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084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CompanyDocument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切实发挥我区高等职业教育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形成良好育人环境,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建设三大业园区的战略规划,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背景分析

(一)“十五”期间职业学院发展的主要成就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是2002年2月1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政函[2002]14号文件)正式批准,在大兴安岭地区原有的林业学校(建于1986年)、卫生学校(建于1970年)、师范学校(建于1971年)3所中专和一所成人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建于1982年)基础上合并组建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

合并前各学校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坚持面向林区,服务林区的理念,不断深化改革,走过了多年的办学历程,蓄积了较强的办学经验和办学实力,培养了两万余名大、中专毕业生,为我省特别是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对高层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决定组建职业学院。

2002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黑政函[2002]14号文件)批准大兴安岭职业学院予以组建。

2003年3月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召开了全院职工大会,宣布职业学院正式成立。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的成立结束了大兴安岭地区没有普通高校的历史,开辟了大兴安岭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纪元,是“十五”期间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地进步,形成了以举办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涵盖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电子信息、文化教育等多学科的综合类高职学院。

同时继续发展中职教育和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及岗位技能培训,并在大兴安岭地区职业教育中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扎实做好招生和就业工作,促进学院发展良性互动

学院紧紧围绕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调整相关专业及招生计划。

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招生宣传。

学院知名度不断提高,高职高专报到数量,每年以15%左右递增。

成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每年都定期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66%。

----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进展

切实加强人才工作,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累计派出40人次到省内外重点大学深造,引进具有本科学士学位及双学位的大学生30多人。

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现有6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加强重点专业建设。

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办学定位;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实际重新调整和修订了教学计划,进行了必要的课程整合及教学内容优化,构筑合理的课程体系;教科研工作进展顺利;开展“订单”式教育,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能。

----加强学生管理,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校园软环境

形成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校风;“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勇于创新、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志存高远、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的学风。

----加强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师生员工学习生活条件

累计投入6000万元进行基本建设。

其中新投入300万元进行实验室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招生难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新建学校四年内高职高专招生达2000人,我院目前高职高专只有968人。

主要原因是我院位于祖国最北部,地处偏远,气候寒冷,加之地区经济欠发达,学院成立较晚,社会知名度不高,所有这些制约了学院的招生。

同时,大兴安岭地区引进外来人才十分困难,当地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主要靠我院培养,形成了招生难与人才需求不足的矛盾。

2、实习实训基地不足

我院成立较晚,基础薄弱,原先的实验室都是按照中专教学标准设置的,难以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按教育部高等职业学院设置标准,新建职业学院4年内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要达到1000万元要求,我院尚需300万实验、实训建设资金。

3、教师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院教师总数不少,但缺少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奇缺,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二、“十一五”期间学院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地区发展六大产业和建设工业园区的要求,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办学道路;强化招生工作,扩大办学规模;加大办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学历、“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定位

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依托兴安,面向全省,力争到2010年步入全省同类院校中上等水平。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1、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我院学科设置的总体构想是以农林牧渔、医药卫生为主,以电子信息、财经、文化教育、远程教育为辅。

在整合优化全院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专业,加大对森林工程技术和高级护理两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投入力度。

特别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在三年内建成林业、医学、电子信息工程三大类综合实习实训基地。

2006年至2010年,我院拟开设6大类、18个左右专业。

到2020年,我院开设专业数控制在20个以内。

主要措施:

----按照“固基、强优、扶新”的专业建设方针,以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龙头,带动全院相关专业建设,着力提高专业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加大专业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和更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电子信息。

----根据社会和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建设一批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加快教材建设步伐,积极推广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实践能力培养。

----积极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搭建广阔的平台。

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到2010年,预计在全地区建设各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10个,在省外建设实习、实训基地3个。

2、专任教师规模及结构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241人。

计划到2010年,专任教师达到295人左右。

在现有的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职以上职称者101人,占专任教师的41%。

硕士研究生1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4人,总计占专职教师14%。

到2010年,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将达到133人,占专任教师的45%,(其中正高级职称者12人,所占比例为4%),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人数力争突破20%。

主要措施

---在提高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上下功夫,通过招聘硕士、博士生和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办法,逐年增加高学历教师比例,认真落实《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解决好提高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人员比例的问题。

对引进和培养急需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教师和技术人员给予优惠政策。

----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一方面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每年拿出15万元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费用。

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专业资格认证。

----实施名师工程,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科研潜力和社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通过高薪从省内外聘请知名教授、学者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传、帮、带和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抓好学术梯队建设,争取到2010年,培养12名左右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和教授,5名左右在省内外具有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20名左右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优秀年轻骨干教师。

3、在校生规模及结构

从2006年起年平均招录新生800人左右,到2010年,专科层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2100人左右。

到2010年,各级各类成教生保持在1500人左右,短期培训500人左右。

主要措施:

----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加强对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制定出台各种可行的优惠政策,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最大限度的给予保证。

----加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以较高的就业率促进招生。

----拓宽办学渠道,发展同省内十几所大学的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办学层次。

----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办好各种岗位技能培训班。

----结合区域经济调整,突出抓好“订单”教育。

4、科研工作规划

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立足本地,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提高科研工作在学院的比重和地位,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术交流,增强教师科研工作意识,营造出一流的学术氛围,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开展科技服务。

----到2010年科研进院专项经费达50万,2020年争取达到100万元。

----争取每年承担的省部级(含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左右,在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5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0篇以上。

----创办《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学报》,促进科研,宣传推广科研成果,并努力提高办刊质量。

主要措施:

----根据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的思路,加强产学研结合,以科研带动教育教学改革,使产学研结合成为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

----建设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队伍,并建立1个研究所。

----发挥学院背靠行业的优势,与省内外、区内外林业企业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横向课题研究。

加强校际间的联系与合作,对重点课题开展联合攻关。

5、基本办学条件规划

(1)学校占地面积和校舍

学院现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到2010年,校园占地面积达到总体设计的53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其中教室建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室建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体育馆达到万平方米,学生宿舍达到万平方米。

(2)图书

学院现有图书万册。

到2010年,图书总量达到20万册。

(3)教学仪器设备

学院现有仪器设备总值600万元,为保证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自05—08年学院每年新增仪器设备200万元左右,到2010年仪器设备总值要达到1614万元。

主要措施:

----积极向上争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学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开源节流,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学院建设步伐。

----深化后勤改革,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

----加强校舍的维护管理和校园的绿化、美化,实现校

园功能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校园网建设,使学院成为以网络为基础,数字化为特征,拥有多个互联开放实验室的现代化教学科研基地,满足网上教学、远程教学、教学软件开发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需要。

6、学院经费预算规划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是分别由林业集团公司和行署财政局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支出分别列入财政(财务)高等教育事业费支出科目。

年度中形成一少部分事业收入(主要是学费收入),约占学院全年经费的10%左右。

自学院成立以来各专项资金来源均由上级拨款解决。

由于学院建院时间短,各方面条件较差,按照规范、标准化要求,需要相当部分的专项资金投入,在今后的学院办学过程中需要依据教学的需要逐年加以投入,一是要通过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创收能力。

二是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为学院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