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230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阳谷县实验小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班级姓名主备人:

冀英杰

课题

24寓言两则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

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2、归纳解释:

寓言是用虚构、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3.学习“寓”字:

“寓”是“寄托”的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

(板书:

揠苗助长,指导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了解寓言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

宋国揠苗助长巴望焦急筋疲力尽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兴致勃勃纳闷枯死

重点理解:

揠苗助长:

揠:

拔。

把禾苗向上拔高。

  巴望:

盼望。

         

  焦急:

非常着急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

也作“精疲力尽”。

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默读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三、学习故事,揭示寓意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说说农夫为什么焦急?

他又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

农夫错在哪里?

小组交流感受。

2、小组展示:

A、种田人为什么焦急?

(板书:

起因)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

   

⑴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里去看。

“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

“天天”也能看出农夫很心急。

引导说话:

想象他此刻焦急的动作、神情,还会说什么。

  ⑵ 指导朗读:

农夫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

(长高了)农夫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

(太着急了)读一读,读出他的焦急。

     齐读第一自然段。

B、农夫想到什么办法?

怎么做的?

⑴一天,他终于……累得筋疲力尽。

(相机理解“筋疲力尽”)

想象一下,他累成什么样了?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⑵、指导朗读,读出他的筋疲力尽。

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尽。

再来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

  他可没听到禾苗的话,还满以为禾苗都长高了呢!

回到家,他一边喘气一边说──(引读第三自然段),

 C、农夫辛苦工作了一天,结果怎样?

他的儿子很纳闷……都枯死了。

(理解“纳闷”)

指导朗读。

3、理解寓意:

(1)讨论交流:

禾苗为什么会枯死?

种田人错在哪儿?

(2)小结:

这个庄稼人采用拔苗的方法,想让禾苗长得快些,这种做法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太急于求成,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

(口头练习说。

⑶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

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了许多人急于求成,违背规律,而把事办砸的例子。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练习表演。

小组内分角色练习表演课本剧。

小组展示,师生评价。

五、指导识字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宋、焦、寓:

上下结构。

焦是上大下小,上右有四横。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

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5)抄写本课词语。

六.作业

排练课本剧或改写课文《揠苗助长新传》。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急于求成,事与愿违

应按事物规律办事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班级姓名主备人:

冀英杰

课题

24寓言两则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讲故事: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

秦、楚、韩、魏、赵、燕、齐。

(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

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

但他心里明白:

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

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

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

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故事《鹬蚌相争》。

二、初读故事,了解内容: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

(出示“鹬”图片)认识鹬。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

(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出示生词,多种方法检查朗读,读准字音,认清自形。

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4、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故事,理解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

鹬蚌是怎样互不相让的?

结果怎样?

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1)鹬生气了,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

随机指导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

“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

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

(板书:

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4、鹬蚌相争的结果怎样?

(估计:

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不肯互相谦让活活累死饿死等)

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

5、换位思考,揭示道理:

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

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道理:

做事要懂得退让,一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7、小结:

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

(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

读后有什么收获?

五、指导写字:

先范写,再描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啄(生气)

蚌——夹(毫不示弱)

互不相让——>被捉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班级姓名主备人:

冀英杰

课题

25争论的故事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感知课文,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

感知课文,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

感知课文,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

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 评理 剖开 可惜 真笨 浪费

      关键 原谅 烟熏 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朗读中读错的词,指出读破的句,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引导学生复读。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

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生字

    倆 烤 评 剖 惜 笨 抓 费 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四、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班级姓名主备人:

冀英杰

课题

25争论的故事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赞许”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兄弟俩争论部分的朗读。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一、听写生字词,进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争论的故事》。

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请听写。

烤   赞   辩  

小组互相订正,指明错误的原因。

2、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二、精读故事部分。

1、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兄弟俩的争论,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3自然段,放声读一读兄弟俩的对话。

2、先让学生汇报,展示读出兄弟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兄弟俩的不同观点和语气。

哥哥:

“我要是把大雁……煮着吃。

”(很喜欢…着吃)

弟弟:

“再好的东西……才好吃。

”(对哥哥的话不赞成,反驳的语气)

哥哥:

“你这话不对……能有什么味道?

