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与练习题.docx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与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与练习题.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与练习题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实验指导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部分)
(适用于护理专业本科生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免疫学实验指导及练习题
实验一天然免疫功能测定
[实验内容]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溶菌酶的测定
[实验要求]
熟悉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原理及结果观察。
熟悉巨噬细胞吞噬的原理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溶菌酶的测定。
天然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并参与和影响特异性免疫,因此检测机体天然免疫功能的状态,是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现象称为小吞噬现象,可以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其吞噬细菌的情况并测定吞噬功能。
【材料】
白色葡萄球菌18小时肉汤培养物、抗凝人血、小试管、玻片、吸管、毛细吸管、瑞氏染色液。
【方法】
1.用酒精棉球消毒耳垂后,取血4滴(约0.2ml),收集于肝素(50u/ml)抗凝管中,混匀。
2.加入白色葡萄球菌18小时肉汤培养物2滴(约0.1ml,12亿菌/ml)。
3.充分混匀,置37℃孵育10分钟后取出。
4.取—滴全血-白色葡萄球菌混合液置于洁净载玻片上,推成薄血片,空气中自然干燥。
5.瑞氏染色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膜,染1分钟,再加等量pH6.8PBS与染液混合,染10~15分钟,注意勿使染液干涸。
用蒸馏水冲洗,冲洗时平持玻片,在一端加水,使染料“漂”走。
空气中自然干燥或滤纸印干。
6.油镜观察,可见中性粒细胞吞噬葡萄球菌。
如染色正确,可见细胞核及被吞噬细菌染成紫色,而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浆则为淡红色。
【结果】
观察100个中性粒细胞,分别记录吞噬细菌的中性粒细胞数和每个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数。
计算公式为:
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吞噬异物的现象又称为大吞噬现象。
此试验通过检测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作用,了解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材料】
小白鼠、灭菌肉汤培养基、1%鸡红细胞悬液、Hanks液、肝素、瑞氏染液。
【方法】
1.试验前一天,于小白鼠腹腔内注射灭菌肉汤培养基1ml。
2.试验当天,小白鼠腹腔内注入1%鸡红细胞悬液1ml,轻揉腹部,使鸡红细胞分散。
3.30分钟后,腹腔内注入Hanks液2ml,轻揉腹部,然后吸取腹腔液注入盛有1mlHanks液(内含肝素10单位)试管中,37℃静置30分钟,1500转/分,离心10分钟。
4.取沉淀物作涂片,自然干燥,瑞氏染色,镜检。
【结果】
吞噬率(%):
指每100个巨噬细胞中吞有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
吞噬指数:
100个巨噬细胞吞噬的鸡红细胞总数除以100,即得吞噬指数,即每个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平均数。
计算公式同上。
【附录】
1.瑞氏染液配制
称取瑞氏染料0.1克,研磨于60ml甲醇中,过滤,贮褐色瓶中备用。
2.鸡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用注射器由鸡心内取血数毫升,加于含枸椽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摇匀,离心沉淀,沉淀的红细胞用Hanks液洗涤三次,配成1%浓度即成。
三、溶菌酶的测定
溶菌酶存在于吞噬细胞以及血清、泪液、唾液、痰、鼻腔分泌液等处,能水解G+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而致细菌崩解。
测定溶菌酶在体液或分泌物中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可了解机体的防御功能。
常用的测定方法为平板打孔法,用标准样品制备出标准曲线,便可测定标本中溶菌酶的含量。
【材料】
混有微溶菌(M.Lysodeiktlcus)的1.5%琼脂平板、人的唾液(含有溶菌酶)、打孔器、针头、毛细吸管、量尺。
【方法】
1.2.3.4孔分别加入唾液
5孔加生理盐水
上图:
溶菌酶的测定打孔位置
1.微溶菌菌液的制备菌种于使用前先在琼脂斜面上传代一次,然后再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经37℃孵育24小时,用pH6.41/15M的磷酸盐缓冲液,将菌苔洗下,用比浊法使每毫升菌液含相当于2亿个菌。
2.称取1g优质琼脂加入PH6.41/15M磷酸盐缓冲液100ml中,加热溶解。
取1ml菌液加到70℃已溶化之琼脂内,摇匀倾注平板,厚度为4mm。
3.用打孔器(直径6mm)打孔,再用针头挑去琼脂,打孔位置见图。
4.将唾液吐于空平皿中,用毛细滴管吸出滴入孔内(注意不要溢出,不要产生汽泡)。
室温(24~26℃)放置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
测量溶菌环直径,并作记录。
溶菌环的大小与溶菌酶的含量成正比。
作业:
1.绘图说明小吞噬现象。
思考题:
1.机体内哪些细胞有吞噬作用?
