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工程施工工艺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740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7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暖工程施工工艺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采暖工程施工工艺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采暖工程施工工艺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采暖工程施工工艺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采暖工程施工工艺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暖工程施工工艺1.docx

《采暖工程施工工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暖工程施工工艺1.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暖工程施工工艺1.docx

采暖工程施工工艺1

4、采暖安装工程:

4。

1镀锌钢管安装工艺标准:

根据现场进度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进入安装。

预先支架载好,根据实际尺寸,绘好草图,进行预制管道,尽可能减少在管道上上管件,焊死口.管子预先调直,安装中断时应封闭敞口,设计要求加套管的在安装过程中加好套管,管道安装结束后,裁好立管支架,进行支管安装,根据设计和设备的要求,预留好接口,上好堵,准备下一步工序的试压工作。

 4.2管道的螺纹连接:

制管件采用国际S311。

螺纹的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管螺纹的加工采用套丝机套成。

1/2″—-3/4″的管子可采用人工套丝,丝扣套完后,应清理管口,将管口保持光滑,螺纹断丝缺丝不得超过螺纹总数的10%。

连接应牢固,根部无外露油麻现象,根部外露螺纹不宜多于2~3扣,螺纹外露部分防腐良好。

4。

3管道的法兰连接:

管道与阀门等连接处均要求采用法兰连接。

法兰盘可分为平焊法兰,对焊法兰等,法兰选用成品。

法兰和管子中心线垂直,管口不得突出法兰密封面。

紧固法兰的螺栓使用前应刷润滑油,要对称交叉进行,分2~3次拧紧,螺杆露出长度不超过螺杆直径的1/2,螺母应在同一侧,法兰衬垫不得突进管内,法兰中间不得有斜垫和两个以上的衬垫。

给水引入管应有不小于0。

003的坡度坡向室内外给水管网或阀门井;管道穿基础侧墙处设柔性防水套管,具体做法详见国际S312。

防腐:

明设镀锌管外刷银粉两道,暗设镀锌管刷沥青两道.

保温:

设于楼梯间、水箱间等非采暖房间内的给水管按设计要求做好保温,埋地热水管按土建专业图示做好保温。

管道敷设安装前应将内污物清理干净,严防焊渣等垃圾落入管内,对已安装好的管道,须包扎封口。

在与室外给水管道连接前,必须将室外管道冲洗,方可连接。

施工完毕,整个系统应进行静水压力试验.生活给水部分压力为:

0.6Mpa,以五分钟内压降不大于20Kpa,为合格。

室外干管(包括保温层)在地沟内的安装位置,其净距宜符合下列规定:

与沟壁100~150mm与沟底100~150mm

与沟顶:

不通行地沟50~100mm

半通行和通行地沟200~300mm

室内管道的安装,管径小于或等于32mm,宜丝接,大于32mm宜焊接或法兰连接;散热器支管应有坡度在吊顶内的管道保温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散热器安装:

应保持其肋片完好,散热器与管道的连接,必须安装可拆装的连接件;散热器支、托架安装,位置应正确,埋设平整,牢固.散热器中心与墙表面距离及散热器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采暖系统安装完后,应做水压试验,工作压力小于0.43Mpa,试验压力等于工作压力的2倍;工作压力为0.43—-0。

71Mpa,试验压力等于工作压力的1.3倍,外加0。

30Mpa。

 

通信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第七章通信工程竣工文件的编制…………………………—37

附:

工程管理程序工作表

施工测试、记录工作表

质保资料工作表(铁程检表、质统表、通信验收、检验批记录)

 

审批:

复核:

说明

由于本工程有多个施工单位参加建设,各单位施工技术水平不尽相同,为提高各单位施工技术水平,统一全线工程质量,达到各单位施工技术取长补短的目的,本项目将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下发至各项目部,各项目部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