”(理解:

不以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为然:

不认为对。

读出:

大声争辩、对烤了吃非常反对)

弟弟:

“鸭子……为什么大雁不行了呢?

”(弟弟不服气,据理力争)4、他们争论的时候,可以还不由自主地加了一些动作。

看插图,猜猜看,他们会做一些什么动作呢?

3、分角色朗读:

愿意来做一回哥哥和弟弟争论一下吗?

4、师生分角色再读,体悟争论不休。

兄弟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这就叫(争论不休)。

那么我想考考你们,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停。

7、读第四自然段,理解“两全其美”。

幸好有位老人经过。

他们才暂时停止了争论。

点名读第4自然段。

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

弟弟满意吗?

双方都满意,这就叫两全其美,第5自然段中也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全其美”这个词,请读出来。

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当他俩都很满意,再想射大雁时,可惜大雁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三、悟道理。

1、自由评论。

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是兄弟俩想要的吗?

他们错在哪里?

2、读学生对话,加深理解。

听了盛老师的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感想,我们来读读。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特点进行及时性评价,并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的作用:

省略整段文章。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3、听完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感想。

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极待抓住机会,赶快行动的事情呢?

4、积累名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当机会向你微笑时,赶快拥抱她。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五、练习写话:

回忆你与别人曾经争论,或你看到的别人争论的场面,用一个片断写下来。

六、作业:

讲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起因   射雁充饥

  经过   兄弟争论老人评理

   结果   大雁飞走

感想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班级姓名主备人:

冀英杰

课题

26剪枝的学问

第1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见过种果树的人要给果树剪枝吗?

知道为什么要剪枝吗?

2、其实,剪枝有很多的学问。

今天我们来学习《剪枝的学问》一课,来看看剪枝有哪些学问。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理解它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指名读、齐读等。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红润 仿佛  脸蛋

 不禁胖娃娃远近闻名 充满信心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2)交流词语理解情况。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

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

“挥、仿、佛、娃”左窄右宽,

“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2、指导学生描红、仿影、临摹。

四、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字形的书写指导。

 

教学反思

 

阳谷县实验小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班级姓名主备人:

冀英杰

课题

26剪枝的学问

第2课时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

请大家回忆一下:

“我”一共几次进桃园?

各在什么季节?

(“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

二、了解“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找出课文中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学生汇报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

生交流。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师板书: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

(盼望)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

板书:

热切盼望

(3)我第三次进讨园呢?

板书:

又惊又喜

三、了解“我”心理变化的原因:

 

1、小作者对什么“满怀好奇”,又是什么令他“一脸疑惑”,他起初是“将信将疑”,可最终却“又惊又喜”。

为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学生交流:

第一次: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

结合上文: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理解“远近闻名”,思考我好奇的原因。

指导朗读。

  

(2)“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

生交流:

“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我着急地问:

“王大伯,您怎么啦?

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指导朗读。

(3)将信将疑:

生读王大伯的话,指导生谈理解:

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

他剪掉了只吸收营养,却不结果实的枝条,留下了一些结果实的枝条。

  理解词语:

将信将疑。

再读王大伯的话,体会我的“将信将疑”。

 练习朗读王大伯的话。

  第二次:

“热切盼望”。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

第二次进桃园,我的怀疑还存在吗?

“我”看到了什么?

 

(2)小组朗读,其余思考、想象:

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朗读,交流、评议)

(3)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你们好象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第三次:

“又惊又喜”

(1)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王大伯的桃园有什么特色?

借此理解“又惊又喜”。

问:

“惊”什么?

“喜”什么?

  

(2)思考、与小组讨论交流:

这时我对王大伯剪掉疯长的枝条的做法还将信将疑吗?

得出结论:

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

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

 3、小结:

通过理解,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吗?

用自己或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减少”是为了“增加”;

 

教学过程

思路调整

 去“伪”存“真”,去“杂”存“精”;有所失也会有所得……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

(指名举例)

1、2、积累:

兵不在多,而在精。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五、拓展作业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

请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做到资源的共享。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减少”是为了“增加”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