细菌被吞噬后,可能发生几种后果?
2.溶菌酶有何特性?
该试验有何实际意义?
实验二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内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法、间接法、竞争法检测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实验要求]
掌握ELISA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熟悉用此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操作方法,结果观察。
熟悉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了解间接法、竞争法的原理。
免疫标记技术(immunolabellingtechnique)是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或化学发光物质等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可定性、定量、定位。
免疫标记技术在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快速及应用范围广泛等方面远远超过一般免疫血清学方法。
根据试验中所用标记物的种类和检测方法不同,免疫标记技术分为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免疫酶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发光免疫测定等。
一、免疫酶技术
免疫酶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新技术。
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后,既不改变抗体或抗原的反应特异性,也不影响酶本身的活性。
可借助酶作用于底物的显色反应,用肉眼或显微镜观察,或用酶标测定仪测定光密度(OD)值等判定结果,酶标测定仪测定光密度(OD)值的灵敏度达ng/ml甚至pg/ml水平。
应用最广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所用的酶大多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其次有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
每种酶通过与自己的特殊底物反应,产生典型的有色沉淀物。
ELISA技术可分为直接法、间接法、夹心法、标记抗原竞争法等。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BsAg、HBeAg
【原理】
以已知抗体(抗HBs)包被载体,然后将含有抗原的待检标本加入,共同孵育后,抗原(HBsAg)结合于包被抗体上,再加入酶标记特异抗体(酶标抗HBs),酶标抗体连接到抗原上,最后加入底物溶液,根据颜色反应来判定抗原含量。
(上图:
测定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
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BsAb(原理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
ELISA(竞争法)—检测HBeAb、HBcAb
【竞争法原理】
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
用已知抗体(抗原)包被,加入待测血清,再加酶标抗原(抗体),加底物显色。
酶标物与待检物竞争与包被物结合。
(上图:
测定抗体的竞争法原理)
【材料】
试剂盒共五盒,分别注明所测抗原或抗体,并以数字代表(1为HBsAg;2为HBsAb、3为HBeAg;4为HBeAb;5为HBcAb)
试剂盒内材料(以测HBsAg为例)
1.包被抗-HBs反应条
1瓶
2.酶结合物
1瓶
3.HBsAg阳性对照
1瓶
4.HBsAg阴性对照
1瓶
5.洗涤液(用前每瓶作1:
20稀释)
1瓶
6.显色剂(TMB)A
1瓶
7.显色剂(TMB)B
1瓶
8.终止液
1瓶
【方法及步骤】
【结果判断】
根据各抗原抗体检测所使用的方法原理,结果显示如下:
1、2、3(即HBsAg、HBsAb、HbeAg)孔显蓝色为阳性“+”,不显色为阴性“-”;4、5(即HBeAb、HbcAb)孔显蓝色为阴性“-”,不显色为阳性“+”。
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判断如下:
1
HBsAg
2
HBsAb
3
HBeAg
4
HBeAb
5
HBcAb
结果
+
-
-
-
-
携带者
+
-
+
-
+
大三阳
+
-
-
+
+
小三阳
-
+
-
-
-
有免疫力
-
+
-
+
-
感染过正在恢复
【注意事项】
1.试剂盒置2℃~8℃保存,使用前试剂应摇匀,并弃去1~2滴后垂直滴加。
2.从冷藏环境中取出试剂盒内的全部瓶装试剂及待测标本所需微孔条,需置室温平衡30分钟后再行测试,余者应及时封存于冰箱中以备后用。
3.待测标本不可用NaN3防腐。
4.不同批号试剂请勿通用。
5.结果判断须在10分钟内完成。
6.若浓缩洗涤液出现结晶时,请置37℃至溶解。
作业:
记录并分析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
思考题:
1.常见的免疫标记技术有那些?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主要类型及原理。
免疫学练习题
(仅供参考)
一、A1型选择题
1.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
A.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性能
B.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C.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D.与相应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E.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2.抗原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A.表位.B.半抗原 C.共同抗原D.类属抗原 E.异嗜性抗原
3.半抗原:
A.是大分子物质B.通常是蛋白质 C.只有免疫原性
