1~2题。

1.(原创)关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N—P—M

B.M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N点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P时期劳动力不足

2.(原创)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⑤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

解析 第1题,N点过后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转为负值,此时人口数量最多。

M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P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充足;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M—P—N。

第2题,读取两个时间的数据,M(25%,70%,5%)、N(15%,75%,10%)。

对比可发现未成年人比重下降,成年人、老年人比重上升,老龄化现象明显。

本市青壮年人口应该是迁入的,自然灾害频发与老年人口增加关系不大,D正确。

答案 1.C 2.D

考查角度二 人口迁移

读“我国部分年份人口迁移统计图”,回答3~4题。

3.图中两个时段(  )

A.人口迁入率最高的七个省份均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B.人口迁入率最高的七个省份均属于东部季风区

C.人口迁出率最高的三个省份均属于西部经济地带

D.人口迁出率最高的三个省份均位于东部季风区

4.从图中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迁移(  )

A.以青壮年人口为主B.流动性逐渐增强

C.从农村向城市迁移D.向第三产业转移

解析 第3题,读上图,人口迁入率最高的七个省份中,新疆属于西部经济地带,A错。

人口迁入率最高的七个省份中,新疆属于非季风区,B错。

人口迁出率最高的三个省份中江西、湖南属于中部经济地带,C错。

人口迁出率最高的三个省份均位于东部季风区,D对。

第4题,两图比较,可以看到,两个时段的人口迁入率、迁出率都明显提高,说明人口流动性增强,B对。

不能依图判断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A错。

也不能反映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向第三产业转移,C、D错。

答案 3.D 4.B

考查角度三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5.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不同指标下适度人口和最大人口的测算结果。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该城市(  )

指标

数值

人口

基于人均

建设用地

基于人均

居住用地

基于可

供水

资源

基于生

态环境

适度人口(万)

63.80

83.20

72.36

70.18

最大人口(万)

106.20

113.40

210.35

106.33

A.可供水资源最为紧张

B.人口合理容量是210.35万

C.人均居住用地最为短缺

D.环境人口容量为106.20万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

该城市建设用地比水资源还要紧张,A错;适度人口应是该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而不是最大人口数,B错;人均建设用地最为短缺,不是居住用地,C错;该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为最短缺资源,它决定的最大人口数就是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06.20万,D正确。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