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625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x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

                              第一章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1)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组成,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3.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化”,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研究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乌申斯基《人是教育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924年廖世承《教育心理学》第一本教科书。

4.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结构:

(1)神经元包括: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2)脑和延髓(生命中枢)

神经系统活动方式:

(1)无条件发射:

先天的,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2)条件反射:

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的学习得来的知识、技能、经验。

(3)巴普诺夫:

第一信号系统“望梅生津”,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所特有的,根本区别。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5.亚里斯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奠基人冯特

(2)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

(3)行为主义心理学:

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5)精神分析心理学:

佛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罗杰斯

(7)现代认知心理学:

奈塞尔,皮亚杰

                        第二章:

认识过程

1.注意: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特点:

指向性和集中性。

分为: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

2.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教学中运用两种注意相互交换: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3.感受性:

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高低是用感觉阀限的大小度量,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感觉阀限则低。

感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乡

感觉对比:

吃过糖后吃橘子觉得特别酸

感觉后效:

正负象和负后像

4.知觉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知觉基本特性:

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衡常性

观察:

是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5.直观教学的形式: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6.记忆:

(1)根据时间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根据内容: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4)根据参与程度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7.记忆过程:

(1)识记:

第一个环节,选择性

(2)保持与遗忘: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提出“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

影响遗忘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数量和学习程度50℅;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

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防止遗忘的方法:

复习

(3)回忆和再认

8.

(1)瞬时记忆:

特点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

编码方式有图像记忆(主要方式,保持的时间大约1秒)和声像记忆(不超过4秒)。

(2)短时记忆:

称工作记忆,容量一般是7±2,5—9个项目,平均值为7。

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主要方式)和视觉编码。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0~2(3)长时记忆:

又称永久性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有两种形式——表象编码和语义编码,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

9.表象:

想象:

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想象加工方式:

黏合、夸张、拟人化(雷公电母)、典型化。

再造想象:

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如“祥林嫂”

创造想象:

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如“设计蓝图”

原型启发:

指从其他事物上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灵感:

在创造想象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出现新形象的状态。

10.言语种类:

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思维类型:

(1)根据发展水平分为:

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逻辑性分为:

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灵感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3)根据指向性分为:

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据创造程度分为:

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过程:

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思维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概念形成的标志是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

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耳朵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特点: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曹冲称象,同样问题找不同答案)

创造思维过程:

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第三章:

情绪意志

1.情绪分类:

(1)心境:

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忧者见之则忧”。

(2)激情:

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

(3)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2.情感分类:

(1)道德感

(2)美感(3)理智感

情绪情感功能:

信号功能(老师的微笑),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3.自我防御机制:

压抑,否认,退行,幻想,置换(迁怒),文饰(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投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代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升华(积极建设性防御机制,如立志好好学习)                

4.意志定义:

指人自觉地确定有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里过程。

5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

意志行动的动机斗争:

(1)双趋冲突—从喜欢的两个事物之间选一个

(2)双避冲突—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选一个(3)趋避冲突—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4)多重趋避冲突—大学生择业,有排斥有吸引

6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

(2)果断性——优柔寡断的人(3)自制性——善于控制约束自己,如任性(4)坚韧性——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如缺乏目的、缺乏自信

                      第四章:

个性心理

1.需要:

根据起源分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

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最基础,最强有力),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缺失性需要。

求职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最高层次)——成长性需要。

2.动机:

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内部驱力,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原因。

动机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3.兴趣分类:

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还可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4.能力定义:

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条件。

(保证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能力分类:

(1)根据范围大小分:

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核心、创造力和特殊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

(2)根据创造性高低分: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根据功能分: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5.智力定义:

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核心)。

(1)斯皮尔曼二因素论:

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2)瑟斯顿群因素论:

七种,语言理解力、数字能力、空间能力、知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

(3)吉尔夫特智力三维结构论:

内容、操作和成果。

形成智力因素总共有150种。

(4)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流体智力(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先天的,和年龄有关系,20岁发展到顶峰,以后就开始降低)和晶体智力(语言)

(5)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

萨罗伟和马伊尔提出情绪智力——情商。

(6)斯滕伯格三元智力论:

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6.能力测验

(1)最早智力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与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反应智龄和实际年龄的关系:

智商IQ=智龄÷实龄×100

韦氏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

人们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

绝大多数的人的聪明程度属中等。

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

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比例不到1%。

智力的群体差异目前研究的结论如下:

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7.智力测验标准:

(1)信度:

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系数一般0.90

(2)效度:

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有效性和准确度,系数0.3—0.6

(3)标准化“心理测验最基本要求,难度是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度答题者在该题目的区分情况。

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的题目较好。

8.人格定义:

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决定个体的外线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结构:

(1)性格特征:

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2)气质:

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区别:

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晚,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性格后天形成;气质是人得天性,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分。

(3)自我调控:

自我认知(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尊心和自信心),自我控制(最后一个环节)

自我意识分为: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佛洛依德人格“三我”:

本我(生物本能我,最底层),自我(心理社会我,人格中间层),超我(道德理想我,最好层次)

9.人格理论: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2)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PF)

(3)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

求新性、尽责性、外向性、随和性和神经质性,代表“人格的海洋”。

类型理论:

(1)盖伦提出气质四种类型:

胆汁质(不可遏制型,强,不平衡,精力旺盛)、多血质(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反应快)、粘液质(安静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