第一章编制依据

《新建太中银铁路Ⅱ标段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

太中银工程建设指挥部下发的施工设计文件、图纸;

太中银工程建设指挥部下发的指导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太中银工程建设指挥部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采用的规范、规则和标准;

集团公司《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第二章光电缆线路

1、复测径路选择的原则:

⑴选择路由应顺直、地势平坦、地质稳定、高差较小、土质较好、石方较少、不易塌方和冲刷的地段。

并应避开地形起伏大的地段;

⑵径路在保证安全、方便施工的基础上,一般沿铁路用地界内埋设,径路走向尽量避免与其它光电缆和铁路接触网杆塔发生干扰,尤其要避免施工开挖造成对铁路设施的破坏和影响行车安全,还应避开工务取土和考虑铁路扩展股道的可能性;

⑶光电缆在路堑顶敷设时,应在堑顶天沟2m以外敷设,如无天沟时,应在堑顶边缘5m以外敷设;在路堤坡脚敷设时,应在路堤边坡1m以外敷设;

⑷沿线径路范围余地较小、特殊困难地段可在路肩内敷设,但必须保证路基地完整、稳定;同时,应充分考虑电气化区段与铁道的最小平行距离要求;优先考虑缆沟出土堆放,必要时采取彩条布隔离措施

⑸光电缆的敷设应避开湖泊、沼泽、断沟、陡壁、滑坡、泥石流及水土流失和排涝蓄洪地带,尽量少穿沟渠和水塘,对实在避不开的沟渠、断沟和陡壁地段,应采用钢管保护;经路应避开水害时可能危机路基、河堤、桥涵安全的处所,困难地段必须通过路肩或路基桥、涵时,应采取槽、管等防护措施,确保路基和线路设施的完整、稳定;

⑹径路不宜选择在有腐蚀、雷害和机械损伤的地带;不宜通过果园、苗圃及林场,并应避开地面上建筑设施和电力、通信杆线;

⑺光电缆不应与电力电缆同沟敷设;

⑻当有本工程以外的其它光电缆同沟敷设时,必须征得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和现场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⑼光电缆通过铁路桥梁、隧道时,均沿铁路桥梁人行道栏杆外侧桥梁和隧道专业预留的电缆槽内敷设;

⑽光电缆通过坡度大于30°、坡长大于30m地带,宜采用“S”形方式敷设;

⑾光电缆通过站区时,敷设于车站站台电缆沟(槽道)内,光缆余留盘留在引入电缆井内。

⑿经路应垂直穿越铁路、公路,距道岔不小于3m,并避开轨道连接点,当重直通过有困难时,其夹角也不应小于45度;

⒀经路复测应丈量沟长和标注相关地形地物,确定光电缆施工防护方法,核实地下管线和其它障碍情况,根据复测内容作出详细台帐;复测中与设计文件有冲突时应及时提交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

2、直埋光电缆与其它建筑物间的最小间隔距离应符合以下:

要求

序号

建筑设施类别

最小间距

1

大树

2。

0

2

厕所

3。

0

3

坟、水井

3。

0

4

房屋

11。

0

5

污水沟

1。

5

6

给水管

平行

交叉

1.0

0。

5

7

市话管道边线

0.5

0。

25

8

电力线电缆

2。

0

0.5

3、直埋光电缆线路的埋设深度:

序号

敷设地段及地质情况

挖沟深度(m)

1

普通土、硬土

≥1.2

2

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

≥0。

9

3

全石质、流沙

≥0.7

4

水田

≥1.4

5

穿越铁路(路基面)、公路(路面)

≥1.2(土质)

6

穿越沟渠

≥1.2(土质)

7

市区人行道

≥1.0

8

铁路路肩

普通土、硬土、半石质

≥0.8(填方地段不小于0.6)

9

全石质

≥0。

5(用槽防护时不小于0.4)

注:

石质、半石质地段在沟底和光电缆上方各铺100mm厚的细土或砂土.

