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061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9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二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习题课教案

【课程标准】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学会农业、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掌握主要农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完成自主练习,参与小组讨论和评价点评,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地理知识,阐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讨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

1.分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提高概括归纳阐述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学导学法、小组探究讨论法、比较归纳提升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学案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活动设计内容

学生活动

例题导入

1.展示例题

2.分析探究

3.拓展问题,联系知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

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

材料二:

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示意图。

(1)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2)分析18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优势及问题。

1.阅读题目分析要求

2.探究答案

目标展示

展示图片

【课程标准】(如上)

【教学目标】(如上)

阅读了解

知识构建

出示知识结构

 

对照课本回顾知识

习题训练

布置任务

自主完成课堂训练题,选择题12个,综合题2个(见学案)

完成练习

展示答案

对照答案自主反馈矫,正组内交流学习

修改答案

监督协调

学生按照分组,点评答案

交流学习

引发总结

整理课堂练习题,思考总结提升

整理答案

总结提升

指导解题方法

一、产业区位条件分析型问题的答题方法:

1.明确产业类型包括的区位条件

【关键词】

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

原材料、能源(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产业基础等

技术条件:

冷藏、良种、机械、化肥、科技人才等

环境要求:

污染类型、社会标准、个人要求等

【答题思路】全面考虑产业的区位因素。

2.突显区位分析的限制性内容

【关键词】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答题思路】突出有效,删除无关。

3.准确提取图文材料的有效信息

(1)自然区位因素

图中经纬度、海陆位置、等高线、河流、矿产等信息说明了区域产业发展过程的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资源等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区域位置、城镇、交通线及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说明了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因素。

4.详实精确阐述区位条件

二、有关生产地域题目的命题角度:

(一)选择题

1.以某地区的农业生产比重图、生产过程示意图为材料,判读农业地域类型,确定其生产特点。

2.以产品关联图、区域工业部门分布图,考查工业联系、工业集聚或分散、工业地域的类型与成因。

(二)综合题

1.通过农业生产地域的分布及其变化,说明其发展条件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以工业集聚、分散现象或工业地域的图文材料为背景,分析其空间布局的成因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整理记录

课后巩固训练

布置任务

课后训练题,共8个试题。

自主完成

 

《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习题课学案

班级:

姓名:

课前回顾案

1.阅读教材P57—58和P66—67,填出下表中农业、工业的区位因素的内容。

农业

工业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技术因素

 

区位因素的变化

①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②改善和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①等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②市场和的影响越来越显著;③知识、技术、成为重要因素;④环境标准不可忽视。

2.阅读教材P59—63,填出下表中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内容。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或国家

发展条件

主要特点

水稻种植业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季风区

商品谷物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

混合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

(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距海港近的优势

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3.阅读教材P69—70,填出下面有关工业地域形成的内容。

4.根据两节教材的第三部分,分别说明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中训练案

【例题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

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

材料二:

英国地理位置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示意图。

(1)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2)分析18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优势及问题。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回答1~3题。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

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气温B.降水

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

3.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B.农作物B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

下图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2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B.bC.cD.d

5.若图2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B.bC.cD.d

6.m、n两地均盛产葡萄。

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B.市场广阔C.鲜果上市早D.技术条件好

读“技术进步与钢铁工业区位变动图”,回答7、8题。

7.在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中,煤炭运输成本低于铁矿运输成本的时期是()

A.18世纪以前B.18世纪60年代以后

C.20世纪初D.20世纪60年代以后

8.当前,运输费用在钢铁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另一些因素对钢铁工业区位的影响程度在增强,它们是()

①铁矿产地②科技③煤炭产地④市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铜矿炼制的原料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图”,回答9、10题。

9.据图分析影响乙、丙、丁三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原料、动力、劳动力B.市场、交通、政策C.原料、动力、市场D.动力、劳动力、市场

10.图甲中乙→丙→丁过程中,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A.技术联系     B.信息联系     C.产品联系     D.空间联系

下图为美国“硅谷”某电脑公司产业链关联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电脑公司产业链的区位优势是()

A.可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B.可降低产品的价格

C.可降低产品的技术含量D.可减少产品的生产环节

12.从产业链的角度考虑,图中M最可能是()

A.软件开发基地B.电子装配基地C.仓储、中转基地D.回收加工基地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药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忌水涝。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阴影部分为优质山药产区,据此回答问题。

(1)简析图中优质山药分布区种植山药的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评价图中优质山药分布区扩大山药种植规模的利弊。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

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

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

下图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1)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课堂提升】

 

课后巩固案

图1是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图。

据此完成1~2题。

1.修筑梯田种水稻,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的()