D.只有反应性E.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4.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
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5.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称为
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
6.异嗜性抗原是一种:
A.共同抗原B.自身抗原C.半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超抗原
7.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区B.VH区C.CL区
D.VL区E.VH与VL区
8.下列有关抗体的错误描述是:
A.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表面及其分泌液中
C.抗体是能和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D.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E.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9.能与肥大细胞结合的Ig是:
A.IgAB.IgDC.IgED.IgME.IgG
10.可通过胎盘的Ig是:
A.IgGB.IgMC.IgED.IgDE.IgA
11.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Ig是:
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
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
12.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
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
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
13.下列分泌液中不含IgA的是:
A.唾液B.初乳C.肠道分泌液D.汗液E.支气管黏液
14.补体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
A.免疫粘附B.溶细胞C.ADCC作用D.炎症反应 E.调理作用
15.经典途径的激活物是:
A.抗原B.抗体C.抗原抗体复合物D.MBL E.细菌脂多糖
16.补体不具备的作用是:
A.中和毒素作用B.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C.调理作用D.溶菌作用E.炎症介质作用
17.下面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
B.一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细胞因子
C.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D.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E.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
18.关于MHC-I类分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只存在于红细胞上B.只存在于白细胞上C.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上
D.只存在于巨噬细胞上E.存在于一切有核细胞上
19.下列哪一种疾病与HLA-B27抗原相关性显著:
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性关节炎C.重症肌无力
D.强直性脊椎炎E.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20.下列哪一种细胞不表达HLA-I类抗原:
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成熟的红细胞D.上皮细胞E.中性粒细胞
21.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
A.HLA系统的高度多态性B.受者的免疫功能常处于紊乱状态
C.移植物血供不良D.受者体内已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
E.移植物被细菌感染
22.人类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A.胸腺B.骨髓C.淋巴结D.脾E.肝
23.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B细胞B.中性粒细胞C.NK细胞D.CTL细胞E.LAK细胞
24.能够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特异性结合的CD分子是:
A.CD2B.CD4C.CD8D.CD21E.CD28
25.体液免疫的效应包括:
A.中和作用B调理作用C.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
D.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E.以上全都是
26.免疫应答过程包括:
A.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过程B.免疫细胞的活化过程
C.免疫细胞的分化过程D.免疫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效应作用
E.以上全部都对
27.在初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GB.IgAC.IgED.IgME.IgD
28.在再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GB.IgAC.IgED.IgME.IgD
29.Tc细胞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A.受MHC-I类分子限制,不具抗原特异性
B.受MHC-II类分子限制,不具抗原特异性
C.受MHC-I类分子限制,具抗原特异性
D.受MHC-II类分子限制,具抗原特异性
E.受MHC-I类分子限制,不具抗原反应特异性
30.Tc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由:
A.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
B.CD8+分子与MHC-II类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
C.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的
D.A和B正确
E.A、B和C正确
31.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
A.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传递B.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C.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D.效应细胞的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E.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32.新生儿溶血症可能发生于:
A.Rh+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B.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C.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D.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E.Rh-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33.某孕妇为Rh-,第一胎分娩Rh+胎儿,为防止再次妊娠的Rh+胎儿产生溶血,应给Rh-母亲注射:
A.抗Rh因子抗体B.Rh抗原C.免疫抑制剂D.免疫增强剂
E.以上都不是
34.关于I型超敏反应的名称,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超敏反应B.速发型C.细胞毒型D.免疫复合物型E.迟发型
35.关于III型超敏反应反应的名称,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细胞毒型B.免疫复合物型C.抗原抗体复合物型
D.上述的B、CE.迟发型
36.关于IV型超敏反应的名称,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免疫复合物型B.迟发型C.速发型D.组织损伤型E.细胞毒型
37.与抗体有关的超敏反应的类型是:
A.I、II型B.II、III型C.I、III型D.I、II、III型E.I、II、III、IV型
38.由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的类型是:
A.I型B.II型C.IV型D.III型E.以上都不是
39.在I型超敏反应中,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B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
D.B细胞E.NK细胞
40.在人类速发型超敏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AB.IgGC.IgGD.IgEE.IgD
二、名词解释
抗原抗体半抗原细胞因子MHC白细胞分化抗原超敏反应免疫应答
三、简答题
1.简述抗体的功能。
2.简述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简述超敏反应的种类及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4.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
5.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6.简述抗原的基本特性及影响抗原刺激产生抗体的因素。
7.列举抗原的种类(根据亲缘关系)。
选择题答案:
1-5:
EADEB
6-10:
AEDCA
11-15:
ABDCC
16-20:
ABEDC
21-25:
ABDBE
26-30:
EDACC
31-35:
BCABD
36-40:
BDCBD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及练习题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检查
[目的]
1.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
2.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
3.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及革兰染色的步骤,判断革兰染色性及明确其临床意义。
4.了解特殊结构的染色方法。
5.了解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
6.了解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方法。
[内容]
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接物镜有高倍镜、低倍镜和油镜三种,检查微生物最常用者为油镜,在使用前首先要识别油镜头,在油镜头上常有下列标记:
(1)放大倍数是90×或100×。
(2)油镜头前端有一白圈。
(3)物镜的前面透镜最小。
(4)刻有“油”或外文“HI”(HomogeneImmersions),“OilImmersion”等字样。
(二)使用方法
(1)使用显微镜时,必须端坐,坐凳和桌面高度配合适宜,显微镜应直立在桌上。
把显微镜的电源线插在适当的电源插座中。
(2)把照明器的开关移到“ON(开)”的位置,滑动光亮控制钮以获得适宜的照明亮度。
集光器越靠近载物台平面,则光线越强;光圈放得越大,光线也越强。
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应强,光圈应放大,集光器要抬高。
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宜较弱,此时应适当缩小光圈,降低集光器。
(3)染色标本上加一小滴香柏油,油勿过多,更勿将油涂开。
(4)置标本于载物台上。
弹簧夹固定,将待检部分移至接物镜下。
(5)转动接物镜旋转盘,使油镜头对准标本。
眼睛从侧面看着,转动粗调节器,使载物台逐渐上升,直至油镜头侵没入油滴内(上升程度是使油镜头几乎与标本接触,但两者切勿相碰!