4、光电缆线路施工的常规要求:

⑴光缆弯曲半径不小于20倍光缆外径;

⑵防护管埋深与电缆埋深一致,穿越铁路的防护管长度须大于轨道两侧轨枕头以外0.5m;穿越公路保护管长度大于公路面以外0.3m;

⑶敷设前先清沟,沟底应平坦,石沟沟底应垫100mm厚细土或沙;

⑷穿越200m以上大桥时,两端各余留3m,桥上伸缩缝处余留0。

5m;

⑸光缆敷设时的牵引力不应大于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大于光缆允许张力;

⑹光缆敷设中宜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光缆。

直埋光缆接头宜安排在地势平坦和地基稳固地段.桥上、沟底应避免设接头.管道光缆接头位置应避开繁忙道口;

敷设时应按下列规定余留:

①接头处重叠长度6~8m;光缆接续后余留4m(其中接头盒内余留1.5m,接头盒外余留2.5m);

②。

中间站通信机械室、基站引入口外每侧各余留3m;通信站引入口外每侧各余留5m;

③。

200m及以上大桥两端各余留3~5m;

④。

250~500m的隧道两端各余留1~3m;

⑤。

通过500m以上隧道在一侧大避车洞内余留10~20m;

⑥。

穿越铁路两端各余留1m,穿越国道两端各余留5m,穿越平交道两端各余留2m。

⑺敷设后当天应回填30mm厚细土,不得在沟中裸露过夜,接头处应加防护;

⑻光电缆防护:

⒈使用的防护材料,材质、规格、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保护管应无变形和裂纹,钢管无严重锈蚀,硬塑料管无老化变质,防护槽无明显的缺陷。

⒉防护钢管应作防腐处理,并用半圆锉锉平管口,保护管连接应紧密,保护管弯曲半经不小于外径的6倍,并统一采用弯管器作业。

⒊桥、涵上钢管、光电缆槽的安装,应依据设计件要求分别采用支撑铁固定或加固包封的办法。

⒋保护管埋深与电缆沟一致,并两端用油麻堵塞.从桥、涵、沟、渠下方通过时,应保证全部落到沟底,无悬空现象。

⒌接头防护槽全部采用倒扣方式,同时将接头盒用塑料布包封。

⒍沟深不够时,应采用水泥槽防护;光电缆穿越站场、城镇等易动土地段时,采用砂砖防护。

⑼光电缆接头坑的开挖及光电缆沟的回填:

⒈接头坑开挖之前,视地形条件,以光电缆搭接中心作为造址点,在保证接续重叠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开挖作业;

⒉余留坑的开挖,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按Ω型或S型分两侧进行余留,弯曲半经应符合规范;

⒊缆沟的回填,应做到分层回填夯实,并根据地形条件做到棱角分明成一条线,同时保证埂下有缆,缆上有埂。

⒋一般地段,缆沟回填高出地面200mm成梯形状;路肩及肩外平台地段,做到夯实整平,余土处理在肩外空旷地带,严禁污染道床;路基边坡地段及路基排水沟外侧夯实恢复原样,保证排水沟畅通无阻。

⑽标石的埋设:

a.电缆埋设标设置在下列地点:

接头处、转弯、穿越障碍处;穿越公路、铁路、河流两侧;防护及余留外;;

b.标石设置间距不大于50m;

c。

标石的制作、标识应符合设计要求。

5.低频对称电缆施工工艺

⑴单盘测试

电缆单盘测试时,对号检查所有芯线有无断线、混线。

各种线对抽测一对环线电阻,换算长度作为电缆盘上的电缆长度考核数据。

测量每一根芯线对其他所有芯线及金属护套之间的绝缘电阻;

⑵配盘

电缆配盘,根据复测线路台帐、单盘测试结果和电缆出厂数据,综合考虑地形、桥、隧位置进行配盘。

电缆配盘时,重点考虑接续后整个区段的K1、e1、e2值相邻抵消最佳.