A.地形条件  B.气候条件C.土壤条件D.水条件

2.有关该农业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B.生产规模大C.水利工程量大D.商品率高

读下图,回答3~4题。

3.如果甲图中X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Y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则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a、b、c、d相对应的是(  )

A.aB.bC.cD.d

4.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中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点为(  )

A.经营方式都是家庭经营B.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样高C.都是单产高,商品率低D.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邻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

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

据此完成5~7题。

5.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  )

A.劳动力价格较低B.技术水平较高C.消费市场较广D.资金较雄厚

6.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

A.廉价劳动力B.交通运输C.研发能力D.环境质量

7.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  )

A.乙国的劳动生产率B.甲国的环境质量C.乙国的就业率D.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8.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中甲国的奶牛全年有近10个月是在天然草场上放牧,加工乳制品时严格执行欧盟标准。

2014年11月,甲国T企业与我国H企业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由T企业提供奶源,在中国进行乳制品生产。

(1)比较E、F两地气温差异,并分析冬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2)简述甲国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T、H两企业合作生产乳制品的有利条件。

附:

答案

例题:

(1)纬度位置较高,气温偏低;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

(2)优势:

机器设备与生产技术领先;市场需求量大;原料(棉花)供应充足;优良港口多,利于棉花和棉布进出口运输。

问题:

大量的棉花和棉布进出口增加了运输成本。

课堂练习:

1—5:

BCACB6—10:

CCDCC11—12:

AB

13.

(1)自然条件:

位于黄土高原的河谷地带,地形较平坦,且排水良好;靠近河流,灌溉便利;土层深厚疏松,土壤较为肥沃;(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较充足,利于山药生长。

社会经济条件:

山药品质优良,市场销售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等

(2)利:

形成规模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弊:

生态脆弱,过度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农业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减弱;加剧水源紧张。

14.

(1)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

(2)有利于企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分工协作),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化水平);当地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扩大了当地经济规模);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课后巩固案:

1—5:

BCADA6—10:

BD

8.

(1)与E地相比,F地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原因:

E地临海,沿岸有暖流经过,且位于温暖西风的迎风地带,而F地位于内陆,冬季降温快。

(2)全年气候温和湿润;河湖众多;地形平坦:

草场广阔。

(3)T企业有丰富的优质奶源,生产技术水平高;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大;

两国政府政策的支持;两国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且冷藏保鲜水平高,便于优质奶源的运输。

 

《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习题课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完成学业的主体,学生状态、已有知识能力和学习求知欲等,决定了学习的直接效果。

为提高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习题课的学习效果,特进行学情调查。

具有如下:

一、学生已知的知识与已有的能力。

在进入高中之前的初中,学生已经已经接触到世界和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知识,大致知道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类型的农业和工业生产。

进入高中地理必修二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感到人口、城市、工农业等比自然地理知识要简单,好背易记;所学内容基本能与日常生产生活结合,便于理解;在新授课学习后,经过掌握基本的产业区位知识和地域生产特点,能够初步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

二、学生未知的知识和欠缺的能力。

第一点,学生虽然掌握了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的框架知识,但并不能深入透彻理解某一区位因素对产业的具体影响。

如“气候”因素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之一,但其影响表现为光、热、水、温差等多个方面,这与农作物的品种、品质、熟制等密切相关。

第二点,教材或教师呈现的生产地域发展条件、特点、制约因素和发展措施等比较熟悉,但新的情景案例难以解决,案例学习的迁移应用能力较差。

第三点,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把做题看成读书的目的,抛开了地理原理的实践应用。

三、学生能知的知识和可提升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习题课,可以加强学生对《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一单元知识的系统掌握,深入学会农业、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掌握主要农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中通过完成自主练习,参与小组讨论和点评,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地理知识,阐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通过探讨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观念。

四、学生学习的方式与方法。

在学情和课标的要求下,本单元习题课采用“三段四步”方式,“三段”指学案设计包括“课前回顾案”—“课中训练案”—“课后巩固案”三部分,“四步”指课堂教学分“例题导入”—“知识构建”—“习题训练”—“总结提升”四个步骤。

习题课训练采用自主完成、小组讨论和交流展评的方法,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

《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习题课效果分析

本节课以巩固地理知识和提升地理解题能力为目的,以三段式学案和合作探究式课堂为形式,以学生的系列学习活动完成例题分析、目标认领、知识回顾、练习应用和总结提升五个课堂教学环节。

总体上,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思路清晰,达到了强化巩固地理基本原理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和应用表达的能力。

具体如以下几点分析:

