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导lin.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613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导lin.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音乐导lin.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音乐导lin.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音乐导lin.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音乐导lin.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导lin.docx

《音乐导lin.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导lin.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导lin.docx

音乐导lin

2梅花三弄》之“三弄”意为梅花主题被(演奏)三次。

3.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位列其中。

4.1425年成书的《(神奇秘谱)》,由明朝宁王朱权主持编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琴谱集。

5唐代琴家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发明“(减字谱)”,简化了前者的繁复。

6“我有嘉宾,鼓瑟鼓琴”中的“鼓”字是“(演奏)”之意。

7琴,又称()。

古琴.七弦琴

8“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意为音乐促进了马匹的咀嚼速度。

x

9孔子好琴,曾随师襄习《武王操》文王操

10古琴各部位的名称体现出中国人“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

x解析:

古琴各部位的名称体现出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11.琴曲《碣石调?

幽兰》采用(文字谱)记写,为现存最早的琴谱。

12.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旅行者号太空船,用以探索寻找地球以外的智慧生物。

其上携带了一张喷金的唱片,录有27段世界各地的代表性音乐,其中即有我国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弹奏的琴曲《(流水)》。

13.王露(1879-1921)是我国近代古琴(诸城)派的代表人物,曾供职于北京大学音乐研

究会。

14.“声微而志远”一语出自《碣石调•幽兰》谱序。

V

15.“减字谱”是一种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标写节奏的古琴记谱法,其特点为:

“字简而义

尽,文约而音赅”。

V

1.戏曲音乐主要由唱腔和(器乐)构成。

2.1955年,新编历史剧《(十五贯)》“救活了”昆剧,各地纷纷成立昆剧团。

3明代,在戏曲发展中形成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等影响较大,被称为“(四大声腔)”。

4汤显祖所著《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剧合称“临川四梦”。

牡丹亭...还魂记

5•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如是说: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6•京剧伴奏的乐器常用笛、管(箫)、笙、琵琶、鼓板及锣等。

X解析:

昆曲伴奏的乐器常用笛、管(箫)、笙、琵琶、鼓板及锣等。

7•汤显祖在《还魂记》题记里如是写道: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2

8从明嘉靖时期至明末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高潮期,其中尤以万历年间为最盛。

9清代后期,地方戏曲蓬勃发展,而昆曲却由于剧本的内容和形式脱离群众,艺术上趋于僵化,逐渐走向衰落。

2

10.2001年5月18日,中国的昆曲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

2

11.明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称“(水磨调)”。

12.戏曲中乐器演奏的部分有“文场”、“武场”之分。

13.唱腔是戏曲中的歌唱部分,占主要地位。

2

14.在戏曲音乐中,曲牌是指一段相对固定的旋律。

2

15.昆曲剧本文学性强,音乐与表演艺术传统丰富。

2

1•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重要的(弹拨)类乐器。

2(四)弦、曲项、梨形音箱、有相有品,这些都成为现代琵琶的特点。

3从敦煌壁画中可见唐代的琵琶还是橫抱、用(拨子)弹奏,至明清时已经发展为用五指

弹奏,竖抱怀中的形式了。

4《敦煌乐谱》抄于公元933年,原藏于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琵琶)

曲谱。

5“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琵琶”。

后世遂将那种琵琶称为“()”阮阮咸

6•琵琶的文曲以抒情写景为主,委婉缠绵,多用左手揉弦和拉弦等技巧。

"

7•元代,琵琶开始出现了“相”,音域拓宽,表现力增强,当时流行的《海青拿天鹅》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琵琶独奏曲。

X

解析:

元代,琵琶开始出现了“品”,音域拓宽,表现力增强,当时流行的《海青拿天鹅》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琵琶独奏曲。

8•琵琶的武曲以戏剧性的表现方式为主,激烈壮观,多用右手的扫拂和绞弦等技巧。

X

解析:

琵琶的武曲以戏剧性的表现方式为主,激烈壮观,多用右手的扫拂和左手绞弦等技巧。

9.1818年出版的《华秋苹琵琶谱》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

10.琵琶小曲多是每曲68拍,少有例外。

V

11•《敦煌乐谱》是五代后唐时期抄录的曲项琵琶所用乐谱,共有20个谱字和25首曲子,

它采用半字符号记写,被称为(燕乐半字谱)。

12.在发展中,琵琶作品形成了小曲和大曲之分。

大曲(套曲)又可以分为文曲与武曲。

"

13.琵琶的文曲以抒情写景为主,委婉缠绵,多用左手揉弦和拉弦等技巧。

"

14•《华秋苹琵琶谱》借鉴了古琴减字谱法,为琵琶编订了较为完整的指法谱字,对其后的琵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

15.本讲所涉及的文曲《月儿高》、武曲《十面埋伏》均为“古曲”,意为:

古人创作的.古

代流传下来的

1

教育)工作。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主要从事(

2学堂乐歌是我国近代(新音乐)发展的开端。

3.1906年,李叔同在东京独立编辑出版了刊物《(音乐小杂志)》,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音乐刊物。

4《送别》采用的是(再现三段体)(ABA)的结构形式,每段有两个乐句,且每段结句相同。

5《送别》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采用了(选曲填词)的方式进行创作。

6沈心工的学堂乐歌代表作有:

《体操-兵操》《黄河》《竹马》

7.1913年,李叔同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

师,培养的许多学生成为日后中国近代艺术教育与创作的栋梁之才,如:

刘质平潘天寿

丰子恺

8.李叔同在《音乐小杂志》序言中认为:

“盖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效用之力,宁有极欤。

”2

9.1914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采用裸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开中国裸体美术教学之先河。

2

10.198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将《送别》用作主题歌,使之再度流行于中国大陆。

2

11.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认为:

“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万不可阙者。

12.1906年,李叔同与同学曾孝谷等留日学生在日本成立了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13.学堂乐歌的旋律来源:

采用日本歌调采用欧美各国音乐曲调中国音乐家自创曲调

采用中国歌调

14.学堂乐歌的内容主要有:

宣传西方近代文明反映学生生活及思想情感C•表达“富

国强兵”、“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要求D宣传妇女解放思想

15.

