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698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docx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docx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5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高三

2013-01-2514:

51

四川省自贡市普高2015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藩篱/风帆   亮相/踉跄   瘦削/童叟无欺

B.轻薄/菲薄   荤腥/昏迷   压榨/叱咤风云

C.悚然/怂恿   忖度/度量   婆娑/缩衣节食

D.懦弱/诺言   焦灼/浑浊   堕落/摇摇欲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不假思索 陈陈相因 放诞无礼 激扬文字

 B.光阴虚度 夙兴夜寐 销声匿迹 迫不急待

 C.非夷所思 不言而喻 杯盘狼藉 宽宏大量

 D.踟蹰不前 搔手弄姿 干练艰决 桀骜锋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中国好声音”节目不仅形式编排引人入胜,而且几乎每一个歌手的歌声都打动着评委,让他们常常忍不住拍案而起,甚至感动得流下热泪。

 B.都江堰是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在建成以来的2200余年间,尽管天灾人祸,都生生不息,把成都平原由“水乡泽国”变成了“天府之国”。

 C.有人认为,就目前我国的水质整体状况、自来水处理能力和检测手段而言,如此严格的标准难免纸上谈兵,从高标准到高水质,还有些路要走。

 D.“低碳生活”是一个新概念,可它提出的却是关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这些年来人类因为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国是文物大国,文物保护这项由考古、物理、化学、环境、地质等学科、部门分工合作的系统工程,将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B.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现活字印刷术的节目里舞动的方块汉字将会场推向了高潮,向世人展示了汉字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C.近年来随着冶金和制造技术的发展,中国在航空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系统集成、管理和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发动机生产的最大薄弱环节。

 D.嫦娥二号卫星飞抵距地球约700万公里的深空,与以西方凯尔特人神话中“战神”图塔蒂斯命名的小行星擦身而过,我国首次实现了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字。

(3分)

   目前,在中华父亲节促进会成立的新闻发布会上,著名冬文学家、促进会会长李汉秋等专家呼吁,为弘扬中华文化,9月9日应设立为中华父亲节。

   从2010年起,李汉秋、张炯、金坚范等文化学者就联名倡议:

以重阳敬老节为中华父亲节。

李汉秋介绍,中华民族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敬自己的老人开始,把爱心推及敬别人的老人。

重阳节敬老,应从敬自己的父、祖辈开始,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参与,这样,敬老节才能够更好地调动群众积极性。

   15日,中华父亲节促进委员会正式成立。

今年,该委员会将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共同在全国有条件的省份,开展评选“十佳贤父”活动,评选结果将在今年重阳节公布。

6.请从下面的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位,针对其命运,写一段评论,不超过60字。

(5分)

  文学形象:

荆轲 桑地亚哥 祥林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

旦幼沉默,好学有文。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

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

淳化初,王禹俩荐其才,任转运使,二年,拜右正言,知制诰。

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

“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

”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契丹犯边,从幸澶州。

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

旦曰:

“愿宣寇准,臣有所陈。

”准至,旦奏曰:

“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

”帝默然良久,曰:

“立皇太子。

”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

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诃声,惊视之,乃旦也。

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宫禁火灾,旦驰入。

帝曰:

“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

”旦对曰:

“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

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

”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

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

旦独请曰:

“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

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

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

”当坐者皆免。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

帝谓旦曰:

“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旦日:

“理固当然。

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

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帝以是愈贤旦。

   旦为相,宾客满堂,无敢以私请。

察可与言及素知名者,数月后,召与语,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献之。

观才之所长,密籍其名,其人复来,不见也。

每有差除,先密疏四三人姓名以请,所用者帝以笔点之。

旦凡所荐,皆人未尝知。

旦没后,史官修《真宗实录》,得内出奏章,始知朝士多旦所荐云。

(节选自《宋史·王旦传》)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请天下建常平仓 表:

上表。

   B.朕不妄费 妄费:

随意使用。

 C.此臣所以重准也   重:

倚重。

   D.每有差除 差除:

差遣任命。

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旦为政能着眼长远的一组是(3分)

   ①契丹犯边,从幸澶州。

 ②旦奏曰:

“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

” ③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

 ④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

 ⑤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⑥观才之所长,密籍其名。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来犯,王旦受命留守京城,专心政事而无暇回家,直到战事结束才与家人团聚。

 B.在皇宫失火事件中,王旦主动承担责任,主张为政要立信于民,使百余人免于死罪。

 C.王旦为官常能着眼长远,他胸怀宽广,不谋私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得真宗赏识。