1.以问题为引导,体现习题课的教学特点。

课堂教学是在英国棉花生产和棉纺织工业的分析中展开的,对于试题的设问自然引入本单元的课标要求和本节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用在学生自主完成课堂训练题和交流点评试题环节中,起到以练巩固知识、以练提升能力的目的。

2.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要求。

本节学案为教学实现先学后教提供依靠,课堂教学中由个体到小组再到整体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学生的板书、交流和点评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对学生学习起到调控的目的,使本节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

3.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目标达成理想。

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整体设计,以练代讲和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课堂学生反馈来看,学生学会了产业区位分析方法,掌握主要农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了人地协调发展的思维模式。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教材分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编排在《人口与地理环境》和《城市与地理环境》两个单元之后,这体现了人文地理主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这是因为,任何产业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形式;同时产业活动分布具有空间性,农业、工业与人类居住地有密切的关系。

这样使整个必修二知识系统连贯,有助于学生借助前面知识开始学习产业活动。

本单元按照农业、工业和旅游业设置了三节内容,目的是体现国民经济中三次产业的结构特点。

每一种产业活动的阐述都是从区位的角度,运用区位的原理和方法,以协调人地关系为宗旨,以案例探讨为主要教学方式,比较系统、全面的探讨了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因第三节教学往往与选修教学一起,因此下面具体分析农业和工业两节内容。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节以“明前龙井”案例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节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正文从农业的概念、特点入手,以网络图的形式展示了农业区位因素,并简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紧跟的“知识窗”和“活动”与正文有机结合,提供给学生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首先以“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展示出主题,然后以亚洲水稻种植业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为主案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最后以“活动”引发学生探讨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教材第三部分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协调角度树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节教学中的重点为农业区位因素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难点为农业区位选址和以案例为借鉴分析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节以世界主要工业分布图导入,通过重点介绍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旨在阐述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节第一部分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教材正文简明扼要的列举出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并简述重要因素的变化。

后面的两个“知识窗”和一个“活动”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场所。

第二部分“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包括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反三以及工业地域三部分,其三者为因果递进关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而工业扩散则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新的工业地域的表现。

紧跟的“知识窗”和“活动”分别以日本工业地域变化和辽中南工业基地案例诠释了工业地域形成和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编排形式上与农业一节第三部分相似,但一定要注意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这与农业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不同的。

本节重点为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工业地域的形成,难点为工业区位选址和具体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习题课评测练习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回答1~3题。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

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气温B.降水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

3.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B.农作物BC.农作物CD.农作物B和C

下图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2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B.bC.cD.d

5.若图2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B.bC.cD.d

6.m、n两地均盛产葡萄。

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B.市场广阔C.鲜果上市早D.技术条件好

读“技术进步与钢铁工业区位变动图”,回答7、8题。

7.在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中,煤炭运输成本低于铁矿运输成本的时期是()

A.18世纪以前

B.18世纪60年代以后

C.20世纪初

D.20世纪60年代以后

8.当前,运输费用在钢铁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另一些因素对钢铁工业区位的影响程度在增强,它们是()

①铁矿产地②科技③煤炭产地④市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铜矿炼制的原料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图”,回答9、10题。

9.据图分析影响乙、丙、丁三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原料、动力、劳动力B.市场、交通、政策C.原料、动力、市场D.动力、劳动力、市场

10.图甲中乙→丙→丁过程中,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A.技术联系     B.信息联系     C.产品联系     D.空间联系

下图为美国“硅谷”某电脑公司产业链关联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电脑公司产业链的区位优势是()

A.可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B.可降低产品的价格

C.可降低产品的技术含量D.可减少产品的生产环节

12.从产业链的角度考虑,图中M最可能是()

A.软件开发基地B.电子装配基地C.仓储、中转基地D.回收加工基地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药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忌水涝。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阴影部分为优质山药产区,据此回答问题。

(1)简析图中优质山药分布区种植山药的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评价图中优质山药分布区扩大山药种植规模的利弊。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汽车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

现今,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材料二 吉林省是我国汽车工业大省。

近年来,该省汽车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配套零部件生产由长春市向周边地区转移,带动了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长春市为核心的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

下图为长春市及其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空间体系图。

(1)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试分析汽车工业“整零协作”模式对长春市周边零部件生产地区的积极作用。

 

课后巩固案

图1是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图。

据此完成1~2题。

1.修筑梯田种水稻,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的()

A.地形条件  B.气候条件C.土壤条件D.水条件

2.有关该农业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B.生产规模大C.水利工程量大D.商品率高

读下图,回答3~4题。

3.如果甲图中X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Y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则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a、b、c、d相对应的是(  )

A.aB.bC.cD.d

4.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中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点为(  )

A.经营方式都是家庭经营B.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样高

C.都是单产高,商品率低D.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邻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