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505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保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植保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植保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植保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植保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保培训材料.docx

《植保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保培训材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保培训材料.docx

植保培训材料

植保培训材料

第一部分植保工作的方针及有害生物防治原则

一、植保工作方针: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二、有害生物防治原则

1、实施植物检疫,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采用行政措施对应施植物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实施植物检疫,控制危险的新的病虫草、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扩散。

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首要措施。

2、病虫草鼠预测预报,掌握防害控害主动权。

3、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原则。

主要是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加强健身栽培,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及其造成副作用的原则。

即农业防治,农业防治贯穿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全过程,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选择抗病抗虫品种;

(2)培育壮苗壮秧,增强苗秧病虫抵抗力;

(3)土壤消毒;

(4)科学管理。

适时适量施肥、间苗、洒水、修剪,提高植株长势,增强抵抗力;调节田间小气候,使之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

(5)及时消除病虫害植株及残体,减少病

虫害基数

第二部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就是按照“绿色植保”“公共植

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应用绿色防控既可以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保护农作物生产,又可以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天敌,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绿色防控技术

1、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

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2、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

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

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牧鸡牧鸭、稻鸭共育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3、理化诱控技术

重点推广昆虫信息素(性引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

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果树和茶树等农作物害虫,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4、科学用药技术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加强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普及规范使用农药的知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三部分植物病虫基本知识

一、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一)植物病害定义。

植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影响下,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使它的生长代谢受到干扰或破坏,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

病理变化,使外部或内部的形态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阻碍

植物正常的正常生长发育,逐渐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的损

害,以致整个植株非正常死亡。

其结果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样的现象就称为植物病害。

这一定义包含了致病因素、病理程序、危害性三个部分内容。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

1、概念:

植物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经过一系列

的病理变化过程后产生的种种病态表现,称为症状。

1植物病害症状的种类。

变色、斑点、腐烂、萎焉、畸

形。

2病征。

植物在发病部位由病原物本身所产生的具有特

征性的物体称为病征。

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粒状物、菌核、菌丝、脓胶状物、膜状物等类型。

2.植物病害的种类

1传染性(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

2非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

由植物生活环境中的非

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

3.植物病原物

种类:

(1)真菌。

真菌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真菌

的营养体是菌丝,菌丝的变态类型有菌核、菌索和子座。

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大多有典型的病征。

女口,霉状物、粉状物、

菌核等。

真菌是通过伤口、自然孔口侵入寄主的。

(2)细菌。

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普遍特征是受害组织呈水浸状,在透射光下呈油浸状,有微黄色或乳白色的菌脓,菌脓干后呈胶粒或胶状薄膜。

4.病毒。

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一般没有病征。

它主要通过传播媒介(如昆虫、螨、线虫、真菌、机械等)侵入寄主。

1线虫。

线虫直接从表皮侵入。

其传播除植物本身外,

主要靠土壤中的水,病部特征多表现为肿大、畸形、扭曲。

2病原物的寄生性。

指病原物依靠别的生物而获得的生存能力。

分为专性寄生物和非专性寄生物。

3专性寄生物:

只能在植物活体内寄生。

如真菌、病毒、线虫。

4非专性寄生物:

也叫兼性寄生物,既能在植物活体内寄生,也可以离开植物活体营腐生生活。

如,细菌。

5.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1定义:

传染性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病原物开始侵染引

起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周而复始的过程。

2种类;分为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单循环病害:

在同一生长季里只进行一次侵染的病害。

多循环病害:

在同一生长季里进行二次以上侵染的病害。

如稻瘟病、锈病。

6.植物的抗病性

①定义。

指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能力。

②抗病性的分类。

按抗病性病理学的机制可分为:

避病

(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抗繁殖;耐病;抗再侵染。

(二)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为害农作物的种类很多,其中绝大多数是昆虫,其次是螨类和鼠类。

从昆虫对人类利益来看可分为害虫和益虫。

1.昆虫的一般形态特征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成虫体躯明显分为头、胸、腹三段,各段由若干体节组成,一般有3对足、2对翅。

昆虫用气囊呼吸,气囊开口为气门,位于胸腹各节两侧。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节肢动物门的蜘蛛和螨类区别开来。

