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725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精校解析Word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理精校解析Word版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汉书·五行志》中记载:

“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文中记载的现象是

A.黑子B.日食C.日珥D.耀斑

2.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A.地表温度明显升高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水循环的动力增强D.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答案】1.A2.B

【解析】本题组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文中为黑子,黑子增多,太阳活动增强,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

1.根据材料文中的“黑气”指太阳黑子,选A。

2.结合上题,该现象为黑子,其增多时即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影响到地球气候,但不一定是升温,会影响到电离层,从而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水循环的动力既有太阳辐射、也有其他原因;大气逆辐射受纬度、云量、水汽等因素影响,据分析选B。

读下图“某同学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下面小题。

3.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

①使“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     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③使地球仪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       ④使“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该同学将地球仪沿图示轨道移动一周,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A.23°26′S————23°26′NB.90°S————90°N

C.66°34′S————66°34′ND.始终直射赤道

【答案】3.B4.A

【解析】

3.地球仪代表地球,因此,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演示的过程中,需要使“太阳光线”对准地球仪的球心;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使地球仪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使“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选B。

4.将地球仪沿图示轨道移动一周,可见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即23°26′S—23°26′N之间,选A。

5.我国疆域辽阔,横跨五个时区。

为了使用方便,采用东8区区时作为统一时间,即北京时间。

某人出差到乌鲁木齐发现上午8时天刚敢亮,其实当时该地(东6区)的区时为

A.5时B.6时C.9时D.10时

【答案】B

【解析】乌鲁木齐为东6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为8时时,该地(东6区)的区时为8-(8-6)=6时,选B。

【点睛】

时差计算:

1、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

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

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

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2、计算地方时:

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甲表示

A.极地东风带B.中纬西风带C.东南信风带D.东北信风带

7.常年受乙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温和湿润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高温少雨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8.图示季节大连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樱花盛开B.蝉鸣悠扬C.红叶满山D.天寒地冻

【答案】6.B7.C8.D

【解析】

6.从图中可以看出,甲风带位于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为中纬西风带,所以B正确,

7.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气压带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全年高温少雨,所以C正确。

8.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冬季,西安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天气寒冷,所以D正确。

9.北京借助盛行风正在着手打造六条“城市风道”(如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冬季

A.缓解干旱现象B.增强热岛效应

C.减轻霜冻危害D.吹散大气雾霾

【答案】D

【解析】北京市城市污染严重,北京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北京借助盛行风正在着手打造六条“城市风道”,目的是将大气雾霾吹散,不能缓解干旱现象,减弱热岛效应,增加城市霜冻危害,选择D。

10.下图所示为大连市10月24日-28日天气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题。

大连26日最低气温高于25日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弱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C.大气逆辐射强D.暖空气上升导致气温升高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大连26日为阴天,由于云量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使其最低气温高于25日,选C。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1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答案】11.D12.B

【解析】

1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是长三角区域,故选D。

12.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选B。

13.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选D。

考点:

人文景观、自然地理特征和地方剧种。

...............

13.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中国将使50%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并建立起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逐步扭转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

下图的湿地体现了何种功能。

A.保持水源B.净化水质C.调节气候D.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直接根据图示信息,污水经过湿地截流、吸附、过滤之后,水资源得到净化,故直接体现了湿地的净化水质功能。

考点:

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

点评:

本题难度低,区分度低,只要能从图示的基本信息分析即可。

辽河被称为辽宁人民的母亲河。

发源于内蒙古高原,注入渤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关于辽河流域自然环境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B.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地势东南高,西北低D.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15.辽河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的具体措施是

A.上游植树造林B.中游发展航运C.下游开发水能D.沿河开发矿产

【答案】14.A15.A

【解析】

14.辽河流域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地势东南低,西北高;由于河流主要来源于季风降水,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选A。