)然后眼睛转到目镜处,一面观察,一面调节粗调节器使载物台缓慢下降,待获得模糊物象时,再换用细调节器调节至物象清晰为止。
调节时千万不可使用强力将载物台任意上升,以至压碎标本玻片,甚至将贵重的油镜头损坏。
观察标本时,两眼应同时睁开,调节视度圈,使其与瞳距基本一致。
(6)观察完毕,转动粗调节使载物台下降,取下标本片,用滴加有乙酸乙酯的擦镜纸将油镜头的油擦净,再用干净的擦镜纸将镜头擦净
(7)显微镜见图1-1
二、革兰染色法
[原理]
革兰染色的原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革兰阳性菌等电点(PI2~3)比革兰阴性菌的等电点(PI4~5)低。
在同一PH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比革兰阴性菌所带负电荷要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力较牢固,不易脱色。
2.革兰阳性菌含有大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可与进入胞浆内的结晶紫和碘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被丙酮酒精或95%乙醇脱色,而革兰阴性菌此种物质量少,吸附染料量也少,形成的复合物分子也较小,故易被丙酮酒精或95%乙醇脱色。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很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而且丙酮酒精或95%乙醇可使细胞壁脱水,细胞壁间隙缩小、通透性降低,阻碍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渗出,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很薄,脂质含量高,易被丙酮酒精或乙醇溶解,致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细胞内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乙醇溶解逸出而致脱色。
图1-1显微镜构造
[材料]
1.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18~24小时琼脂斜面培养物。
2.载玻片、生理盐水、接种环、酒精灯等。
3.革兰染色液(结晶紫、碳酸钠、碱性碘液、丙酮酒精、碱性复红),显微镜,香柏油等。
[方法]
(一)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取生理盐水→涂片→干燥→固定
1.接种环的使用
接种针和接种环:
由三部分组成,即环(针)、金属柄和绝缘柄三部分(图2-5)。
针(环)部分以白金丝制成为佳,因其硬度适宜,易传热散热,火焰菌后冷却快,不易生锈经久耐用,但因其昂贵,通常用300~500W电热(镍)丝代替。
环直径为2-4mm,长5-8cm。
图2-5接种环和接种针的结构
标准接种环是取斜面上大肠埃希菌菌苔,充满环的空间,在分析天平上称重。
使环内湿重菌量恰为2mg。
标准接种环可用于制备一定浓度的菌悬液或定量接种。
接种针(环)常用酒精灯或煤气灯烧灼灭菌。
接种针用于穿刺接种细菌,接种环用于固体、液体培养基的细菌接种。
使用时,用右手持接种环的柄部,先将金属丝垂直于酒精灯火焰上,烧红后,继而将连接金属丝的金属棒通过火焰灭菌,待冷后使用,使用前、后均用火焰烧灼灭菌。
2.取生理盐水
取一张洁净载玻片,用接种环取2-3环生理盐水,分别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不同位置,注意不要距离太近。
3.涂片
左手持细菌培养物底部、右手以持笔式拿着接种环柄,将试管口置于火焰附近,以右手小指对掌夹住试管塞,朝一方向旋松塞子后将塞子取出,再将试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
用冷却后的接种环,分别刮取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琼脂斜面培养物少许(三种菌在同一张片制备),与生理盐水混合,涂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均匀薄膜涂片,同时灭菌试管口后塞好试管塞,将试管放回试管架。
然后立即将接种环烧灼灭菌,放回原处若用液体材料(如液体培养物,痰、浓汁等),可直接取材涂成薄片。
4.干燥
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必要时可将涂片面朝上,小心断续的在弱火高处略烘,以助水分蒸发。
但切勿将细菌薄膜烤焦。
5.固定
目的是杀灭细菌;使菌体与玻片粘附较牢,在染色时不致被染液和水冲洗掉;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易被着色。
方法:
涂片面朝上,于酒精灯火焰上快速来回通过三次,共约2~3秒。
(二)革兰染色方法
1.初染:
在细菌涂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和碳酸钠各1~2滴,约30秒后水洗,并将玻片上积水轻轻洒净。
2.媒染:
滴加碱性碘液1~2滴,约30秒后水洗,并将玻片积水洒净。
3.脱色:
滴加丙酮酒精2~3滴,轻轻晃动和斜持玻片,使丙酮酒精流出,如果脱色未完全可再滴加丙酮酒精1~2滴,直至流下丙酮酒精为无色或稍呈淡紫色为止,全程约5-10秒钟,立即水洗,并将玻片上的积水轻轻洒净。
4.复染:
滴加碱性复红1~2滴复染,5秒钟后水洗。
5.镜检:
待标本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加一滴香柏油于标本上,用油镜观察,注意细菌的形态大小、染色性、排列方式、有无其他特殊结构等。
[结果]
1.染色结果:
葡萄球菌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