蜘蛛和螨类都有4对足、无翅,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段,腹部分节不明显。

①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着生于头部的主要器官,有触角、眼、口器。

触角是主要的感觉

器官,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口器是取食器官。

口器的主要类型有:

咀嚼式。

取食植物成缺刻、孔洞。

如:

水稻螟虫、稻苞虫等。

朿U吸式。

将细长的口针刺入植物组织内部吸取汁液,造成植物生长不良。

如:

稻飞虱、蚜虫等。

胸。

昆虫的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着生的主要器官有

翅和足

腹。

昆虫的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

着实的外生殖器

的构造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2.昆虫的繁殖方式

两性繁殖。

通过雌雄交配,受精、产卵的方式来繁殖后代。

如蝗虫、螟虫等。

孤雌繁殖。

不经过交配或卵不经过受精而产生新的个体。

如蚜虫、蜜蜂。

多胚繁殖。

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成两个以上的胚体,最后从一个卵中孵化出多条幼虫。

如内寄生的蜂类。

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即已孵化,产下的个体不是卵是幼虫。

如介壳虫。

3.昆虫的变态和发育

1昆虫的变态.

不完全变态。

指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如蝗虫、稻飞虱等。

完全变态。

个体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如螟虫、小菜蛾等。

2昆虫的发育。

卵。

初产时为乳白色,随着卵的发育颜色变化较大,卵有散产、块状,有点产在叶片表皮、叶鞘内侧、组织内。

幼虫(若虫)。

多数植物害虫以幼虫(若虫)为害植物。

蛹。

一般不动、不为害植物。

成虫。

有的害虫成虫期也为害植物,如稻飞虱、叶蝉。

有的。

成虫羽化后虽不为害植物,但为了促进性成熟,需要补充营养。

有的成虫具有不同类型,如稻褐飞虱有长翅和短翅,短翅型的出现是大发生的预兆。

4.昆虫的习性。

1食性。

指食物专门化的习性。

A、单食性。

只取食一种植物。

如三化螟只为害水稻。

B、寡食性。

取食一科之内及近缘科的多种植物。

二化螟。

C、多食性。

取食属于各种不同科的植物。

如棉铃虫。

2趋光、趋化性。

有些昆虫对某种光特别敏感。

利用这

一点采取灯光诱杀、色板诱杀。

有些昆虫对某些化学物质敏

感,叫趋化性。

3休眠和滞育。

昆虫的休眠是个体发育中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暂时适应性,当环境条件一旦适应,便可立即停止休眠而继续发育。

昆虫的滞育和休眠不同,滞育的生理机制是由内部激素控制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遗传特性。

4迁飞性。

一些昆虫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为了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形成了迁飞性。

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都具有南北迁飞的习性。

5.天敌与害虫防治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其他生物的捕食或寄生引

起死亡,使种群的发展受到抑制,昆虫的这些自然敌害,称为天敌。

每种昆虫都有一定数量的天敌,七星瓢虫是麦蚜的天敌,蚜虫和七星瓢虫是食物链关系。

水稻螟虫的天敌有稻田蜘蛛、稻螟绒茧蜂等。

饲放天敌控制害虫的为害是生物防治的一种重要措施。

第四部分植物检疫

一、检疫性有害生物与常规的病虫的主要区别:

(1)发生范围不同。

检疫性生物一般发生在局部地区,而常规的病、虫发生分布比较普遍。

(2)强制性不同。

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双边或多边植物检疫协定规定的危险性特别大、在我国没有发生或发生但局部分布的一些病、虫、草必须按照国家检疫机构的要求进行防治;而常规的病、虫则是指普遍发生的、为害或可能为害植物及其产品的有害生物,且未能列入国家植物检疫机构指导相关单位或个人开展防治。

(3)防治目标不同。

对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采取封锁、控制、消灭等措施,防治措施的强度更大,重点是阻止其传播扩散;对常规的病、虫,主要开展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一般只要求通过防治将常规的病、虫的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的阀值或防治指标以下即可,重点控制其危害。

二、我国现行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有哪些?

