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412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4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册期中初三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年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D.

冶炼生铁

3.“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4.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加热立即收集

C.

收满后移出集气瓶D.

结束时停止加热

5.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B.H2O2C.H2CO3D.H2O

6.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7.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

看B.

听C.

闻D.

8.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加热:

使用后吹灭,并盖上灯帽

吸取液体:

滴管口向上防止液体流出

测量液体体积:

不能被加热

称量药品:

药品直接放置在天平上

A

B

C

D

 

A.AB.BC.CD.D

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

X>YB.核外电子数:

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10.科学理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传承前人的正确观点,纠正错误观点,形成科学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学说有:

①在球体内充斥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②原子是可分的③原子呈球形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其中经过卢瑟福传承和发展后形成的观点是(  )

A.

B.

C.

D.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

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

12.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

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13.下列关于S+O2

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

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14.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5.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6C.+4D.+7

16.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4H——4个氢元素

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17.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可能是氧化物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一定是混合物D.④包含组成元素相同的不同物质

18.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水分子间存在间隙

B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扩散到水中的蔗糖分子更多

D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

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A.AB.BC.CD.D

19.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6:

1

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20.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______:

改进措施是______.

(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______.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一种暗红色固体,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

______.

22.有一无色气体,可能是由CO、CO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同学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

(1)若观察到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证明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2)若观察到B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色,则无色气体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

(3)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C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现象,并不能确定原无色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本实验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

23.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②____。

(2)A、E组合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氧气收集完毕,应先____(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用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

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来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

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____中(填字母),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

24.实验室现有氯酸钾、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石灰石和二氧化锰及以下仪器,请用所给药品和仪器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他用品设计的制备气体的装置。

①铜丝网内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②该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

便于_______,利用图2中的仪器也可以组装具有相同优点的制备装置,你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

(2)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_(填名称),并用上述药品及图2中的H和_____________(填字母)来制备一种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3装置收集和验满O2,应将__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_(填“b”或“a”)导管口来验满。

(4)某同学用图4装置收集并测定CO2的体积。

①请把图4装置补画完整____________;②若图4中没有装满水,对收集的气体成分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5)通过对比分析图5中实验①②的现象,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则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

25.(10分)碳及许多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都要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它会使人中毒,通常采用燃烧法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

某同学对一氧化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反应后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①CO和CO2;②只有CO2;③。

【实验探究】该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装置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②装置A中出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D中出现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猜想③成立。

26.图中的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入。

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混合气体→______(用端口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水中便有了酸,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7.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木炭粉减少。

D中有气泡产生

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____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点燃B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______

实验①②说明______有还原性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的火焰

D中液体沿导管进入C中

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

28.小文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多个化学实验。

(1)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

①燃烧条件的探究:

在如图1所示装置(省略夹持仪器,下同)中,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关闭活塞,然后将其放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发生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

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

为减小测量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_____,再打开活塞。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①在如图2所示装置中,甲酸(HCOOH)在加热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实验时,A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如图3所示装置中,向玻璃管左端加入试剂X,观察到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试纸_____,用水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_____,该同学进行这两项实验的目的是_____。

通过上述探究,我们知道利用W形玻璃管进行实验的优点有_____(答1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详解】

A.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粮食酿酒是将粮食发酵,该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C、烧制陶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燃烧,错误;

D、冶炼生铁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根据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题干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

x+(+3)ⅹ2+(-2)ⅹ4=0,x=+2,故B选项符合题意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插入水槽液面以下,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加热时排出的气体很大一部分是试管和导管中的空气,故加热后不能立即收集气体,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B不正确;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满氧气后应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好再和集气瓶一同取出水面,故C不正确;

D、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中再移去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故D不正确。

故选A。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6.A

解析:

A

【解析】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7.B

解析:

B

【解析】

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B、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操作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或刺激性,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凑到瓶口用鼻子闻,图中操作错误;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用嘴吹易引发危险,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

点睛:

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吹灭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灯爆炸,不正确;

B、吸取液体;滴管的胶帽在上防止液体倒流入胶帽内,腐蚀胶帽,不正确;

C、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加热会导致刻度不准确,正确;

D、称量药品时一般先在天平上放一张纸然后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如果是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正确;

故选C。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子序数是Z>Y>X,说法错误;B、X和Z位于同一族,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说法错误;C、Y和Z处于同一周期,说法正确;D、Z的电子层数比X的电子层数多1,说法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因为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

②原子是可分的,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③原子呈球形;

④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

⑤原子中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选A。

11.A

解析:

A

【解析】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

19g=12:

19,错误;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

【详解】

A、ab段变红,bc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C、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D、在该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铵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正确的叙述;

B.根据质量关系可知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

1,原选项是错误的叙述,;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是正确的叙述;

D.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1,是正确的叙述;故选B。

14.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A.

考点:

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15.B

解析:

B

【解析】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4=0,则x=+6价。

故选B。

点睛:

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题关键。

16.D

解析:

D

【解析】A、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故A错误;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4H表示4个氢原子,故B错误;C、1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Ca2+,故C错误;D、2CO2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能是氧化物,正确;

B、该图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是单质,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可能是双原子分子,故错误;

C、图中有两种分子,故是混合物,故正确;

D、图中的两种物质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故正确。

故选B。

1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与水分子间的间隙无关,选项A不正确;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只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水分解时,水分子首先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各自两两重新组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因此水中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选项B不正确;

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得蔗糖和水充分接触,加快了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度,选项C不正确;

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其原因就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选项D正确。

故选D。

1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详解】

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每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错误;B、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1×6):

(16×1)=12:

3:

8,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错误;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正确。

故选D。

20.A

解析:

A

【解析】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先通入一氧化碳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CuO+COCu+

解析:

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了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先通入一氧化碳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CuO+CO

Cu+CO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全部为铜;

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于通入的一氧化碳不能完全反应,故应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目的是把玻璃管内的空气排出,防止爆炸。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的是铜和二氧化碳,故现象是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有五种可能:

全部为铜;

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22.黑色固体变红水蒸气(H2O)Ca(OH)2+CO2=CaCO3↓+H2OCO还原氧化铜时有CO2生成无尾气处理装置在出气口点燃或在出气口系一个气球

解析:

黑色固体变红水蒸气(H2O)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