)。

伴随学堂乐歌的出现与发展,简谱、五线谱等西方音乐知识逐步被引入,西方音乐文化开始在中国得到普及。

2

16.学堂乐歌主要指清末民初新式学堂里所开设的乐歌课及课中所教唱的(歌曲

1“艺术歌曲”通常指一种高雅的室内声乐形式,常采用名家诗词,突出(钢琴)伴奏的作

用,强调词曲的结合及对诗歌内涵的表达。

2艺术歌曲《大江东去》采用了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词。

3贺绿汀、江定仙、陈田鹤、刘雪庵被称为(黄自)的“四大弟子”。

4•弗朗兹•舒伯特(1797〜1828)是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素有“()”之称。

艺术歌曲之王歌曲之王

5赵元任是中国近现代语言学的先驱,也曾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如:

《也是微云》

《教我如何不想他》

6舒伯特作有两部声乐套曲,分别是(《冬之旅》)和(《美丽的磨坊女》),均采用了诗人威廉•缪勒的长诗而作。

7“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是青主的美学思想之一。

V

8•《玫瑰三愿》原诗作者龙七(龙榆生)是国立音专一位教国文的教师。

"

9.1920年回国后,萧友梅在北京大学开始教授音乐课,先后创立了我国早期高等专业音乐教

育机构,如“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院”等。

V

10.浪漫主义艺术强调音乐与其他非音乐因素的联姻,因此,艺术歌曲这种体裁在19世纪兴

盛起来。

V

11.(萧友梅)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也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先驱,艺术歌曲《问》、《南飞之燕语》是其代表作。

12.黄自是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创作有:

合唱《旗正飘飘》艺术歌曲《花非花》

清唱剧《长恨歌》管弦乐序曲《怀旧》

13.1930年,黄自受聘为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专任教师。

X

解析:

1930年,黄自受聘为国立音专专任教师。

14.(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采用了北宋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为词。

15.青主原名廖尚果,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美学家。

V

1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丁善德)是创作组的指导教师。

2.1927年,(萧友梅)在蔡元培支持下创办了上海“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

3.何占豪、陈钢、俞丽拿等《梁祝》的主要创作演出者均为当时上海音乐学院的(在校学生)。

4.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迪将协奏曲的发展推向高峰。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即是他此类创作的代表。

5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了(单)乐章的形式。

6.陈钢之父陈歌辛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人称“歌仙”。

代表作有:

《恭喜恭喜》B.《玫瑰玫瑰我爱你》C.《夜上海》

7.奏鸣曲式的呈示部通常包含两个主题:

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它们在音乐形象上通常是相

似的。

X

解析:

奏鸣曲式的呈示部通常包含两个主题:

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它们在音乐形象上通常是对比式的。

8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综合采用了西洋管弦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细腻刻画

出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历程与意境。

V

9•奏鸣曲式通常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

10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主要来自粤剧音乐。

X解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主要来自越剧音乐。

11.协奏曲通常为(三)乐章格式。

12.在“楼台会”的段落中,作曲家用大提琴刻画了梁山伯的形象,用(小提琴)描写了祝

英台。

1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部主题是三拍子。

X解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部主题是四拍子。

1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再现部省略了主部主题,只再现了副部主题。

X

解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再现部省略了副部主题,只再现了主部主题。

15.协奏曲诞生于(巴洛克)时期,通常指一件乐器和乐队之间的合作形式,其特点是强调对比。

1.1956年8月,(彭修文)指挥的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亮相,遂成为全国同行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2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中有一首改编自美国民歌(《噢,苏珊娜》)的民族管弦乐曲。

3《花好月圆》的原作者是(黄贻钧),该作完成于1935年。

4在《花好月圆》的改编中,(彭修文)主要运用了加入多声思维、加入序奏、改变配器与节奏等创作手法。

5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各个乐器组分别是:

A•拉弦B•弹拨C打击D•吹奏

6.20世纪初期,在我国部分大城市里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民族器乐演奏的业余性社团,如()等。

A.无锡的“天韵社”B•北京的“国乐改进社”C苏州的“今虞琴社”D.上海的“大同乐

7我国的民族器乐合奏有着悠久的历史,2400年前的先秦时期就有了钟鼓乐队。

V

8“洋为中用”是刘天华发展国乐的重要思想,他认为应该在中西交流、兼容并蓄中寻找发展中国音乐的道路。

X

解析:

“国乐改进”是刘天华发展国乐的重要思想,他认为应该在中西交流、兼容并蓄中寻找发展中国音乐的道路。

9现代民族管弦乐的形式出现于20世纪上半叶。

V

10彭修文(1931-1996),中国当代作曲家、指挥家,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奠基者之一。

V

11.今日之西洋管弦乐队中属于弹拨乐器的有:

竖琴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