我国现行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包括农业部公布的

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

主管部门公布的地方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有:

菜豆象、蜜柑大实蝇、四纹豆

象、苹果蛀蛾、葡萄根瘤蚜、美国白蛾、马铃薯甲虫、稻水象甲、扶桑绵粉蚧、红火蚁、瓜类果斑病菌、柑橘黄龙病菌、番茄溃疡病菌、十字花科黑斑病菌、柑橘溃疡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黄瓜黑星病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毒麦、列当属、假高粱等30种。

三、对所有从事种子经营人员的基本要求

1、所有从事种子经营人员,必须凭调出地植物检疫机

构出具的?

植物检疫证书?

才能将合格种子调入我县依法从事经营活动,?

植物检疫证?

必须随货同行,在检疫执法人员检查时必须出具随货同行的?

植物检疫证书?

货、证数量必须相符,不得过时出具植物检疫证书,如发现过时出证视为无证,按照植物检疫条例进行处罚。

2、凡植物检疫人员开展植物检疫执法,发现经营者没有植物检疫证,植物检疫人员必须进行异地封存。

对违反植物检疫条例的经营人员进行处罚。

3、所有经营人员必须将调入种子的植物检疫证书副本一份交植物检疫机构备案,以便植物检疫机构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四、对违反植物检疫行为的处罚

违反?

植物检疫条例?

,将受到何种处罚:

植物检疫条

例规定,对于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下

罚款;对于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兀;没有违法

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部分农药知识

一、四川省禁用、限制使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有哪些?

甲胺磷、水胺硫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

甲基异柳磷、久效磷、磷胺、地虫磷(大风雷)、氧乐果、

速扑杀、涕灭威、呋喃丹(克百威)、三氯杀螨醇、甲磺隆、氯磺隆、胺苯磺隆、灭多威(万灵)、杀虫脒、氰戊菊酯及

其配制剂(茶叶上禁用)。

杀虫脒、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二溴氯丙烷、401等。

二、农药的使用范围

1、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到作物,不准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与人、畜皮肤病。

除杀鼠剂外,也不准备用于毒鼠。

氟乙酰胺禁止在农作物上使用,不做杀鼠剂。

2、高残留农药不准在果树、蔬菜、茶树,中药材、烟草、咖啡、胡椒、香茅等作物上使用

3、禁止用农药毒鱼、虾、青蛙和有益鸟兽。

三、农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配药时,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必须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不得任意增加用量。

严禁用手拌药。

2、拌种要用工具搅拌,用多少,拌多少,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

如手撒或点种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以防皮肤吸收中毒。

剩余的毒种应销毁,不准用做口粮或饲料。

3、配药和拌种应选择远离饮用水源、居民点的安全地方,要专人看管,严防农药,毒种丢失或被人、畜、家禽误食。

4、使用的手动喷雾器药时应隔行喷。

手运和机动药械药均不能左右两边同时喷。

大风和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

药桶内药液不能装得过满,以免晃出桶外,污染施药人员的身

体。

5、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以免漏药污染。

喷药过程中发发生堵塞时,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

绝对禁止嘴吹喷头和滤网。

6、施用过高毒农药的地方要竖立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以防人、畜中毒。

7、用药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喷雾器清洗干净,连同剩余药剂一起交回仓库保管,不得带回家去。

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不准随地泼洒,防止污染饮用水

源和养鱼池塘。

盛过农药的包装物品,不准用于盛粮食、油、酒、水等食品和饮料。

装过农药的空箱、瓶、袋等要集中处理。

浸种用过的水缸要洗净集中保管。

四、施药人员的个人防护

1、凡体弱多病者,患皮肤和农药中毒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皮肤损伤未愈者不得喷药或暂停喷药。

喷药时不准带小孩到作业地点。

2、施药人员地打药期间不得饮酒。

3、施药人员打药时必须戴防毒口罩,穿长袖上衣、长裤和或鞋、袜。

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之前要用手擦嘴、脸、眼睛,绝对不准互相喷射嬉闹,每日工作后喝水、抽烟、吃东西之前要用肥皂彻底清洗手、脸和漱口。

有条件的应洗澡。

被农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

4、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

使用背负式机动药械,要两人轮换操作。

连续施药35天应停休1天。

5、操作人员如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心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及时送医院治疗。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相关法规知识

1、从事农药经营法定单位:

供销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植物保护站、土壤肥料站、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农药生产企业、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经

营单位。

2、从事农药经营的法定条件:

一是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二是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安全防护措施和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措施;三是有与经营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四是有与其经营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

3、农药经营单位应尽的义务:

农药经营单位销售农药,必须保证质量,农药产品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应当核对无误;农药经营单位就当向使用农药的单位和个人正确说明农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

六、什么是假农药?