⑶缆沟开挖

由于本工程地形复杂,其中定边-靖边直线段相对较多,可采用机械挖沟作业;靖边-绥德直线段相对较少,不完全具备机械施工条件,除部分地段可采用机械挖沟作业外,其余缆沟开挖均采取人工作业方式;

缆沟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执行,施工中尽量避免对线下工程的影响,采用必要的防护手段,避免污染道床;

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平行、交叉跨越时,其最小间距符合铁路通信施工规范要求.电缆沟深、接头坑深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穿越和靠近路基挖沟、坑时,应有防护措施。

穿越路基采用顶管方式通过,严禁掏挖路基;

开挖沟(坑)前,事先与有关单位(部门)取得联系,调查线下工程的路基、隧道和桥梁的实际情况,做好各项防护工作;

在人行道或车行通道的道口开挖沟(坑)时,开挖后立即敷设并回填夯实,如需要敞口过夜时,必须搭置人行便桥和车通便道,设防护栏和警示灯光,并指派专人监守;

在行人较多的地点挖坑期间,应采取防止坠入坑内的安全措施,如设置桩绳防护栏,悬挂标示牌,设专人防护等,夜间加设警示灯光防护;

⑷敷缆及回填

缆沟成形经自检及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敷设电缆。

电缆敷设前,石质地段在已挖好的沟底垫上细沙或细土。

首先,依据电缆配盘卡片对盘号和电缆的A、B端进行确认。

敷设时设专人指挥,做到步调一致,不得压、折、摔、拖、扭曲电缆,不得在地上拖拉电缆,不能有硬弯、背扣,以免影响电缆的特性指标;

在过轨、过公路、跨越障碍物等需要防护或弯曲半径较小的地段,设专人负责,看好防护两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护套外径的15倍电缆在沟底应平行排列,不得重叠交叉和扭绞;

人工敷设电缆时,人员间距为5~10m,不得将电缆拖在地上;

电缆放入沟内后,先回填20~30cm细土或细砂,对充气电缆待确定电缆无漏气后再全部回填.沟内严禁回填大石块,回填夯实后的土应高出地面;

⑸电缆防护

电缆穿越铁路、桥涵、排水沟、硬化路面时,采用钢管进行防护。

其他地段设计要求采用防护时,其防护的方式、埋深和质量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现场验证签认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作业;

穿越防护钢管时必须使用橡胶垫或加喇叭口保护,每处保证有人看守,避免电缆穿钢管时受到损伤;

敷设时,要先除去钢管两端的毛刺和尖棱角,对需埋入地下的钢管在外壳上涂防腐漆或沥青,对需明敷的钢管则采用热镀锌。

在桥、涵、沟、渠、槽地段敷设防护管时,要保证管口伸入土中300mm以上;钢管内径应符合设计规定。

6、光缆线路的施工工艺

⑴光缆单盘测试

光缆到货后,首先要检查外包装、盘号、盘长等,并做好记录,将外包装不好的光缆列为重点检测对象.检查光纤的几何、光学、传输特性和机械物理性能等出厂测试记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

光缆的单盘测试内容有光纤衰减、光纤长度两个项目,其中光纤衰减要分测两个波长(1310nm、1550nm)下两个方向(A→B、B→A)的衰减值。

光纤长度只在1310nm波长下两个方向(A→B、B→A)测试;

单盘测试采用背向散射法,即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为解决光缆始端测试盲区问题,被测光缆与OTDR之间介入一段辅助光纤(一般1000——2000m),测试步骤如下:

将辅助测试光纤接至OTDR输出端,然后用V形槽将被测光缆的光纤与辅助光纤连接起来;

根据光缆制造厂家给出的光纤折射率和被测光缆的长度,在OTDR上设置适当的起始位置、测试距离、脉冲宽度、波长等参数;

