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校本练习.docx
《拿来主义校本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校本练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拿来主义校本练习
拿来主义校本练习
《拿来主义》校本练习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残羹冷灸(ɡēnɡ) 冠冕(miǎn)脑髓(suǐ) 参与(yǔ)
B.礼上往来(shànɡ) 自栩(xǔ) 蹩进(bié) 鱼翅(chì)
C.发扬国光(yánɡ) 国粹(cuì) 玄虚(xuán) 吝啬(lìn)
D.佳节大典(jiā) 孱头(chàn) 摩登(mó) 针灸(jiǔ)
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古懂陷阱拭目以待积毁销骨
B.摩登譬如磕头贺喜人才备出
C.时髦包涵亟待解决祖上荫功
D.炫耀鱼鳍勃然大怒走投无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B.你的态度如此恶劣,却指望我对你这样友好,怎么可能呢?
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
“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B.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若干。
C.《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租界”之半,且介亭即“租界里的亭子间”。
D.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二、课内语段阅读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
②我们要或(),或(),或()。
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6.下列对第一段中所用的比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B.“烟枪和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喻吸收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
D.“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腐败的东西。
7.在原文[]中填入一组正确的关联词 ( )
A.却/只要/而/却/而 B.并/如果/而/而/却
C.并/只要/只/只/却 D.却/如果/只/却/并
8.依次填入文中( )内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存放/使用/毁灭 B.使用/毁灭/存放
C.使用/存放/毁灭 D.毁灭/存放/使用
9.对第一段段意概括得不全面的一项是 ( )
A.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占有、挑选的。
B.拿来主义者是如何使用和存放的。
C.拿来主义者是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
D.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区别对待文化遗产的。
10.对第二段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11.上文第二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
静 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
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
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提放蜻蜓是几时最喜欢的游戏。
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
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
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
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
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
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
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生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
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
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
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
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
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巷闾烟火的不易。
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
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
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
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
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突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
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为孤独症患者。
不能接受现实的是父亲。
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
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
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
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
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
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质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
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
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
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
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
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才说出来的。
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1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1)拍拍:
(2)喝令:
(3)挺直:
14.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15.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16.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拿来主义》练习答案
1.C(A.残羹冷灸:
炙,参与yù;B.礼上往来:
尚,自栩:
诩;D.孱头:
càn,针灸jiū)
2.D(A“古懂”为“古董”;B“人才备出”为“人才辈出”;C“祖上荫功”为“祖上阴功”)
3.B(冠冕堂皇,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此处应为“光明正大”;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也用来指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此处用的是后一个意义,正确;残羹冷炙,剩下的饭菜或别人的施舍,讲义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抛砖引玉:
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所以错了)
4.A(B项搭配不当,“调控”不能接“行为”,应为“制约”;C项暗换主语,导致逻辑混乱,“都…”承前省略不当,应在“都”前加“他”;D项搭配不当,“出现”后无宾语中心词,在“形象”后加“的现象”“的情况”之类)
5.C(《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6.A(“鸦片”喻文化遗产中有益也有害的部分)
7.C(根据上下文的搭配关系得出)
8.C(根据上下文的搭配关系得出)
9.B(B项只包含如何“挑选”一方面,忽视了“占有”这一面)
10.D(D项应为“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新人的产生的重要性”)
11.D(前四项是关于“拿来主义”的各种要求,最后一项是关于“拿来主义”的总结)
12.为本文写弟弟与父亲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13.①“拍拍”:
表现父亲对弟弟的信任、安慰和鼓励。
②“喝令”:
以强硬的方式表现出父亲对弟弟疼爱的心理。
③“挺直”:
既表现了父亲要帮助弟弟对面对磨难的坚强决心,又表现出父亲为能帮助弟弟而感到满足。
14.①弟弟终于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或“弟弟知道了父亲对他的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②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设计的;③父亲拿出积蓄为弟弟买了出租车;④弟弟表现了父亲的软弱;⑤父亲知道了弟弟的执着、坚韧。
15.①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答“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16.示例:
①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母。
②成长史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