是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

二是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七、什么是劣质农药?

一是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二是失去使用效能的;三是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份的。

第六部分病虫防治技术

第一节经济作物

一、黄花

1、黄花叶斑病、叶枯病

(一)症状。

发病初期,黄花叶片产生水渍状圆斑或不规则病斑;天气潮湿或雨水过多时,一片叶上出现一个或几

个长条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二)防治时期和方法。

3月中下旬或4月初,亩用50%速克灵或50%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次间隔5—7天,连续2-3次。

2、黄花锈病

(一)症状。

黄花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铁锈色斑点。

(二)防治时期和方法。

在秋苗发苗期的9至10月,亩

用25%的丙环唑40亳升兑水50公斤喷雾。

3、黄花蚜虫

亩用10%的吡虫啉20克或10%的虱蚜锂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二、柑桔

1、柑桔红黄蜘蛛

以春、夏(3—5月)发生量最多,在柑桔花前要求全园普治一次,花后防治蚜虫时,普治药剂可选用20%三唑锡

悬浮剂或20%达螨铜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进行防治,提倡用捕食螨进行生物防治。

2、矢尖蚧

5月中下旬对第一代进行第一次用药,其后间隔20-25

天,连续用药2—3次即可;药剂可选用0.5%果圣水剂700—1000倍或机油乳剂100倍或杀蚧专用药等进行防治;对二、三代进行挑治、兼治。

第二节粮食作物一、水稻

1、稻瘟病

(1)症状

(1)、慢性型病斑:

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形,病斑中央灰白色,最外层黄色,中间褐色,两端各有一条坏死线,形似鱼眼睛。

(2)、急性型病斑:

病斑灰呈绿色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病部背面长满灰绿色霉层,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大流行的先兆。

(2)防治时期和方法

(1)、药液浸秧。

在秧苗移栽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用75%丰登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浸秧,即将秧苗倒置于药液内浸1分钟后取出,堆闷半小时后移栽。

(2)、秧田喷雾。

移栽前三天,亩用75%丰登20克加水50公斤喷秧。

(3)、移栽返青后。

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团或有暗绿

色病斑时,应施药防治,并对周围100米左右的稻田进行预

防。

即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5%丰登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40%富士一号或稻瘟灵乳油1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4)、穗瘟预防。

对常发病区和感病区品种种植区以及发生过叶瘟的田块,在孕穗末至破口初期,亩用20%三环唑100克或75%丰登可湿性粉剂20至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预防穗颈瘟。

对未在孕穗末至破口初期预防的田块,在水稻

抽穗10%必须用上述药剂预防。

2、纹枯病

(1)症状。

初期在近水面的叶鞘或叶尖上出现暗绿色

像开水烫过似的小圆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云纹状”

斑块,潮湿时可见白色菌丝。

(2)防治时期和方法。

水稻封行后,田间病丛率15—

20%寸,亩用20%井岗霉素晶体50克兑水50—60公斤在8-10时或下午黄昏5-6时对准水稻中下部喷雾。

3、稻曲病

(1)症状。

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生,病苗侵入谷粒后

形成菌丝块,逐渐增大,使内外颖张开,露出淡黄绿的块状物,以后逐渐膨大包裹全粒,比健粒大3-4倍。

(2)防治时间和方法。

抽穗前10天,亩用20%井冈霉素晶体5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75克,或35%的稻曲清粉剂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4、烂秧

(一)症状

(1)、青枯型:

呈青枯死苗,病根色暗,根毛稀少,称

“卷心死”。

(2)、黄枯型:

死苗从下部叶开始,叶卷向叶茎逐渐黄,再由下

向上部叶片扩展,最后茎基部软化变褐枯死,俗称“剥皮死”。

(二)防治方法。

秧苗移栽后,亩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预防。

5、水稻螟虫

(一)危害状。

田间水稻植株出现“枯心”或“白穗”。

(二)防治时间和方法。

一代二化螟,平坝区5月中旬、山区(丘陵区)在5月下旬,亩用三唑磷乳油120ml或1%甲维盐30ml兑水50公斤喷雾;二代二化螟在7月上旬,田间卵孵高峰期,用上述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6、稻飞虱

(一)危害状。

田间植株基部因枯萎失水“趴下”,最终

出现“通火”。

(二)防治方法。

百丛虫量为1000—1500头时,亩用

10%比虫啉10—15克或25%扑虱灵75克于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通火”时,必须亩用10%比虫啉10—15克或25%扑虱灵75克+敌敌畏100ml兑水50公斤喷雾。

7、稻苞虫

(一)危害状。

田间出现一片叶或3-5片叶纵缩包裹呈

“苞状”叶,剥开可见稻苞虫一龄或3-5龄幼虫。

(二)防治时间和方法。

我县有“一代”或“二代”防

治习惯。

“一代”防治在5月20-25日,“二代”在6月18-25日,亩用30%农赞乳油70ml或5%锐劲特乳油15—20ml或苏云金杆菌(BT乳剂)150—200ml兑水50千克喷雾。

&稻纵卷叶螟

(一)危害状。

6月下旬至7月20日,若发生大暴雨,植株呈现叶肉被吃掉仅剩表皮的“白叶”状。

(二)防治方法。

大暴雨后3-5天,亩用30%农赞乳油70ml或苏云金杆菌(BT乳剂)150—200ml或40%的毒死蜱40ml兑水50千克喷雾。

9、秧田杂草

(一)秧田杂草。

亩用10%农得时13—20克防治。

(二)本田杂草。

移栽后5-7叶时,亩用20%T苄30克或乙.苄50克兑沙或细土粉撒施。

二、玉米

1、玉米螟

(一)危害特点。

以幼虫蛀食玉米茎杆,初卵幼虫在喇叭口期蛀食心叶,心叶受损展开后,出现不规则的半透明伤痕或排孔;茎秆被虫蛀后,极易被风吹断,引起全株报废;幼虫为害果穗,咬食嫩粒,弓I起霉烂,降低品质。

(二)防治时期和方法。

心叶末期(大喇叭口)用0.3%的锌硫磷颗粒剂1公斤或3.6%的杀虫双大粒1公斤或BT乳200毫升加5公斤制成颗粒点心。

2、玉米纹枯病

(一)症状。

玉米底部叶片出现“花脚杆”症状,随后向上蔓延,严重时达到苞叶部位。

(二)防治方法。

在玉米田间病株率达15-20%时,先

刮掉病叶,再亩用20%的井冈霉素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涂秆。

3、玉米大、小斑病

(一)症状

(1)、小斑病:

病斑椭圆形,近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为

10-15毫米X3-4毫米,初为水浸状,后变黄褐色,明显变粗叶脉限制。

病斑密集时常相互连片融合,导致叶片枯死,多雨潮湿时,病斑上隐约可见褐色,霉层,病斑由下向上端叶片蔓延,严重时整株枯死。

(2)、大斑病:

病斑梭形,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梭斑,严重时,几个病斑相互联接成条斑,叶片枯死,潮湿时产生大量的黑色霉层。

(二)防治方法

发病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连防2—3次,每次间隔7—10天。

三、小麦

1、条锈病

(一)症状。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秆锈,我县以条锈病为主。

它在幼苗期即可发生,在叶片上产生成行的鲜黄色夏孢子堆,以夏孢子随气流传播为害。

(二)防治时期和方法。

播种前,按15%三唑酮可湿性

粉剂2g拌1kg种子的比例拌种后播种。

苗期至拔节孕穗期发生中心病团后,用25%三唑酮100克或25%科惠乳油30-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2、赤霉病

(一)症状。

初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到整个小穗,呈枯黄状,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胶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