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检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865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检测.docx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检测.docx

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检测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史学家夏鼐曾说: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宫殿和官署)、经济(手工业以外,又有商业)、文化各方面的活动中心。

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重要。

”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时间最迟应在(  )

A.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出现时

B.商周时期

C.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解析:

选B。

商代甲骨文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此A、C两项与题干信息“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不符,故A、C项错误;商周时期,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活动中心,甲骨文已经出现,且青铜冶铸业非常发达,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要求“最迟”不符,故D项错误。

2.“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左传·昭公三年》载:

“四升为豆。

”结合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而来,“豆”属象形文字

②小篆字体略长,富于图案美

③“豆”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容器和容量单位

④图中三种字体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选A。

从材料中可知“豆”属于象形文字,故①正确;小篆字体的特点是字体瘦长,富于图案美,故②正确;从材料中“豆”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可知“豆”是古代的容器,故③正确;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草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3.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

“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

”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解析:

选D。

本题可结合楷书的特点分析。

楷书笔画工整严谨,适合于比较庄重的场所,故唐人崇尚楷书。

4.“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

”这是指(  )

A.楷书B.行书

C.草书D.隶书

解析:

选C。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连写”“不易辨认”等,可以判断是草书。

5.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由此,反映两宋时期社会风俗的作品是(  )

A.展之虔的《游春图》

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王冕的《墨梅图》

解析:

选C。

张择端是北宋时期的画家。

展之虔是隋代杰出画家。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画家。

王冕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6.右图是清初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吸收中西画技之长绘制的《平安春信图》,该画反映了乾隆年轻时与父亲雍正游玩的景象。

画面上方有乾隆皇帝自题的一段诗文:

“写真世宁擅,绘我少年时,入室幡然者,不知此是谁?

壬寅暮春御题。

”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画面能佐证清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接纳

②此画属于吸收部分西洋画技巧的山水画

③壬寅是乾隆时期的年号

④此画可作为研究清朝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史料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选C。

题干指明“郎世宁吸收中西画技之长”,画中人物身穿汉服,使用汉族传统用品,故①④正确;该画属于人物画,而不是山水画,壬寅属于干支纪年,不是年号,故②③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7.下列文献中,能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B.甲骨卜辞

C.《诗经》D.《离骚》

解析:

选C。

《老子》记录的是以老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贵族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离骚》表达了屈原遭遇不平之后的哀愁和对楚国与人民的挚爱,以及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都与平民社会生活内容无关。

故A、B、D项错误。

《诗经》中的国风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

8.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

他认为杜诗柳词(  )

A.有直抒胸臆的特点

B.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

C.注重道德教化功能

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解析:

选A。

宋人项安世认可杜甫和柳永,关键在于“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强调二者诗和词都是直抒胸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杜诗柳词和其他诗词比较,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杜诗柳词的实说而不是表德,故C项错误;杜甫的诗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故D项错误。

9.元代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

这种描写体现了(  )

A.佛教的因果循环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感应

解析:

选D。

从题干“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可以看出人间有不公正的事情,上天会有所反应,这符合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B、C项错误。

10.鲁迅在评论一部小说时说道:

“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

终于是奴才。

”下列各项对这部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描述正确的是(  )

A.洪秀全掀起天平天国运动

B.火药开始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C.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限制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解析:

选D。

由材料信息判断反映的小说是明朝成书的《水浒传》,洪秀全掀起天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火药开始在军事上广泛应用的时间是唐朝末年,与题干时代不相符,故B项错误;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限制是在宋代,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促使市民阶层扩大,小说进入繁荣阶段,故D项正确。

11.右图所示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走向成熟时期可追溯至(  )

A.明末清初

B.元末明初

C.清同治、光绪年间

D.清雍正、乾隆年间

解析:

选C。

图片反映的是京剧脸谱。

京剧形成时期是道光年间,故A、B、D项错误;京剧走向成熟时期是清同治、光绪年间,故C项正确。

12.“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材料主要说明(  )

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

B.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

解析:

选B。

由关键信息“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可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官能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出以具体功利与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材料二

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

请在绘画、文学方面各举例说明世俗化趋势的表现。

试概括分析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

(26分)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

注意从绘画、文学方面各举例说明。

其世俗化的原因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

答案:

表现:

绘画方面:

北宋《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文学方面:

