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749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导员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辅导员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辅导员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辅导员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辅导员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辅导员笔记.docx

《辅导员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导员笔记.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辅导员笔记.docx

辅导员笔记

导论辅导员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第一节辅导员角色定位概述

一、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

1951年11月30日政务院批准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就提出“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学生政治辅导员”的释义是“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在校、系(科)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989年8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明思想政治教育词典》对“政治辅导员”的界定是“高等学校党组织派到各年级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干部”,政治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解决好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发泄和培养学生骨干,配合党、团组织做好发展工作;参与和执行对学生奖惩”等。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角色认知与实践多个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者的角色存在理解偏差。

现在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现在大学生多数忙于学习和各种职业能力培训,对政治比较淡化,学生思想教育的需求不足。

2.辅导员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扮演存在困难。

学生自主权力变大,对辅导员的管理存在着反弹。

3.辅导员在协调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时扮演角色需要恰当定位。

辅导员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学校与学生间的利益不一致时,辅导员就会被摆到一个尴尬的境地。

4.辅导员角色拓展方向与途径不够明确。

面对大学生发展的个性化与多样化,辅导员需要在为人处世、学业、事业、个人生活等方面提供咨询,从而导致角色拓展方向与途径不明确。

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主要由他们来组织实施和引导。

2.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3.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就是要服大学生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

三、对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建议

1.辅导员要充分扮演好“解惑者”的角色。

辅导员要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与思想问题的解惑者。

2.辅导员要处理好“管理者”的角色。

大学生纪律规范、助学贷款、奖励惩罚以及其他日常学生事务都需要辅导员行使管理者的职责。

3.辅导员要发挥好中介作用。

辅导员角色是一种角色组合,包含着多方面的内涵,而辅导员个体的精力与能力毕竟是有限的。

要解决辅导员个体能力的有限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辅导员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好中介作用。

4.要注意辅导员团队的角色组合。

解决辅导员个体能力的有限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的另一种方法是注意辅导员团队的组合。

第二节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及素质要求

1.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为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特别是要把握住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尽量把矛盾和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2.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高校辅导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要注重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辅导员要经常性地与大学生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4.要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面对因难和挫折,培养信心与经验,进而增强克服因难、承受挫折的能力。

二、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1.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至关重要,辅导员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直接的教育者和实施者。

2.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首先,辅导员要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德育观;其次,辅导员要注重个人良好品德的培养,注重自身举止的文明修养。

3.具有较强的综合业务素质。

新世纪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意味着要求辅导员具备相当程度的综合素质,具备多种知识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

4.具有良好的健康素质。

这里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

 

第一章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把握

第一节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重要性

一、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环境变化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高校体制改革的发展。

2.教育对象变化的要求。

在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已不同于以前的大学生。

3.教育考自身工作的要求。

在社会环境、工作条件、教育对象不断发生变化的今天,辅导员必须切实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

二、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1.把握规律性。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是具有现实需要的人——大学生,接受活动是公其自身需要的驱动下进行的,需要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出发点和归宿。

2.增强协调性。

教育要取得实效,需要注重教育要素的协调性,以较少的投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3.激发主体性。

只有将他教转化为自教,教育者所传授利推行的思想才能变为受教育者的思想。

三、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需要

1.明确教育目标。

把握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就可以根据对象、时间、地点,确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开展不同的教育。

2.丰富教育内容。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它是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任务和大学生成长规律、思想发展特点以及高等教育的规律而确定。

3.改进教育形式。

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学生心态,需要用不同的形式来创造良好的情境。

 

第二节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出现多样性、务

实功利的倾向。

2.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特点。

3.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有知行脱节现象。

4.积极进取精神突出的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增强。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特点变化的主要因素

1.社会时代的大背最。

主要表现在:

一是形成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并存的局面,部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

二是不同程度地助长了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倾向,在目标追求上出现了功利化和短期化的倾向。

