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4597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人教部编版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人教部编版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识字

6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会认“辶”等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等是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今天我给大家背诵其中的一首: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

(手)

2.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

(课件出示配图诗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然后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情境中。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画出文中生字。

4.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

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

5.谁会读这些生字?

(指名读,师正音)

重点指导:

“听、声”为后鼻音;“还”在课文中读hái。

三、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让学生自由读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

2.模仿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1)请学生扮演诗人,看黑板上挂图中的山。

师:

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远看山有色)

(2)随文教学生字“色”: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色:

颜色,课文指景色。

(3)请学生到画前听听流水。

师:

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

为什么?

(没有,因为这是一幅画,不是真的流水。

(4)小结:

是啊,因为是画,所以说“近听水无声”。

(5)教学“远近”:

“远”和“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

“无声”是什么意思?

“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有)

(6)教学生记生字“声”。

强调字形:

“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3.感悟诗歌情境。

(1)春天已经过去了,许多花都已经凋谢,可是课文里却是怎么说的?

(出示:

春去花还在)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受到惊吓,飞走了)

(3)让学生自由举手模仿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师:

小诗人,这回你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了呀?

为什么?

课文是怎么说的?

(出示:

人来鸟不惊)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行。

(朗读时要注意节奏)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出示挂图,根据画面提示背诵课文。

5.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美丽的画呢!

四、指导书写

1.师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

水:

共四笔,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分开,不要连成一笔。

去:

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笔顺为。

注意不要发倒笔。

2.学生自由练写,师巡视指导。

识字

6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等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了解诗意,认识“辶”等两个偏旁。

课前准备:

课件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

,从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学过不少好听的儿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还能把它带回家让别人也猜一猜。

二、讲读古诗,认读生字

  师:

我们边来欣赏图片,边来学习好不好?

首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说说上面主要画了些什么?

  1.第一幅图——远看山有色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

(出示:

远看山有色。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远”“色”(远——读音和偏旁,色——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山”(板书山)

 (4)加上动作表演读

  2.第二幅图——近听水无声

  1)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

(出示:

近听水无声。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近”“听”“无”“声”(近——与远比较,走之儿;听——读音;无——字义,与天字比较;声——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主要描写“水”(板书水)

  4)加上动作表演读

  3.第三幅图——春去花还在

  1)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

(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

(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过去了没有?

所以说……(春去花还在)

  2)出示卡片:

学习生字“春”“还”(春——读音,还——偏旁和组词)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

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花”(板书花)

  4)加上动作表演读

  4.第四幅图——人来鸟不惊。

  1)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

即它会不会飞走?

(出示:

人来鸟不惊。

  2)出示卡片:

学习生字“人”“来”“惊”——(人——读音,与八和入比较;来——加一加来记;惊——读音,意思,偏旁)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

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鸟”(板书鸟)

  4)加上动作表演读

  5.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

(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

(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

(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

(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师:

这首诗里写的内容跟生活中的都不一样的,是不是它写错了呢?

为什么他要这样写呢?

  指名回答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

(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读给同桌听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

(指名读)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师描绘远山:

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

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

为什么?

(画上的水)。

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

(画上的花)。

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

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

“嗨,小鸟,你好呀!

”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

(画上的鸟)。

谁会读这行诗?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1)当小诗人诵读。

2)当小演员表演读

  2.试着背诵。

找搭档背诵(一人背,一人说意思)

  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可配乐)

  3.创设情境检查背诵情况

  师生对话表演1)师当姐姐,让生背诵。

2)师当妹妹,让生表演背。

3)师当妈妈提问:

题目为什么取画?

4)师当奶奶,让生讲诗句的意思。

六、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与生字宝宝交朋友

  2.摘果实。

(点击果实会落下来。

  3.找生字

  4.说出远的偏旁,并说说文中还有哪两个字,也是这个偏旁。

说出惊的偏旁。

  5.指导书写“人”:

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

(播放动画写字。

  6.课外作业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7.收集谜语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背诵课文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并口头组词。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3.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4.根据画面背诵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二、趣味练习

  1.找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

远--近、有--无、去--来

  2.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三、书写生字。

  指导书写:

火、文、六。

(播放动画书写。

  火:

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六:

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四、议一议,完成作业。

  1.为什么人走近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2.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为什么人走近了,鸟没飞走?

  4.完成课堂作业本。

识字

6画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

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

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课前准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XkB1.com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

(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2.教师引学:

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

会认这四个字吗?

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

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

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

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

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

读一读。

哪些字不认识?

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

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

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

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

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

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

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

“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

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

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

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

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

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

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

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

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

大家背得不错!

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

(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

是呀,真有点怪!

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

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

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

哪位同学见过“山”?

说说“山”是什么样的。

(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

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

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

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 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

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

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

有—无 高—矮 多—少 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

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

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

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

(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

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

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土+厶=去”;“米+一=来”。

XkB1.com

(2)色,上面是“”,下面是“巴”。

可以用想象法识字:

尾“巴”顶戴个小帽子。

组词:

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

组词:

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

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

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

都有“辶”。

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

“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

猜谜语识字。

谜语:

“木不出头”。

组词:

不好、不用。

(7)声:

上下结构的字。

组词:

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

识字大转盘。

(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巩固识字。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

“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

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

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

(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

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

(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

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反思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

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

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

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

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参考1)画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范文之教学反思:

《画》教学反思。

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

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

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

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

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

”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

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

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教学反思参考2)画

今天教学阅读课文第一篇《画》。

这是一首谜语诗。

早读时我领着学生读了两遍。

一上课,我给学生出了两个简单的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

”学生猜出是“雨水”。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通过猜谜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这时,我用很小的声音在给大家出个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画”。

趁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给这首古诗编动作,学生兴趣盎然,编出来向远看的动作,近处侧耳倾听的动作,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的动作。

人走近了,人赶鸟,鸟仍不走的动作。

通过这些灵动的动作的配合,学生上课想玩儿一样轻松有趣。

我鼓励动作做得好的学生在讲台前带着全班学生读课文、背课文,做动作。

完成了读书课文任务后,又让学生用手指着字读了两遍。

抽出文中要认识的12个生字,学生通过学前班的学习,加上古诗朗读时的学习,这些字基本都认识。

我又加了“画”这个生字让学生学,想想如何记住这些字,学生用了加一加,比一比等方法进行记忆。

效果较好。

接着我又复习了前边所学的反义词,让学生找找本课中的反义词,学生迅速找出了“远——近”“有——无”“来——去”三组反义词。

教学中,通过复习铺垫,学生基本能很快通过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得到新知。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总结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时,学生说认识了12个生字,会读会背课文,能从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等。

我也接着对反义词进行了拓展练习“黑——白“”晚——早“”前——后“等。

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反思参考3)画

今天教学生学习谜语诗《画》,我从课文的插图入手,指导学生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图,学生认真地观图能将图中山、水、花、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之后读了古诗,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理解为什么谜底是一幅画和现实生活的山、水、花、鸟作比较,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是一幅画,孩子们精彩的表述使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聪明,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