北宋柳永的词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适应娱乐场所需要。

原因:

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②城市经济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兴起;④印刷术的不断提高;⑤社会识字率的提高,文化逐渐普及;⑥传统重商意识逐渐淡化。

(答出4条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明代白话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成化年间,苏州一个叫文若虚的读书人,看见别人经商图利,时常获利几倍,就也想做些生意。

初时很不走运,落得倾家荡产,幸得朋友去海外经商,就要把他捎带了去。

无意之间,他在街上走,看到满街的红灿灿的名为“洞庭红”的蜜桔,就用朋友赠送的银子买了百十斤蜜桔抬上船去,被朋友们嘲笑一番,没想到,到了南洋,当地人不识,均以一个大钱一个抢购,无意之中获利千倍。

在返回途中,他捡到一个巨大的“乌龟壳”,又被取笑一番,岂知船到福建,被一个“波斯商人”看到,以五万银子买下。

遂逐步发展成大户人家。

(1)这则故事提供了哪些有关明代社会经济和生活观念的信息?

(12分)

(2)上述材料出自文学作品。

你对学者利用这类材料进行历史研究有何看法?

(14分)

解析:

(1)问,以明清小说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材料反映了文若虚弃文从商的故事,从弃文从商的原因与结果来归纳。

(2)问,考查史料的运用,解答问题须先认识到文学作品也具有史料价值,虽然情节是虚构的,但其源于现实,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体现,故对其应辩证看待。

答案:

(1)信息: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人们渴望通过经商致富(传统轻商观念转变);人们已经从事海外贸易;商人渴望通过投机实现一夜暴富。

(2)文学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是认识历史的重要信息来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是,文学作品又有一定的虚构性,用做历史研究必须慎重。

备用卷(教师用书独具)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以前我们称之为“司母戊鼎”。

后来一些专家根据大量甲骨文解读,认为商代的字体比较自由,正写反写都可以。

2019年3月28日,新国博展牌把“司(si)母戊鼎”改名“后(hou)母戊鼎”,有不少人提出质疑。

这种修改反映出(  )

A.史料解读的多样性

B.分封制与礼制的结合

C.甲骨文、金文的矛盾

D.一手史料可信度有限

解析:

选A。

从材料信息看,人们对我国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的叫法不一致,以前为“司母戊鼎”,后又改为“后(hou)母戊鼎”,说明对同一史料,人们的解读并不一致,故A项正确。

2.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

D.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解析:

选B。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知道的最早的成熟文字;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秦朝时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文字;隶书在汉代发展更成熟。

3.

右图是安徽省来安县文管所收藏的一件东汉青铜镜。

镜面凸出、光亮;背面纹饰分为四部分:

左右两侧驷马车相同图案,钮穿上方一书童秉灯夜读,钮穿下方一老者盘坐,一年轻人屈膝面向老者,两者间有小篆“孝子朝父顺天”铭文。

造型精美,工艺高超,人物图像栩栩如生。

该文物(  )

A.反映了青铜是当时生活用品的主要材质

B.可用于研究东汉时期的社会风尚

C.成为当时达官贵人的日常用品

D.可用于研究汉字在汉代的新发展

解析:

选B。

青铜是名贵物品,不可能成为当时生活用品的主要材质和达官贵人的日常用品,故A、C项错误;铜镜的文字是小篆,秦朝已经出现,故D项说法错误。

青铜镜反映的信息,可以用来研究当时的社会风尚,故选B项。

4.有学者认为,通过书法艺术,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种种精神和实质。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作品兼有“肥瘦相合,骨力相称”“自然”“意境”“风骨”等特点,这反映出(  )

A.魏晋士人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

B.儒释道三教互相影响的趋势

C.动荡时期文人们追求精神寄托

D.书法成为文人修身养性的工具

解析:

选B。

“肥瘦相合,骨力相称”“风骨”体现了儒家的和谐思想,“自然”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意境”体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说明魏晋书法受儒释道三教影响较大,故选B项。

5.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名画相符的是(  )

A.“造型写实”

B.“境生象外画中诗”

C.展现民间风情

D.“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

解析:

选B。

从图的标题“赵孟

《古木竹石图》”和图片可看出是文人写意画,文人写意画的特点是讲究神韵意境,故选B项。

A、C、D材料明显未体现,排除。

6.下图是唐朝时期的卢舍那佛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唐朝时期形成佛学独尊局面

②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③体现了我国石窟艺术的杰出成就

④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后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D.①②