三是大学生群体的贫富差距显性化,出现了新的特殊群体——贫困生。

2.家庭环境的熏陶。

大学生思想的发展和变化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精神品质的萌发首先从家庭成员中开始并延续,都有“路径依赖”的过程。

3.地域特征的延续。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不同地域的伦理观念、思维习惯、文化习俗、经济状况等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的思想、精神和性格品质等产生延续的影响。

例如城乡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差异。

4.不同年级的特点。

一年级大学生处于过渡适应阶段,思想单纯,可塑性和可变性很强。

二年级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有初步规划。

三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趋于稳定,学生差异性增大.分化明显。

四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思想较成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

临近毕业,学生们更关注毕业去向和个人前途,情绪较为矛盾、不稳定。

5.学生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

学习成绩的诱导、社会工作经历的磨练、自身的约束作用。

第三节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本方法

一、日常观察法。

日常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日常观察往往以观察者的直觉或经验判断为依据,获得对观察对象表面的、即时的、零星的印象,但同时也是掌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可靠方法。

1.日常观察的类型和方式

日常观察作为一种方法,也有多种类型和具体方式。

按观察的手段、内容、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主题观察与转向观察、描述性观察与分析性观察。

2.日常观察的程序和步骤

日常观察的基本过程通常是选择观察题目,制定观察方案,确定观察的具体方法,进行实地观察,处理观察资料,做出观察初步判断.探人观察,再进一步判断,直至抓住现象的实质。

二、个别谈心法。

作为集体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个别谈心是对单个人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它的特点是针对性强、灵活性大,能起到疏通思想、解疑释惑、联络感情、增进团结的作用。

1.个别谈心的类型和步骤

根据谈心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可以把个别谈心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是接近性谈心,二是了解性谈心,三是帮助性谈心,四是安慰性谈心。

个别谈心的步骤总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谈心前的准备,二是谈心过程中,三是谈话后跟踪。

2.个别谈心的方式与技巧

方式:

一对一谈心;从环境上创造独立空间

技巧:

第一,辅导员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第二,辅导员要学会察言观色,观察对方的反应,随机应变,适当换位思考,作为“过来人”从学生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双方是在一个平等的前提下展开谈话。

第三,可以运用表情、语言、动作等方面的谈话技巧。

第四,对不同类型的谈话对象,采取不同的切人点,进行人性化的交谈。

三、活动检验法。

活动检验法是指辅导员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此来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1.活动检验的类型与方式

活动检验由于其对象、时间、空间的差异,其类型可以分为:

宏观检验和微观检验、动态检验和静态检验、单项检验和综合检验。

2.活动检验的指标与程序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多方面的,在确定检验指标时,大体

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素质,主要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现;政治素质,主要考察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倾向:

道德素质,主要看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方面的表现;心理素质,主要考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智能素质,主要是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情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些素质,只是大致的概括。

在具体操作时.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活动检验的程序大致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是确定指标及指标体系,二是确定活动形式,三是指标与活动的配置,四是检验活动方案选择,五是开展检验,做出结论。

四、理论学习法。

理论学习法是指受教育者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思想特质充分地被教育者了解和把握。

1.理论学习法的类型

依据学习的形式与时空不同.可以将理论学习方式分为:

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自学和组织学习等。

2.理论学习法的技巧

高校辅导员应根据不同的切人点,运用理论学习法,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把握情况。

一是以专业理论学习为切入点。

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人点。

三是以心理健康、情感教育为切人点。

 

第二章班级及党团组织建设

第一节班级及党团组织概述

一、班级及党团组织的重要性

1.高校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和党团组织是高校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组成单位。

2.发挥组织育人功能的有效阵地。

优秀的班级和党团组织将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坚定信念、提升素质、拓展潜力。

3.学生共同成长的温暖集体。

二、班级及党团组织三者的关系

1.以党支部工作为核心,发挥领导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学生群体中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学校和院系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班级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班级整体工作发挥全局性的引领作用。