将被测光缆的光纤进行赋值标号,即可对光缆进行测试,OTDR荧光屏上可显示出被测光纤的衰减曲线图,将左、右标记分别设置在辅助光纤与被测光纤连接反射曲线的下降沿处和被测光纤末端菲涅尔反射的上升沿处,此时OTDR会自动计算且显示出该光纤的衰减值及光纤长度;

测试完毕后,选取合适的热缩端帽封头,在光缆盘上标明A、B端,盘号和盘长;

⑵光缆配盘

在同一光中继段内,使用同一工厂、同一型号的光缆。

因为制造厂通过配纤已将模场直径偏差减小到±0.5um之内,只要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光纤相接模场直径偏差不会大于1um,所以不再考虑模场直径配盘。

按光缆长度和环境条件进行配盘,就可以保证每盘光缆长度不被切断,并考虑好光缆接头环境;

⑶缆沟开挖

同前述电缆沟开挖;

⑷光缆敷设

光缆敷设除应遵循前述电缆敷设方法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光缆敷设到沟内时要保证其全部贴到沟低,且基本拉直,不得有背扣,对沟坎地段要特别注意应有专人处理,保证光电缆全部贴到沟底,在过路和其他管线交越处应采取穿管防护;

光缆敷设后要进行检测,并先回填30cm的细土,并在72小时后会同监理检查无绝缘问题后,其余土回填并分层夯实;

在光缆接头处,采用水泥槽防护;敷设时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护套的20倍;干线光缆经过隧道内光纤直放站时,应考虑U型引入余留长度.

光电缆端别的规定:

ⅰ。

主干光缆端别的规定:

太原为A端,定边为B端;

ⅱ站场光电缆端别的规定:

机械室为A端,变电所、分局所及红外线机房等为B端;

ⅲ区间光缆端别的规定:

变电所、分局所等为A端,RTU等为B端;

ⅳ直放站光缆端别的规定:

干线接头盒侧为A端,直放站为B端;

⑸光缆护套对地绝缘测试:

①单条测试:

为了保证光缆能够长期稳定可靠使用,施工中应注意保护光缆护层的完整性。

考虑到光缆塑料护套在生产、运输和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局部损伤,致使护套对地绝缘下降,久而久之形成腐蚀而透潮、进水的隐患,单盘光缆敷设后应及时回填300mm的细土,待72小时后协同监理进行单条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测试.光缆护套对地绝缘要求暂以《光缆线路工程》规定执行(不小于1000兆欧/KM)。

②施工测试:

光缆接续前,要进行金属护套对地绝缘测试。

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不应小于10兆欧.公里,允许10%的单条光缆不低于2兆欧。

公里.对地绝缘测试中,应根据对地绝缘电阻值的大小,按仪表量程确定使用高阻计或兆欧表。

对地绝缘电阻值高于5兆欧时,应选用高阻计(500V.DC);对地绝缘电阻值低于5兆欧时,应选用兆欧表(500V.DC).

⑹光缆接测:

①光缆接测是光缆工程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为明确光缆接测工作施工步骤、规范其施工工艺,以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特制定本细则作为光缆现场施工接测的操作规程。

②光接续工程所用的产品程式、规格、质量等均应符合业主要求及设计文件规定;仪表必须是经质检部门定期效准过的,工、器具必须配套。

③接测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证书的。

上岗前必须仔细阅读所用器材(如接头盒)的产品说明书,对首次使用器材者必须经过培训;

④沿电化区段进行光缆接测时,还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电气化电磁感应危险的防护措施(如地面铺绝缘垫或带绝缘手套等),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

⑤光电缆端别的规定:

ⅰ.主干光缆端别的规定:

太原为A端,定边为B端;

ⅱ站场光电缆端别的规定:

机械室为A端,变电所、分局所等为B端;

ⅲ区间光缆端别的规定:

变电所、分局所等为A端,RTU等为B端;

ⅳ直放站光缆端别的规定:

干线接头盒侧为A端,直放站为B端;

⑥本工程干线采用江苏中天科技股份生产的层绞式直埋单模光缆,型号GYTA53—20芯,施工中应仔细阅读光缆中松套管和光纤色谱的分配。

⑦光缆接测工作操作流程:

A.接续准备:

⑴.作业现场准备:

清理接头坑后搭好作业帐篷,摆好工作台,并将光缆在接头坑内做预留。

由于光缆端头在施工时的受损及出厂时的影响,开剥光缆前,先切去端部不良段,识别光缆的缆标并记录到光缆配盘表中。

⑵。

光缆开剥:

操作人员带好手套,视工作台摆设位置和接头盒安装工艺及尺寸要求,确定A、B两端应开剥的长度.光缆开剥应采用专用工具,严禁使用钢锯,避免使用电工刀,以免拉伤光纤;切断纤芯时宜用剪刀或其它工具,开剥后的束管按顺序盘留固定在收容盘上。

⑶光缆与接头盒的固定: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厂家提供的接头盒产品说明书所要求的尺寸将光缆的A、B端头分别安装在接头盒支架上。

本光缆线路不设地线,光缆不接地,采用悬浮式。

两根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在接头盒内不作电气连通,紧固在加强芯固定片上,在接头盒内应处于抗张状态,以使光缆接头的其它部件不受抗拉应力.加强芯剪断时不能留有尖刺,端头采用绝缘胶带或热缩端帽封堵.

⑷。

现场通信联络:

将磁石接在测试端的金属加强芯和金属护层,组成通话回路,并与对方确认通话是否正常;否则,采取其它措施(对讲机、光或)。

⑸外护层对地绝缘测试:

用500V兆欧表分别复测A、B端光缆外护层对地绝缘电阻值,并作好测试记录。

B.光缆接续:

⑴.接续前检查仪表、电源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⑵.光纤涂层开剥:

使用专用工具剥去涂层,用纯酒精棉球洗裸光纤,切断并留下裸纤15-20mm;

⑶.光纤接续前应将熔接机和V型槽进行清洁处理,接续时必须同色谱纤芯一一对应相接,不允许交叉接续。

⑷。

光纤放入V型槽后,沿V型槽小心放下磁性压板,不规范的操作会损伤裸纤;

⑸。

将光纤固定好后,通知测试端准备测试;

⑹。

通过熔接机显示屏观察光纤端面制作质量及检查光纤是否处于两电机之间,如发现端面倾斜、有毛刺、有缺陷,应重新作端面,单模光纤端面角度要求不大于0.5度;

⑺。

严格按照光纤熔接机的使用操作程序进行光纤熔接操作,发现问题、故障,不得擅自处理,应立即通知技术人员处理,并不得擅自修改机内参数,注意保持仪表干净清洁。

⑻。

光纤接续后首先应对接头进行检查,如光纤接头存在下列所示缺陷,则必须重新接续:

⑼。

在光纤接续的同时,采用终端环回法用OTDR全程跟踪监测,接续指标满足:

双窗口、双方向平均值≤0。

04dB(内控指标),单方向控制在0.08dB以内.

具体施工方法以区间分歧为例作以说明如下:

光纤接头的衰减大小(即光纤接头质量)直接影响到光纤的传输特性,为了保证光纤熔接质量,确保每个接头达到规定的指标,接续时采取OTDR实时监测;

电弧熔接后,OTDR显示接头位置及衰减曲线,依据“五点法”双向测试接头损耗。

根据测试结果,通知接续点,对合格光纤接头进行加强管热熔,不合格重新接续.