解析:

选B。

唐朝时期,我国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故①的说法错误,佛教作为外来宗教,既体现了中外交流,也经历了自身中国化的过程,故②④正确,石窟佛像反映了我国石窟艺术的发展,故③正确。

7.“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D.“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

云海茫茫无处归,听谁哀鸣急。

解析:

选B。

汉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是汉赋,B项正是汉赋代表人物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游猎之事所作,描述了汉天子游猎场面的富丽堂皇和无比声威。

8.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

宋词以后的文体倾向于平民化,主要是因为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兴起,再加上技术的先进和交流。

“去纲常化”不正确,此时宋朝出现理学,推崇儒家纲常伦理。

故选A。

9.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D.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解析:

选A。

材料反映的作品是元散曲,具有形式灵活,雅俗兼具的特点,选A项。

重章叠句,语言质朴是《诗经》的特点,排除B项;结构严谨,平仄有致是诗歌的特点,排除C项;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是赋的特点,排除D项。

10.小说在明清时期被社会上层人士看成是“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黩载”(正史不记载)。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小说提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崇高地位。

小说这种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

A.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队伍的进一步扩大

B.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影响的扩大

C.小说的政治功能日益突出

D.改良派的政治立场发生了重大变化

解析:

选C。

小说的地位从明清时期“正史不记载”的低下地位变为“最上乘”的地位,用阶级分析法,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正确选项为C。

11.乾隆时期,北京百姓“厌听吴骚,闻歌昆曲(宫廷垄断的剧种),辄哄然散去”。

徽班进京之初,只应内廷供奉,和外界接触较少。

道光年间开始对外演出,有了和其他剧种频繁交融的机会。

在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期。

京剧的发展历程说明(  )

①宫廷的支持是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②京剧的发展应该坚持走大众艺术的道路

③没有兼收并蓄,京剧的发展就没有生命力

④京剧的繁荣经历了几代艺术家的努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B。

本题可用排除法,宫廷的支持是京剧繁荣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社会的需要带动了京剧艺术的发展,故排除①。

12.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

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解析:

选D。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上的反映。

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反映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

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

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

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

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

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

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

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材料三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

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

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隋唐均规定:

“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

……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

“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

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10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

(10分)

解析:

(1)问旨在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主要指文化普及,从先进地区推广到落后地区、从士阶层推广到更多阶层等;第

(2)问,可根据对材料二、三、四的理解分析来回答文化普及的原因;第(3)问,材料五中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的历程,最繁盛是在宋代。

论证这一观点可根据宋代思想、文化和科技等的成就来回答。

答案:

(1)特点:

文化普及程度较高;从先进地区推广到落后地区;从士阶层推广到农工商各阶层。

(2)原因:

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强;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宋代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宋代科举取士条件放宽;家庭重视文化教育。

(3)宋词繁荣,话本出现,画学兴起,风俗画流行;理学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科技发明形成并外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材料二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竚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材料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材料四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岁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材料五“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文学体裁?

它们分别在什么时期最兴盛?

这几种体裁是什么关系?

(6分)

(2)指出材料四三句词的出处。

第二、三句词的作者词风属于什么风格?

结合实际,谈谈其中蕴涵的哲理。

(8分)

(3)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戏曲艺术可以用“繁华似锦”来形容,这三个时期的戏曲艺术发展呈现出什么规律?

你从中有何启示?

(6分)

(4)材料五说明了什么观点?

以唐朝文学艺术为例,它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6分)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1)、

(2)问考查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需结合元曲、明清小说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加以综合归纳才能回答;第(4)问,涉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

答案:

(1)①分别是诗;词;曲。

②诗在唐朝;词在宋朝;曲在元朝最兴盛。

③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①出处:

晏殊《蝶恋花》;柳永《凤栖梧》;辛弃疾《青玉案》。

②柳永的词风是婉约;辛弃疾的词风是豪放。

③这三种境界既是词的三种境界,又是人生的三种境界。

(结合自己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3)符合人民群众需要,走大众化道路的艺术,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戏曲经久不衰。

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只要不断地进行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和改革,才能有艺术生命力。

(4)①说明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每个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都打着时代的烙印。

②启示:

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它的实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反映着时代的脉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