2.以团支部工作为抓手,突出服务和盲人功能。

班级团支部在协助上级团组织顺利完成任务的同时,应当在班级党支部的指导下,服务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3.以班级工作为基础,提升整体归属随和凝聚力。

班级要着力营造温馨团结的整体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班级及党团组织的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

班级:

要做好学风建设、寝室文明建设和稳定工作,开展文体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致力于为同学提供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服务好学生的生活学习。

党支部:

党支部要成为学生群体的核心,要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要认真做好党员的吸收、发展、培养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指引,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把握班级工作的大方向。

团支部:

团支部通过开展团员教育,进行骨干培养,为党组织输送人才。

指导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才艺展示平台。

2.具体工作的目标管理。

第二节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班子成员搭配

1.班级和党团组织班子成员基本构成

党支部:

学生党支部书记、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

班级:

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和寝室长。

团支部:

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

2.成员搭配注意事项:

班子成员间的合作融洽、男女比例、寝室搭配、成员的性格互补等。

二、队伍骨干的选拔与培养

1.队伍骨干的选拔标准:

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群众关系、道德品质、合作精神、发展潜力、踏实的工作作风、创新能力、一定的领导能力。

2.队伍骨干的选拔方式:

队伍骨干的选拔方式大体有三种:

学生全体投票选举、辅导员指定、学生代表讨论推优。

三种方式各有利弊。

3.重视队伍骨干的培养。

实践出真知,对学生骨干的培养首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三、队伍考核与激励

1.队伍考核。

队伍考核应从队伍整体工作考核和队伍成员考核两方面着手。

考核方面本仅包括工作绩效,还应该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群众满意程度。

2.队伍激励

激励是指激发和鼓励,队伍激励要从激发动机和提升积极性两方面着手。

队伍激励包括队伍整体激励和针对个体成员采取的激励。

 

第三节制度建设是保障

一、制度体系的建设

1.班级制度的类别

班级需要的制度包括两类.一类是由学校及相关部门规定,一类是需要班级自主制定。

班级自主制定的制度应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班级事务、队伍建设、支部活动等方面。

2.制定斑级制度的重要事项:

明确制度的制定者、确保制度的合法合理性、摆脱制度的单一面孔。

二、制度的贯彻执行:

1.树立制度的“外在”权威;2.对制度执行进行有力监控;3.对制度进行评价与调整;4.将制度内化为每个成员内心自觉的道守。

 

第四节文化建设是主线

一、氛围塑造

1.物质形态文化氛围的塑造。

物质形态的文化包括寝室布置、宣传栏建设、标语张贴、班级网络建设等。

2.精神文化氛围的塑造。

精神文化氛围的塑造包括班级口号的征集,班风标准的讨论,各种文明制度的协商创建等。

二、活动创新

1.丰富的智能文化活动。

智能文化活动包括读书小组、专业讲座、文化沙龙、文体活动、刊物编撰、艺术作品展示、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文化参观等。

2.独特的品牌文化活动。

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度和独特性。

有深度的班级文化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有班级特色的文化活动会让学生产生归属感。

三、人心凝聚

1.建立班级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

班级可以设计自己的班微、班级口号,将它们应用到室内布置、宣传栏、信纸、服装、旗帜等方面,成为班级的独有标志。

它是传播文化理念、塑造集体形象、增强集体归属感非常有效的方式。

2.让文化建设成为每位学生的事情

3.以学生为本。

学生既是班级建设的目标群体又是班级建设的依托,班级最重要的文化精神应当是“以学生为本”。

 

第三章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

2.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教育引导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隐性教育为主

3.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自我教育为主

4.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

三、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1.“两个着力点”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两个着力点”是指要抓好学籍管理和学生宿舍管理。

2.“五个环节”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

“五个环节”指的是奖惩评定过程中、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学生出现困难时、学生有意见和建议时、学生出现思想情绪时等环节。

3.把握好“三关”。

“三关”即形势与政策教育关、入学教育关和毕业教育关。

 