15.辽河流域综合整治与开发要依据实际情况,上游为保持水土应植树造林;中游发展可适当开发水能;下游可因地制宜开发航运;沿河开发矿产会导致水污染,据此选A。

继西气东输之后,2012年我国又启动了疆电外送工程,预计到2018年,将新疆电网建成以750千伏骨干网架为支撑、能够支持大规模“疆电外送”和接纳大量新能源的交直流混联电网。

读“疆电外送”线路图,回答下面小题。

16.新疆地区优势能源资源有

A.天然气、石油B.地热、核能C.风能、潮汐能D.水能、生物能

17.疆电外送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A.工程建设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B.工程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C.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D.解决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答案】16.A17.C

【解析】试题分析:

16.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西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

新疆地区优势能源资源有天然气、石油,A对。

新疆经济落后,资金、技术力量弱,不适合发展核能,B错。

位于内陆,没有潮汐能,C错。

降水少,植被稀疏,水能、生物能缺乏,D错。

17.疆电外送产生的有利影响是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对。

工程建设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占用大量耕地,是对当地的不利影响,A、B错。

不能解决,只能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D错。

考点:

区域优势能源资源,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18.20世纪90年代初,某台商在上海投资建厂,然后逐渐向江苏、安徽等省扩展。

2015年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柬埔寨转移。

由此推测该企业很可能属于

A.技术主导型B.原料主导型C.劳动力主导型D.能源主导型

【答案】C

【解析】该产业拓展或转移的方向均为工资较低廉、人口较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据此判断该产业为劳动力指向型,选C。

2014年10月,“南水”进京,每年向北京市供水约10.5亿立方米,但仍不能满足用水需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①制约经济发展②消除水污染③补偿河湖水量④缓解用水紧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北京市继续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C.引寻家庭节约用水D.加快“南水”入户

【答案】19.D20.C

【解析】

19.“南水”进京可以供水,缓解北京市用水紧张状况,补偿河湖水量,促进经济发展,但不能消除水污染,选D。

20.即使“南水”进京可以供水,缓解了北京市用水紧张状况,但并不能彻底解决北京缺水问题,故北京市继续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引导居民继续有忧患意识,引导家庭节约用水,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40分)

21.下甲图示意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乙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

百帕)。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地球位于A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扬州、石家庄、哈尔滨三地昼最长的是______。

(2)乙图中①地风向为______,①、②、③三地最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_。

(3)乙图中M高压最强盛时,地球的位置最接近甲图A、B、C、D中______的点。

【答案】

(1)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哈尔滨

(2)西北风③

(3)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及其应用、等压线图的判读。

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及地球绕日公转特征可以判定,ABCD分别为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等压面图上,根据高低气压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以绘出风向,冷锋锋后降水几率高,据此解析即可。

(1)甲图中地球位于A位置时,即夏至日时,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这一天,纬度位置越靠北,昼越长,因此,扬州、石家庄、哈尔滨三地昼最长的是哈尔滨。

(2)①地等压线西高东低,据此画出风向为西北风;①、②、③三地中,①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②位于冷锋锋前,较为晴朗;③位于冷锋锋后,最可能降水。

(3)乙图中M高压为亚洲高压,其最强盛时是冬季,地球的位置最接近甲图C点。

22.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

20世纪80年代受惠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下图为“深圳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1980年三大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

根据材料三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

(2)简述深圳经济特区主要的区位特点。

(3)近年来,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

简述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入地的有利影响。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

(2)毗邻港澳,市场广阔;有廉价劳动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侨乡;改革开放的政策.

(3)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或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

【解析】!

(1)1980年中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可以从扇形图中直接读取。

(2)深圳经济特区主要的区位特点从其位置、市场、劳动力、政策、机遇条件等方面分析。

(3)产业转移相对于迁入地而言,较为先进或当地缺少,因此,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迁入地区域产业升级(或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等。

【点睛】

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地区示意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C农垦区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有______、______等,其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

(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

【答案】

(1)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

(3)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长等。

【解析】

(1)A地区为辽河平原一带,这里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有黑土分布,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为种植水稻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C农垦区为三江平原,这里是中国国营农场所在地之一,农业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3)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要从依靠科技,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