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169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docx

《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docx

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

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课堂实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师:

同学们,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大家高兴吗?

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能说几个吗?

生1:

我还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生2:

1月1日是元旦节;生3:

3月12是植树节。

师:

很好!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那么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

你知道植树有哪些好处?

生:

我觉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师:

太好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

植树问题)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师介绍:

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

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生1:

我觉得可以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种;生2:

我觉得可以栽一根电线杆,然后,再开始向一端种;生3:

我觉得两头都栽电线杆,中间植树。

师:

同学们真能干!

说出了植树问题的几种情况,下面我们就分别来探索两端都种和两端不种的情况。

出示题目:

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师说明:

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

师:

现在请大家独立计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师:

谁来把你的结果在全班交流交流?

生1:

10005=200(棵)生2:

10005=200(棵)200+2=202(棵)生4:

10005=200(段)200+1=201(棵)师:

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

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

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学生独立画图实际种树。

课件演示:

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

“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师:

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

(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

(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

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生:

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

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

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

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

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

比如:

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

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学生独立尝试后,全班交流:

生1;我是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通过画图,我知道有3段种了4棵。

(板书:

3段4棵)生2:

我和他不一样,我种了25米,每隔5米种一棵。

我发现有5段种了6棵。

(板书:

5段6棵)师:

通过刚才大家的画图种树,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我发现了段数少,棵数多;生2:

我发现段数比棵数少一;生3:

我发现棵数比段数多一。

师:

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

两端要种:

棵树=段数+1)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课件出示:

前面例题问:

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

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这里的200指什么?

生;200指的是段数。

200+1=201为什么还要+1?

生:

因为棵数比段数多1,所以,还要加1。

师:

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

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解决实际问题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

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学生独立完成。

)问:

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

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师小结:

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师:

根据两端都栽的规律,请你猜一猜两端都不种的情况有什么规律。

生1:

我觉得应该是棵数和段数一样多;生2:

我觉得他说的不对,应该是段数比棵数多一。

师:

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

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

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

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生1:

我们组的同学有的在25米路上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不种,画图发现有5段,种了4棵;有的在10米路上种,每隔2米种一棵,画图发现有5段种了4棵。

我们组得出的规律是:

棵数=段数-1。

生2:

我们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两端都不摆,结果发现摆3根,却有4段。

我们得出的规律也是:

段数比棵数多1。

师小结:

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

棵树=段数-1。

如果“两端不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②师:

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

将“一侧”改为“两侧”问:

“两侧种树”是什么意思?

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

赶紧做一做。

师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

发现了两端要种:

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

棵树=段数—1。

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1、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

一共要锯几次?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82=4(段)4—1=3(次)问:

为什么要—1?

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生1:

因为4表示4段,我们计算的是锯几次,所以还要减1;生2:

这个我们问题是我们今天学的两端都不种的情况,4指的是段数,我们求锯几次,相当与求种了几棵树,棵数比段数少一,所以还要-1。

2.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课件演示,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

(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

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

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

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学生课后讨论后再完成。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

我知道了植树问题可以分为3种情况;生2:

我知道了两端都种是段数比棵数少1。

生3:

我知道了生活中好多问题其实都是植树问题。

师:

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

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课后反思:

我在上完这节课后有以下思考: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这一课我们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

因此我设计了一道数字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没法解决。

从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小的来画一画。

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

而且,可以在这种与平常不一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

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整节课,每一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上的非常顺利,效果也不错。

但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

如果在探究两种栽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