第二节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入学教育

一、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1.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角色变化的需要。

校内角色发生变化、社会角色发生变化、自我角色发生变化。

2.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的需要。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活习惯发生变化、生活范围发生变化。

3.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学习变化的需要。

学习任务发生变化、学习内容发生变化、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4.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交往变化的需要。

交往范围发生变化、交往方式发生变化、交往需求发生变化。

5.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管理变化的需要。

教学管理发生变化、日常管理发生变化、管理系统发生变化。

二、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爱校教育是稳定学生思想的基础

2.专业思想教育是稳定学生思想的关键

3.法规校纪教育是学生规范管理的重要教育形式

4.适应教育是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内容

5.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保持长久精神动力的源泉

三、入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1.课堂教学法。

课堂是开展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重要途径。

2.活动教育法。

通过开展一系列大学新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实践活动进行人学教育。

3.环境陶冶法。

可以充分发掘利用校园文化环境的思想教育功能进行新生入学教育。

4.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就是运用榜样的模范行为和成长经历对大学新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5.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就是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帮助大学新生认识自我的一种教育方法。

 

第三节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形势与政策教育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1.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辨别政治方向的指南针

3.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规范行为的思想武器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本理论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础

2.基本形势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核心内容。

基本形势是对形势发展变化的总箱势、总规律、总特点的基本概括,也是热点问题出现的必然性因素和总的背景。

3.热点问题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益补充。

热点问题是指相对稳定的同际、国内形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突然产生的剧烈变化。

三、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工作

1.关注学生思想实际,提高针对性

2、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提高时效性

3.整合学科人才资源,提高知识性

4.创新教育形式手段,提高有效性

第四节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升华——毕业教育

一、毕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毕业教育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毕业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毕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1.择业观教育是毕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内容

2.职业道德教育是毕业教育的思想修养内容

3.能力素质培养是毕业教育的业务技能内容

4.就业指导是毕业教育的择业技能内容。

政策指导和技巧指导。

三、毕业教育的基本方法

1.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2.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3.结合典型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4.结合实践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5.利用情景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第四章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节大学校园文化概述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性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是由校园中的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从性质上说,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一方面要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倾向保持一致,另一力面,它作为较高层次的带有超前性特征的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具有先导和推动作用。

1.校园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2.校园文化的相互交融性

3.校园文化的高雅性和多元性

4.校园文化截体的多样性

二、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

1.校园精神文化;2.校园物质文化;3.校园制度文化;4.校园行为文化

三、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3.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4.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节建设高水平的和谐校园文化

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背景与意义

1.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3.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4.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理念

具体而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应突出以下特征:

以人为本、求实创新、明礼诚信、文化活力。

三、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任务

概括地讲,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任务是: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设校园政治文化是灵魂

2.建设校园道德文化是基础

3.建设校园学术文化是核心

4.校园文体活动是助推

四、扎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1.深入开展校风建设

2.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3.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4.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裁体

 

第三节全面繁荣学生社团文化

一、学生社团的特征与作用

1.学生社团的特征

社团的本质特征是社团的存在基础和发展推动力。

社团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是社团的主人。

(2)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延伸。

(3)学生社团是社会交流的学校。

2.学生社团的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巩固并拓宽学生的知识。

第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2)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

一是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是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3)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首先,学生社团活动提高了学少的参与意识。

其次,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品牌化:

学生社团未来发展趋势

活动是社团的生命,品牌是社团的灵魂。

品牌社团不但能在校园中造成良好的活动氛围,更是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三、辅导员在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作用

1.把握发展方向。

(1)积极鼓励,正确引导。

(2)强化实践.鼓励创新。

(3)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4)育人作用,着重加强。

2.健全学生社团管理体制。

(1)规范和健全管理制度。

(2)合理、可行的评优方法。

(3)尊重社团的自主管理。

3.切实发挥学生社团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高校

学生作为高校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跃校园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抓好学生社团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就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五章社会实践

一、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

2.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3.社会实践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

4.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