 D.王旦为相,公正无私,他细心发现人才,并为朝廷举荐了很多人才,而人们并不知道。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

“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

   

(2)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

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诗中一、三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赏析。

(5分)

12.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的“闲居”之情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1)   ,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短歌行》)

(2)扪参历井仰胁息,   。

(李白《蜀道难》)

(3)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5)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贾谊《过秦论》)

(6)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诗经》与《伊里亚特》战争审美倾向之比较

   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里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的旨趣迥然相异。

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

   多少年来,北方各部落一波又一波不断地涌向希腊半岛,人口与生存空间的冲突显示出尖锐性和持久性,使地区保持着一股强大而持续的对外扩张力,直到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东方,这股力量才得以彻底的释放。

这种环境遵循的是“强者”法则,即“弱肉强食”,各民族、部落的关系完全由暴力来决定,即便是平等的关系,也是力量的平衡所致。

战争暴力即是获得生存权利的第一工具,又是保持独立地位的唯一手段。

   汉民族因生存空间的幅员辽阔,虽偶有扩张性战争之举,然而极其有限。

农耕社会追求安宁和谐的生活境界,这种生活秩序又被道德伦理所肯定。

战争掠夺从根本上与农耕生活的秩序相悖。

因此,从社会控制角度而论,战争是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最高手段,并在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决不可能产生以对暴力的崇拜为核心的极端之尚武精神。

只能产生以“禁暴除乱”为目的、包含生活与伦理的合理性在内的一种有节制的尚武精神。

所以,古希腊民族的尚武精神核。

是“力”;汉民族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德”。

   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一旦进入艺术领域,必然转化为一种战争审美意识,古希腊民族尚“力”导致了对战争作无理性节制的纯粹审美观照,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汉民族尚“德”导致了具有道德理性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对战争进行有限的审美观照。

   首先表现在艺术家们对战争题材的选择上。

《伊里亚特》所渲染的故事取材于一次征服性质的战争:

特洛伊战争。

《诗经》中大都选择保家卫国性质的战争作为题材。

那些为数极少的征服性战争也仅仅为维护中原地区正统地位的等级秩序。

因为这种等级秩序在当时看来是维护中原农耕生活秩序所必须的。

   在军人形象的塑造方面,区别更加明显,由于古希腊尚武精神的核心是“力”,战争审美的本质便是对力量的赞美。

所以勇武有力成为塑造典型的最高原则。

而汉民族在军人典型的塑造上,着重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所讴歌的人物大都是勇武和仁厚的结合。

因此,《诗经》反映了一个特征:

汉民族的伟大军人形象既是有德的君子,又是杰出的战士。

《荷马史诗》中的伟大英雄却个个强悍残忍、好狠斗勇、野性十足,丝毫感受不到“东方式”的仁厚德性。

   在战争场面描述上,由于把战争审美推向极端,《伊里亚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血腥的战争场面作精雕细琢,对残酷的厮杀情景给予尽情渲然。

反观汉民族,所持的是一种有节制的战争审美意识,故而《诗经》对残酷的血腥场面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战争情景的展示大都侧重军容气势的威武雄壮。

在对战争双方关系性质的构成和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

《诗经》里战争双方一律构成一种“不对等”关系,即东方伦理道德意义上的“善”与“恶”的对抗。

《伊里亚特》则不然,冲突双方构成一种“对等性”关系,诗人们对战争的双方一视同仁,一样地歌颂赞美,一样地同情怜悯。

14.下列有关“战争审美倾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民族和古希腊民族的战争审美倾向迥然异其旨趣。

B.战争审美倾向是由一个民族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C.不同的战争题材的作品意味着其战争审美倾向也各不相同。

D.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民族尚武精神在艺术领域的表现。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面对人口与生存空间长期激烈的冲突,遵循“强者”法则,导致古希腊民族对暴力的崇拜。

 B.汉民族以“禁暴除乱”为目的的有节制的尚武精神,产生于维护农耕社会秩序的需要。

 C.《伊里亚特》对血腥战争场面进行精雕细琢的描写,源自古希腊民族对“力”的崇尚。

 D.汉民族的战争审美意识受道德理性节制,因此,《诗经》中没有对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大都选择保家卫国性质的战争作题材,是汉民族尚武精神以“德”为核心的表现。

 B.汉民族塑造车人形象注重勇武和仁厚的结合,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