在区间光直放站把光缆内同一束管内不同色谱的光纤自环接续,对接的色谱要记牢.区间光缆接续时,相对区间光直放站测试点在前,接续点在后;

将被测光纤A通过尾纤接入OTDR的光发送输出端;

根据被测光缆接续处距OTDR的距离,在OTDR上设置好起始位置、测试距离、折射率等参数,启动发送光脉冲。

OTDR的荧光屏上即可显示出被测光纤的背向散射曲线,然后把被测接头处的曲线移至荧光屏的中间,通过放大曲线,在接续处左右两边各设置两个标记,使该两标记逼近背向散射曲线,将中心标记设在接续点下降沿的起始位置,此时OTDR即可计算出接头点的接续损耗值;

将环回的光纤B接至OTDR,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光纤接续处的接续损耗;

将两个方向的测试值取代数和的绝对值除以2即为该光纤的接续损耗值;

⑽。

熔接好并经测试合格的光纤应立即进行加强管的热熔保护,热缩时保证加强管收缩均匀、无气泡.

C。

光中继段测试及指标:

光中继段内接头接续完成后,在两个站的光纤配线架或终端盒间成端,可用后向散射法或介入损耗法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

每根光纤的中继段衰减平均值应满足:

1550nm波长≤0。

21dB/KM、1310nm波长≤0。

34dB/KM;PMD链路值测试应满足:

80%≤0。

15ps/KM1/2、100%≤0。

20ps/KM1/2(内控指标)。

D.光纤盘留:

⑴。

光纤在盘留板上的盘绕不应造成附加衰耗(用OTDR监测);

⑵。

热缩加强管应按光纤纤序和束管位置来确定,自上而下、自左到右、按顺序排列整齐;

⑶接续好的光纤在收容盒内盘留单端引入引出不小于0.8m,两端引入引出不小于1。

2m,收容弯曲半经不应小于40mm。

收容好的纤芯应贴上标记,不得有扭绞、受压现象。

E.接头盒的安装:

⑴。

接头盒装配前,光缆外护层、接头盒组件应进行清洁处理,密封材料不得沾有尘土;

⑵。

接头盒装配应按顺序进行,严格按照接头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盒内放入“接续责任卡"一份,用塑料袋封装,放在接头盒收容盘的正上方用粘胶带粘好;另一份随同竣工资料交回局指。

⑶.接头盒内应保证密封不透水、不串气;

⑷.包封接头盒并盖上接头防护槽,处理好现场,余料回收完毕。

⑺光缆成端:

⑴.光缆引入时应按规定做绝缘节,内线侧将光缆的金属护套和加强芯成端到室内屏蔽地线上;

⑵.光缆成端时,要求尾纤的弯曲半经不小于50mm,两端引入光缆挂好标牌;

⑶。

尾纤成端于ODF架或光终端时,应绑扎、排列整齐,绑扎不可过紧,余留的垂悬度应一致,收容缠绕要松紧适度,作业工艺美观.

7、站场通信电缆线路施工工艺和方法

⑴挖沟

在道碴附近开挖取土采用编织带或草袋先行铺在道碴上,以免污染道碴。

对有地下设施的地段,禁用镐头深刨和用炸药炸崩;

过轨、过路、进房需放保护管的地方,不破坏建筑设施,对挖沟取出的弃土,不乱堆乱放,尤其对离道床很近可能污染道碴的处所要用塑料布或编织袋对道碴进行防护;

为了减少对路基的损坏,在电缆过轨时,可采用顶管施工技术。

顶管施工技术是一种较先进的施工技术。

其特征主要是:

可在地表1。

2~3。

5m以下穿越铁路,可一次成功铺设地下电缆管道,而不破坏地表;

⑵站场电缆敷设

站场电缆敷设采取人工敷设方式,同沟敷设几条电缆时,在沟底平行排列,不重叠交叉和扭绞;

站场通信电缆与信号电缆、站场扩音馈线电缆同沟或同槽敷设时,信号和扩音馈线电缆敷设在沟底或槽的一侧,与站场电缆的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